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3:58: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在应用过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制造显示面板的过程中,由于显示面板的四角圆角设计,在使用贴合莫将棱镜和柔性屏进行贴合的过程中,在四角圆角处四曲贴合的过程中,在圆角区域棱镜和柔性屏会先于四边区域形成接触,由于四角先于四边接触,在最后贴合时贴合膜与柔性屏之间会形成气泡,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良率。
3.要解决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可以通过改动显示面板的结构或者材料的性能,但是这又会带来其他的技术问题,而且改动的成本很高、所需时间周期很长,因此属于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
5.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贴合膜,用于辅助棱镜与显示面板的贴合,所述辅助贴合膜具有平面贴合区、短边弯折贴合区、长边弯折贴合区以及四个角落贴合区;
6.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和短边弯折贴合区沿周向方向间隔连接在所述平面贴合区的四周,在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及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通过所述角落贴合区连接;
7.所述角落贴合区具有圆弧弯折段、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所述圆弧弯折段与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之间通过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连接,所述圆弧弯折段与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之间通过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连接,所述圆弧弯折段朝远离所述平面贴合区的方向弯曲,所述圆弧弯折段的弯曲方向与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以及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的弯曲方向相反。
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辅助贴合膜被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时,所述平面贴合区紧贴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区,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短边弯折区,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弯折区,所述角落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角落弯折区;
9.所述短边侧连接边缘与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之间具有第一距离s,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与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所述第一距离s和所述第二距离l的大小随着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角落弯折区的形状而变化。
1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弯折区具有短边侧连接边缘和短边侧起弯点,所述短边侧连接边缘连接所述角落弯折区和所述短边弯折区,所述短边侧起弯点为当所述棱镜按压所述显示面板时,所述短边弯折区最先发生弯折的位置,所述短边侧起弯点与所述短边弯折区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y1,所述短边侧连接边缘与所述短边弯折区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y2,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的半短边长为y3,所述短边侧连接边
缘与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之间具有第一距离s,满足0≤s=y2-y3≤y2-y1;
11.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弯折区具有长边侧连接边缘和长边侧起弯点,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连接所述角落弯折区和所述长边弯折区,所述长边侧起弯点为当所述棱镜按压所述显示面板时,所述长边弯折区最先发生弯折的位置,所述长边侧起弯点与所述长边弯折区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x1,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与所述长边弯折区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x2,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的半长边长为x3,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与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满足0≤l=x2-x3≤x2-x1。
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辅助贴合膜被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时,所述平面贴合区紧贴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区,所述短边弯折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短边弯折区,所述长边弯折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弯折区,所述角落贴合区对应贴合所述显示面板的角落弯折区;
13.所述角落贴合区具有第一曲线轮廓,所述第一曲线轮廓连接在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和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之间,所述角落弯折区具有第二曲线轮廓,所述第二曲线轮廓连接在所述长边弯折区的长边和所述短边弯折区的短边之间,所述第一曲线轮廓朝远离所述平面区的方向弯曲且与所述第二曲线轮廓的曲率相同。
1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的曲率和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的曲率均与所述第一曲线轮廓的曲率成正比。
1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曲线轮廓和所述第二曲线轮廓之间具有第三距离d,所述第三距离d的大小自所述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至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处处相等。
