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楼宇逃生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3:5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宇逃生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比如居民楼、写字楼、百货楼等,而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为高层建筑的人员密集度高,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如何快速的逃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配备专门的消防通道、消防管道、灭火器等已经是强制的标准要求,但在灾难来临时,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消防通道被封堵、管道失效等等,这些消防设施和设备有时候发挥的作用却很有限,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失去了保障。为了应对各种条件下的灾难逃生,提高人员安全逃生的几率,现有技术中多在消防通道、走廊、建筑物外部设置各种逃生救援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逃生舱、逃生通道、消防连廊等,这些逃生救援装置专业性强,且操作复杂,后期维护也困难,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不能快速启动就有可能耽误逃生或救援时机,而且安装地点比较固定,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安全救援覆盖范围较小,在其它楼层或距离较远的其它地方,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就存在不能顺利到达逃生救援装置所在地的隐患。另外,为了灵活应对灾难,很多家庭或企业配备了灭火器、耐高温布、报警器等一些简单救援用具,但是在需要从高楼窗口逃生时,这些简单救援用具就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覆盖救援范围和人群,应对各种情况的逃生要求,提高逃生成功率,仍然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简单可行、易操作的逃生救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楼宇逃生救援装置,可以再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快速启动并逃生。该逃生救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作便捷、配置灵活、适用范围广、易维护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楼宇逃生救援装置,包括支撑体、容器、连接器,所述支撑体包括阳台、墙壁或楼层地面;所述容器位于支撑体内;所述连接器位于容器内;所述连接器与支撑体连接。所述容器可以预设在支撑体内,并预留用于连接器与支撑体连接的连接孔,也可以在支撑体上预留形状类似容器的空间结构;连接器可在楼宇建设施工阶段预设在支撑体内,可以减少后期单独施工的难度,降低施工成本。
6.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包括救援绳,所述救援绳与连接器相连。救援绳预先与连接器连接好,可以在突发情况下,节约连接时间,降低连接失误或失败的概率,提高逃生的速率和成功率。
7.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包括缓降器,所述缓降器与救援绳连接。某些缓降器结构较复杂,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将缓降器与救援绳预先连接好,可以在突发情况下,节约连接时间,降低连接失误或失败的概率,提高逃生的速率和成功率。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1个,设置多个连接器,配备多套救援绳,可在突发情况下,供多人同时逃生,避免浪费时间,失去最佳的逃生机会,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与支撑体连接的部分加工有螺纹或为异型结构。螺纹或异型结构的设计可在将连接器预设在支撑体中时,提高连接器与支撑体的连接强度,防止连接器在救援过程中发生脱落。
10.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四周棱边做钝化处理,防止在逃生救援过程中,由于救援绳与容器的棱边摩擦而发生断裂的隐患,保证逃生的成功率。
11.进一步地,根据容器的容积大小及所在环境的需求,所述容器内还可以包括安全锤、安全带、手套、耐高温布、报警器、护目镜、灭火器、便携式吸氧器等逃生用具,以供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逃生救援需求。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1)应用方式灵活,救援物质可根据具体环境和要求配置;2)操作简单,易于学会和推广使用,适用人群广;3) 安装灵活,可根据楼宇特点和消防设计要求,确定逃生救援装置的大小以及安装布置点的数量、规律等;4)易于检查维护,保持逃生救援装置有效;5)配合现有的逃生设施,能够提供更多的逃生选择,适应更加复杂多样的灾难环境,提高逃生成功率;6)紧急情况下可供多人使用;7)不影响楼宇整体结构,不占用楼宇的有用空间。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容器;2、支撑体;201、墙壁;202、阳台;203、楼层地面;3、窗户; 4、连接器一;5、连接器二;6、连接器三;7、救援绳;8、报警器;9、安全带; 10、缓降器;11、手套;12、护目镜;13、手电筒;14、耐高温布;15、安全锤; 16、口罩、17、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1、支撑体2、阳台202、窗户3,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阳台202内的空间结构。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1、阳台202、窗户3、连接器一4、救援绳7、报警器8,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阳台202内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报警器8均位于容器1内,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一4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阳台202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阳台202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1、支撑体2、墙壁201、楼层地面203、窗户3,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楼层地面203内的空间结构,窗户 3可以是落地窗或玻璃幕墙。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1、墙壁201、楼层地面203、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救援绳7,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墙壁201内的空间结构,且位于墙壁201下部,所述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救援绳7位于容器1内,所述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均与墙壁201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墙壁201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连接器二5与墙壁201连接部分为异形结构;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二5连接。