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21:0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控制领域,涉及城市交叉口针对自动驾驶场景下行人过街的交通管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交叉口控制方法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尤其是同时考虑自动驾驶车辆通行和行人过街的情况。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在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控制对象面对车辆个体或车队,避免车辆之间在交叉口发生冲突,可以实现车辆相互协作穿插地通行交叉口,无需信号控制,但大多研究未考虑该模式下行人的过街问题。若行人仍按现有的无信号交叉口过街让行规则通行,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轨迹和行人的过街轨迹将存在大量且随机的冲突点,使得交叉口的交通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利用交通控制手段使得行人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是本专利需解决的问题。
3.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驾驶场景下行人过街控制方法,根据行人的过街需求量和车辆的通行需求量确定各流向行人和车辆的权重,为权重较大的流向即交叉口需求更大的流向提供相对长的通行时间,提高交叉口的利用率。如何动态计算行人和车辆的需求量,为车辆和行人分配通行时间,避免车辆之间、车辆与过街行人之间在交叉口内部的冲突,且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是本专利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对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研究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方法,同时考虑行人和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安全和效率,通过建立交通控制模型协调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交叉口的基本物理参数,包括交叉口大小、车道数、车道宽度;将研究时段划分为等距的时间窗,每个时间窗的长度为t;输入现状交通相关参数,包括:用i表示交叉口进口方向,用j表示出口方向, i∈{e,s,w,n},j∈{e,s,w,n},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用i

j表示车辆由i进口方向驶向j出口方向;用qi→j(t)表示第t个时间窗车辆流向i

j的交通需求量,单位为辆;用di→j(t)表示第t个时间窗,交叉口i进口方向驶向j出口方向的车辆到达数,单位为辆;用ci→j表示由i进口驶向j出口的车道通行能力,单位为辆/小时;用a表示行人到达交叉口的位置,用b表示行人过街的目标位置,a∈{a,b,c,d},b∈ {a,b,c,d},a,b,c,d分别表示交叉口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东北角;用k表示人行横道;用表示由交叉口位置点a走到位置点b的行人平均到达率;用ck表示人行横道k的通行能力;
6.步骤2:动态预测交叉口各进口道的交通需求量和各方向的行人需求量,并根据车辆需求量和行人过街需求量确定各流向的权重,建立通行能力和绿灯时间的约束条件,包
括如下步骤:
7.步骤21:第t 1个时间窗,交叉口由i进口方向驶向j出口方向的交通需求量qi→j(t 1)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第t个时间窗,车辆由i进口驶向j出口的实际交通量yi→j(t)满足公式(2)约束:qi→j(t 1)=qi→j(t) di→j(t)-yi→j(t)
ꢀꢀ
(1)yi→j(t)=min{ci→j·
si→j(t),qi→j(t)}
ꢀꢀ
(2)公式(1)中,yi→j(t)为第t个时间窗,由进口方向i行驶到出口方向j的实际交通量,单位为辆,qi→j(t)为第t个时间窗,交叉口由i进口方向驶向j出口方向的交通需求量;公式(2)中,si→j(t)为第t个时间窗,由进口i驶向出口j的车辆允许通行的时间比例;
8.第t 1个时间窗,对于位置点a到位置点b的有过街需求的行人,从最近一次绿灯放行结束到当前时间段的红灯时间用τa→b(t 1)来表示,单位为秒,如公式(3)所示;公式(3)中,由位置点a到位置点b的行人信号灯状态用sa→b(t)表示,sa→b(t)=1表示位置点a

b的行人信号灯为绿灯,sa→b(t)=0表示位置点a

b的行人信号灯为红灯,每个时间窗内行人信号灯只能是绿灯或者是红灯;qa→b(t)表示第t个时间窗,从位置点a到位置点b的行人过街需求量;第t个时间窗,位置点a

b的行人需求量da→b(t)等于行人到达率与行人过街红灯时间τa→b(t)的乘积,如公式(4)所示:位置点a到位置点b的行人过街采用二次过街的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人过街数量满足公式(5) 约束:ya→
b,1
(t)=min{ck·
sa→b,1(t),qa→
b,1
(t)}
ꢀꢀ
(5)公式(5)中,ya→
b,1
(t)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交叉口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一阶段的实际过街行人数;sa→
b,1
(t) 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一阶段的行人信号灯状态,sa→
b,1
(t)=1表示该处行人信号灯为绿灯,sa→
b,1
(t)=0表示该处行人信号灯为红灯;qa

b,1
(t)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一阶段行人过街的需求量;第t 1个时间窗,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一阶段行人过街的需求量qa→
b,1
(t 1)如公式(6)所示:qa→
b,1
(t 1)=qa→
b,1
(t) da→b(t)-ya→
b,1
(t)
ꢀꢀ
(6)第二阶段行人过街数量ya→
b,2
(t)满足公式(7)约束:ya→
b,2
(t)=min{ck·
sa→
b,2
(t),qa→
b,2
(t)}
ꢀꢀꢀꢀ
(7)公式(7)中,ya→
b,2
(t)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交叉口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二阶段的实际过街行人数;sa→
b,2
(t) 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二阶段的行人信号灯状态,sa→
b,2
(t)=1表示该行人信号灯为绿灯,sa→
b,2
(t)=0表示该行人信号灯为红灯;qa→
b,2
(t)表示第t个时间窗,由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二阶段行人过街的需求量;第t 1个时间窗,位置点a到位置点b第二阶段行人过街的需求量qa→b,2
(t 1)如公式(8)所示:qa→
b,2
(t 1)=qa→
b,1
(t) ya→
b,1
(t)-ya→
b,2
(t)
ꢀꢀ
(8)
9.步骤22:设置第t个时间窗的车辆权重wi→j(t)等于交通需求量乘以权重系数,交通需求量越大的流向将获得越多的通行权,如公式(9)所示:wi→j(t)=λqi→j(t)
ꢀꢀꢀꢀ
(9)公式(9)中,λ为权重系数;行人过街的权重设置需考虑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第t个时间窗第k条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权重用wk(t)表示,如公式(10)所示;wk(t)=(1-λ)(qa→
b,1
(t) qb→
a,2
(t))
ꢀꢀ
(10)
10.步骤23:为保障交叉口的时空资源能被最大限度利用,限制第t时间段流向i

