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4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进气格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各项指标也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车辆的安全性、美观度及耗电量等。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行人的安全问题越发严重,国家已将行人保护列入到强制法规中。现有的车辆进气格栅多为左右移动以改变其进气量,且其格栅驱动机构在x向(车辆长度方向)上占据行人腿部x向空间,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格栅驱动机构阻挡行人腿部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无法形成一个缓冲空间。从而给行人腿部造成伤害,导致行人小腿mcl(小腿韧带内侧伸长量,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超标,难以满足法规对行人保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包括格栅外板、格栅内板、移动装置、前端框架及前防撞梁,所述格栅内板设置在所述格栅外板更靠近车辆发动机舱的一侧,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的端部,并设置于所述前端框架上,所述格栅内板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移动装置穿过所述连通孔后与所述格栅外板相连,并可带动所述格栅外板相对于所述格栅内板上下运动。
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板、滑动板、电机驱动轴及电机,所述导轨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格栅内板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前端框架上,所述电机驱动轴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滑动板设置于导轨板上,所述格栅外板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轴带动所述滑动板相对于所述导轨板上下运动,继而带动所述格栅外板相对于所述格栅内板上下运动。
5.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板一端设有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进气格栅内板,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滑轨的长度。
6.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电机驱动轴,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弹簧片,所述电机驱动轴的顶端在所述第二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卡紧部,所述弹簧片夹持所述卡紧部上,以实现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电机驱动轴的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板朝向所述格栅内板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凸起部内形成有形变腔,所述格栅内板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导轨板形成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凸起部内同样形成有形变腔,所述导轨板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固定于所述格栅内板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上,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面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电机驱动轴,其内设有一弹簧片,所述电机驱动轴的顶端在所述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卡紧部,所述弹簧片夹持在所述凸块的卡紧部上,以实现滑动板与电机驱动轴的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电机连接板,所述电机连接板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所述电机驱动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端框架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机连接板上设有溃缩孔和/或溃缩槽。
11.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内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的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相应地,所述格栅外板在所述上进气口和所述下进气口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观测口,通过所述观测口可以观测到所述上进气口和所述下进气口的开口大小。
12.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进气格栅上下移动以改变进气格栅的进气面积,使冷却空气的流动更加通畅,从而增加散热量降低油耗及电量的消耗。此外,移动装置使得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行人腿部空间小,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腿部撞击进气格栅后,由于导轨板和滑动板避让防撞梁设置在前防撞梁的端部,也即位于进气格栅的侧边,使得行人腿部便撞击不到防撞梁,也即增加行了人腿部的缓冲空间,进而降低行人腿部的伤害值,同时也降低了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进一步的,通过在电机连接板上开设溃缩孔和/或溃缩槽,增加电机连接板的溃缩性,当碰撞使得行人腿部继续向车辆尾部运动时,由于电机连接板为可压溃结构,且电机驱动轴通过电机连接板与前端框架螺栓连接,当电机连接板为被压溃后,电机连接板带动电机驱动轴向后运动,能够使小腿膝部向车辆尾部运动,进一步降低行人腿部伤害值。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进气格栅连接结构。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所示为图1中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视图。
18.图4所示为图3中的b处的放大图。
19.图5所示为图1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进气格栅外板的第一状态图。
20.图6所示为图1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进气格栅外板的第二状态图。
21.图7为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后行人小腿mcl(小腿韧带内侧伸长量)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进气格栅连接结构能够实现进气格栅上下移动以改变进气格栅的进气面积,使冷却空气的流动更加通畅,从而增
加散热量降低油耗及电量的消耗,且该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行人腿部空间小,降低行人腿部伤害值。
24.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所示为图1中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b处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包括格栅外板11、格栅内板12、移动装置13、前端框架(图中未标出)及前防撞梁20,该格栅内板12设置在格栅外板11更靠近车辆发动机舱的一侧,移动装置13设置于前防撞梁20的端部,并设置于前端框架上,格栅内板12上设置有连通孔121,移动装置13穿过连通孔121后与格栅外板11相连,并可带动格栅外板11相对于格栅内板12上下运动。
25.进一步地,该移动装置13包括导轨板131、滑动板132、电机驱动轴133及电机134,导轨板131沿上下方向延伸,也即沿车辆的z向延伸地,并设置于格栅内板12上,电机134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前端框架上,电机驱动轴133连接于滑动板132与电机134之间,滑动板132设置于导轨板131上,格栅外板11与滑动板132相连,电机134通过电机驱动轴133带动滑动板132相对于导轨板131上下运动,继而带动格栅外板11相对于格栅内板12上下运动。
