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耳机旋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0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2.耳机是耳机与麦克风的整合体,它不同于普通的耳机。耳机分为无线耳机和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声源,第二部分是接受器,第三部分是耳机部分,这部分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将手机或接收器传送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
3.现有的头戴式耳机主要靠头罩卡设在佩戴者的头部,并利用头罩的力量实现耳机的佩戴;在佩戴耳罩的时候,发声单元是不能调节角度的,但是人体头部和耳部为圆弧形结构,在佩戴过程中发声单元因不能调节角度就会对耳朵造成压迫,从而导致佩戴时间过长后佩戴者的耳朵因发声单元的挤压而出现不适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旋转结构,用以实现在佩戴耳机的时候,能够根据个人的使用喜好对耳机的发声单元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减少因挤压出现不适的情况。
5.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旋转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对称设置在头罩上,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用于连接耳罩。
6.优选地,所述耳罩上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头罩设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连杆设有两组,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圆环结构的其中一侧。
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周向外壁设置有y型支架,所述y型支架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为y型开口,所述y型开口用于安装耳罩。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内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9.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八限位柱,所述第八限位柱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头罩上;
10.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八限位柱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置有l结构的压条,所述压条远离第二卡槽槽底部的一面设置有半弧结构的压块;
11.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八限位柱的一端外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用于压设在第一连接盘的其中一面;
12.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中心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第二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面还向外延伸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其中一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中心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第一卡槽;
13.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压块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限位条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盘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面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和所述第一连接盘转动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盘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三限位柱,所述第三限位柱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柱的槽口中,且所述第三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槽口中转动设置;
16.所述第三限位柱贯穿至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通过限位片进行卡设,并用于所述第三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为转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盘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盘的一面间隔设置有第四限位柱和第五限位柱;
18.所述第四限位柱和所述第五限位柱用于和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
19.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间隔设置有第六限位柱和第七限位柱,所述第六限位柱、所述第七限位柱分别用于和第四限位柱、第五限位柱相互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20.所述第二连接盘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和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限位柱相互配合。
21.优选地,所述头套为头罩或头盔结构,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头套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头套上间隔设置多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所述安装片上的装配孔相互配合;且所述安装片上的装配孔通过紧固螺柱和所述螺纹孔相互配合。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23.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头罩上,通过转动第二连杆,就会实现第二连杆在第一连杆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耳机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耳机在佩戴过程中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目的;使得所述耳机中的耳罩部分能够根据人体头部和耳部的弧线形结构进行相适应的调节,最大程度的降低耳朵在佩戴耳机过程中因挤压耳部导致不适的情况;实现在佩戴耳机的时候,能够根据个人的使用喜好对耳机的发声单元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减少因挤压出现不适的情况。
2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y型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压条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卡槽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安装槽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发明的头盔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发明的安装片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发明的卡条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发明中第二连杆轴向旋转的示意图;
