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2022-02-21 03:45: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消息是一种增强的富媒体短信,可以包含文字和图片,还能包含语音、视频、文件、地理位置、支付等信息,甚至能够调用手机的拨号盘、日历等应用程序。通过5G消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动式服务。

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简称IoT)设备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智慧城市、个人穿戴方面等,体现物联网万物互联、方便生活的优点。

但是目前,尚没有利用5G消息管理控制IoT设备的方案,导致IoT设备的控制十分不便。对于IoT设备厂商来说,至少需要针对本厂商的IoT设备开发一个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消耗开发资源;对于IoT设备用户来说,每购买一个厂商的IoT设备,就需要下载该厂商推出的App对相关IoT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实现基于5G消息控制IoT设备,为IoT设备厂商提供统一的5G消息配置和下发平台,节省开发资源,使IoT设备用户通过5G消息操作控制各个IoT设备,便利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包括: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获取所述5G消息发送请求携带的用户终端信息和5G消息,所述5G消息被配置为控制属于所述物联网服务端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将所述5G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5G消息,经由所述物联网服务端控制所述物联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营商服务端提供面向所述物联网服务端的封装各运营商的通信协议的用户侧服务平台,所述5G消息发送请求通过所述用户侧服务平台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之前,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物联网服务端通过所述用户侧服务平台发出的5G消息配置请求,生成5G消息配置界面;根据所述5G消息配置界面输入的配置信息,生成所述5G消息;所述5G消息中包含多张卡片,每张所述卡片包含多个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被触发时,发出使对应物联网设备执行预设操作或使对应物联网设备及其关联应用程序执行预设操作的操作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所述5G消息之前,还包括:对所述配置信息中的素材信息进行审核,并于审核通过后生成所述5G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所述5G消息之后,还包括:在所述5G消息配置界面模拟显示所述5G消息;监测所述5G消息配置界面是否输入更新配置信息,若是则根据所述更新配置信息更新所述5G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所述5G消息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用户侧服务平台中是否存在多个物联网服务端的数据;若是,将多个所述物联网服务端的数据相互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5G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号码归属运营商;将所述5G消息发送至所述号码归属运营商的接口协议模块,由所述号码归属运营商的接口协议模块将所述5G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包括:响应于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发出的操作请求,获取所述操作请求携带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和操作信息;根据所述操作请求生成控制请求,将所述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以使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是否完成配对;若否,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配对提示,以控制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在同一网络下进行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在同一网络下进行配对,包括: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配对请求;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5G消息形式的选择消息,所述选择消息中包含属于所述物联网服务端的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型号;根据所述用户终端返回的目标型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搜索相同网络下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匹配所述目标型号的物联网设备;若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配对请求,并基于所述物联网设备返回的确认消息完成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的配对;若否,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配对失败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配对请求,包括:判断所述物联网设备是否为带屏设备;若是,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5G消息形式的第二配对请求;若否,向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提示灯形式的第二配对请求。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包括:发送请求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获取所述5G消息发送请求携带的用户终端信息和5G消息,所述5G消息被配置为控制属于所述物联网服务端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5G消息下发模块,用于将所述5G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5G消息,经由所述物联网服务端控制所述物联网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包括:操作请求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发出的操作请求,获取所述操作请求携带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和操作信息;控制请求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请求生成控制请求,将所述控制请求发送给所述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以使所述物联网设备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包括:一处理器;一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包括:一处理器;一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结合5G消息与IoT设备,为IoT设备厂商提供统一的5G消息配置和下发平台,使IoT设备厂商以轻量化、原生态的5G消息呈现用户操作界面,节省开发资源;能够统一IoT设备的管理和操作,多厂商的用户操作界面均通过用户终端原生的短信App呈现;

IoT设备用户通过轻量化的5G消息获得统一的IoT设备控制入口,无需第三方App,能够通过5G消息方便快捷地对不同品牌的IoT设备进行操作,提升用户操作体验;5G消息通过手机号下发,具有天然身份信息,无需再进行注册认证;

