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乘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5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客平台、行车本体(2)、上客升降车厢(32)和下客升降车厢(31);所述行车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口(21),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设置在所述行车本体(2)内,所述行车本体(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穿过所述升降口(21)移动至所述行车本体(2)外或者是移动至所述行车本体(2)内;所述上下客平台包括停车平台(11)、上车轨道(13)和下车轨道(12),所述停车平台(11)架设在所述行车本体(2)的行车路径的上方,所述下车轨道(12)的出口端以及所述上车轨道(13)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停车平台(11)的下车口以及上车口连通,所述上客升降车厢(32)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包括底板(311)、顶板(312)和立柱(313);所述底板(311)和所述顶板(312)平行设置,所述立柱(313)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立柱(313)分别位于底板(311)的两侧,且所述立柱(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311)以及所述顶板(312)连接,所述立柱(313)的侧壁上设置有升降齿条(314),所述升降齿条(3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柱(31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54),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驱动齿轮(54)与所述升降齿条(314)的配合实现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的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311)以及所述顶板(312)铰接,且所述立柱(313)靠近所述底板(311)的一端设置有变形齿轮(315);所述行车本体(2)内设置有换挡装置,所述换挡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54)传动连接,以推动所述驱动齿轮(54)与所述升降齿条(314)啮合或者与所述变形齿轮(315)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2)内设置有卷帘轴(316),且所述卷帘轴(316)上卷绕有遮风帘,所述卷帘轴(316)的端部设置有收放齿轮(317),所述换挡装置推动所述驱动齿轮(54)动作,以使所述驱动齿轮(54)与所述收放齿轮(317)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3)的侧壁上设置滑槽(318),所述滑槽(318)的长度方向所述立柱(31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遮风帘的自由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卷帘轴(316)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313)上的滑槽(318)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换挡装置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装置包括换挡电机(42)和所述换挡杆(41);所述换挡杆(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车本体(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换挡杆(41)上设置有换挡齿条(411),所述换挡齿条(411)与所述换挡杆(41)垂直,且所述换挡杆(41)与所述换挡齿条(41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换挡电机(42)上设置有换挡齿轮(421),所述换挡电机(42)通过所述换挡齿轮(421)与所述换挡齿条(411)的配合与所述换
挡杆(4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54)转动设置在所述换挡杆(41)上;所述换挡装置的数量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挡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口(21)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螺杆(52)和传动轴(53);所述驱动螺杆(5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挡杆(4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螺杆(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螺杆(52)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口(21)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51)与两个所述驱动螺杆(5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3)转动设置所述换挡杆(41)上,所述传动轴(53)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螺杆(52)匹配的传动齿轮(55),所述驱动齿轮(54)设置在所述传动轴(53)远离所述换挡杆(41)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51)通过所述驱动螺杆(52)与所述传动齿轮(55)的配合与所述驱动齿轮(54)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轨道(12)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栏(121),且所述防护栏(121)上设置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输送齿轮,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的两侧均设置有输送齿条(319),所述输送电机通过所述输送齿轮与所述输送齿条(319)的配合与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传动连接;所述上车轨道(13)与所述下车轨道(1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车轨道(13)的固定端与所述下车轨道(12)的固定端均与所述停车平台铰接,所述上下客平台上还包括起吊装置(14),所述起吊装置(14)的吊设端与所述上车轨道(13)的自由端以及所述下车轨道(12)的自由端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客升降车厢(32)的结构与所述下客升降车厢(31)传动的结构完全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降系统;其包括上下客平台、行车本体、上客升降车厢和下客升降车厢;行车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口,下客升降车厢设置在行车本体内,行车本体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下客升降车厢传动连接;上下客平台包括停车平台、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停车平台架设在行车本体的行车路径的上方,下车轨道以及上车轨道均与停车平台连通,上客升降车厢设置在停车平台上。该乘降系统中的行车本体在进入站点时,下客升降车厢与上客升降车厢能够在行车本体不停止的情况下将行车本体内的乘客送至停车平台上,或者是由停车平台接送至行车本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行车本体的行驶效率。提高行车本体的行驶效率。提高行车本体的行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军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