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与流程

2022-02-21 09:2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注水开发方式作为一种重要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油田中,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浸泡、冲刷作用对储集层产生程度不同的改造,其微观属性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致使储集层参数发生变化。注入水驱动力与冲刷力对储集层岩石矿物颗粒及粒间胶结物产生侵蚀、剥蚀作用,使孔喉变光滑或喉道空间扩大,增加孔喉配位数,并在喉道增加较大的高渗透储集层区域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着油田进一步开发,明确优势渗流通道方向势在必行。常规油藏的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方法主要以单井点动态监测资料和动态分析为依据,主观因素多、成本大、井点少,全面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制约注采结构调整改善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以解决目前注水油藏开发过程中采用动态分析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导致识别精度低的问题。
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获取待识别区域影响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要素;
6.2)根据历史井网调整资料确定注采井网,并确定注采井网中油井产水量;
7.3)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油水井间平均渗透率;
8.4)对得到的过水倍数和平均渗透率进行交互分析,确定优势通道划分标准;
9.5)利用得到的优势通道划分标准对目标区域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半定量化识别。
10.本发明结合生产井的动静态资料确定注采井网,然后结合历史生产情况得到不同井组不同注采对应方向上参数值;通过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渗透率,同时综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注采方向上的注水受效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注采受效关系中储层物性、过水倍数的下限值,最后在平面上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圈定不同类型优势通道分布区域,实现对水驱油藏井网综合调整 液流转向提供依据。本发明将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纳入到动态监测约束下进行精细刻画,克服了传统的以动态监测资料为主识别优势通道,提高了优势渗流通道预测的精度。
11.进一步地,为了准确确定注采井网内油井产水量,所述步骤2)的实现过程如下:
12.a.对注水井和采油井进行统计,确定注采井网;
13.b.确定历史注采井网内采油井是单向对应井号或多向对应井号;
14.c.利用油井渗透率、水井渗透率及油水井井距确定注采对应方向上的产量劈分系数;
15.d.根据产量劈分系数确定注采井网内油井产水量。
16.进一步地,所述产量劈分系数γ的计算公式为:
17.γ=(k1 k2)/2l218.其中k1为注采井网内油井渗透率,k2为水井渗透率,l1为油水井井距。
19.进一步地,为了准确确定过水倍数,所述步骤3)中过水倍数的确定过程如下:
20.a.统计注采井网内油水井射孔厚度,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平均厚度;
21.b.统计待识别区域采收率和单储系数,根据得到平均厚度和步骤2)得到的参数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波及面积;
22.c.根据波及面积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过水倍数。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波及面积s1的计算公式为:
[0024][0025]
其中er为采收率,β为单储系数,q1为注采井网内油井产水量,为不同注采方向上平均厚度。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质要素包括储层构造、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含油面积。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a断块渗透率与见示踪剂浓度散点统计图;
[002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a断块物性与过水倍数散点统计图;
[003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a断块优势通道平面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32]
优势渗流通道是指由于地质及开发因素导致在储集层局部形成的低阻渗流通道,注水开发后期注入水沿此通道形成明显的优势流动而产生注入水大量无效循环。储集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对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起重要作用,影响着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主要沿着优势渗流通道运移,注入水波及程度高;相对厚度小、渗透率低、压力传导速度慢的河道侧缘等非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水波及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高。
[0033]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影响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要素对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历史井网调整资料确定注采井网,合历史生产情况得到的不同井组注采受效方向参数值;然后根据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渗透率;综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注采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并确定不同级别优势渗流通道中物性和过水倍数的下限值;最后圈定不同级别的优势渗流通道,实现对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该方法的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以a断块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0034]
1.确定待识别区域的地质特征。
[0035]
本发明根据影响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要素对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逐一描述,其
中储层地质要素包括构造、射孔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面积,为后期产量劈分提供基础数据。
[0036]
该步骤中构造及含油面积根据绘制小层平面图的基础,是确定研究工区的范围。
[0037]
β=φ*so*γ/bo[0038]
式中,φ为油层孔隙度,so为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γ为原油密度,bo为体积系数。
[0039]
2.根据历史井网调整资料确定注采井网,并确定不同注采井网上对应方向的参数。
[0040]
该步骤确定的注采井网上对应方向的参数指的是产水量,是通过历史生产情况得到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0041]
a).对注水井和采油井进行统计,确定历史注采井网;
[0042]
b).确定历史注采井网内采油井是单向对应井号或多向对应井号;
[0043]
c).统计注采井网内油井渗透率k1、水井渗透率k2及油水井井距l1,确定注采对应方向上的产量劈分系数γ,如油水井为单向对应,劈分系数γ为1;
[0044]
γ=(k1 k2)/2l2[0045]
d)确定历史注采井网内油井产水量q1;
[0046]
q1=q*γ
[0047]
3.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油水井间平均渗透率。
[0048]
根据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油水井间平均渗透率,综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注采方向上的注水受效情况:
[0049]
a).统计注采井网内油水井射孔厚度h,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平均厚度
[0050]
b).对目的层采收率er、单储系数β进行统计,忽略地层水影响,即油井产水量为注水井在该注采方向上的注入量,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波及面积s1;
[0051][0052]
c)确定不同注采方向上过水倍数λ;
[0053][0054]
d)动态监测资料主要从聚合物浓度分析,利用示踪剂浓度与渗透率交汇图进一步确定示踪剂浓度对优势通道影响,根据交汇图确定出渗透率对示踪剂浓度出现三个区域,为后期优势通道识别标准提供依据。
[0055]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a断块渗透率与见示踪剂浓度散点统计如图2所示。
[0056]
4.对得到的过水倍数和油水井间平均渗透率进行交互分析(忽略其他地质因素影响),确定优势通道划分标准。
[0057]
根据步骤3得到的过水倍数和油水井间平均渗透率,利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对物性(渗透率)和过水倍数进行交互分析,绘制交汇图,根据交汇图确定优势渗流通道的渗透率和过水倍数下限。
[0058]
对本实施例而言,对步骤3得到的a断块的过水倍数和渗透率进行交互分析,得到的交汇图如图3所示,基于该交汇图确定的a断块优势通道划分标准及分类评价表如表1所示。
[0059]
表1
[0060][0061]
5.利用得到的优势通道划分标准对目标区域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半定量化识别。
[0062]
对本实施例而言,利用表1中的划分标准对a断块进行优势通道划分,该a断块优势通道平面分布如图4所示。本发明是在a断块优势通道识别的应用,利用建立的优势通道识别标准,平面上识别水驱油藏优势通道方向及区域,平面上综合多种划分指标,划分优势通道类型,从而针对不同的优势渗流通道提出不同的开发对策,从而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0063]
通过对该地区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及评价结果显示,认为a断块ⅳ1、2、9小层含油面积大,有效厚度大,储量规模大,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采用井网综合调整加三次采油技术,预计可动用地质储量169.35
×
104t,单井初期产能3-4t左右,按油价60$/bbl,考虑钻井、压裂、地面投资及操作费、销售税、原油商品率、贷款利率等,预计十五年末该可实现累计增油13.1
×
104t,提高采收率3.22个百分点,增加经济效益3.5亿元。
[0064]
2016-2019年间在a断块投产井位6口,阶段增油2000t,初期平均单井产量达到3-10t/d,使该地区主力油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成为现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