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挂颈式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2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颈式按摩仪。


背景技术:

2.挂颈式按摩仪通常通过按摩头与人体接触并进行按摩,而在人体皮肤干燥的情况下,角质层的电阻较大,从而导致在设定电压的情况下,电流难以通过一些较厚区域的皮肤角质层。同时,在一定区域内的皮肤角质层在局部脱落或变薄的情况下,上述电流将集中于角质层脱落或变薄的区域流通而造成上述区域电流密度过大,进而造成颈部挂颈式按摩仪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刺痛感,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3.目前,在挂颈式按摩仪的机身中设置有储液箱,挂颈式按摩仪的电极片上设置有出液孔,储液箱与出液孔通过管道连通以向出液孔输送溶液,相关技术的挂颈式按摩仪在使用过程中,导电液容易从电极片和皮肤之间流出而沾湿用户的衣服,用户体验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挂颈式按摩仪,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导电液不容易从电极件和人体皮肤之间流出,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弯曲以适于佩戴于颈部;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在所述机身上,所述储液箱内设有用于容置导电液的储液腔;管路部件,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电极件,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电极件上设置有出液部和外围部,所述外围部环绕于所述出液部外周,所述挂颈式按摩仪佩戴于颈部时,至少所述外围部与颈部皮肤贴合,所述出液部的边缘与所述外围部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所述出液部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l1>l2。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通过液泵可以将储液箱内的导电液输送至出液部,由于外围部环绕出液部设置,从而可以通过输出较少的出水量以及长的扩散路径,使得导电液不容易流到电极件的边缘,在保证导电效果的同时防止导电液由电极件与人体皮肤之间流出而沾湿衣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部位于所述电极件的中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挂颈式按摩仪在佩戴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呈上下设置,所述出液部的外周与第二边的最小距离与所述出液部的外周与所述第一边的最小距离基本相同。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件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出液部内。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部的面积小于所述外围部的面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部的面积小于80平方毫米。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部设置多个出液孔,多个所述出液孔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管路部件连通,所述出液部包络最外周的所述出液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孔的内周壁设置有钝化层。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孔的孔径为1μm-100μm。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液部包括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所述第二分布区域环形围设于所述第一分布区域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出液孔的分布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出液孔的分布密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颈式按摩仪还包括连接所述外围部的加热膜,所述加热膜连接于所述外围部的背离贴合于皮肤一面。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膜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出液部,或所述加热膜为环形并围绕所述出液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包括佩戴支架和连接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按摩头主体,所述佩戴支架弯曲以适于佩戴于颈部;所述按摩头主体包括外壳和连接所述外壳的支撑架,所述外壳连接所述佩戴支架,所述电极件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加热膜夹持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外围部之间。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的朝向所述加热膜的端面设有盛放槽,所述管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盛放槽且夹持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电极件之间。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上间隔设置有接线孔和接电空间,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挂颈式按摩仪还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位于所述接线孔、另一端在所述接电空间内电连接所述电极件;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并在所述接线孔电连接所述加热膜;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并在所述接线孔电连接所述导电线。