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3:53: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线缆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工地施工进行电线电缆铺设时,需要将线缆线束的端头进行剥线处理,方便后续的连接使用,而对于废旧电缆回收处理中,需要对电缆的外壳剥离后,收集内部可回收的电线金属芯,而一般的剥线工具其能达到的剥线距离有限,且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剥线,若操作不当会将电缆内部的金属芯损坏扭曲,且一般的线缆线束剥线仪器,对于后续的金属内芯收集效果不佳,任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回收,且对于线缆的表皮外壳的切割效果不佳,不能做到等距离的切割,从而影响后续的收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圆形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转动设有圆环形的工作板,所述工作板内设有左右贯穿连通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对称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有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能对线缆表皮进行切割,所述工作板内设有椭圆弧形且口向后的啮合腔,所述啮合腔内固定设有圆弧形的弧形齿条,所述转动腔右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右的输入腔,所述输入腔内壁右侧固定设有圆环形的加热环,所述输入腔内转动设有上下两侧对称的输入转轮,所述转动腔左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输出腔,所述输出腔内前后两壁之间转动设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转筒,所述输出腔上下两壁左侧连通设有对称的弹射腔,所述弹射腔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弹射刀片,上下两侧的所述弹射刀片靠近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呈尖状,所述弹射刀片用于切割线缆外壳,所述输出腔后壁内固定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弹射刀片的移动切割的时间间隔,所述主机体上端面上方设有能自由移动的移动圆环,所述移动圆环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拉绳,所述输出腔、所述收集转筒、所述输入转轮和所述工作板的具体设置是本技术解决的其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
5.优选地,所述啮合腔内前侧下方转动设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所述啮合腔右壁前侧连通设有连接槽,所述动力齿轮后端面轴心固定连接有动力轴,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内固定设有固定电机,所述动力轴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固定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内垂直转动设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与所述移动滑块滑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内且开口向外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设有能移动的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具有磁性,所述伸缩连杆一侧端面与所述伸缩腔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腔一侧壁固定设有电磁铁,所述伸缩连杆一侧
端面向外延伸至并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
7.优选地,所述收集转筒外圆面设有开口向外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呈圆弧形,所述夹持槽内两壁之间转动设有夹持轴,所述夹持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能翻转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呈弧形,所述夹持槽后壁连通设有复位槽,所述夹持轴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输出腔后壁内固定设有供能电机,所述支撑转轴后端动动力连接于所述供能电机。
8.优选地,所述弹射刀片远离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与所述弹射腔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弹射刀片远离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弹射拉绳。
9.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设于所述传动腔内前后两壁且对称的摩擦转轮,前侧的所述摩擦转轮前端动力连接于所述供能电机,所述传动腔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传动转筒,所述传动转筒内设有前后对称且开口向外的切换连接腔,所述切换连接腔内设有能移动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与所述切换连接腔内壁花键连接,所述花键轴一侧端面与所述切换连接腔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切换弹簧,所述花键轴一侧端面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所述从动转轮与所述摩擦转轮外圆面摩擦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传动腔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与所述传动转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滑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连杆,所述传动腔上壁内连通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连杆上端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升降槽内并与所述升降槽上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所述升降连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与所述连接拉绳固定连接。