通过5G消息与IoT设备的耦合,还能扩展5G消息的业务场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5G消息的短信界面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5G消息适配下发过程的步骤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的配对过程的步骤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本发明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流程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可以分解,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且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具体描述时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出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本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包括:步骤S110,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获取5G消息发送请求携带的用户终端信息和5G消息,5G消息被配置为控制属于物联网服务端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步骤S120,将5G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经由物联网服务端控制物联网设备。

运营商服务端指各个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统一服务端。物联网服务端是物联网设备(下文称作IoT设备)厂商的服务端。运营商服务端提供面向物联网服务端的封装各运营商的底层通信协议的用户侧服务平台,5G消息发送请求即通过用户侧服务平台发出。用户侧服务平台也称用户服务提供者(User Service Provider,简称USP),是5G消息用户侧入口,提供统一的Web(World Wide Web,全球广域网)操作界面。从而,IoT设备厂商无需开发App或进行复杂的技术对接,只需要注册到USP中,在可视化的Web操作界面上编辑5G消息并下发至用户,即可向用户提供操作体验上佳的IoT设备控制界面;用户能够在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原生短信应用中查看5G消息,并通过5G消息中的操作按钮便捷地控制IoT设备。

用户侧服务平台可包括模板制作模块、素材审核模块、效果模拟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消息适配模块。

模板制作模块用于为物联网服务端提供制作5G消息的配置界面。具体来说,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之前,还包括: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通过用户侧服务平台发出的5G消息配置请求,生成5G消息配置界面;根据5G消息配置界面输入的配置信息,包括5G消息的样式、布局、素材等信息内容,生成5G消息。

本实施例中,制作形成的5G消息包含多张卡片,每张卡片包含多个操作按钮,操作按钮被触发时,发出使对应物联网设备执行预设操作或使对应物联网设备及其关联应用程序执行预设操作的操作请求。多卡消息是5G消息的一种形式,由至少两张卡片组成,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滑动切换不同的卡片。每张卡片由一个素材 一段文字 最多四个操作按钮组成,其中素材可以是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或一段音频,操作按钮可以是普通按钮或悬浮按钮,每个操作按钮配置对应的点击事件,点击事件可以是操作某个IoT设备,也可以是调用用户终端中的某个App,如拨号盘、日历、地图、支付等等,当操作按钮被触发时,发出对IoT设备,或者IoT设备及其关联App的操作请求。

完成5G消息的制作后,物联网服务端可以通过USP将5G消息下发至用户终端。5G消息会在用户终端的原生短信App中展现,呈现出IoT设备的型号、外观、介绍和功能操作,用户能够通过5G消息的操作按钮便捷地操作IoT设备。

图2示出一实施例中5G消息的短信界面示意,参照图2所示,在用户终端200的短信界面,5G消息呈现为多卡消息形式,抬头可以展示IoT设备厂商的信息,例如“xxx公司智慧物联网设备”,内容部分展示卡片内容,图2中示出两张卡片210和220。在卡片210中,展示出第一IoT设备(智能手环)的型号和外观,点击“了解详情”操作按钮,可跳转至智能手环的介绍界面,点击其他操作按钮(包括操作1、操作2和操作3),可实现对智能手环的其他功能操作,例如开启智能手环的心跳监测功能、调用用户终端200的支付App以购买智能手环中正在试听的歌曲,等等。在卡片220中,展示出第二IoT设备(监控)的型号、外观、介绍和功能操作,不再重复说明。

除多卡消息外,在其他实施例中,5G消息也可以呈现为其他形式,只要能便于用户交互操作即可。

素材审核模块用于对5G消息中的素材进行审核。具体来说,生成5G消息之前,还包括:对配置信息中的素材信息进行审核,并于审核通过后生成5G消息。所有5G消息中的素材均需要经过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素材才可添加到5G消息中并进行发送。素材审核模块具体可将用户上传的素材提交至运营商的消息能力平台进行审核,以防止5G消息中包含违规内容,当消息能力平台返回审核通过信息,则可生成5G消息。