38.图12为本发明中可控圆盘的示意图。
39.其中,1-第一连杆,2-头罩,3-第二连杆,4-耳罩,5-y型支架,6-第一连接盘,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第一卡槽,10-压条,11-压块,12-第三连接板,13-第二卡槽,14-限位条,15-凸起条,16-第一限位柱,17-安装槽,18-第二限位柱,19-第三限位柱,20-第二连接盘,21-第四限位柱,22-第五限位柱,23-第六限位柱,24-第七限位柱,25-安装孔,26-紧固螺柱,27-螺纹孔,28-沉槽,29-安装片,30-卡条,31-第三卡槽,32-调节槽,33-活动孔,34-弹簧,35-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1.根据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旋转结构,包括: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1和所述第二连杆3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远离第二连杆3的一端对称设置在头罩2上,所述第二连杆3远离第一连杆1的一端用于连接耳罩4。
42.所述耳罩4上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头罩2设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设有两组,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圆环结构的其中一侧。
43.所述第二连杆3的周向外壁设置有y型支架5,所述y型支架5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的一端为y型开口,所述y型开口用于安装耳罩4。
4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45.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头罩上,通过转动第二连杆,就会实现第二连杆在第一连杆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耳机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得耳机在佩戴过程中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目的;使得所述耳机中的耳罩部分能够根据人体头部和耳部的弧线形结构进行相适应的调节,最大程度的降低耳朵在佩戴耳机过程中因挤压耳部导致不适的情况;实现在佩戴耳机的时候,能够根据个人的使用喜好对耳机的发声单元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减少因挤压出现不适的情况。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7所示,所述第一连杆1内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
47.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八限位柱26,所述第八限位柱26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8固定在所述头罩2上;
48.所述第二连接板8靠近第八限位柱26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卡槽13,所述第二卡槽13内设置有l结构的压条10,所述压条10远离第二卡槽13槽底部的一面设置有半弧结构的压
块11;
49.所述第二连接板8远离所述第八限位柱26的一端外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2,所述第三连接板12用于压设在第一连接盘6的其中一面;
50.所述第一连接盘6的中心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第二限位柱18,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8的一面还向外延伸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其中一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条14,所述限位条14的中心设置有凸起条15,所述凸起条1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一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第一卡槽9;
51.所述第一卡槽9和所述压块11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板7通过限位条14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13内。
52.所述第一连接盘6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一面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盘20,所述第二连接盘20和所述第一连接盘6转动连接。
53.该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进行拉长,从而实现所述耳罩和所述头罩在供使用者进行佩戴时,根据佩戴者的头部大小或者耳朵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节,使得耳罩能够更加贴合使用者的耳部,以及头罩更加贴合使用者的头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54.具体工作时,当需要调节时,拉动所述第二连杆,即可实现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在图4-5的视角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压块与第一卡槽的位置发生变化,所述压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滑动位置在所述凸起条上进行运动,当使用者选择到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拉动,即可实现压块定位到凸起条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伸缩调节的目的。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盘2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盘6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三限位柱19,所述第三限位柱19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8的槽口中,且所述第三限位柱19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8的槽口中转动设置;
56.所述第三限位柱19贯穿至所述第二限位柱18的一端通过限位片进行卡设,并用于所述第三限位柱19和所述第二限位柱18为转动连接。
57.所述第二限位盘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盘的一面间隔设置有第四限位柱21和第五限位柱22;所述第四限位柱21和所述第五限位柱22用于和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
58.所述第三连杆靠近第二连杆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内间隔设置有第六限位柱23和第七限位柱24,所述第六限位柱23、所述第七限位柱24分别用于和第四限位柱21、第五限位柱22相互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59.所述第二连接盘20上还设置有安装孔25,所述安装孔25用于和所述安装槽17内的第一限位柱16相互配合。
60.该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实现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伸缩后,所述第二连接盘通过第四限位柱和第五限位柱与第六限位柱和第七限位柱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盘与第二连杆相互固定为一体;
61.接着,所述第三限位柱转动并贯穿所述第二限位柱,由此使得所述第三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柱贯穿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贯穿孔,使得所述螺栓能够将所述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进行转动连接;如此便实现了所述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为转动的关系,进而使得当