11.优选地,后侧的所述摩擦转轮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板,所述传动腔后壁内设有槽轮腔,所述传动转板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槽轮腔内并转动连接有卡接圆盘,所述槽轮腔内转动设有棘轮,所述棘轮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棘轮槽,所述卡接圆盘延伸至所述棘轮槽内并卡接,所述槽轮腔内后壁转动设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圆盘,所述摩擦圆盘与所述棘轮外圆面抵接,所述棘轮表面粗糙。
12.优选地,所述槽轮腔后壁内设有线轮腔,所述输入轴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主动线轮,所述主动线轮后端面与所述线轮腔后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扭簧,所述主动线轮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主动拉绳,所述主动拉绳与所述弹射拉绳固定连接诶。
13.优选地,所述输入腔前后两壁连通设有对称的夹持滑槽,两侧的所述夹持滑槽内上下两侧设有对称且能上下移动的切换板,前侧的所述夹持滑槽内垂直固定设有固定连杆,所述固定连杆与所述切换板滑动连接,所述输入转轮轴心固定连接有输入转轴,所述输入转轴前端面向前延伸并与所述切换板转动连接,后侧的所述切换板内固定设有动力电机,所述输入转轴后端面向后延伸并与所述动力电机固定连接,后侧的所述夹持滑槽内垂直转动设有切换转轴,所述切换转轴外圆面套设有上下对称且螺纹相反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所述切换板螺纹连接,后侧的所述夹持滑槽下壁内固定设有切换电机,所述切换转轴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切换电机。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下两侧的输入转轮相互靠近,进而将输入的线缆两端稳定的夹持,进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大小的直径,同时本发明在将线缆以及金属芯分离后,通过两侧弹射刀片间歇的向外弹射,并通过两侧的弹射刀片快速移动对进入
至输出腔内的电缆外壳进行稳定的切割,进而实现电缆外壳的等距切割,同时可通过在不改变线缆的输入的速度下,改变弹射刀片的弹射间歇间隔,进而实现对电缆外壳不同长度的等距切割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图2中a-a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图2中b-b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图2中c-c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图3中d-d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图4中e-e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图3中传动转筒部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图4中固定板部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1、主机体;12、加热环;13、伸缩弹簧;14、输入腔;15、输入转轮;16、输入转轴;17、连接拉绳;18、移动圆环;19、转动腔;20、工作板;21、弹射拉绳;22、连接弹簧;23、切割刀片;24、弹射刀片;25、弹射腔;26、支撑转轴;27、收集转筒;28、伸缩连杆;29、夹持槽;30、工作腔;31、夹持轴;32、夹持板;33、弧形齿条;34、啮合腔;35、输出腔;36、复位槽;37、复位扭簧;38、供能电机;39、摩擦转轮;40、传动转筒;41、升降槽;42、升降拉绳;43、升降弹簧;44、升降连杆;45、槽轮腔;46、摩擦圆盘;47、棘轮;48、棘轮槽;49、主动线轮;50、连接扭簧;51、输入轴;52、线轮腔;53、主动拉绳;54、卡接圆盘;55、传动转板;56、固定板;57、动力轴;58、动力齿轮;59、固定连杆;60、夹持滑槽;61、切换板;62、动力电机;63、切换转轴;64、螺纹套筒;65、传动腔;66、切换电机;67、移动滑块;68、固定电机;69、支撑连杆;70、连接槽;71、切换弹簧;72、切换连接腔;73、从动转轮;74、花键轴;75、支撑滑块;76、电磁铁;77、伸缩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参照附图1-图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包括主机体11,所述主机体11内设有圆形的转动腔19,所述转动腔19内转动设有圆环形的工作板20,所述工作板20内设有左右贯穿连通的工作腔30,所述工作腔30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对称的固定板56,所述固定板56内设有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能对线缆表皮进行切割,所述工作板20内设有椭圆弧形且口向后的啮合腔34,所述啮合腔34内固定设有圆弧形的弧形齿条33,所述转动腔19右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右的输入腔14,所述输入腔14内壁右侧固定设有圆环形的加热环12,所述输入腔14内转动设有上下两侧对称的输入转轮15,所述转动腔19左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输出腔35,所述输出腔35内前后两壁之间转动设有支撑转轴26,