效果模拟模块用于模拟显示5G消息在用户终端上呈现的真实画面,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编辑过程。具体来说,生成5G消息之后,还包括:在5G消息配置界面模拟显示5G消息;监测5G消息配置界面是否输入更新配置信息,若是则根据更新配置信息更新5G消息。通过实时地将制作好的5G消息在Web操作界面上显示出来,能够使制作者直观地看到5G消息的显示效果,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对所有在USP上进行注册的用户进行管理。具体来说,生成5G消息之后,还包括:判断用户侧服务平台中是否存在多个物联网服务端的数据;若是,将多个物联网服务端的数据相互隔离。通过对各已注册的IoT设备厂商单独分配账号,并进行数据隔离,实现各IoT设备厂商的数据互不影响。另外,用户管理模块还能对制作好的5G消息进行统计和展现。

消息适配模块用于根据各运营商的通信协议对5G消息进行适配下发。具体来说,将5G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包括:根据用户终端信息判断用户终端的号码归属运营商;将5G消息发送至号码归属运营商的接口协议模块,由号码归属运营商的接口协议模块将5G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图3示出一实施例中5G消息适配下发过程的步骤,参照图3所示,由于目前各运营商的5G消息的通信协议并不相同,且不互通,因此需要根据各运营商的通信协议进行适配。消息适配模块中包含号码归属判断程序310,该程序通过ENUM(E.164Number URI MApping,电话号码映射)网元320来判别用户终端信息(即手机号)归属的运营商,将需要发送的5G消息送到对应运营商的接口协议模块中进行下发。接口协议模块位于运营商的消息能力平台MaaP(Messaging as a Platform,消息即平台)中,如图3所示,当ENUM网元320判断用户终端的号码归属运营商是中国电信,则号码归属判断程序310将5G消息送至电信MaaP的电信接口协议模块330中,由电信接口协议模块330进行5G消息的下发;同理,当判断号码归属运营商是中国移动,则将5G消息送至移动MaaP的移动接口协议模块340中,当判断号码归属运营商是中国联通,则将5G消息送至联通MaaP的联通接口协议模块350中。

通过上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能够帮助IoT设备厂商减轻用户入口的开发成本,仅需通过配置5G消息和简单的IoT设备介绍网页即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对于用户而言,也无需下载各IoT设备厂商的App,仅需在原生的短信App里通过各IoT设备厂商提供的5G消息即可快速实现对各品牌的IoT设备的控制。

图4示出又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本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包括:步骤S410,响应于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发出的操作请求,获取操作请求携带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和操作信息;步骤S420,根据操作请求生成控制请求,将控制请求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以使物联网设备执行操作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

若操作信息需要调用与IoT设备关联的手机App,则物联网服务端还可将控制请求发送给IoT设备的关联App,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图2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5示出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整体架构,图6示出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控制交互示例中,包括5G消息的用户侧服务平台USP 510、运营商消息能力平台520、用户终端530、IoT服务端540和IoT设备550。

用户侧服务平台USP 510包括模板制作模块、素材审核模块、效果模拟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消息适配模块,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说明。IoT设备厂商可在用户侧服务平台USP 510上制作5G消息并下发。

运营商消息能力平台520包括电信MaaP、移动MaaP和联通MaaP,由各运营商自行搭建,对外暴露接口协议模块,以便于第三方平台对接。运营商消息能力平台520负责5G消息的处理和实际下发。

用户终端530可以是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能够在短信App中展现5G消息。目前5G消息中单张卡片最多放置四个操作按钮,而多卡消息包含的卡片数根据运营商协议不同各有差异,至少可以支持10张卡片,因此一条5G消息可以拥有40个操作按钮,分别对应多款IoT设备的不同操作,用户可以便捷地通过5G消息发出操作请求。

IoT服务端540用于接收用户通过5G消息内按钮发出的操作请求,并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生成控制请求来控制IoT设备550。此外,首次使用IoT设备550时,IoT服务端540需要对用户进行鉴权,定位被控制的IoT设备550,再进行控制请求的发送,鉴权部分将在下文中具体说明。

IoT设备550可以是手表、监控、电视、平板等等物联网设备,用于接收IoT服务端540发来的控制请求,根据控制请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完成整个控制链。

