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柔性光纤带、高密度光缆及固化树脂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2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光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光纤带、高密度光缆及固化树脂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成爆炸式的增长,海量的数据需要通过密集组网的形式来实现。在数据中心、机房等集约化,密集化组网的背景下,对大芯数、超高密度的光缆的需求应运而生。传统的大芯数光缆有刚性光纤带光缆(如骨架光缆和层绞带缆)和散带形式的层绞式光缆。刚性光纤带光缆具有可以整带熔接的特性,熔接施工效率较高。但是传统光纤带光缆因光纤带的刚性结构,无法承受弯曲应力。光纤带的边纤在受力时衰减会明显上升,设计光缆时需要留有较大的空间余量。这种带缆的光纤的密度无法做到很高,同时弯曲性能也会大打折扣。散带形式的光缆可以做到相对高的光纤密度,但是在熔接时需要逐根熔接,熔接效率大大降低。
3.为了提高光纤密度、减少边纤衰减,光纤之间间歇式连接的柔性光纤带被开发出来,提高光缆中光纤的密度的同时,保留了光纤带的整带熔接特性。然而柔性光纤带的质量难以保持稳定,批次之间一致性差,出现散带现象,尤其在高密度的光缆结构中,经常出现脱胶、散带的问题,最终导致熔接效率降低,无法如预期地,按照光纤带的方式进行整带熔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光纤带、高密度光缆及固化树脂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光纤排列两面上分别设置间歇性连接部,从而适应柔性光纤带的相邻光纤之间以随机概率进行弯折收纳于光缆中光缆设计,降低由于间歇性连接部集中分布于一面,导致偶发性散带,由此解决现有的柔性光纤带在后续制作光缆时,由于绞合等工艺中难以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导致散带的批次一致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光纤带,包括在同一平面上并排配置的3根以上单芯光纤,形成光纤排列;所述光纤排列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轴向不相接的间歇性连接部;所述间歇性连接部,用于柔性连接两相邻单芯光纤;所述间歇性连接部交错分布,使得任意一根非边纤分别与其左、右两根相邻的在轴向不同位置形成连接。
6.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光纤排列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均匀布设且数量相当的间歇性连接部。
7.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关于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具有不对称性,优选所述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
8.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远离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一面向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凹陷;凹陷其幅度在10um以上。间歇性连接部的凹陷其幅度是指凹陷最低处到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同侧的光纤排列的面的距离。
9.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所连接的相邻单芯光纤相互靠近,使得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形成y字型;优选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方向上覆盖光纤一半以上的宽度;优选所述间歇性连接部长度在5~20mm,相邻单芯光纤之间每米包括10个以上所述间歇性连接部。
10.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的两面上轴向分别按照相同的节距周期性排列,同一面上分布在不同光纤之间的间歇性连接部按照相同相位并排排列,同一对相邻光纤上不同面上的间歇性连接部等距间隔排列;周期节距在20~200mm,周期节距为一间歇性连接部长度和轴向相邻的间歇性连接部之间的非连接部分长度之和。
11.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的两面上轴向分别按照相同的节距周期性排列,同一面上分布在不同光纤之间的相邻轴向间歇性连接部系列按照预设的相位差交错排列,同一对相邻光纤上不同面上的间歇性连接部等距间隔排列;周期节距在20~200mm,周期节距为一间歇性连接部长度和轴向相邻的间歇性连接部之间的非连接部分长度之和。
12.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由固化树脂粘结剂形成,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固化前的粘度在25℃~50℃的温度范围为500~10000pa
·
s之间,更优选在50℃下在500~2000pa
·
s之间。
13.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杨氏模量在1000~2000mpa之间,优选在1000~1500mpa之间。
14.优选地,所述柔性光纤带,其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断裂延伸率在在25%~300%之间,优选在150%~200%之间。
15.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光缆,其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光纤带作为缆芯,光纤密度大于等于2.44f/mm2。
16.优选地,所述高密度光缆,其所述柔性光纤带相互绞合。
17.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化树脂粘结剂的应用,其应用于制作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光纤带,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固化前的粘度在25℃~50℃的温度范围为500~10000pa
·
s之间,更优选在50℃下在500~2000pa
·
s之间;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杨氏模量在1000~2000mpa之间,优选在1000~1500mpa之间;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断裂延伸率在25%~300%之间,优选在150%~200%之间。
18.优选地,所述应用,其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为uv固化树脂。