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加热膜内,所述加热膜在所述接电空间处开设有避让通孔,以使所述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电极件。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路部件包括连接管和连通组件,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连通组件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储液腔、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出液部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电极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电极件弹性密封抵接,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内设置用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至少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接触的部分为硬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至少与所述电极件接触的部分为弹性。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颈式按摩仪还包括液泵,所述液泵设置在所述机身内,所述管路部件至少有两段,所述液泵的吸液端通过所述管路部件的一段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液泵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管路部件的另一段连通所述出液部,所述液泵工作时,将所述导电液从所述出液部排出并渗入颈部皮肤和所述外围部之间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摩头的主视图;
3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摩头的爆炸图;
3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加热膜安装位置;
3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摩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是图8中线b-b处的剖视图;
37.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出液部与加热膜的配合示意图;
3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出液部与加热膜的配合示意图;
40.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所述的出液部与加热膜的配合示意图;
4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通组件的示意图;
42.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与连接板的配合示意图;
43.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的示意图;
44.图17是图16中线d-d处的剖视图;
45.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液泵。
46.附图标记:
47.挂颈式按摩仪100、
48.机身10、第一机身11、第二机身12、连接部13、
49.储液箱20、
50.按摩头30、外壳311、第一过线孔311a、装配凹槽311b、支撑架312、凹槽3121、接线孔3122、盛放槽3123、接电空间312a、安装柱313、加热膜32、避让通孔32a、焊接孔32b、电极件33、出液部33a、出液孔331、电极片333、钩挂部334、翻边335、第一边336、第二边337、安装间隙30a、连接板34、容纳槽341、定位柱342、
51.管路部件40、连接管41、第一通道411、连通组件42、第一连接座421、管部4211、中间部分4212、第三通道4213、第二连接座422、第二通道4221、
52.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导电线53、液泵60。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6.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100。挂颈式按摩仪100用于人体穿戴,并通过挂颈式按摩仪100对用户的穿戴位置进行按摩,如:当挂颈式按摩仪100被佩戴在用户颈部时,挂颈式按摩仪100可以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
5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包括机身10、储液箱20、管路部件40和电极件33,机身10弯曲以适于佩戴于颈部;储液箱20设在机身10上,储液箱20内设有用于容置导电液的储液腔;管路组件40设置在机身10内;电极件33连接于机身10,电极件33上设置有出液部33a和外围部。需要说明的是,外围部指的是出液部33a外周边与电极件33外周边之间的区域,即外围部环绕于出液部33a外周,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于颈部时,至少外围部与颈部皮肤贴合,出液部33a的边缘与外围部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出液部33a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l1>l2。
