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坐具底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4:4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坐具底架。


背景技术:

2.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具有可枢转的腿部支撑底架的坐具底架。腿部支撑底架能够折叠和展开,以便由用户要么用作腿部支撑件要么而当不需要该腿部支撑底架时节省空间地收藏在座椅下方。还已知一种腿部支撑延长部,所述腿部支撑延长部在腿部支撑底架的展开状态中延长了腿部支撑件并且在腿部支撑底架的折叠状态中被移入。


技术实现要素:

3.与此相对地,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具有用于腿部支撑延长部的改善的移出机构的坐具底架。
4.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底架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5.坐具底架包括座椅面框架、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座椅面框架上的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包括设置在腿部支撑底架上的能移入和移出的腿部支撑延长部。在此,座椅面框架在本说明书中的范围中理解成,坐垫能够设置在该座椅面框架上,所述坐垫然后能够用作用于用户的座椅面。
6.腿部支撑底架可以从展开位置枢转到折叠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腿部支撑延长部经由第一和第二牵杆与腿部支撑底架连接。第一牵杆具有长孔和第一引导元件。第二牵杆具有第二长孔和第二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长孔中。第一引导元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长孔中。
7.通过引导元件在长孔中的引导来实现腿部支撑延长部的特别平缓的移出和移入。由于引导元件在长孔中的运动可能性,腿部支撑延长部能够在相对小的结构空间的情况下移出和移入相对大的距离。
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能够分别包括球轴承。这导致相对小的摩擦,从而对于腿部支撑延长部的移入和移出运动需要相对小的力。
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长孔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弯曲的形状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中尤其是理解为如下形状,所述形状具有长孔的边界的圆滑的方向改变。由于该弯曲的形状,有利地在弧形形状上引导该引导元件。
1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牵杆可以具有基体。第一长孔能够以大于45
°
的角度从所述基体延伸离开。在此,所述基体基本上界定牵杆本身的形状。通过突出离开基体的第一长孔,腿部支撑延长部能够特别大程度地移出。
1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长孔可以具有敞开的端部。这对于坐具底架的装配尤其是有利的。第一引导元件能够在没有大的耗费的情况下插入到第二长孔的敞开的端部中。
12.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牵杆可以相对于腿部支撑底架并且相对于第二牵杆是可枢转的。
1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牵杆可以相对于第一牵杆并且相对于腿部支撑延长部是可枢转的。
1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牵杆可以绕第一旋转中心是可枢转的。第一牵杆可以固定在腿部支撑底架上的第一旋转中心处。
15.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旋转中心能够相对于腿部支撑底架以位置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此,“位置固定”这一术语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中理解为,第一旋转中心不相对于腿部支撑底架运动。
1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牵杆可以绕第二旋转中心是可枢转的。第二牵杆能够固定在腿部支撑延长部上的第二旋转中心处。
1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旋转中心相对于腿部支撑延长部可以是位置固定的。
1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牵杆绕第一旋转中心枢转时,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能够在第一或第二长孔中运动。
1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引导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二长孔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
2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坐具底架可以包括第三牵杆,所述第三牵杆在第一端部处可枢转地设置在座椅底架上。在第二端部处,第三牵杆与设置在第一牵杆上的悬臂连接。在折叠腿部支撑底架时,第三牵杆能够使第一牵杆偏转。这尤其可以通过第三牵杆施加力到悬臂上来进行。
2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悬臂能够在绕第一旋转中心的几何圆上与第一牵杆间隔开大于90