j允许通行的车辆数 yi→j(t),使其不超过进口道上目前的车辆需求量qi→j(t),满足公式(11)约束;当行人信号灯亮绿灯,且车辆运行轨迹与人行横道相互交叉时,该流向车辆不允许通行;当行人信号灯亮绿灯,且车辆运行轨迹与人行横道无冲突时,该流向实际交通量应受限于其通行能力,满足公式(12)约束;0≤yi→j(t)≤qi→j(t)
ꢀꢀ
(11)公式(11)中,表示车辆运行轨迹i

j与人行横道k相互交叉,则表示车辆运行轨迹i

j与人行横道k不存在冲突点。为避免同时到达交叉口的机动车之间发生冲突,控制车辆放行时,存在冲突的相位在单位时间内允许通行的时间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而不存在冲突的相位此时可以一起放行;将存在冲突的相位归为一个集合,r1,r2,r3,r4表示四个包含冲突相位的集合;e、w、s、n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如公式(13)-(16) 所示;r1={n

e,s

n,e

s,w

e}
ꢀꢀꢀꢀꢀꢀꢀꢀꢀꢀꢀꢀꢀ
(13)r2={n

e,s

n,w

n,e

w}
ꢀꢀꢀꢀꢀꢀꢀꢀꢀꢀꢀꢀ
(14)r3={e

s,w

e,s

w,n

s}
ꢀꢀꢀꢀꢀꢀꢀꢀꢀꢀꢀꢀꢀ
(15)r4={s

w,n

s,w

n,e

w}
ꢀꢀꢀꢀꢀꢀꢀꢀꢀꢀꢀꢀ
(16)在同一冲突集合内的流向在单位时间内允许运行的时间比例和不应超过100%,而不在同一冲突集合的流向能够一起放行,满足公式(17)-(20)约束。(20)约束。(20)约束。(20)约束。
11.步骤3:根据行人过街和车辆通行的权重,以此刻交叉口各流向权重与该流向的流量乘积之和为目标,优化获得每辆车以及行人过街的配时方案,目标函数如公式(21)所示;max∑i→jwi→j(t)
·
yi→j(t) ∑kwk(t)
·
sk(t)
·ck
ꢀꢀ
(21)
12.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利用行人信号灯红灯时间乘以行人到达率的方法得到行人过街需求量,并根据车辆需求量和行人过街需求量确定各流向的车辆和行人权重,以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和行人的权重与该流向车辆和行人的流量乘积之和最大为目标,能根据交叉口实时通行需求来分配时空资源,有利于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14.图2为十字交叉口行人过街示意图;
15.图3为相位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人行横道编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一种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所述步骤如下:步骤1:采集交叉口的基本物理参数,包括交叉口大小、车道数、车道宽度,输入现状交通相关参数,包括交叉口各进口道的现状交通需求量,及交叉口四个角落的行人到达率等;步骤2:动态预测交叉口各进口道的交通需求量和各方向的行人需求量,并根据车辆需求量和行人过街需求量确定各流向车辆和行人的权重,建立通行能力和绿灯时间的约束条件;步骤3:考虑行人在交叉口的二次过街,以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和行人的权重与该流向车辆和行人的流量乘积之和最大为目标,优化获得行人过街的交通控制方案。
19.步骤1采集的信息作为控制模型的输入,采集交叉口的基本信息,在实施例中,交叉口为正交十字交叉口,双向六车道,各方向进口和出口各有三条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右转,车道宽为3.0米;人行横道长度为18.0米,宽度为5.0米;以30秒为一个时间窗,共划分八个时间窗;输入现状交通相关参数,交叉口各进口道现状车辆通行需求量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中现状车辆通行需求量进口方向

出口方向东

南东

西东

北西

北西

东西

南车辆需求量534243进口方向

出口方向南

西南

北南

东北

东北

南北

西车辆需求量443624
20.步骤21根据公式(1)-(2)动态预测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的交通需求量,并根据公式(3)-(8)动态预测各位置点以及安全岛的行人过街需求量;在实施例中,各位置点行人到达率如表2所示,单位为人/分钟:表2实施例中行人到达率表起点

终点a

ba

da

cb

ab

db

c行人到达率644222起点

终点d

ad

bd

cc

ac

bc

d行人到达率626262步骤22是根据步骤21得到的需求量计算各车辆和行人流向的权重;步骤23是设置约束条件,包括通行能力的约束、防止冲突的约束。根据步骤23的约束公式(10)-(20)以及
步骤3的目标函数公式(21),按照图 4的人行横道编号示意图,可计算得各时间窗内交叉口允许各流向车辆通过和行人过街的数量,如表3及表4所示。表3实施例中各流向实际交通量表4实施例中各时间窗人行横道过街行人数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