所述支撑转轴26外圆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转筒27,所述输出腔35上下两壁左侧连通设有对称的弹射腔25,所述弹射腔25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弹射刀片24,上下两侧的所述弹射刀片24靠近所述输出腔35一侧端面呈尖状,所述弹射刀片24用于切割线缆外壳,所述输出腔35后壁内固定设有传动腔65,所述传动腔65内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弹射刀片24的移动切割的时间间隔,所述主机体11上端面上方设有能自由移动的移动圆环18,所述移动圆环18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拉绳17,所述输出腔35、所述收集转筒27、所述输入转轮15和所述工作板20的具体设置是本技术解决的其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
18.有益地,所述啮合腔34内前侧下方转动设有动力齿轮58,所述动力齿轮58与所述弧形齿条33啮合,所述啮合腔34右壁前侧连通设有连接槽70,所述动力齿轮58后端面轴心固定连接有动力轴57,所述连接槽70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移动滑块67,所述移动滑块67内固定设有固定电机68,所述动力轴57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连接槽70内并与所述固定电机6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70内垂直转动设有支撑连杆69,所述支撑连杆69与所述移动滑块6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电机68启动时能带动所述动力轴5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动力齿轮58转动,此时通过所述动力齿轮58与所述弧形齿条33内侧弧面啮合,进而带动所述弧形齿条33顺时针转动,随后所述动力齿轮58持续转动并与所述弧形齿条33外侧弧面啮合,进而带动所述弧形齿条33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所述弧形齿条33往复转动的效果,同时所述弧形齿条33带动所述工作板20往复转动。
19.有益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56内且开口向外的伸缩腔77,所述伸缩腔77内设有能移动的伸缩连杆28,所述伸缩连杆28具有磁性,所述伸缩连杆28一侧端面与所述伸缩腔77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3,所述伸缩腔77一侧壁固定设有电磁铁76,所述伸缩连杆28一侧端面向外延伸至并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23,所述电磁铁76启动时能具有磁性,进而通过磁力推动带动所述伸缩连杆28向外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切割刀片23移动。
20.有益地,所述收集转筒27外圆面设有开口向外的夹持槽29,所述夹持槽29呈圆弧形,所述夹持槽29内两壁之间转动设有夹持轴31,所述夹持轴31外圆面固定连接有能翻转的夹持板32,所述夹持板32呈弧形,所述夹持槽29后壁连通设有复位槽36,所述夹持轴31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复位槽36内并固定连接有复位扭簧37,所述输出腔35后壁内固定设有供能电机38,所述支撑转轴26后端动动力连接于所述供能电机38,所述供能电机38启动时能带动所述支撑转轴2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收集转筒27转动。
21.有益地,所述弹射刀片24远离所述输出腔35一侧端面与所述弹射腔25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22,所述弹射刀片24远离所述输出腔35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弹射拉绳21。
22.有益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设于所述传动腔65内前后两壁且对称的摩擦转轮39,前侧的所述摩擦转轮39前端动力连接于所述供能电机38,所述传动腔65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传动转筒40,所述传动转筒40内设有前后对称且开口向外的切换连接腔72,所述切换连接腔72内设有能移动的花键轴74,所述花键轴74与所述切换连接腔72内壁花键连接,所述花键轴74一侧端面与所述切换连接腔72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切换弹簧71,所述花键轴74一侧端面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73,所述从动转轮73与所述摩擦转轮39外圆面摩擦连接。
23.有益地,所述传动腔65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支撑滑块75,所述支撑滑块75与所述传动转筒4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滑块75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连杆44,所述传动腔65上壁内连通设有升降槽41,所述升降连杆44上端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升降槽41内并与所述升降槽41上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43,所述升降连杆4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拉绳42,所述升降拉绳42与所述连接拉绳17固定连接。
24.有益地,后侧的所述摩擦转轮39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转板55,所述传动腔65后壁内设有槽轮腔45,所述传动转板55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槽轮腔45内并转动连接有卡接圆盘54,所述槽轮腔45内转动设有棘轮47,所述棘轮47内设有开口向前的棘轮槽48,所述卡接圆盘54延伸至所述棘轮槽48内并卡接,所述槽轮腔45内后壁转动设有输入轴51,所述输入轴51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圆盘46,所述摩擦圆盘46与所述棘轮47外圆面抵接,所述棘轮47表面粗糙。
