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2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无缝钢管,在其内部设置支撑机构,保证无缝钢管的形状饱满,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对支撑机构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其自主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压力过大,就会引起支撑机构更加强劲的外撑起力度,因为此时支撑机构不仅仅撑起钢管,还有分出一部分支撑力对抗外界冲击,而平时支撑机构只保持正常的支撑状态,保证无缝钢管刚好保持形状饱满状态,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包括管材,所述管材中设置有中心组件、控制组件和支撑板,所述中心组件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一端和中心组件连接,控制组件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和管材的内壁之间垫有橡胶层,橡胶层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中心组件包括内圆板、外筒、中筒和两个平行分布的侧耳板,两个侧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圆板和外筒,且内圆板和外筒之间套接有中筒,中筒内部套接有内圆板,中筒外部套接有外筒,所述外筒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组件,所述中筒中设置有弹性金属片和拦截块。
5.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杆、内管、弹簧和l型柱,所述内管的一端延伸到控制杆上开设的圆柱槽中,控制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接触有弹簧,弹簧套在内管上,内管的一端延伸到外筒中,且弹簧垫在外筒和控制杆之间,控制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柱,l型柱一端延伸到外筒中。
6.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l型板孔、压簧和控制体,所述压簧和控制体设置在外筒壳体上开设的方形腔中,控制体两侧的外筒上开设有l型板孔,l型柱贯穿外筒上开设的方孔。
7.优选的,所述控制体为凹型折板状,控制体中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凸出板,凸出板部分延伸到中筒的外壁上开设的弧形槽中,控制体的两端均开设有斜孔,控制体的槽体中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压簧,压簧垫在控制体和外筒之间。
8.优选的,所述中筒为圆筒状且筒体的外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壁为凸起弧面状,所述中筒的内腔壁上开设弧形柱槽。
9.优选的,所述拦截块的一端接触有波浪板状的弹性金属片,拦截块固定在内圆板的外壁上,且弹性金属片和拦截块设置在中筒上的弧形柱槽中。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实现了对管材的有效支撑加固,如果外界冲击作用在管材
上,管材会发生一定的局部内凹情况,这样有效缓冲冲击,如果管材的内凹过大,就会打破定位组件的卡位状态,这样中筒发生转动,中筒顶起l型柱,l型柱逆向移动,传动到支撑板上,支撑板移动迫使管材的内凹部分重新恢复成饱满状态,确保管材的输送流体工作进行;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心组件中设置的控制零件,实现对中筒的定位,如果控制组件的变化过大,就会打破中筒上的卡位机制,进而中筒发生转动,零件结构设计精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中心组件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外筒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管材1、中心组件2、控制组件3、支撑板4、橡胶层5、内圆板6、外筒7、中筒8、侧耳板9、定位组件10、弹性金属片11、拦截块12、控制杆13、内管14、弹簧15、l型柱16、l型板孔17、压簧18、控制体19。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壳体加固组件的无缝钢管,包括管材1,管材1中设置有中心组件2、控制组件3和支撑板4,中心组件2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组件3,控制组件3一端和中心组件2连接,控制组件3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和管材1的内壁之间垫有橡胶层5,橡胶层5固定在支撑板4上,中心组件2包括内圆板6、外筒7、中筒8和两个平行分布的侧耳板9,两个侧耳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圆板6和外筒7,且内圆板6和外筒7之间套接有中筒8,中筒8内部套接有内圆板6,中筒8外部套接有外筒7,外筒7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组件10,中筒8中设置有弹性金属片11和拦截块12。
21.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杆13、内管14、弹簧15和l型柱16,内管14的一端延伸到控制杆13上开设的圆柱槽中,控制杆13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上,控制杆13的另一端接触有弹簧15,弹簧15套在内管14上,内管14的一端延伸到外筒7中,且弹簧15垫在外筒7和控制杆13之间,控制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柱16,l型柱16一端延伸到外筒7中。
22.定位组件10包括l型板孔17、压簧18和控制体19,压簧18和控制体19设置在外筒7壳体上开设的方形腔中,控制体19两侧的外筒7上开设有l型板孔17,l型柱16贯穿外筒7上开设的方孔。
23.控制体19为凹型折板状,控制体19中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凸出板,凸出板部分延伸到中筒8的外壁上开设的弧形槽中,控制体19的两端均开设有斜孔,控制体19的槽体中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压簧18,压簧18垫在控制体19和外筒7之间。
24.中筒8为圆筒状且筒体的外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壁为凸起弧面状,中筒8的内腔壁上开设弧形柱槽。
25.拦截块12的一端接触有波浪板状的弹性金属片11,拦截块12固定在内圆板6的外壁上,且弹性金属片11和拦截块12设置在中筒8上的弧形柱槽中,参考图2理解,中筒8和侧耳板9保持接触状态,中筒8转动受到侧耳板9的限制,中筒8可以发生自转,内圆板6、外筒7和侧耳板9固定在一起组成整体,中筒8设置在整个整体中。
26.工作原理:弹簧15弹性支撑控制杆13,进而顶起支撑板4,支撑板4顶在管材1上,橡胶层5被夹持在支撑板4和管材1之间,起到增大接触摩擦的效果,这样管材1中的零件装置配合组成支撑机构,撑起管材1,压簧18弹性支撑控制体19,这样若干控制体19卡位在中筒8上,固定住中筒8,弹性金属片11弹性推动中筒8,中筒8相对外筒7具有转动的趋势,但是中筒8被若干控制体19卡位,如果管材1部分内凹,内凹引起附近的支撑板4移动靠近中心组件2,支撑板4带动控制杆13移动,这样控制杆13的圆柱槽中气体通过内管14排到控制体19所处的方形腔中,随后通过l型板孔17外排,气流流经控制体19上的斜孔时,带动控制体19移动,控制体19移动远离中筒8,这样中筒8上失去一个控制体19卡位,打破中筒8的静止平衡状态,身下的控制体19不足以卡位住中筒8,中筒8发生转动迫使所有的控制体19从中筒8上脱离,此外移动的控制杆13带动l型柱16,l型柱16移动插入到中筒8外壁的凹槽中,但是转动的中筒8会顶起l型柱16,时l型柱16逆向气动恢复初始位置,即支撑板4逆向移动撑起管材1,使管材1重新恢复饱满状态。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