在鉴权部分,IoT服务端将控制请求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之前,还包括:判断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之间是否完成配对;若否,向用户终端发送配对提示,以控制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在同一网络下进行配对。

图7示出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的配对过程,参照图7所示,控制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在同一网络下进行配对包括如下步骤。

S710,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配对请求。具体来说,首先需要用户终端和IoT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下;然后用户终端在短信App内搜索IoT设备厂商的5G消息小程序,搜到小程序后进入,在底部菜单栏找到“设备鉴权”并点击;从而,小程序会自动向IoT服务端发送一条鉴权请求,即第一配对请求。

S720,向用户终端发送5G消息形式的选择消息,选择消息中包含属于物联网服务端的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型号。收到鉴权请求后,IoT服务端下发一条5G消息,该5G消息可以是一个多卡消息,其中包括IoT设备厂商在售的所有IoT设备的型号以供用户选择。

S730,根据用户终端返回的目标型号,基于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搜索相同网络下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匹配目标型号的物联网设备。用户收到5G消息后选择将要鉴权的IoT设备型号,IoT服务端收到用户所选型号后通过对用户终端所在位置的地理定位,搜索20米范围内最近的符合型号的IoT设备。

S740,若存在匹配目标型号的物联网设备,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配对请求,并基于物联网设备返回的确认消息完成物联网设备与用户终端的配对。向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配对请求,具体包括: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为带屏设备;若是,向物联网设备发送5G消息形式的第二配对请求,可以是纯文本的5G消息,提示是否允许用户终端控制该IoT设备,用户手动确认后完成配对;若否,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提示灯形式的第二配对请求,例如IoT设备的提示灯开始闪烁,用户需长按3秒电源键完成配对。

S750,若不存在匹配目标型号的物联网设备,向用户终端发送配对失败提示。如果20米范围内搜索不到符合型号的IoT设备,则下发5G消息提示用户无法找到设备,用户可检查网络情况、IoT设备的位置等,或者重新选择型号进行配合。

综上,本发明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构建了5G消息与IoT设备耦合的新业务模式,通过用户终端的原生短信入口,采用5G消息来控制IoT设备,能够帮助IoT设备的使用者获得统一的设备控制入口和操作体验,实现去App化,统一从原生短信入口进入控制,使交互更简单和直接;且5G消息通过手机号下发,具有天然身份信息,无需再做注册认证。对于IoT设备厂商来说,能够避免在用户入口应用中投入过多开发资源,实现以轻量化、原生态的5G多卡消息呈现设备操作界面,降低开发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和原理均可应用至下面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实施例。在下面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实施例中,对已经阐明的基于5G消息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特征和原理不再重复说明。

图8示出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主要模块,本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800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包括:发送请求响应模块810,用于响应于物联网服务端发出的5G消息发送请求,获取5G消息发送请求携带的用户终端信息和5G消息,5G消息被配置为控制属于物联网服务端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5G消息下发模块820,用于将5G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经由物联网服务端控制物联网设备。

进一步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800还可包括实现上述的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其他流程步骤的模块,例如,还可包括图2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可与图2中的部分功能模块合并,各个模块的具体原理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9示出又一实施例中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主要模块,本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900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包括:操作请求响应模块910,用于响应于用户终端通过5G消息发出的操作请求,获取操作请求携带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和操作信息;控制请求下发模块920,用于根据操作请求生成控制请求,将控制请求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信息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以使物联网设备执行操作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

进一步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实现上述的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其他流程步骤的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原理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可部署于运营商服务端,用于实现上述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或者,电子设备可部署于物联网服务端,用于实现上述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当理解的是,图10仅仅是示意性地示出各个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虚拟的软件模块或实际的硬件模块,这些模块的合并、拆分及其余模块的增加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1或图4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000通信,外部设备6000可以是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外部设备6000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进行交互通信。电子设备600也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所示计算机设备包括路由器、调制解调器。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可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以当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或者,存储介质可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以当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应用于运营商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或者应用于物联网服务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其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 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