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4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 model),它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系统通常包括重建仪、显示器以及操作键盘,并且为了便于进行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经常需要设置多个显示器以显示不同的操作界面,这样每个显示器对应一个操作键盘,导致整个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系统占用空间较大,操作人员操作起来也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以解决目前为了便于进行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系统经常需要设置多个显示器以显示不同的操作界面,这样每个显示器对应一个操作键盘,导致整个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系统占用空间较大,操作人员操作起来也较为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箱体、重建仪、显示器支撑结构、键盘收纳结构、多个显示器以及多个键盘,所述重建仪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以及键盘收纳结构无线连接,所述重建仪放置在所述训练箱体的内部,所述训练箱体的顶部台阶式设置有第一水平面以及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水平面,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键盘收纳结构与所述第一水平面连接,并悬空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上方,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上,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键盘收纳结构内。
6.优选地,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包括底板、竖直安装在底板上的立杆以及多层承载梁,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中心,所述承载梁平行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立杆垂直转动连接,多层所述承载梁之间等距设置,所述承载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器支撑机构。
7.优选地,所述承载梁为v型承载座一体化设计,所述立杆贯穿所述v 型承载座的中心。
8.优选地,所述承载梁由两个承载座组成,两个所述承载座的一端均与所述立杆铰接,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且两个所述承载座处于同一水平面。
9.优选地,所述显示器支撑机构包括两个l型支撑座、连接所述l型支撑座的转轴以
及转轴座,所述l型支撑座的横部远离所述竖直部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倒钩,所述显示器的底部放置在所述l型支撑座的横部上且所述显示器的背部与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l 型支撑座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座转动放置在所述转轴座上,所述转轴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梁上。
10.优选地,所述键盘收纳结构包括转动杆、用于放置多个键盘的键盘座以及两个键盘支架,所述键盘支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键盘支架的第二端悬浮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方,两个所述键盘支架对称设置,所述底板位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键盘座位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键盘座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带动所述键盘座旋转。
11.优选地,所述键盘座为水平放置的多棱柱,所述多棱柱的多个长方形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所述键盘。
12.优选地,所述键盘与所述显示器一一对应。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承载梁可以围绕立杆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显示器与立杆之间的倾斜角度,承载梁上设置的显示器支撑机构能够调整显示器与承载梁之间的倾斜角度(即显示器平面的俯仰度),可以多方面调整显示器的角度,提高用户使用感;
15.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键盘收纳结构将多个键盘设置在键盘座的凹槽里,通过转动键盘座来切换键盘,结构简单又节约了一定的空间;
16.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占用空间小,操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器支架结构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器支架结构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键盘收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标:1-训练箱体,2-显示器,3-显示器支撑结构,31-底板,32-立柱,33-承载梁,331-v型承载座,34-显示器支撑机构,341-l型支撑座, 342-转轴,343-转轴座,4-键盘收纳结构,41-键盘支架,42-转动杆,43
‑ꢀ
键盘座,5-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3.实施例1
24.如图1-4所示,一种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箱体1、重建仪、显示器支撑结构3、键盘收纳结构4、多个显示器2以及多个键盘5,所述重建仪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3以及键盘收纳结构4无线连接,所述重建仪放置在所述训练箱体1的内部,所述训练箱体1的顶部台阶式设置有第一水平面以及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水平
面,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3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键盘收纳结构4与所述第一水平面连接,并悬空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面的上方,所述显示器2设置在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3上,所述键盘5设置在所述键盘收纳结构4内。第一水平面与第二水平面形成相对高度差,键盘收纳结构4悬空在第二水平面上,使得键盘收纳结构4能够在第二水平面的上方转动,键盘收纳结构4与第二水平面的距离能够保证键盘收纳结构4转动。
25.所述显示器支撑结构3包括底板31、竖直安装在底板31上的立杆以及多层承载梁33,所述底板31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中心,所述承载梁33平行于所述底板31与所述立杆垂直转动连接,多层所述承载梁33之间等距设置,所述承载梁3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器2的显示器支撑机构34。承载梁33绕着立杆旋转从而带动承载梁33两端的显示器支撑机构34转动,显示器支撑机构34转动从而带动显示器围绕着立杆转动,从而可以方便的调节显示器2与立杆之间的角度。提升交互式神经网络训练装置的使用体验。具体的,所述承载梁33为v型承载座331一体化设计,所述立杆贯穿所述v型承载座331的中心。v型承载座331的夹角优选为钝角,使得v型承载座331两边的显示器2与立杆的倾斜度较大,使得v型承载座331上的显示器2相对于训练箱体1前方的展示区域更大,观看显示器更加轻松方便。
26.所述显示器支撑机构34包括两个l型支撑座341、连接所述l型支撑座341的转轴342以及转轴座343,所述l型支撑座341的横部远离所述竖直部的一端向上设置有倒钩,所述显示器2的底部放置在所述l型支撑座 341的横部上且所述显示器的背部与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2的两端分别与l型支撑座341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座343转动放置在所述转轴座343上,所述转轴座343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梁33上。通过转动转轴342来带动l型支撑座341旋转,从而调整l型支撑座341 上的显示器2围绕着转轴342旋转,调整显示器2的俯仰角度;具体的,转轴座343开设有供转轴342转动的凹槽,转轴342置于所述凹槽中,转轴342的两端连接l型支撑座341横部与竖直部中交叉点。
27.所述键盘收纳结构4包括转动杆42、用于放置多个键盘5的键盘座43 以及两个键盘支架41,所述键盘支架41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键盘支架41的第二端悬浮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方,两个所述键盘支架 41对称设置,所述底板31位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41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键盘座43位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41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转动杆42贯穿所述键盘座43与两个所述键盘支架4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2带动所述键盘座43旋转。所述键盘座43为水平放置的多棱柱,所述多棱柱的多个长方形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所述键盘5。通过转动转轴 342杆来带动键盘座43的转动,从而切换键盘座43的不同长方形面,从而切换键盘5,使得使用的键盘5与显示器2对应连接。
28.所述键盘5与所述显示器2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层承载梁33,每个承载梁33上设置两个显示器2,键盘座43设置为长方体,键盘5装安装有四个键盘5,每个显示器2与每个键盘5一一对应。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承载梁由两个承载座组成,两个所述承载座的一端均与所述立杆铰接,两个所述承载座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且两个所述承载座处于同一水平面。承载座可以围绕立杆旋转,可以通过转动承载座来改变单个承载座上的显示器相对于立杆的倾斜角度,使用更加的方便,体验效果更佳。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