°
。在此,该几何圆的中心能够通过第一旋转中心界定。在此,“几何圆”尤其不理解为所存在的圆的组成部分。几何圆可以是虚拟的并且仅用于界定悬臂的位置。
22.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腿部支撑底架可以绕几何旋转轴线是可枢转的。第三牵杆的第一端部在腿部支撑底架的折叠过程中能够沿水平方向运动经过所述几何旋转轴线。在此,“水平方向”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中理解为如下方向,该方向在根据规定使用坐具底架时是水平的。除了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之外,也还可以存在有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分量。
2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腿部支撑延长部在腿部支撑底架的折叠过程期间的时间点能够比在腿部支撑底架的折叠状态中是进一步移入的。这尤其是有利的,因为当腿部支撑底架如此程度地被折叠,使得腿部支撑底架处于座椅面框架的前端部与地板表面(坐具底架处于所述地板表面上)之间的最短的行程上时,应该尽可能程度大地移入腿部支撑延长部。在这一点上,应该避免腿部支撑底架或腿部支撑延长部接触地板表面。有利的是,腿部支撑延长部在折叠时此后再次稍微移出,因为利用其来罩住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可能还有腿部支撑延长部的材料然后被张紧,从而降低在材料方面的不期望的折痕的风险。
附图说明
2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通过随后参考附图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而变得清楚。在此,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并且对于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
记。在附图中:
25.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展开的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具有移出的腿部支撑延长部的坐具底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26.图2示出图1的具有部分折叠的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具有部分移入的腿部支撑延长部的坐具底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27.图3示出图1的具有与图2相比进一步被折叠的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具有完全移入的腿部支撑延长部的坐具底架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
28.图4示出图1的具有完全折叠的腿部支撑底架并且具有与图3相比又稍微部分地移出的腿部支撑延长部的坐具底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坐具底架包括座椅面框架100、腿部支撑底架101和腿部支撑延长部102。在图1至图4中示出腿部支撑底架的折叠运动。在以相反的顺序观察各附图时得出腿部支撑底架的展开运动。
30.腿部支撑底架101能够饶几何的枢转轴线枢转。在此,所述枢转轴线通过枢转元件103界定。通过使座椅面框架100向前(也就是说,朝着腿部支撑底架101的方向)或向后(也就是说,从腿部支撑底架101离开)运动来触发腿部支撑底架101的枢转运动。在座椅面框架100向前运动时,腿部支撑底架101被折叠。在座椅面框架100向后运动时,腿部支撑底架101被展开。
31.坐具底架包括第一牵杆104、第二牵杆105和第三牵杆106。腿部支撑延长部102经由第一牵杆104和第二牵杆105与腿部支撑底架101连接。第二牵杆105经由第三牵杆106与座椅面框架100连接。第一牵杆104可绕第一旋转中心107旋转并且还具有第一长孔109、第一引导元件108和悬臂110。第三牵杆106与所述悬臂110连接。第二牵杆105可绕第二旋转中心113旋转并且具有第二长孔111和第二引导元件112。
32.第二长孔111在一侧是敞开的。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在装配坐具底架时,第一引导元件108能够在没有进一步耗费的情况下插入到长孔中。
33.在腿部支撑底架101的在图1至图3中示出的折叠运动期间,第三牵杆106由于其固定在座椅面框架100处而被向前推动,从而所述第三牵杆将力施加到与该第三牵杆连接的悬臂110上。该力触发第一牵杆104绕第一旋转中心107的枢转。由于第二引导元件112设置在第一长孔109中、长孔109的弯曲的形状以及第一引导元件108设置在第二长孔111中,在此,第二牵杆105绕第二旋转中心113枢转并且沿朝着腿部支撑底架101的方向被牵拉。
34.在图3中,腿部支撑延长部102完全被移入。这就此而言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腿部支撑底架101处于具有在座椅面框架100与地板表面(坐具底架处于所述地板表面上)之间的最小的间距的位置上。为了在相对小的结构空间的情况下为用户的腿部提供相对长的支撑面,有利的是,将腿部支撑延长部102完全移入到所述位置中。
35.当进一步折叠腿部支撑底架101时,腿部支撑延长部102又稍微移出,以便拉紧可以利用其来罩住腿部支撑延长部102和腿部支撑底架101的材料。因此,降低在经折叠的腿部支撑底架101中的在材料方面的不期望的折痕的风险。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与座椅面框架100连接的第三牵杆106的端部沿水平方向运动经过腿部支撑底架的枢转轴线。在该
运动之后,在进一步折叠腿部支撑底架101时在悬臂110上牵引第三牵杆106,从而移出腿部支撑延长部10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