25.有益地,所述槽轮腔45后壁内设有线轮腔52,所述输入轴51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线轮腔52内并固定连接有主动线轮49,所述主动线轮49后端面与所述线轮腔52后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扭簧50,所述主动线轮49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主动拉绳53,所述主动拉绳53与所述弹射拉绳21固定连接诶。
26.有益地,所述输入腔14前后两壁连通设有对称的夹持滑槽60,两侧的所述夹持滑槽60内上下两侧设有对称且能上下移动的切换板61,前侧的所述夹持滑槽60内垂直固定设有固定连杆59,所述固定连杆59与所述切换板61滑动连接,所述输入转轮15轴心固定连接有输入转轴16,所述输入转轴16前端面向前延伸并与所述切换板61转动连接,后侧的所述切换板61内固定设有动力电机62,所述输入转轴16后端面向后延伸并与所述动力电机62固定连接,后侧的所述夹持滑槽60内垂直转动设有切换转轴63,所述切换转轴63外圆面套设有上下对称且螺纹相反的螺纹套筒64,所述螺纹套筒64与所述切换板61螺纹连接,后侧的所述夹持滑槽60下壁内固定设有切换电机66,所述切换转轴63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切换电机66,所述切换电机66启动时能带动所述切换转轴6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螺纹套筒64转动,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所述所述切换板61相互靠近,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所述输入转轮15相互靠近。
27.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其工作流程如下:工作时,将主机体11稳定放置后,此时将需要进行剥线处理的线缆一端拉动至输入腔14内,此时切换电机66启动带动切换转轴63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套筒64转动,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切换板61相互靠近,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输入转轮15相互靠近,进而将输入的线缆两端稳定的夹持,随后上下两侧的动力电机62反向启动,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输入转轴16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输入转轮15反向转动,并带动线缆向左输入至输出腔35内,此时工作人员翻转夹持板32,此时夹持板32翻转并带动夹持轴31克服复位扭簧37扭转弹力作用转动,此时将线缆一端放入至夹持板32下方,随后放手夹持板32,此时夹持轴31在复位扭簧37扭转弹力下复位,并带动夹持板32复位进而将线缆的一段能稳定的夹持,此时电磁铁76启动时能具有磁性,进而通过磁力推动带动伸缩连杆28向外移动,进而带动切割刀片23向外移动,并通过切割刀片23对线缆的表面外壳进行深入切割,随后固定电机68启动并带动动力轴57转动,进而带动动力齿轮58转动,此时通过动力齿轮58与弧形齿条33内侧弧面啮合,进而带动弧形齿条33顺时针转动,随后动力齿轮58持续转动并与弧形齿条33外侧弧面啮
合,进而带动弧形齿条33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带动弧形齿条33往复转动的效果,同时弧形齿条33带动工作板20往复转动,进而带动切割刀片23往复转动,并对电缆外壳进行切割分离,此时电缆外壳仍留有一段切割部位,保证随着电缆的继续向左输入带动未掉落的线缆外壳向左移动,此时随着线缆外壳的分离,供能电机38启动并带动支撑转轴26转动,进而带动收集转筒27转动,进而拉动玻璃外壳后的线缆金属内芯绕设至收集转筒27外圆面,进而方便后续的回收收集,同时掉落的线缆外壳继续向左移动,此时供能电机38带动前侧的摩擦转轮39转动,前侧的摩擦转轮39通过摩擦连接带动前侧的从动转轮73转动,前侧的从动转轮73通过花键轴74带动传动转筒40转动,传动转筒40带动后侧的从动转轮73转动,并带动后侧的供能电机38转动,后侧的供能电机38带动传动转板55转动,此时传动转板55转动并带动卡接圆盘54在棘轮槽48内部移动,并推动棘轮47进行间歇转动,在棘轮47转动过程中棘轮47通过与摩擦圆盘46的连接部粗糙,瞬间带动摩擦圆盘46快速转动,此时摩擦圆盘46快速转动并通过输入轴51带动主动线轮49克服连接扭簧50扭转弹力作用转动,此时主动线轮49转动并使主动线轮49表面的主动拉绳53快速放松,随后在棘轮47间歇转动的间隙,主动线轮49重新在连接扭簧50扭转弹力作用下复位,并拉动主动拉绳53重新绕设至主动线轮49表面,并通过输入轴51带动摩擦圆盘46缓慢复位,进而实现主动线轮49的往复转动,在此过程中,主动拉绳53与弹射拉绳21的连接瞬间放松,此时弹射刀片24在连接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迅速向外弹射,并通过两侧的弹射刀片24快速移动对进入至输出腔35内的电缆外壳进行稳定的切割,进而实现电缆外壳的等距切割,若需要改变电缆外壳的切割长度,此时工作人员可拉动移动圆环18向外移动,此时移动圆环18移动并通过连接拉绳17拉动升降拉绳42移动,进而拉动升降连杆44克服升降弹簧43弹力作用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滑块7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传动转筒40向上移动,并使从动转轮73与摩擦转轮39的接触位置发生改变,此时摩擦转轮39与切换连接腔72的传动壁发生改变,进而降低传动转板55的转速,进而使棘轮47的间歇转动间隔变长,实现收集转筒27的转速不变,改变棘轮47间歇转动间隔的效果,进而使弹射刀片24的切割工作的时间间隔增长,进而改变电缆外壳的切割长度,若为废旧线缆的回收处理,可在线缆输入过程中启动加热环12,加热环12启动并对输入腔14内部经过的线缆表面进行加热,并使线缆表面的橡胶外壳受热变软,进而方便后续的切割分离工作。
2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