26.进一步地,该移动装置13还包括电机连接板135,电机连接板135的一端活动地套接在电机驱动轴133上,另一端固定在前端框架上,以便于对电机驱动轴133进行导向。
27.图5所示为图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格栅外板的第一状态图,图6所示为图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格栅外板的第二状态图,如图5和图6所示,格栅内板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的上进气口122和下进气口123,相应地,格栅外板11在格栅内板12上进气口122和下进气口12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观测口111,通过该观测口111可以观测到格栅内板12上进气口122和下进气口123的开口大小。
28.如图5所示,电机134未进行工作时,也即滑动板132未向上运动,其位于导轨板131的下方,此时,格栅内板12的上进气口122未被格栅外板11遮挡,使得上进气口122开口较大,而格栅内板12的下进气口123被格栅外板11部分遮挡,使得格栅内板12的下进气口123开口较小(格栅外板11处于第一状态);如图6所示,当电机134使电机驱动轴133向上运动时,电机驱动轴133带动滑动板132向上运动,因滑动板132与格栅外板11固定连接,滑动板132带动格栅外板11向上运动,格栅内板12保持不动,此时,格栅内板12的上进气口122被格栅外板11部分遮挡,使得格栅内板12的上进气口122开口较小,而格栅内板12的下进气口123未被格栅外板11遮挡,使得格栅内板12的下进气口123开口较大(格栅外板11处于第二状态)。本实施例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进气格栅上下移动以改变进气格栅的进气面积,使冷却空气的流动更加通畅,从而增加散热量降低油耗及电量的消耗。此外,移动装置13通过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的滑动卡接,使得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行人腿部空间小,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腿部撞击进气格栅后,由于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避让防撞梁设置在前防撞梁20的端部,也即位于进气格栅的侧边,使得行人腿部便撞击不到防撞梁,也即增加行了人腿部的缓冲空间,进而降低行人腿部的伤害值,同时也降低了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29.进一步地,该电机连接板135上设有溃缩孔1351和/或溃缩槽1352。
3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机连接板135上开设溃缩孔1351和/或溃缩槽1352,增加电
机连接板135的溃缩性,当碰撞使得行人腿部继续向车辆尾部运动时,由于电机连接板135为可压溃结构,且电机驱动轴133通过电机134连接结构与前端框架螺栓连接,当电机连接板135为被压溃后,电机连接板135带动电机驱动轴133向后运动,能够使小腿膝部向车辆尾部运动,进一步降低行人腿部伤害值。
31.图7为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后行人小腿mcl(小腿韧带内侧伸长量)变化曲线图,如图7所示,曲线为现有技术的进气格栅连接结构与行人发生碰撞后行人小腿的mcl变化曲线,曲线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与行人发生碰撞后行人小腿的mcl变化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行人小腿mcl值,本发明实施例中行人小腿mcl峰值远小于现有技术中行人小腿mcl峰值。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有效降低行人腿部伤害值。
32.优选地,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为铸铝材质的板状结构,铝制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可保证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连彼此之间的接强度以及二者与其他邻部件连接强度,同时还能进一步缩小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体积及重量。
33.进一步地,电机连接板135是由塑料制成的电机连接板135,塑料制成的电机连接板135重量较轻。
34.进一步地,该导轨板131一端设有与滑动板132滑动连接的滑轨1311,滑动板132上设有与导轨板131上的滑轨1311位置相对应的滑槽1321,该滑槽1321的开口方向朝向格栅内板12,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该滑槽1321的长度小于滑轨1311的长度。
35.请继续参照图2,该导轨板131朝向格栅内板12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1312,在第一凸起部1312内形成有形变腔,格栅内板12上与第一凸起部1312相对应的位置,朝向导轨板131形成有第二凸起部124,在第二凸起部124内同样形成有形变腔,导轨板131通过第一凸起部1312固定于格栅内板12的第二凸起部124上,第一凸起部1312与第二凸起部124的顶面抵接。通过第一凸起部1312及第二凸起部124的设置,增加了进气格栅与前防撞横梁之间的距离,也即增加了行人腿部x向的溃缩距离,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增加了行人腿部x向的缓冲距离,进一步地减小了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36.进一步地,该导轨板131上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1313。第一减重孔1313可进一步减轻进气格栅连接机构整体的重量。
37.进一步地,该第一减重孔1313的周边上设有向车辆内部翻折的加强板1314。加强板1314可增强导轨板131本身的刚度及进气格栅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38.进一步地,该滑槽1321上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1322,该第二减重孔1322可进一步降低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重量。
39.请继续参照图2,该滑动板132上设有凹槽1323,该凹槽1323的开口朝向电机驱动轴133,其内设有一弹簧片1324,该电机驱动轴133的顶端在该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凸块1331,该凸块1331上设有卡紧部,该弹簧片1324夹持在该凸块1331的卡紧部上,以实现滑动板132与电机驱动轴133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动板132通过弹簧片1324实现与电机驱动轴133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在具体实施例中,弹簧片1324可通过铆钉固定在凹槽1323的内部,凹槽1323可以为滑动板132沿其板面向上突出的槽体,也可以为滑动板132沿其板面向下凹陷的槽体。
40.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格栅连接结构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进气格栅上下移动以改变进气格栅的进气面积,使冷却空气的流动更加通畅,从而增加散热量降低油
耗及电量的消耗。此外,移动装置13使得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行人腿部空间小,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腿部撞击进气格栅后,由于导轨板131和滑动板132避让防撞梁设置在前防撞梁20的端部,也即位于进气格栅的侧边,使得行人腿部便撞击不到防撞梁,也即增加行了人腿部的缓冲空间,进而降低行人腿部的伤害值,同时也降低了进气格栅连接结构的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进一步的,通过在电机连接板135上开设溃缩孔1351和/或溃缩槽1352,增加电机连接板135的溃缩性,当碰撞使得行人腿部继续向车辆尾部运动时,由于电机连接板135为可压溃结构,且电机驱动轴133通过电机连接板135与前端框架螺栓连接,当电机连接板135为被压溃后,电机连接板135带动电机驱动轴133向后运动,能够使小腿膝部向车辆尾部运动,进一步降低行人腿部伤害值。
4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进气格栅连接结构,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2.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