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5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密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铝塑泡罩包装的运用日益普遍,因其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包装在药品、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铝塑泡罩包装在封合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漏封,压穿或因材料本身存在的裂缝、微孔而形成内外连通的小孔,这些都会对包装内的物品产生不利影响。铝塑泡罩包装是否漏气是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如果漏气会使包装内的产品保质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包装的密封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这就需要对铝塑泡罩包装进行漏气检测。
3.现有的泡罩包装检测装置的检漏方法是将抽检的泡罩包装产品浸入有颜色的液体中,然后施以负压,通过观察有色液体是否渗入泡罩包装中来判断漏气情况,在此过程中,液体因为负压的关系,会导致部分液体被吸入真空泵储油罐中,长此以往,真空泵储油罐中油水混合,会腐蚀真空泵储油罐内部配件,造成真空泵损坏。另外,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真空泵温度升高,在关闭真空泵后泄压排气时,因为真空泵温度升高,导致真空泵在排气时,部分油被雾化,随着排气口排出,造成环境污染,雾化的油冷却后在排气口附近形成油垢,造成浪费并难以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在运行时出现上述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该泡罩包装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检测装置后连接一个汽水分离器,将检测装置中产生的水分在汽水分离器中分离,解决水分进入真空泵,导致真空泵内部配件腐蚀的问题,在真空泵排气口后连接一个油水分离装置,将油过滤回收,解决雾化的油形成油垢,难以清洁的问题,延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使用寿命,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在使用中易于清洁,避免油的浪费。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所述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包括真空泵、汽水分离器、密封罐及水箱,所述真空泵包括真空泵储油罐及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汽水分离器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密封罐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真空泵与汽水分离器相连,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密封罐相连,所述密封罐通过水箱第一入口与水箱相连,所述汽水分离器通过汽水分离器出水口与水箱第二入口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与汽水分离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真空泵储油罐与油气分离装置之间设置有节流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油气分离装置与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密封罐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汽水分离器与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密封罐与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电路连接第一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
电路连接第二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电路连接第三时间继电器。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罐与密封盖之间选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轴销连接中的任一种。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密封盖把手。
11.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内设置有过滤器。
12.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3.