1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与所述长边弯折区的长边相切,所述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与所述短边弯折区的短边相切。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和棱镜,所述贴合装置用于将所述棱镜和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一起;
18.所述贴合装置包括长边侧夹具、短边侧夹具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辅助贴合膜;
19.所述长边侧夹具夹持所述辅助贴合膜的长边弯折贴合区,所述短边侧夹具夹持所述辅助贴合膜的短边弯折贴合区。
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平面区、长边弯折区、短边弯折区以及角落弯折区;
21.所述长边弯折区和所述短边弯折区沿周向方向间隔连接在所述平面区的四周,所述长边弯折区与所述短边弯折区之间通过所述角落弯折区连接;
22.在所述棱镜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棱镜具有长边轮廓和短边轮廓,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连接所述角落弯折区和所述长边弯折区,所述短边侧连接边缘连接所述角落弯折区和所述短边弯折区,所述长边侧连接边缘位于所述长边轮廓上,所述短边侧连接边缘位于所述短边轮廓上。
2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长边侧夹具与所述长边弯折区之间的距离为x0,所述短边侧夹具与所述短边弯折区之间的距离为y0,满足x0=y0。
24.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通过改变辅助贴合膜的角落的形状,使棱镜和柔性屏在贴合时,棱镜的四边与柔性屏的四边和棱镜的四角与柔性屏的
四角同时发生接触,从而避免棱镜与显示面板提前接触,降低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可能性,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准备与棱镜和显示面板进行贴合时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与棱镜和显示面板刚刚接触时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与棱镜和显示面板完全贴合时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与显示面板贴合时各个区域互相对应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的角落贴合区与显示面板的角落弯折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32.图7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在角落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辅助贴合膜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36.图11是采用图8中所示的辅助贴合膜时,显示面板在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37.图12是采用图9中所示的辅助贴合膜时,显示面板在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38.图13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在0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39.图14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在45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40.图15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在22.5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41.图16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在0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42.图17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在45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43.图18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在22.5
°
截面下棱镜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示意图;
44.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提供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45.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提供的贴合装置贴合到显示面板上的示意图。
46.附图标记:
47.1-辅助贴合膜;11-平面贴合区;12-短边弯折贴合区;13-长边弯折贴合区;14-角落贴合区;2-棱镜;21-长边轮廓;22-短边轮廓;3-显示面板;31-平面区;32-短边弯折区;
33-长边弯折区;34-角落弯折区;35-短边侧连接边缘;36-长边侧连接边缘;37-短边侧起弯点;38-长边侧起弯点;4-长边侧夹具;5-短边侧夹具;6-间隙;r-第一曲线轮廓;r0-第二曲线轮廓;r1-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d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5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方向及位置等,但这些方向及位置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方向及位置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方向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类似地,第二方向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
53.实施例1
54.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辅助贴合膜1,用于辅助棱镜2(lens)与显示面板3(panel)的贴合,通过改变辅助贴合膜1的四个角落处的形状以及四边贴合区的大小,使其在辅助棱镜2和显示面板3的贴合时,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能够同时接触显示面板3的四边和四角,在进行贴合的过程中,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对显示面板3的四边和四角所施加的作用力基本相同,且辅助贴合膜1中在棱镜2的投影之外的四边贴合区所受到的作用力相比于现行使用的实施方式大大降低,能够避免棱镜2和显示面板3提前接触,避免因显示面板3的四角与棱镜2的四角的弧形不同,辅助贴合膜1在弯曲过程中会有松弛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棱镜2的四角与显示面板3的四角提前接触从而产生气泡的风险,保证了产品的良率。