19.优选地,所述应用,其所述uv固化树脂,含有质量份数25~70份的低聚物、30~75份的活性单体稀释剂、1~10份的光引发剂和1~10份的助剂;所述助剂包括硅烷偶联剂;所述uv固化树脂,含有0.5wt%~5 wt %硅烷偶联剂。
20.优选地,所述应用,其所述低聚物为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环氧丙烯酸酯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优选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或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更优选选自sartomer公司的cn8000系列、cn9000系列、cn981b88、cn985b88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环氧丙烯酸酯选自sartomer公司的cn104系列环氧丙烯酸酯、长兴公司的621a环氧丙烯酸酯、6219-100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江苏三木公司的6105环氧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1.优选地,所述应用,其所述活性单体稀释剂为单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或多官能团
活性稀释剂;所述官能团活性稀释剂优选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所述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优选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环葵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2.优选地,所述应用,其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结构有机硅化合物,选自α-[3-(2’-羟基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羟基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乙基-2’-羟基甲基-3-羟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乙基-2’-羟基甲基-3-羟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羟基-3’-异丙基氨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α-[3-(2’-羟基-3’-异丙基氨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3]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其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两面上均有分布,更加适应柔性光纤带在光缆中随机弯折的收纳方式。相对于集中于同一面的不对称间歇性连接部,光纤在排列方向上随机弯折,而在轴向上保持较一直,导致光纤向不对称的间歇性连接部脱胶机率较高的方向上弯折时,容易在轴向上出现大量脱胶,导致散带、光缆批次之间一致性差的现象,本发明分散于两面的分布,能打断这种光纤轴向上连续脱胶的现象,保持光纤带整体的可用性,从而提高光缆批次之间的一致性。尤其时在制作高密度光缆时,降低散带概率、批次之间一致性的提高尤为明显。
[0024]
优选方案,尽量均匀的使间歇性连接部分布在柔性光纤带两面,无论是分布数量,还是分布均匀性上,都能进一步的降低散带概率,提高批次之间的一致性。
[0025]
优选方案,配合不对称的设计,分别提高间歇性连接部对于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不同承受能力,从而降低间歇性连接部脱胶失效的概率,降低散带概率。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柔性光纤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剖面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柔性光纤带间歇性连接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柔性光纤带的高密度光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柔性光纤带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剖面视图。
[0027]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为非边纤,2为正面( z方向)间歇性连接部,3为反面(-z方向)间歇性连接部,4为边纤。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9]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包括在同一平面上并排配置的3根以上单芯光纤,形成光纤排列;所述光纤排列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轴向不相接的间歇性连接部;所述间歇性连接部,用于柔性连接两相邻单芯光纤;所述间歇性连接部交错分布,使得任意一根非边纤分别与其左、右两根相邻的在轴向不同位置形成连接。
[0030]
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将光纤带连接成蛛网装,由于在两面上都分布有间歇性连接部,因此在光纤带绞合、相互紧密排列形成高密度光缆时,随机的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虽然足够大的拉应力或压应力,都有可能使得间歇性连接部断裂,由于间歇性连接部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的能力不同,在同样的收纳于光缆内部时,形状相同的间歇性连接部出现断裂的几率不同,尤其是承受压应力的光纤连接部更有可能保持功能。
[0031]
对于光纤带整体而言,一部分间间歇性连接部将更不易断裂,而在光缆制作完成后,少数间歇性连接部的断裂失效,并不影响整体柔性光纤带整体呈带纤的形式,在更高光纤密度下,仍然保有带纤整带熔接特性。因此降低间歇性连接部断裂的概率,使更多间歇性连接部在制作成光缆、使用、以及剥开过程保有其连接功能,可进一步提高柔性光纤带制作的光缆的光纤密度,并提高可用性,减少由于散带导致的使用不便。
[0032]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间歇性连接部的断裂概率,本发明一边在整体分布上,使得间歇性连接部均匀的分布在光纤排列的两面上,从而避免由于随机分布导致光纤带较多的光纤连接部断裂,最终以一定概率偶发影响带纤整带熔接性能,导致光缆质量无法保证,批次一致性差;另一方面在光纤连接部的形状设计上,采用不对称化设计,从而提高光纤承受压应力时保持功能的概率,提高整体能保持功能的间歇性连接部的数量,来维持并排设置的光纤组成光纤带。故优选方案所述光纤排列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均匀布设且数量相当的间歇性连接部,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关于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具有不对称性。