58.如图2所示,储液箱20设置在机身10上,机身10包括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第二机身12设置在第一机身11的外侧。第一机身11为软质弹性机身,第二机身12为硬质弹性机身,设置在外侧的第二机身12可以对第一机身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59.其中,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均构造为弹性机身,弹性机身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可以理解的是,以将挂颈式按摩仪100应用于使用者的颈部为例,使用者在使用挂颈式按摩仪100时,不同使用者的颈部尺寸存在差异,为保证使用者颈部与挂颈式按摩仪100的配合(电极件33与颈部皮肤贴合)效果,弹性机身可以进行变形以使得电极件33与使用者的颈部更好地贴合。
60.进一步地,第一机身11设置在第二机身12的内侧,即第一机身11设置在靠近使用者颈部的一侧,将第一机身11构造为软质弹性机身可以提升使用者佩戴挂颈式按摩仪100时的舒适性;第二机身12设置在第一机身11的外侧,第二机身12构造为硬质弹性机身可以保证机身10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机身10对使用者颈部的夹持效果。
61.挂颈式按摩仪100还设置有液泵60,液泵60设置在机身10内,管路部件40至少有两段,液泵60的吸液端通过管路部件40的一段连通储液腔,液泵60的出液端通过管路部件40的另一段连通出液部33a,液泵工作时,将导电液从出液部33a排出并渗入颈部皮肤和外围部之间。
62.参照图17,管路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机身10内,管路部件40与储液箱20相连,从而将液泵60与储液箱20相连通。管路部件40的出液端与电极件33密封接触以将储液箱20内的导电液导向出液部33a。管路部件40对储液箱20中的导电液起到良好的输送作用,通过液泵60可以将储液箱20内的导电液经管路部件40导向至出液部33a,导电液在流经管路部件40后由出液部33a流出,导电液从出液部33a排出并渗入颈部皮肤和外围部之间。同时,由于管路部件40的出液端与电极件33密封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管路部件40出现漏液的问题,提升挂颈式按摩仪100输出导电液的可靠性。
63.管路组件40设置有至少两段,两段管路分别与液泵60相连通,其中一段管路连接在液泵60和储液箱20之间,储液箱20中的导电液在液泵60的作用下流向液泵60,另一段管路连接在液泵60和出液部33a之间,液泵60可以将导电液通过该段管路泵送至出液部33a。
64.进一步地,当导电液渗入颈部皮肤和外围部之间时,导电液可以渗入人体皮肤的皮表角质层,填充至鳞片状细微结构的间隙中,此时可以通过导电液将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进行电连接。由此,电极件33可以在对人体皮肤进行电刺激按摩的同时对与电极件33对应区域的皮肤进行热敷。
65.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液渗入人体皮肤的皮表角质层时,电极件33对应区域的皮肤的皮表角质层的电阻分布更加均匀,可以有效消除因局部电流过大而产生的刺痛感。
66.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的边缘与外围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出液部33a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l1>l2。当满足l1>l2时,可以提升导电液流至外围部边缘的难度,有效地防止导电液由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之间流出而沾湿衣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7.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液由出液部33a流出时,导电液至少需要流经距离l1才可达到外围部的边缘。该距离l1较远,因此导电液不易流到外围部的边缘,尤其是在皮肤与电极件33贴合配合而减缓导电液流动的情况下。由此,本技术通过输出较少的出水量以及设置长的扩散路径,使得导电液不容易流到电极件33的边缘,在保证导电效果的同时防止导电液由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之间流出而沾湿衣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100,通过将外围部环绕出液部33a设置,可以通过输出较少的出水量以及长的扩散路径,使得导电液不容易流到电极件33的边缘,在保证导电效果的同时防止导电液由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之间流出而沾湿衣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位于电极件33的中部,即出液部33a设置在电极件33的中部位置。例如:当电极件33构造为多边形时,中部位置指的是出液部33a到多边形结构每条边的距离相同的位置;当电极件33构造为椭圆形时,中部位置指的是椭圆结构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位置;当电极件33构造为三角形时,中部位置指的是三角形结构的内心位置(即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
70.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件33具有相对的第一边336和第二边337,挂颈式按摩仪100在佩戴时,存在第一边336和第二边337呈上下设置的状态,“上下设置”的含义是,第一边336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二边337的水平面,而不要求第一边336位于第二边337的正上方。当挂颈式按摩仪100正向佩戴时,第一边336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二边337的水平面;当挂颈式按摩仪100反向佩戴时,第一边336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二边
337的水平面。出液部33a的外周与第二边337的最小距离与出液部33a的外周与第一边336的最小距离基本相同。由此,当使用者正向佩戴挂颈式按摩仪100和反向佩戴挂颈式按摩仪100时,从出液部33a流出的导电液均可以以相近或相同的状态向下流动,即正向佩戴和反向佩戴时导电液的流动情况差别不大,均不容易流到电极件33的下边缘处。
71.其中,“基本相同”指的是出液部33a的外周与第二边337的最小距离与出液部33a的外周与第一边336的最小距离在满足误差范围的情况下相同,例如误差范围为:
±
3mm。当然,具体误差范围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限定。