55.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辅助贴合膜1具有平面贴合区11、短边弯折贴合区12、长边弯折贴合区13以及四个角落贴合区14;长边弯折贴合区13和短边弯折贴合区12沿周向方向间隔连接在平面贴合区11的四周,在长边弯折贴合区13及短边弯折贴合区12通过角落贴合区14连接;角落贴合区14具有圆弧弯折段、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圆弧弯折段与长边弯折贴合区13之间通过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连接,圆弧弯折段与短边弯折贴合区12之间通过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连接,圆弧弯折段朝远离平面贴合区11的方向弯曲,圆弧弯折段的弯曲方向与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以及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的弯曲方向相反。
56.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其四角的角落贴合区14的圆弧弯折段的两侧设计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通过圆弧弯折段和两个过渡段的
设计,使得棱镜2在借助辅助贴合膜1与显示面板3贴合时,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能够同时与辅助贴合膜1接触,使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边缘同时发生弯折,避免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三者之间出现气泡,提高产品的良率。
57.具体来说,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四角处将角落贴合区14向外延伸,并且在角落贴合区14和长边弯折贴合区13及短边弯折贴合区12之间的两个地方的形状也做了改进,将角落贴合区14中原本和显示面板3的四角完全相同的弧线段设计成半径更长曲率更大的圆弧弯折段,而角落贴合区14中原本将设计在弧线段两侧的接近于直角的圆角段也被设计成弧长更长、曲率更大的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参见图2、图3和图4,在图2中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三者之间处于互相对齐准备进行贴合的状态,三者之间尚有距离,在图3中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刚刚接触,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尚未发生弯折,在图4中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已经完成贴合处于一体状态。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从图2的分离状态至图4的贴合状态的贴合过程中,棱镜2对辅助贴合膜1进行了接近、接触、按压弯折直至贴合的过程,而辅助贴合膜1由于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3的第一方向d1(垂直于纸面,一般为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包围了显示面板3,因此辅助贴合膜1在被按压弯折时,会带动显示面板3一起弯折直至完全贴合。当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刚刚接触时,由于辅助贴合膜1在角落贴合区14的圆弧弯折段、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的设计,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能够同时接触到辅助贴合膜1的四个角落贴合区14、两个短边侧弯折贴合区和两个长边侧弯折贴合区,由于辅助贴合膜1通过平面贴合区11对齐显示面板3中不发生弯折的中间部分(平面区31)的方式与显示面板3贴合,故棱镜2能够同时对辅助贴合膜1的四个角落贴合区14、两个短边侧弯折贴合区和两个长边侧弯折贴合区以及显示面板3中需要弯折的四边和四角同时施加作用力,进而进入图4所示的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贴合成一体的状态。
58.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与显示面板3贴合时各个区域互相对应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正视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视角,实线代表视野中能够看到的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外轮廓,虚线代表显示面板3隐藏在视野下的外轮廓,点划线代表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中各自区域之间的划分线。结合图1、图5和图6,图6是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的其中一角处,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各个部位的大小、形状关系的示意图,实线代表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外轮廓,虚线代表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各个区域之间的划分线。在本实施例1中,当辅助贴合膜1被贴合在显示面板3上时,平面贴合区11紧贴显示面板3的平面区31,短边弯折贴合区12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短边弯折区32,长边弯折贴合区13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长边弯折区33,角落贴合区14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短边侧连接边缘35与短边弯折贴合区1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s,长边侧连接边缘36与长边弯折贴合区13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的大小随着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形状而变化。
59.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对四角的角落贴合区14进行形状、轮廓和尺寸改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短边侧弯折贴合区和长边侧弯折贴合区的尺寸使得棱镜2在接触辅助贴合膜1时,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能够同时接触辅助贴合膜1的四个角落贴合区14、两个短边侧弯折贴合区和两个长边侧弯折贴合区,并进而同时对显示面板3的四个角落弯折
区34、两个短边弯折区32和两个长边弯折区33施加压力,从而使以上区域同时发生弯折,避免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之间出现气泡。