该泡罩包装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检测装置后连接一个汽水分离器,将检测装置中产生的水分在汽水分离器中分离,解决水分进入真空泵,导致真空泵内部配件腐蚀的问题,在真空泵排气后连接一个油水分离装置,将油过滤回收,解决雾化的油形成油垢,难以清洁的问题,延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使用寿命,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在使用中易于清洁,避免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泡罩包装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真空泵,11-真空泵储油罐,12-第一单向阀,13-油气分离装置,131-过滤器,132-第二单向阀,133-节流阀,2-汽水分离器,21-第一电磁阀,22-汽水分离器出水口,23-第二电磁阀,24-第一时间继电器,25-第二时间继电器,3-密封罐,31-第三电磁阀,32-第三单向阀,33-密封盖,331-密封盖把手,34-第三时间继电器,4-水箱,41-水箱第一入口,42-水箱第二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所示,一种泡罩包装检测装置,所述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包括真空泵1、汽水分离器2、密封罐3及水箱4,所述真空泵1包括真空泵储油罐11及油气分离装置13,所述汽水分离器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1,所述密封罐3上设置有密封盖33,密封罐3与密封盖33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密封罐3上还设置有真空度表,真空度表可以显示密封罐3中的真空度,经过抽真空之后,密封罐3可形成密封负压空间,所述真空泵1与汽水分离器2相连,所述汽水分离器2与密封罐3相连,汽水分离器2设置在真空泵1与密封罐3之间,可以将密封罐3中被真空泵抽取的水份在汽水分离器2中进行分离,避免水份进入真空泵1中,造成真空泵1内部零件被水汽腐蚀,所述密封罐3通过水箱第一入口41与水箱4相连,经过抽真空,密封罐3中形成负压,当第三电磁阀31打开时,水箱4中的水在负压下被抽入密封罐3中,对密封罐3中的泡罩包装样品进行密封性检测,所述汽水分离器2通过汽水分离器出水口22与水箱第二入口42相连,使汽水分离器2中的水份流回水箱4中。
18.所述真空泵1与汽水分离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抽真空时使得汽水分离器2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12,真空泵1中的气体或液体不能通过第一单向阀12进入汽水分离器2中,所述真空泵储油罐11与油气分离装置13之间设置有节流阀133及第二单向阀132,
所述节流阀133设置在油气分离装置13与第二单向阀132之间,当油气分离装置13中的油量高于节流阀133的位置后,油气分离装置13中的油流回真空泵储油罐11中,避免因真空泵储油罐11中的油因雾化而造成浪费,第二单向阀132使得雾化后的油只能进入真空泵储油罐11中,而真空泵储油罐11中的油不会流入油气分离装置13中,所述汽水分离器2与密封罐3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阀32,使得密封罐3中的水份只能进入汽水分离器2中,而汽水分离器2中的水份不能通过第三单向阀32进入密封罐3中,汽水分离器2中的水份只能通过汽水分离器出水口22流入水箱4中,所述汽水分离器2与水箱4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3,所述密封罐3与水箱4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1,第一时间继电器24控制第一电磁阀21的开关,第二时间继电器25控制第二电磁阀23的开关,第三时间继电器34控制第三电磁阀31的开关,所述密封罐3与密封盖33之间选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轴销连接中的任一种,所述密封盖33上设置有密封盖把手331,便于提起密封盖33,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3内设置有过滤器131,使得雾化后的油气经过过滤之后,过滤之后的空气从过滤器131上方的出口排出外面,油留在油气过滤装置13中,当油的油位高于节流阀133后,通过第二单向阀132流回真空泵储油罐11中,避免雾化后的油被空气带走,污染空气,并形成油垢,难以清洁,避免浪费。
19.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20.将泡罩包装样品放入密封罐3中,合上密封盖33,确保密封盖周边不漏气,密封罐3密封良好,打开真空泵1的电源开关,设定第三继电器的时间为3min,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3、第三电磁阀3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密封罐3和汽水分离器2内被抽真空,形成真空状态,持续抽真空,使得密封罐3中的真空度表显示0.08mpa,3min后,第三时间继电器计时时间到,第三电磁阀31打开,水箱4中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密封罐3中,此时,真空泵1持续运行,密封罐3中仍为真空状态,泡罩包装样品在密封罐3中进行检测,真空泵储油罐11中被雾化的油跟随空气进入过滤器131,空气直接排出,油被过滤器131过滤,经过第二单向阀132流回真空泵储油罐11中,避免浪费,污染空气,第一时间继电器24到达设定时间后,真空泵1停止运行,第一电磁阀21开关打开,此时,大气与汽水分离器2连接,汽水分离器2中不再是负压状态,密封罐3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第三电磁阀31流回水箱4中,第二时间继电器25到达设定时间后,第二电磁阀23打开,汽水分离器2中的水分经第二电磁阀23流回水箱4中,密封罐3中的液体流回水箱4后,打开密封罐3,取出泡罩包装样品,检查泡罩包装样品内是否有液体,若泡罩包装样品内有液体,说明泡罩包装漏气,若泡罩包装样品无液体进入,则表明该泡罩包装密封性良好,完成泡罩包装检测过程。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检测装置后连接一个汽水分离器,将检测装置中产生的水分在汽水分离器中分离,解决水分进入真空泵,导致真空泵内部配件腐蚀的问题,在真空泵排气后连接一个油水分离装置,将油过滤回收,解决雾化的油形成油垢,难以清洁的问题,延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使用寿命,使泡罩包装检测装置在使用中易于清洁,避免油的浪费。
2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
本实用新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