72.也就是说,正向佩戴指的是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使用者颈部上时,第一边336位于第二边337的上方;反向佩戴指的是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使用者颈部上时,第一边336位于第二边337的下方。也就是说正向佩戴和反向佩戴的佩戴方向相反。
73.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件33的几何中心位于出液部33a内。
74.可选地,出液部33a的几何中心和外围部的几何中心重合。将出液部33a的几何中心与外围部的几何中心重合可以保证出液部33a中的导电液流出后向出液部33a四周扩散的效果,还可以在出液部33a的四周预留出充分的扩散区域,以防止导电液扩散到电极件33外并流出的问题发生。
75.需要说明的是,“几何中心”指的是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物体最中心的位置,如:圆心、球心、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等。参照图11,出液部33a为位于最外圈的出液孔331围绕而限定出的区域,其几何中心为由上述出液部33a的最中心的位置;外围部为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配合面,其几何中心为电极件33最中心的位置,参照图11,外围部的投影为长圆形,长圆形也是具有一定对称性的图形,长圆形中最中心的位置也就是电极件33最中心的位置,也就是外围部的几何中心。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的面积小于外围部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导电液从出液部33a流出并在外围部扩散,外围部的面积大于出液部33a的面积可以保证导电液在颈部皮肤和外围部之间扩散且基本不会扩散到外围部的外周边,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从出液部33a的出液量,使导电液刚好能够自出液部33a向外围部自由扩散,此时可以尽量保证导电液自由扩散时,较难扩散到外围部的外周边。
7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的面积小于80平方毫米,通常,出液部33a的面积越小,在同等条件下的出液量会越小,通常电极件33的表面积(出液部33a和外围部之和)在500平方毫米左右,使外围部有足够的区域供导电液扩散,避免因出液部33a面积过大而导致导电液出液量多而从颈部皮肤和电极件33之间漏出的问题发生。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设置多个出液孔331,多个出液孔331间隔设置,且多个出液孔331均与管路部件40连通,出液部33a包络最外周的出液孔331,且所有的出液孔331均位于出液部33a内。
79.多个出液孔331可以保证出液部33a的出液效果。当出液部33a的面积一定时,通过设置多个出液孔331,即并不是整个出液部33a均出液,在设定出液量一定时,可以增大单个出液孔331的导电液的流速,可以冲掉堵塞在单个出液孔331内的皮脂、油脂等杂质。
80.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多个出液孔331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出液孔331可等间距分布以保证出液孔331的出液效果,有效地防止因出液部33a中局部出液孔331密
集排布而导致局部出液量过大。
8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出液部33a包括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多个出液孔331分布在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内,第二分布区域位于第一分布区域的外侧,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的分布密度。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出液孔331均是均匀分布,即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和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等间距分布。其中,第一分布区域内的两个相邻出液孔3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分布区域内的两个相连出液孔331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出液孔331均为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导电液可以均匀扩散,保证导电液的扩散效果。
8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部33a包括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多个出液孔331分布在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内,第二分布区域位于第一分布区域的外侧,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的分布密度。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之间的间距,此种出液孔331的布置方式可以保证出液部33a的出液效果,使得导电液可以均匀地向出液部33a外扩散。
83.其中,当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同时出液时,位于内侧的第一分布区域流出的导电液向第一分布区域的四周扩散。可以理解的是,由第一分布区域流出的导电液将向第二分布区域扩散,并在途经第二分布区域后向第二分布区域的四周进行扩散。由于第二分布区域中多个出液孔331之间的间距较小,由第一分布区域流向第二分布区域的导电液可以在流经第二分布区域内的出液孔331后向外扩散,从而使得导电液能够较为均匀地扩散。
84.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出液孔331可以非均匀排布,即第一分布区域内的任意两个出液孔331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出液孔331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第一分布区域内的出液量充足,第二分布区域的出液孔331分布密度相对较大,可以保证导电液均匀扩散。