[0033]
柔性光纤带在光缆中紧密排列,形成高密度光缆的缆芯,以间歇性连接部为外侧进行描述,当所述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时,相邻光纤向外部折叠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较单纯地承受压应力;相邻光纤向内部折叠时,所述间歇性连接部较单纯地承受拉应力。而间歇性连接部超过对称轴时,相邻光纤无论是向外部折叠或向内部折叠,虽然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大小、作用范围由于不对称设计的间歇性连接部而不同,但间歇性连接部都会承受一定的拉应力和一定的压应力,导致对间歇性连接部的性能要求更加复杂而难以满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缆密度,降低间歇性连接部失效概率,使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从而降低同时满足拉应力和压应力抗性要求。
[0034]
在这种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设计之下,光纤向外折叠时,间歇性连接部仅承受压应力,脱落失效的概率较小,为了提高压应力的承受能力,采用间歇性连接部远离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一面向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凹陷的设计,减小由于光纤向外折叠产生的压应力,当保持凹陷的幅度10um以上时,能维持间歇性连接部的柔韧性,有效的防止间歇性连接部由于压应力而脱落失效。间歇性连接部的凹
陷其幅度是指凹陷最低处到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同侧的光纤排列的面的距离。这种间歇性连接部远离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一面向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凹陷,可以通过制作柔性光纤连接部时,控制粘结剂的用量和流动性来形成。
[0035]
在此基础之上,使间歇性连接部所连接的相邻单芯光纤相互靠近,使得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形成y字型。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制作时形成不超过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间歇性连接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其制作的光缆的光纤密度。同时相邻光纤向内折叠时,间歇性连接部承受拉应力,为了提高间歇性连接部的承受能力,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方向上覆盖光纤一半以上的宽度,从而改变拉应力的方向,降低由于拉应力导致的光纤间歇性连接部失效。
[0036]
当然,为了显著的提高间歇性连接部的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的能力,配合相应的间歇性连接部的形成材料,是有效的手段。当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时,由于间歇性连接部较为单纯的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而通过恰当的形状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压应力导致的间歇性连接部失效,故只要通过固化材料,提升间歇性连接部对拉应力的承受能力,就可以显著降低整体光纤带和高密度光缆散带概率。故一方面,通过在固化树脂粘结剂中添加硅烷偶联剂,从而加强间歇性连接部和光纤之间的剥离力,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杨氏模量在1000~2000mpa之间,优选在1000~1500mpa之间来通过间歇性连接部的形变来降低失效概率,同时通过控制所述固化树脂粘结剂正式固化后的断裂延伸率在25%~300%之间,优选在150%~200%之间,避免由于固化树脂承受拉应力断裂导致的间歇性连接部失效。在本发明中,由于间歇性链接部不对称设计,因此主要考虑对抗拉应力,需要配合较大的杨氏模量和较大的断裂延伸率,优选方案中间歇性连接部连接的两根光纤尽可能相互靠近,也能帮助减小拉应力,减小散带概率。然而uv固化树脂的杨氏模量过高,一方面断裂延伸率无法相应提高,甚至会降低,另一方面实验发现,在本发明的y型连接部截面的结构设计下,过高的杨氏模量会导致脱落概率增加,从而整体上导致散带概率提高。
[0037]
配合以上间歇性连接部的形状及物理性能的设计,当粘接长度5mm以上,相邻单芯光纤之间每米包括10个以上所述间歇性连接部时,即使所述柔性光纤带相互绞合,制成光纤密度在2.44f/mm2以上的光缆时,出现散带的概率仍然能保证在10%以下,有效保证了光纤带芯高密度光缆的可用性。考虑到光纤柔韧性,相邻单芯光纤之间的间歇性连接部的总长度不超过光纤长度的50%。
[0038]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光纤带的制作用固化树脂粘结剂优选为uv固化树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包括低聚物、活性单体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助剂;其中含质量份数25~70份的低聚物、30~75份的活性单体稀释剂、1~10份的光引发剂和1~10份的助剂;所述助剂包括硅烷偶联剂;所述uv固化树脂,含有0.5wt%~5 wt %硅烷偶联剂。其中的硅烷结构优选是通过交联的方式添加到树脂材料中,也可以是通过助剂的形式添加的树脂中,但是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固化度而影响树脂的长期使用寿命。所述助剂还包括消泡剂、流平剂和抗氧剂等。
[0039]
所述低聚物为含有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环氧丙烯酸酯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优选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或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更优选选自sartomer公司的cn8000系列、cn9000系列、cn981b88、cn985b88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环氧丙烯
酸酯选自sartomer公司的cn104系列环氧丙烯酸酯、长兴公司的621a环氧丙烯酸酯、6219-100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江苏三木公司的6105环氧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40]