60.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中,显示面板3的短边弯折区32具有短边侧连接边缘35和短边侧起弯点37,短边侧连接边缘35连接角落弯折区34和短边弯折区32,短边侧起弯点37为当棱镜2按压显示面板3时,短边弯折区32最先发生弯折的位置,短边侧起弯点37与短边弯折区32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y1,短边侧连接边缘35与短边弯折区32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y2,短边弯折贴合区12的半短边长为y3,短边侧连接边缘35与短边弯折贴合区1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s,满足0≤s=y2-y3≤y2-y1;显示面板3的长边弯折区33具有长边侧连接边缘36和长边侧起弯点38,长边侧连接边缘36连接角落弯折区34和长边弯折区33,长边侧起弯点38为当棱镜2按压显示面板3时,长边弯折区33最先发生弯折的位置,长边侧起弯点38与长边弯折区33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x1,长边侧连接边缘36与长边弯折区33的中线之间的距离为x2,长边弯折贴合区13的半长边长为x3,长边侧连接边缘36与长边弯折贴合区13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满足0≤l=x2-x3≤x2-x1。
61.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通过改变辅助贴合膜1的长边弯折贴合区13和短边弯折贴合区12的长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在贴合过程中互相接触的同步率、降低提前接触的风险以及避免气泡的出现。
62.具体来说,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贴合过程中,在第一方向上棱镜2在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上具有投影,该投影的长边所在的直线与显示面板3上的短边侧连接边缘35重合,该投影的短边所在的直线与显示面板3上的长边侧连接边缘36重合,辅助贴合膜1的长边弯折贴合区13和短边弯折贴合区12的长度需要设计成短边弯折贴合区12的两侧在显示面板3的短边侧连接边缘35和短边侧起弯点37的第一距离s之间,长边弯折贴合区13的两侧在显示面板3的长边侧连接边缘36和长边侧起弯点38的第二距离l之间。短边弯折贴合区12在第一距离s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3的实际形状和尺寸变化,长边弯折贴合区13在第二距离l中可以根据显示面板3的实际形状和尺寸变化。比如如果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曲率较小,则显示面板3的长边弯折区33和短边弯折区32的长度较长,此时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的尺寸就相应地变小,甚至可以为0。如果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曲率较大,则显示面板3的长边弯折区33和短边弯折区32的长度相对变短,此时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的尺寸就相应地变大,长边弯折贴合区13的边缘可以接近长边侧起弯点38,短边弯折贴合区12的边缘可以接近短边侧起弯点37。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可以同时调节大小,也可以固定其中一个的大小改变另外一个的大小,只要在进行贴合时能够保证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四角和四边同时接触,避免产生气泡即可。
63.再次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中,当辅助贴合膜1被贴合在显示面板3上时,平面贴合区11紧贴显示面板3的平面区31,短边弯折贴合区12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短边弯折区32,长边弯折贴合区13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长边弯折区33,角落贴合区14对应贴合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角落贴合区14具有第一曲线轮廓r,第一曲线轮廓r连接在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之间,角落弯折区34具有第二曲线轮廓r0,第二曲线轮廓r0连接在长边弯折区33的长边和短边弯折区32的短边之间,第一曲线轮廓r朝远离平面区31的方向弯曲且与第二曲线轮廓r0的曲率相同。
64.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通过改变辅助贴合膜1的角落贴合区14的形状和
大小,能够进一步提高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在贴合过程中互相接触的同步率以及避免气泡的出现。
65.具体来说,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贴合过程中,将角落贴合区14中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设计成弧长更长、曲率跟大的结构,使得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的形状更加贴近于圆弧弯折段的第一曲线轮廓r的形状,而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朝相同方向弯曲且朝向显示面板3的平面区31,与圆弧弯折段的弯曲方向相反。辅助贴合膜1的角落贴合区14的第一曲线轮廓r与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第二曲线轮廓r0可以具有相同曲率,也可以第一曲线轮廓r的曲率略大于第二曲线轮廓r0的曲率,其目的主要是适应圆弧弯折段两侧的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的大曲率弧形结构的设计,降低棱镜2和显示面板3提前接触的风险。
6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中,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的曲率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的曲率均与第一曲线轮廓r的曲率成正比。
67.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针对四角弧度大的显示面板3,设置更为平缓、弧度更大的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有利于增加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接触面积,降低提前接触的风险;而针对四角弧度小的显示面板3,设置弧度更短的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在保证棱镜2和显示面板3不会提前接触的前提下,使辅助贴合膜1的外轮廓更加贴近显示面板3的外轮廓,在辅助贴合膜1与显示面板3完全贴合后不会出现未与显示面板3贴合的冗余部分,不影响显示面板3的使用。
68.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中,第一曲线轮廓r和第二曲线轮廓r0之间具有第三距离d,第三距离d的大小自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至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处处相等。
69.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使得辅助贴合膜1的角落贴合区14相对于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尺寸存在一定比例的放大,但其形状和轮廓均相似,使得辅助贴合膜1与显示面板3互相贴合之后,辅助贴合膜1的角落贴合区14与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轮廓能够互相齐平。