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1、支撑体2、连接器一4、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10、手套11、护目镜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连接孔17,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支撑体2 内的空间结构或预埋在支撑体2中的预制成型的箱体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有三个,且位于容器1内,并与支撑体2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支撑体2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10、手套11、护目镜 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均位于容器1内;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一4连接;所述缓降器10与救援绳7连接;所述容器1预留三个连接孔17。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6,所述连接器一4与支撑体2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6与支撑体2连接部分为异型结构。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5、6所示,包括容器1、支撑体2、阳台202、窗户3、连接器一4、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10、手套11、护目镜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阳台202内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有三个,且位于容器1内,并与阳台202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 与阳台202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 10、手套11、护目镜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均位于容器1内;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一4连接;所述缓降器10与救援绳7连接。
29.如遇火灾或地震等突发灾害,在其它逃生通道堵塞失效的情况下,需使用安全锤15打碎窗户3上的玻璃,拿出救援绳7置于窗户3外释放,被困人员戴上安全带9即可操作缓降器10从窗户3逃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使用手套11、护目镜12、口罩16等其他救援用具。在第一人从窗户3逃出后,第二人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第二套逃生用具选择逃生,而不必等到第一人落地安全后才能再次使用逃生用具从窗户逃生,以免失去逃生机会。对于老人或孩子,如条件允许,则需有能力的人员在内外配合施救,以提高逃生成功率。
30.实施例二
31.如图2所示,包括容器1、阳台202、窗户3、连接器一4、救援绳7、报警器8,所述容器1位为预留在阳台202内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报警器8位于容器1内,所述连接器一4与阳台202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阳台202 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一4连接。
32.如遇火灾或地震等突发灾害,在其它逃生通道堵塞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报警器8发出报警的声音,向救援人员提供被困人员的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准确施救。如需从窗户3逃生,需使用其它用具打碎玻璃,拿出救援绳7置于窗户3 外释放,被困人员即可从窗户
3逃出,在逃生过程中也可使用报警器8发出警报,向其他人员发出警示或向救援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提高逃生成功率。对于老人或孩子,如条件允许,则需有能力的人员在内外配合施救,以提高逃生成功率。
33.实施例三
34.如图3、5、6所示,包括容器1、支撑体2、墙壁201、楼层地面203、窗户 3、连接器一4、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10、手套11、护目镜 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楼层地面203内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有三个,且位于容器1内,并与楼层地面 203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楼层地面203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救援绳7、报警器8、安全带9、缓降器10、手套11、护目镜12、手电筒13、耐高温布14、安全锤15、口罩16均位于容器1内;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一4连接;所述缓降器10与救援绳7连接。
35.如遇火灾或地震等突发灾害,在其它逃生通道堵塞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报警器8发出报警的声音,向救援人员提供被困人员的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准确施救。如需从窗户3逃生,需使用安全锤15打碎玻璃,拿出救援绳7置于窗户 3外释放,被困人员戴上安全带9、手套11、护目镜12即可操作缓降器10从窗户3逃出,在逃生过程中也可使用报警器8发出警报,向其他人员发出警示或向救援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使用手电筒13、耐高温布 14等其他救援用具。对于老人或孩子,如条件允许,则需有能力的人员在内外配合施救,以提高逃生成功率。
36.实施例四
37.如图4所示,包括容器1、墙壁201、楼层地面203、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 5、救援绳7,所述容器1为预留在墙壁201内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救援绳7位于容器1内,所述连接器一4、连接器二5均与墙壁201 连接,所述连接器一4与墙壁201连接部分加工有螺纹,所述连接器二5与墙壁 201连接部分为异形结构;所述救援绳7与连接器二5连接。
38.如遇火灾或地震等突发灾害,在其它逃生通道堵塞失效的情况下,如需从窗户3逃生,需使用其它用具打碎玻璃,拿出救援绳7置于窗户3外释放,被困人员即可从窗户3逃出。对于老人或孩子,如条件允许,则需有能力的人员在内外配合施救,以提高逃生成功率。在此基础上,用户还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在容器1 内配备更丰富的救援用具,比如报警器8、手套11、护目镜12、口罩16等等,在逃生过程中,可使用报警器8发出警报,向其他人员发出警示或向救援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手套11可以防止手受到其它磨损或划伤,如从高层逃生,护目镜 12、口罩16可以防止眼睛、口鼻受到风沙、烟雾的伤害。
39.以上操作实例仅是某些常规的情况,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支撑体 2的其它结构安装该逃生救援装置。以上事实例中的各种设计仅作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的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