85.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分布区域包括至少一圈分布呈圆形的出液孔331,第二分布区域包括至少一圈分布呈圆形的出液孔331。第二分布区域的多个出液孔331环绕第一分布区域的多个出液孔331排布,使得由第一分布区域和第二分布区域流出的导电液扩散更加均匀。其中,第二分布区域可以设置有多圈呈圆形排布的出液孔331,以保证第二分布区域出液量,还可以提升第二分布区域流出导电液的扩散效果。
86.需要说明的是,当出液孔331的数量为多个时,出液部33a由位于最外侧的多个出液孔331围绕而限定出,该出液部33a中还可以包括电极件33未设置出液孔331的区域,即因多个出液孔331间隔设置而预留出的区域。
87.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出液孔331的内周壁设置有钝化层,钝化层可以对出液孔331内周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出液孔331处被腐蚀。出液孔331可以通过激光冲孔的方式进行加工,激光冲孔的会破坏出液孔331内周壁的材料性能,使其容易生锈。钝化膜可以对出液孔331的内周壁进行覆盖,以防止金属材料与导电液直接接触,从而起到防止出液孔331处锈蚀的作用。
88.其中,钝化层为氧和金属的化合物,钝化层具有薄、致密以及覆盖性好的特点,其
可以坚固地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以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接触,对金属材料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液孔331的孔径为1μm-100μm,当出液孔331的尺寸满足上述参数时,可以保证出液孔331的出液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因出液孔331孔径过大而导致出液部33a局部出液量过大的问题发生,保证导电液从出液部33a向外围部的扩散效果。
9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挂颈式按摩仪100还包括连接外围部的加热膜32,加热膜32连接于外围部的背离贴于皮肤一面。加热膜32设在电极件33的背离人体的一侧,而且加热膜32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电极件33,以提升电极件33的温度。
91.在挂颈式按摩仪100的使用过程中,电极件33与人体皮肤接触,加热膜32设置在外壳311的内部且位于电极件33背离人体的一侧,加热膜32可以进行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电极件33,从而可以提升电极件33的温度,以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热敷功能。
92.参照图11至图13,加热膜32至少部分围绕出液部33a设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加热膜32可以部分环绕出液部33a;如图11所示,加热膜32还可以完全环绕出液部33a。当导电液由出液孔331流出时,导电液向出液部33a的四周扩散。由于加热膜32与电极件33对应的区域至少部分围绕出液部33a,加热膜32可以对导电液进行加热,从而可以防止导电液温度较低而引起用户不适的问题发生。其中,参照图13,包括两个加热膜32,两个加热膜32均部分环绕出液部33a,且对出液部33a进行避让。
93.其中,当在冬天使用挂颈式按摩仪100时,注入储液箱20中的水的温度可能较低,加热膜32可以对由出液部33a流出的导电液进行加热,以防止导电液温度过低而引起使用者佩戴位置不适的问题发生。
94.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液可以为电解质溶液或水。以电解质溶液为例,导电液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氯化银溶液等。导电液还可以为药液,通过加热膜32对电极件33处进行加热可以促进皮肤对药液的吸收,进一步提升挂颈式按摩仪100的按摩效果。其中,导电液的种类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9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件33由沿厚度方向设置的多层材料制成,例如包括导热层和电极片333,电极片333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为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导热层为导热性能好的铜等金属制成,或石墨烯等非金属制成,电极片333设在导热层的朝向人体的一侧,电控组件与电极片333电连接,电控组件可以控制电极片333对人体皮肤进行电刺激按摩,以实现电极件33的电刺激按摩功能。可选地,出液孔331设置在电极片333上,以通过出液孔331渗出导电液。
96.电极件33形成为金属材料件,金属材料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电控组件与电极件33电连接以控制电极件33进行电刺激按摩,而且加热膜32与金属材料件贴合,加热膜32可以将热量传递至金属材料件,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从而实现电极件33的热敷功能。
97.本技术中的挂颈式按摩仪100还包括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设置于机身10,电控组件分别与加热膜32和电极件33电连接。其中,电控组件可以控制加热膜32进行加热,以通过加热膜32通电发热将热量传递至电极件33,提升电极件33的温度,电控组件还可以控制电极件33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电刺激按摩。
98.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组件分别与加热膜32和电极件33电连接,电控组件可以单独控制加热膜32进行加热,以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热敷功能;电控组件还可以单独控制电极件33电刺激按摩,以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电刺激按摩功能;电控组件还可以同时控制加热膜32进行加热和电极件33电刺激按摩,以在对使用者颈部实现电刺激按摩功能的同时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热敷,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9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0包括:佩戴支架和连接于佩戴支架的按摩头主体30,佩戴支架弯曲以适于佩戴于颈部。