使用者在佩戴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使用喜好或佩戴喜好去调节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角度,使得所述耳罩的位置能够更加舒适更加贴合的佩戴在头部和耳部的目的。
62.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8-9所示,所述头套2为头罩或头盔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靠近头套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片29,所述安装片29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头套2上间隔设置多组螺纹孔27,所述螺纹孔27用于所述安装片29上的装配孔相互配合;且所述安装片29上的装配孔通过紧固螺柱26和所述螺纹孔27相互配合。
63.所述安装片29靠近所述第一连杆1的一面设置有沉槽28,所述沉槽28用于所述紧固螺柱26的螺栓头进行下沉并隐藏。
64.该实施例中,当需要将耳罩4安装在头套2时,通过第一连杆1上设置的安装片29即可与所述头套2上设置的螺纹孔27进行配合,进一步利用紧固螺柱26实现两者进行固定的目的,所述安装片29上的沉槽28用于将紧固螺柱26的螺栓头进行隐藏,起到美观目的。
65.所述头套2的螺纹孔27设置多个,便于在安装安装片29时,能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性安装。
6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0所示,所述头罩2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卡条,所述卡条30的周向外壁间隔设有多个调节槽32,所述卡条30用于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1的第三卡槽31内,所述第三卡槽31的内壁设置有贯穿的活动孔33,所述活动孔33用于调节杆35贯穿;所述调节杆设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的调节端设置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的其中一端连接第一连杆1的周向外壁,另一端连接t型结构的t型面。
67.该实施例中,便于第一连杆1方便的从头罩2上进行拆卸,当拆卸的时候,拉动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向外移动就会脱开卡条30上的调节槽,从而实现卡条脱离第三卡槽的目的,就实现了第一连杆1和头罩2分离的目的。
68.所述活动孔可以设置为螺纹孔,所述调节杆可以设置为螺杆,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组装或者拆卸的目的,且所述调节杆可以设有多个,用于提高其组装强度。
6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头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声音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如图11所示,本技术中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是指以第二连杆3的中心轴为旋转轴,第二连杆3围绕该旋转轴做旋转,旋转方向可以是图11中所示的逆向旋转,也可以是顺向旋转);耳罩4固定在第二连杆3的一端,要想耳罩4转动,就必须控制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的同时,带动耳罩转动,从而实现控制耳罩转动的目的;其中,驱动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不做限定;
70.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声音传感器监测到的声音数据,并根据所述声音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声音传感器监测到的声音数据,并根据所述声音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具体为:
71.步骤s11、对所述声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所述声音数据中是否包括声音强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预设声音强度的预设类型消息;如果包括,则执行如下步骤s12;如果不包括,则返回步骤s11;其中,所述预设类型消息包括预设的打招呼消息(例如包括“你好”、“打扰一下”、“嗨”、“请问”等打招呼词语的消息)、或者包括预设人名的消息(预设人名可以是预先在控制器中存储的耳机的使用者的名字);
72.步骤s12、当所述声音数据中包括声音强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预设声音强度的预设
类型消息时,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耳罩(4)是否处于预设工作位置(例如是耳罩的内侧表面正对人耳的位置),如果是,则继续步骤s13;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11;
73.其中,当所述声音数据中包括声音强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预设声音强度的预设类型消息时,可以提高对别人是否是在与使用者打招呼的判断准确率,可避免对一些非打招呼消息的误判,从而提高对耳罩控制的准确性;
74.步骤s13、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模块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使得与所述第二连杆(3)连接的耳罩(4)朝着远离耳朵的方向转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耳罩(4)的声音播放音量降低。
7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者正在使用耳机时,如有人想和使用者打招呼或者想叫使用者,由于使用者戴着耳机收听,一般使用者都无法注意到别人与他的对话,因此,上述步骤s11-13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耳机的使用者能够更快速的注意到和他打招呼的人,提高了耳机的使用智能化。
76.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头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短距通讯模块、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驱动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不做限定;耳罩4固定在第二连杆3的一端头,当第二连杆轴向转动时可带动耳罩4转动;所述短距通讯模块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外部的电子设备发送来的可控圆盘转动数据;所述可控圆盘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上所显示的虚拟化的可控圆盘,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200的触摸显示屏201上显示虚拟化的可控圆盘202,为圆形操控按钮,用户手指可以在可控圆盘202上沿着圆形圆圈方向旋转;
77.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可控圆盘转动数据,并根据所述可控圆盘转动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可控圆盘转动数据,并根据所述可控圆盘转动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具体为:
78.步骤a1:在当前用户开始转动可控圆盘时记为0时刻,每转动一圈均将已转动圈数加一、并且将已转动角度清零,然后在当前用户转动可控圆盘的过程中记录每一单位时间内(所述单位时间为系统的采样时间为2ms)所对应的已转动角度的弧度值以及已转动圈数,利用公式(1)计算当前用户的平均旋转速度:
[0079][0080]