70.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中,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与长边弯折区33的长边相切,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与短边弯折区32的短边相切。
71.参见图7至图12,其中图7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1在角落区域的设计方案,图10显示的是图7的方案中的显示面板3的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图8显示的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的技术方案的其中一种结构设计,图11显示的是图8的方案中的显示面板3的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图9显示的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的技术方案的另一种结构设计,图12显示的是图9的方案中的显示面板3的角落区域的受力情况,其中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均为0。可以很明显地从图10、图11和图12的受力情况分布看出,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的图11和图12能够有效地帮助显示面板3的角落区域减少受力,且相对于图10,显示面板3的角落区域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就意味着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实现了同时接触,避免了提前接触导致气泡产生的问题。在图11和图12中,图12的辅助贴合膜1将第一距离s和第二距离l设计得更小,可以看出相对于图11,图12中显示
面板3的受力更少,受力分布更均匀,从而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棱镜2和显示面板3提前接触的风险。参见图13至图15,图13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1在0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图14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1在45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图15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辅助贴合膜1在22.5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角度的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6都较大,这就容易在两者之间产生气泡。参见图16至图18,图16显示的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0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图17显示的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45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图18显示的是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在22.5
°
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示意图,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角度的截面下,棱镜2和显示面板3之间的间隙6都很小,这就能够避免在两者之间产生气泡。
72.采用本实施例1的辅助贴合膜1,通过对辅助贴合膜1中角落贴合区14的结构设计,从而改变显示面板3的角落弯折区34的受力情况,最终使得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同时接触、进行贴合,避免棱镜2和显示面板3提前接触,降低产生气泡的可能性。
73.实施例2
74.如图19所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贴合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0所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贴合装置贴合到显示面板3上的平面示意图。参见图19和图20并结合图2至图5,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用于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3和棱镜2,贴合装置用于将棱镜2和显示面板3贴合在一起;贴合装置包括长边侧夹具4、短边侧夹具5以及本实施例1所公开的辅助贴合膜1;长边侧夹具4夹持辅助贴合膜1的长边弯折贴合区13,短边侧夹具5夹持辅助贴合膜1的短边弯折贴合区12。
75.采用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能够在辅助贴合膜1的四角的角落贴合区14的圆弧弯折段的两侧设计长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1和短边侧圆角过渡弯折段r2,通过圆弧弯折段和两个过渡段的设计,使得棱镜2在借助辅助贴合膜1与显示面板3贴合时,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能够同时与辅助贴合膜1接触,使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的边缘同时发生弯折,避免在棱镜2、辅助贴合膜1和显示面板3三者之间出现气泡,提高产品的良率。
76.结合图19和图20,在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中,显示面板3具有平面区31、长边弯折区33、短边弯折区32以及角落弯折区34;长边弯折区33和短边弯折区32沿周向方向间隔连接在平面区31的四周,长边弯折区33与短边弯折区32之间通过角落弯折区34连接;结合图2至图4以及图20,在棱镜2指向显示面板3的第一方向d1上,棱镜2具有长边轮廓21和短边轮廓22,长边侧连接边缘36连接角落弯折区34和长边弯折区33,短边侧连接边缘35连接角落弯折区34和短边弯折区32,长边侧连接边缘36位于长边轮廓21上,短边侧连接边缘35位于短边轮廓22上。
77.采用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使得棱镜2的四边和四角与显示面板3的平面区31的四边和四角对齐,保证棱镜2和显示面板3最终贴合成型时两者之间的缝隙足够小而不影响显示面板3的正常使用。
78.在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中,长边侧夹具5与长边弯折区33之间的距离为x0,短边侧夹具4与短边弯折区32之间的距离为y0,满足x0=y0。
79.采用本实施例2的贴合装置,长边侧夹具与短边侧夹具对辅助贴合膜所施加的作
用力和力矩基本相同,也就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四边和四角所受到的力的分布均匀,进一步避免棱镜和显示面板提前接触和产生气泡。
80.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通过改变辅助贴合膜的角落的形状,使棱镜和柔性屏在贴合时,棱镜的四边与柔性屏的四边和棱镜的四角与柔性屏的四角同时发生接触,从而避免棱镜与显示面板提前接触,降低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可能性,提高产品良率。
8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