100.按摩头主体30包括外壳311和连接外壳311的支撑架312,外壳312连接佩戴支架,电极件33连接支撑架312,加热膜32夹持在支撑架312和外围部之间。
101.外壳311与机身10连接固定,支撑架312设置在电极件33和外壳311之间,支撑架312可以对外壳3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以防止外壳311变形,提升外壳311的结构强度。电极件33安装在支撑架312上,加热膜32布置在电极件33和支撑架312之间,按摩头主体30中的多个部件之间配合紧凑且可靠性高。
10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2的朝向加热膜32的端面设有盛放槽3123,管路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盛放槽3123且夹持于支撑架312和电极件33之间,以将管路组件与按摩头主体30相连。
103.结合图6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2上间隔设置有接线孔3122和接电空间312a,外壳311上设有第一过线孔311a。挂颈式按摩仪100还包括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和导电线53,与控制装置相连的第一导线51通过第一过线孔311a走线至接线孔3122以与加热膜32电连接。与控制装置相连的第一导线51依次穿设于第一过线孔311a和接线孔3122与加热膜32电连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加热膜32的加热功率。在支撑架312和外壳311上分别设置接线孔3122和第一过线孔311a以对第一导线51进行避让,可以降低按摩头主体30内部的走线难度,防止第一导线51与外壳311之间干涉。
104.其中,导电线53的第一端延伸至接电空间312a以与电极件33焊接连接,导电线53的第二端延伸至接线孔3122,与控制装置相连的第二导线52通过第一过线孔311a走线至接线孔3122与导电线53电连接,且导电线53的走线适于对出液部33a进行避让。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线52与第一导线51的走线方式至少部分相同,从而可以将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进行固定,以将按摩头主体30中的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进行约束,从而降低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在按摩头主体30中的布置难度。
105.其中,与控制装置相连的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均通过第一过线孔311a走线至接线孔3122处,并分别与加热膜32、导电线53电连接。
106.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2的朝向加热膜32的表面的部分区域朝向远离加热膜32的方向凹入以限定出接电空间312a。接电空间312a可以对导电线53与电极件33的焊接位置进行避让,从而防止支撑架312与焊点干涉,提升支撑架312与电极件33的配合可靠性。
107.导电线5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极件33电连接,由于焊点较大,在接线孔3122处不具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焊接,由此将第二导线52与导电线53电连接,通过设置导电线53以调节焊接位置,将焊接位置调节至与接电空间312a对应的区域,避免焊接位置与接线孔3122处产生干涉,合理利用空间,在保证焊接牢固性的同时实现第二导线52与电极件33的电连
接。
1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线53位于加热膜32内,加热膜32在接电空间312a处开设有避让通孔32a,以使导电线53外露以与电极件33电连接。避让通孔32a可以对出液部33a进行避让,以便于管路部件40与出液部33a对应。相应地,导电线53在加热膜32处的走线方式也需要对避让通孔32a进行避让。
109.参照图7,加热膜32上设有焊接孔32b,可以在焊接孔32b处对导电线53与电极件33进行焊接。焊接孔32b与接电空间312a对应,导电线53的第一端延伸至焊接孔32b处,而且焊接孔32b和接线孔3122在投影方向上分别布置在出液部33a的两侧。
1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极件33的投影为长圆形图案,导电线53与第二导线52电连接的位置与导电线53与电极件33电连接的位置间隔设置,且二者分别位于出液部33a在电极件33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111.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件33上设有钩挂部334,钩挂部334钩挂在支撑架312的背离电极件33的一侧。电极件33通过钩挂部334与外壳311相连,以将电极件33与外壳31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性高,可以降低电极件33的装配难度。
112.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架312和外壳311之间设有安装间隙30a,钩挂部334穿过安装间隙30a钩挂在支撑架312上。参照图9,支撑架312通过钩挂部334与支撑架312相连,从而与外壳311固定连接。具体地,支撑架312与外壳311间隙配合,钩挂部334可以穿过安装间隙30a并钩挂在支撑架312上,在电极件33的装配过程中,电极件33不与外壳311接触。
113.如图6所示,支撑架312的背离电极件33的侧壁设有凹槽3121,钩挂部334钩设在凹槽3121内。钩挂部334与凹槽3121钩挂配合,以将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固定相连。其中,钩挂部334为多个,多个钩挂部334形成在电极件33上并在电极件33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而且每个钩挂部334朝向支撑架312一侧延伸。
