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3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墙加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


背景技术:

2.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常见的重力式挡土墙大多采用结构简单的梯形截面形式。
3.挡土墙病害包括挡土墙倾斜,主要表现为挡土墙整体前倾,与相邻挡土墙产生位移或者局部开裂鼓出,常见处理措施包括锚固法,采用高强钢筋做锚杆,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满锚杆插入岩体部位,固定锚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张拉,用锚头固定。
4.但挡土墙后方的岩土体部位的内部结构是否有裂缝、是否有坍塌空洞并不清楚,现场施工时,锚杆的锚固效果不受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种不被岩土内部结构影响的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可不受岩土内部结构影响锚固效果,解决因为岩土部位裂缝、坍塌而锚固效果差的问题。
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包括设置在病害挡墙前侧的挡板,病害挡墙的底端位于坡脚地面以下,挡板底端与坡脚地面齐平,挡板顶端和病害挡墙顶端均与坡顶地面齐平,其特征在于:在病害挡墙后方的岩土体内竖直挖坑设置有混凝土柱体,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锚固机构的外侧端锚固在挡板外,内侧端依次穿过病害挡墙、岩土体后锚固在混凝土柱体内,所述锚固机构包括两个锚固端和外套有pvc管的锚索,所有锚固机构的前端固定在同一挡板外,每列锚固机构的后端固定在同一根混凝土柱体中,混凝土柱体与病害挡墙之间隔有岩土体,混凝土柱体底端不得低于挡板底端。
7.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挡板覆盖整个病害挡墙的外表面,结构稳固。
8.进一步优选为,每个所述锚固端配有钢垫板和锚具,钢垫板长宽为300mm
×
300mm,厚度为8mm~12mm,所述pvc管公称直径为100mm,设计合理。
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土柱体顶端位于首行锚固机构与坡顶地面之间,混凝土柱体上方设置回填土,增加美观性。
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挡板也可以采用钢板,挡板覆盖整个病害挡墙(1)的外表面,结构稳固。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锚索安装孔内装有pvc管,防止钻孔发生坍塌影响锚索的安装;pvc管自重轻、抗腐蚀能力强、价格低、质地坚硬,可有效防止岩土层或土层的水腐蚀锚索影响锚固效果,
增加锚固体系的使用寿命。
13.(2)针对原有挡墙发生整体位移或者局部开裂鼓出等病害,在挡墙后方岩土体中设置混凝土柱体,并结合挡板及若干工字型的锚固机构,使其形成共同的防变形体系,混凝土柱体在受拉时,将会增大与土体的摩擦力,加固挡土墙效果显著。
14.综上所述,具有使用寿命长、加固效果好等特点,是一种实用性高的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由设置在病害挡墙1前侧的挡板2和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锚固机构3组成。
19.挡板2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也可以采用钢板,挡板2覆盖整个病害挡墙1的外表面。
20.病害挡墙1的底端位于坡脚地面以下,挡板2底端与坡脚地面齐平,挡板2顶端和病害挡墙1顶端均与坡顶地面齐平。
21.在病害挡墙1后方的岩土体内竖直挖坑设置有混凝土柱体4,锚固机构3的外侧端锚固在挡板2外,内侧端依次穿过病害挡墙1、岩土体后锚固在混凝土柱体4内。
22.锚固机构3由两个锚固端31和外套有pvc管33的锚索35组成。
23.每个锚固端31配有钢垫板34和锚具32,钢垫板34长宽优选为300mm
×
300mm,厚度优选为8mm~12mm,所述pvc管33公称直径优选为100mm。
24.所有锚固机构3的前端固定在同一挡板2外,每列锚固机构3的后端固定在同一根混凝土柱体4中。
25.混凝土柱体4与病害挡墙1之间隔有岩土体,混凝土柱体4顶端位于首行锚固机构3与坡顶地面之间,混凝土柱体4上方设置回填土,混凝土柱体4底端不得低于挡板2底端。
26.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挡板2采用钢筋混凝土在病害挡墙1前侧浇筑形成面板,在病害挡墙1前侧呈矩阵排列纵向钻孔至后方的待挖柱体处,于钻孔处放入pvc管33。2)然后采用人工或者机械设备挖开待挖柱体形成竖直孔洞。3)一列钻孔对应一个竖直孔洞,从挡墙前侧的钻孔处插入锚索,锚索穿过pvc管33在竖直孔洞内依次安装钢垫板34和锚具32进行固定。4)一列钻孔安装完成后,对竖直孔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柱体4。5)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在病害挡墙1前侧对锚索进行张拉,并先后安装钢垫板34和锚具32进行锁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包括设置在病害挡墙(1)前侧的挡板(2),挡板(2)底端与坡脚地面齐平,挡板(2)顶端和病害挡墙(1)顶端均与坡顶地面齐平,其特征在于:在病害挡墙(1)后方的岩土体内竖直挖坑设置有混凝土柱体(4),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锚固机构(3)的外侧端锚固在挡板(2)外,内侧端依次穿过病害挡墙(1)、岩土体后锚固在混凝土柱体(4)内,所述锚固机构(3)包括两个锚固端(31)和外套有pvc管(33)的锚索(35),所有锚固机构(3)的前端固定在同一挡板(2)外,每列锚固机构(3)的后端固定在同一根混凝土柱体(4)中,混凝土柱体(4)底端不得低于挡板(2)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挡板(2)覆盖整个病害挡墙(1)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固端(31)配有钢垫板(34)和锚具(32),钢垫板(34)长宽为300mm
×
300mm,厚度为8mm~12mm,所述pvc管(33)公称直径为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体(4)顶端位于首行锚固机构(3)与坡顶地面之间,混凝土柱体(4)上方设置回填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采用钢板,挡板(2)覆盖整个病害挡墙(1)的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包括设置在病害挡墙前侧的挡板,挡板底端与坡脚地面齐平,挡板顶端和病害挡墙顶端均与坡顶地面齐平,在病害挡墙后方的岩土体内竖直挖坑设置有混凝土柱体,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锚固机构的外侧端锚固在挡板外,内侧端依次穿过病害挡墙、岩土体后锚固在混凝土柱体内,所述锚固机构包括两个锚固端和外套有PVC管的锚索,所有锚固机构的前端固定在同一挡板外,每列锚固机构的后端固定在同一根混凝土柱体中,混凝土柱体底端不得低于挡板底端。具有使用寿命长、加固效果好等特点,是一种实用性高的病害挡土墙加固体系。挡土墙加固体系。挡土墙加固体系。


技术研发人员:熊超 王春 孙伟 陈隆刚 范良刚 蒋白冰 汪金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