其中,ωa表示当前用户为第a个用户时,该第a个用户转动可控圆盘的平均旋转速度;t表示预设的单位时间;ma(kt)表示第a个用户在第k个单位时间内所对应的已转动圈数(若转动最后一圈时未满一圈则该圈对应的圈数为0,不计入已转动圈数中);表示第a个用户在第k个单位时间内的已转动角度的弧度值;2π表示转动一圈的弧度值;ma[(k-1)t]表示第a个用户在第k-1个单位时间内所对应的已转动圈数(若转动最后一圈时未满一圈则该圈对应的圈数为0,不计入已转动圈数中);表示第a个用户在第k-1个单位时间内的已转动角度的弧度值;int()表示对括号内的数进行向下取整;ta表示第a个用户从开始转动可控圆盘到转动停止所用的时间;
[0081]
步骤a2:利用公式(2)计算当前用户的控制传动比:
[0082][0083]
其中,ηa表示所述第a个用户的控制传动比;β
max
表示耳罩的最大可转动角度的弧度值;d表示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使用过所述耳机的用户总数;mc(tc)表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使用过所述耳机的第c个用户在该用户对应的使用时间tc内的已转动圈数(若转动最后一圈时未满一圈则该圈对应的圈数为0,不计入已转动圈数中);表示所述第c个用户在所述tc内的已转动角度的弧度值;表示将c的值从1取值到d取括号内的最小值;表示将c的值从1取值到d取括号内的最大值;
[0084]
步骤a3:利用公式(3)计算所述耳罩需转动的角度:
[0085][0086]
其中ψa表示当当前用户为第a个用户时耳罩需要转动的角度(若ψa>0则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以使得耳罩向靠近人耳的方向转动ψa这一角度,若ψa<0则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以使得耳罩向远离人耳的方向转动ψa这一角度,若ψa=0则不控制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即耳罩不转动);μa表示第a个用户转动可控圆盘的方向标定值(若转动方向为顺时针则μa=1,若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则μa=-1);
[008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步骤a1的公式(1)根据用户控制的过程中记录的每一时刻转动到的角度的弧度值以及圈数得到用户的平均旋转速度,进而知晓每个使用该耳机的用户操作控制圆盘时的旋转速度情况;利用步骤a2的公式(2)根据不同用户的旋转速度得到对应用户的控制传动比,进而通过每个用户旋转控制圆盘的速度来自动分配相应的控制传动比,进而保证旋转速度过快或过慢的用户都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耳罩转动结果;最后利用步骤a3的公式(3)根据不同用户当前转动可控圆盘的圈数以及角度的弧度值得到所述耳麦电机转动的角度,进而得到每个用户对应耳罩的转动角度,实现无线控制。
[0088]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当耳机是专供儿童佩戴的耳机、专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耳机、或者专供老人使用的耳机时,在儿童、残障人士、老人佩戴耳机时,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身需求、或者自主行为受限,不能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手动调节耳罩旋转,此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所述头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驱动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不做限定;耳罩4固定在第二连杆3的一端头,当第二连杆轴向转动时可带动耳罩4转动;
[0089]
耳罩4的内侧加装多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可以均匀设置在耳罩4上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区域内侧,均匀设置例如可以是每两个相邻的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耳罩4对人耳施加的压力),控制器与多个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执行如下步骤c1-c2:
[0090]
步骤c1:利用公式(1)根据所述耳罩4的内侧加装的多个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值得到所述人耳受到的平均压力值
[0091][0092]
其中f表示所述人耳受到的平均压力值;fi表示所述耳罩4内侧的第i个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值;f
max
表示所述耳罩4内侧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最大压力值;f
min
表示所述耳罩4内侧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最小压力值;n表示所述耳罩4内侧压力传感器的总数;
[0093]
步骤c2:利用公式(2)计算所述第二连杆3的轴向旋转转速:
[0094][0095]
其中v表示所述第二连杆3的轴向旋转转速;v
max
表示所述第二连杆3的轴向旋转最大转速;f0表示使得所述耳机刚好夹住人耳的压力值,为预先试验测得的值;
[009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97]
利用步骤c1的公式(1)根据所述耳罩4的内侧加装的多个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值得到所述人耳受到的平均压力值,进而剔除掉部分极端位置压力值后求取平均,减小得到的平均压力值的误差;
[0098]
利用步骤c2的公式(2)可以实现通过控制第二连杆3的轴向旋转转速进而自动适配用户耳罩4的位置,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其原理为:公式中的f是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当f=0时就是耳罩还未接触人耳则v会以最大速度v
max
进行转动,随着f的增大v是逐渐减小的,也就是表明随着对人耳受到的平均压力值增大,第二连杆3转动速度会越来越慢,当f=f0时第二连杆3转动速度就减小到0了,也就不转动了,所以就自动找到了适配用户的位置了,当f>f0时,也就是耳罩压的人比较紧了那么此时的v求出来的是负值表示第二连杆3要反向转动,也就是第二连杆要控制耳罩朝着远离人耳的方向旋转,在远离人耳的过程中f会逐渐减小,负值的v会逐渐增大,直至f=f0时负值的v就增大到0了,此时第二连杆就不转动了,因而便是自动找到了适配用户的位置。
[0099]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当耳机是专供儿童佩戴的耳机、专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耳机、或者专供老人使用的耳机时,在儿童、残障人士、老人佩戴耳机时,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身需求、或者自主行为受限,不能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手动调节耳罩旋转,此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所述头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器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二连杆3轴向旋转;驱动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不做限定;耳罩4固定在第二连杆3的一端头,当第二连杆轴向转动时可带动耳罩4转动;
[0100]
耳罩4的内侧加装至少一个声音传感器,控制器与声音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执行如下步骤b1:
[0101]
步骤b1:当耳罩位于预设基准使用位置(该位置可预先设定,例如是耳罩的内侧表面正对人耳的位置)时,通过声音传感器监测耳罩4的内侧的当前音量,当所述当前音量等于或大于q0时,控制器根据当前音量控制所述第二连杆3进行旋转,以使得耳罩朝着远离人耳的方向转动,并利用公式(3)得到耳罩的需转动角度:
[0102][0103]
其中,θ表示耳罩的需转动角度,控制器控制第二连杆轴向旋转,使得耳罩朝着远离人耳的方向转动θ;θ
max
表示耳罩从所述预设基准使用位置朝着远离人耳方向可转动的最
大角度;q表示当前音量;q0表示不影响人耳听力的最大音量,为预设值;
[010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步骤b1的公式(3)可以智能化的控制耳罩旋转,避免耳机音量过大损伤用户耳朵。
[010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