114.在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的装配过程中,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的形状相适配,将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扣合。此时,钩挂部334位于与凹槽3121对应的位置,通过弯折钩挂部334以将钩挂部334与凹槽3121的贴合,从而将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固定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
1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件33设有翻边335,翻边335自外围部朝向外壳311一侧翻折,当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装配时,翻边335在厚度方向上与支撑架312对应,而且翻边335围绕支撑架312设置。其中,钩挂部334设置在翻边335的边缘处并朝向背离外围部的一侧延伸,钩挂部334与翻边335之间形成有压溃结构,压溃结构可以降低钩挂部334的变形难度,以便于将钩挂部334弯折至与凹槽3121配合的位置。当电极件33与凹槽3121对应时,通过向内侧外侧弯折钩挂部334即可将钩挂部334与凹槽3121配合,从而将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固定连接。
116.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钩挂部334设置在翻边335的内侧并与翻边335间隔设置,且钩挂部334与翻边335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架312上设置有通孔结构。当电极件33与支撑架312扣合时,钩挂部334穿设于通孔,通过弯折钩挂部334以将钩挂部334与凹槽3121配合。
1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组件40包括连接管41和连通组件42,连接管41内设置有第一通道411,连通组件42内设置有第二通道4221,储液腔、第一通道411、第二通道4221和出液部33a依次连通,第二通道42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通道411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二通道4221设置在第一通道411的下游,当导电液流通路径的横截面积减小时,可以增加导电液在流通通道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增加出液部33a的出液速度。
118.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通组件42包括第一连接座421和第二连接座422,第二连接座422的至少部分夹持于第一连接座421和电极件33之间,第二连接座422与电极件33弹性密封抵接,第二通道4221设置于第二连接座422,第一连接座421内设置有第三通道4213,第三通道421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221,以通过第三通道4213将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221导通,导电液可以依次流经第一通道411、第三通道4213以及第二通道4221后流至出液部33a。
1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421的至少与第二连接座422接触的部分为硬质,第二连接座422的至少与电极件33接触的部分为弹性,以提升第一连接座421和第二连接座422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第二连接座422与电极件3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导电液从第二连接座422与其相邻部件的间隙流出,提升管路组件40的可靠性。
120.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421包括管部4211和中间部分4212,中间部分4212为硬质材料件,中间部分4212分别与第二连接座4222和管部4211相连,第二连接座4222夹持在中间部分4212和电极件33之间,而且第二连接座4222的一部分容纳在中间部分4212内,中间部分4212和电极件33配合以夹持挤压第二连接座4222。其中,管部4211可以与中间部分4212一体成型,且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为硬质材料。
121.此时,中间部分4212布置在盛放槽3123内,第二连接座4222夹持在中间部分4212与电极件33之间,第二连接座4222可以与中间部分4212过盈配合,以提升第二连接座4222与中间部分4212的密封性,防止导电液从第二连接座4222和中间部分4212的间隙流出。同时,第二连接座4222与加热膜32贴合配合,可以实现第二连接座4222与加热膜32之间的密封,防止导电液从第二连接座4222和加热膜32之间的间隙流出,而且在第二连接座4222的作用下加热膜32与电极件33紧密贴合,可以防止导电液流向加热膜32与电极件33之间的间隙。第二连接座4222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变形,可以防止划伤或损坏加热膜32,提升连通组件42与加热膜32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1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42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弹性件,第一连接座421容纳在盛放槽3123内且第一连接座421被挤压以贴合加热膜32,管部4211分别与第一连接座421和连接管41相连。
123.第一连接座421布置在盛放槽3123内,具有弹性性能的第一连接座421可以与盛放槽3123过盈配合以固定在容纳槽341中。第一连接座421通过管部4211与连接管41相连通,连接管41内的导电液在流经管部4211后进入第一连接座421,并经第一连接座421流向出液部33a后由出液孔331流出。
1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围部形成为弧形面,电极件33的与外围部对应的内表面为弧形面,加热膜32为柔性件,加热膜32夹持在支撑架312和电极件33之间以贴合内表面。构造为柔性件的加热膜32可以与构造为弧形面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保证加热膜32对电极件33的加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挂颈式按摩仪100应用于颈部时,构造为弧形面