所述活性单体稀释剂为单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或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所述官能团活性稀释剂优选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所述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优选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环葵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采用含较多官能团的单体,除了增加反应活性外,还能赋予固化膜交联结构。
[0041]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结构有机硅化合物,选自α-[3-(2’-羟基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羟基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乙基-2’-羟基甲基-3-羟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α-[3-(2’-乙基-2’-羟基甲基-3-羟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α-[3-(2’-羟基-3’-异丙基氨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α-[3-(2’-羟基-3’-异丙基氨基)丙基]-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苯基硅氧烷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42]
以下为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光纤之间不是按照传统光纤外面全包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形成带状。光纤之间间歇性的使用粘合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粘接的部分,光纤的其他部分互不沾粘,形成的光纤带不是刚性的结构,在受到侧向压力时,因为光纤之间有互不连接的部分,光纤带可以发生变形。
[0043]
如图1所示,以12芯光纤带为例,在同一平面上并排设置12根。光纤的芯层部分,直径一般为125um,芯层外是包层部分,包覆后直径为240um,包层外有着色层,着色后的直径在250um左右。12根光纤之间平行排布,光纤中有间歇性连接部。其余部分为非连接部分。
[0044]
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的两面上轴向分别按照相同的节距周期性排列,同一面上分布在不同光纤之间的间歇性连接部按照相同相位并排排列,同一对相邻光纤上不同面上的间歇性连接部等距间隔排列。光纤连接部长度为l1=10mm,宽度在270um,周期节距为连接部分长度和非连接部分长度之和,相邻的间歇性连接部的相位差,周期节距为一间歇性连接部长度和轴向相邻的间歇性连接部之间的非连接部分长度之和,周期节距p=70mm,即单面间歇性连接部的节距为140mm。通过正反同步布置连接点,可以减慢形成连接部分的工作频率,能够成倍的提升制造速度。
[0045]
将光纤带分别沿着a-a和b-b截面剖开可以看到连接部分的剖面视图,如图2所示:在a-a处,连接部分在光纤带平面 z的方向上存在,在-z方向不存在。在b-b处,连接部分在-z方向存在,在 z方向不存在。即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间歇性连接部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间歇性连接部远离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一面向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凹陷;间歇性连接部的凹陷其幅度,即凹陷最低处到所述间歇性连
接部同侧的光纤排列的面的距离d在20um以上,所述间歇性连接部所连接的相邻单芯光纤相互靠近,使得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形成y字型。
[0046]
通过改变成分配比,制作了五种配方的树脂应用在光纤带上,后工序进行成缆后。光缆截面如图4所示,成束后的光纤带,通过绞合的方式放置在光缆的护套内腔之中,护套内嵌有加强原件,光缆直径为15.0mm,光纤芯数为432芯,光纤密度为2.44f/mm2,测试散带概率见下表: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纤带,光纤之间不是按照传统光纤外面全包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形成带状。光纤之间间歇性的使用粘合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粘接的部分,光纤的其他部分互不沾粘,形成的光纤带不是刚性的结构,在受到侧向压力时,因为光纤之间有互不连接的部分,光纤带可以发生变形。
[0047]
如上图所示,以12芯光纤带为例,在同一平面上并排设置12根。光纤的芯层部分,直径一般为125um,芯层外是包层部分,包覆后直径为240um,包层外有着色层,着色后的直径在250um左右。12根光纤之间平行排布,光纤中有间歇性连接部。其余部分为非连接部分。
[0048]
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在光纤排列的两面上轴向分别按照相同的节距周期性排列,同一面上分布在不同光纤之间的相邻轴向间歇性连接部系列按照预设的相位差交错排列,同一对相邻光纤上不同面上的间歇性连接部等距间隔排列。光纤连接部长度为l1=10mm,宽度在270um,周期节距为一间歇性连接部长度和轴向相邻的间歇性连接部之间的非连接部分长度之和,l3=90mm,相位差l2=30mm。通过正反同步布置连接点,可以减慢形成连接部分的工作频率,能够成倍的提升制造速度。
[0049]
将光纤带分别沿着a-a和b-b截面剖开可以看到连接部分的剖面视图,如图6所示:在a-a处,连接部分在光纤带平面 z的方向上存在,在-z方向不存在。在b-b处,连接部分在-z方向存在,在 z方向不存在。即间歇性连接部不超过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间歇性连接部远离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的一面向所述光纤排列方向的对称轴凹陷;间歇性连接部的凹陷其幅度,即凹陷最低处到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同侧的光纤排列的面的距离d在10um以上,所述间歇性连接部所连接的相邻单芯光纤相互靠近,使得所述间歇性连接部形成y字型。
[0050]
通过改变成分配比,制作了五种配方的树脂应用在光纤带上,后工序进行成缆后。光缆截面如图4所示,直径为15.0mm,光纤芯数为432芯,光纤密度为2.44f/mm2,测试散带概率见下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