的外围部可以更好地与人体的颈部皮肤进行贴合,提升按摩头主体30与人体颈部的匹配性。
125.其中,连通组件42的至少部分夹持在电极件33和支撑架312之间,连通组件42用于抵接在电极件33的内表面的结构(如上述的第二连接座422)是具有弹性的,因此设置有第二连接座422的连通组件42可以适应构造为弧形面的电极件33。由此,连通组件42弹性抵接在电极件33上以形成密封,防止导电液泄露。
1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0的朝向按摩头主体30的第一表面设有朝向按摩头主体30凸出的连接部13,连接部13为柔性件,外壳311连接至连接部13。连接部13设置在第一机身11上,第一机身11为软质弹性机身,而且连接部13构造为柔性件,此时通过连接部13与机身10相连的按摩头主体30可以相对机身10活动以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使得按摩头主体30可以更好地与人体皮肤进行贴合。
127.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外壳311的朝向连接部13的端部设有装配凹槽311b,按摩头主体30还包括连接板34,连接板34固定在装配凹槽311b内,连接板34上设有用于容纳连接部13的环形的容纳槽341,容纳槽341内设有环形的连接凸起,连接部13上设有连接凹槽3121,连接凸起伸入并粘贴至连接凹槽3121内。
128.连接板34和连接部13通过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3121配合,并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提升连接板34与连接部13的可靠性。其中,连接部13的环形伸入容纳槽341,容纳槽341内的连接凸起伸入连接凹槽3121,以将连接部13与连接板34相连。
129.进一步地,连接部13上设有定位孔,连接板34上设有定位柱342,定位柱342和定位孔配合,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342的配合可以对连接板34和连接部13进行定位,从而降低连接板34与连接部13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1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2设置有安装柱313,安装柱313可穿设于外壳311和连接板34并与紧固件配合,以将支撑架312、外壳311和连接板34固定相连。其中,安装柱313设有螺纹配合孔,紧固件可以与螺纹配合孔螺纹配合,从而将支撑架312、外壳311和连接板34固定。
1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部件40包括连接管41和连通组件42,连通组件42设在外壳311内以将导电液导向出液孔331,连接管41分别与连通组件42和储液箱20相连。连接管41将连通组件42与储液箱20连通,储液箱20中的导电液可以通过连接管41进入连通组件42,连通组件42可以将导电液导向出液孔331以使按摩头主体30渗出导电液。
132.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通组件42延伸至连接部13内,连通组件42与连接部13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防止按摩头主体30相对之间转动时连通组件42与连接部13之间产生干涉。
133.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组件42延伸至连接部13内并与连接管41相连通,以通过连接管41向连通组件42供给导电液。连通组件42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按摩头主体30内,按摩头主体30可以相对机身10绕连接部13运动,以调整按摩头主体30与人体皮肤配合的角度,在调节过程中,连通组件42也将随着按摩头主体30的位置变化而进行运动,将连通组件42与连接部13的内壁间隔设置可以防止连通组件42相对机身10运动时与连接部13的内壁产生干涉。
134.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通组件42穿设在外壳311的中部,也就是说在
外壳311的中部设置有供连通组件42穿过的过孔,该过孔可以对连通组件4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通组件42保持在连接部13形成通道的中间位置,防止连通组件42活动时与连接部13的内壁接触而挤压管路部件40。可以理解的是,当出现挤压管路部件40问题时,管路部件40存在弯折的可能,从而导致导电液无法流向出液孔331,降低出液稳定性,而且当管路部件40存在弯折时,也可能导致管路部件40内的导电液收到挤压而加速向出液孔331流出,存在短时间内出液量过大的使用隐患。
1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具有与第一表面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按摩头主体30相连的第二端,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连接部13朝向按摩头主体30的中部向内倾斜延伸。由此,将连接部13构造为锥状结构,即连接部13自其与机身10相连的一端向与按摩头主体30相连的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防止按摩头主体30活动时连接管41与连接部13的内壁面接触而被挤压的问题发生。
1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41和连通组件42的连接位置伸出连接部13,也就是说,连接管41与连通组件42的连接位置位于连接部13的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因按摩头主体30活动而导致连接管41与连接部13的内壁面接触而被挤压。
137.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管41和连通组件42的连接位置邻近连接部13的第一端设置。即连接管41和连通组件42的连接位置临近机身10与连接部13的连接位置,连接部13在该位置预留出的空间大,从而当按摩头主体30在活动时,连接管41不会接触到连接部13的内壁,避免连接管41被挤压,提升管路部件40的出液稳定性。
1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组件42可以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弹性性能,可以保证连通组件42与支撑架312的连接效果。
1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