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4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2.近视指的是外来的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主要是角膜及晶状体)屈折后,没有精准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之前。现如今,近视的主体主要是中小学生,由于课程压力过大,每天长时间书写和阅读,眼睛容易疲劳;再加上现在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对眼睛更是造成不利的伤害。引发近视眼病的原因虽说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致晶状体屈光调节功能障碍所引发的近视尤为常见。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延缓近视甚至避免近视,会设计可以模拟自然光的灯具,通过使用这种灯具来减少眼睛疲劳、减少对视力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模拟自然光的灯具通常其光源都是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混合而成,通过三者同时发出各自的光线,然后集合成最终光源,以模拟自然光。但是大部分方案,仅仅是将三种光源混合设置,对光源的其他参数没有做出更好地设置,因此最终的光源可能无法达到降低人眼疲劳、延缓近视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拟自然光的灯具仅仅将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混合,而对光源的其他参数没有做出更好地设置,造成最终的光源可能无法降低人眼疲劳、延缓近视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灯壳和设置在所述灯壳内的集成光源,所述集成光源包括可见光光源和第一红外线光源;
5.所述集成光源的显色系数ra≥85,特殊显色指数r9≥80,照度e为600lx~10000lx;
6.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760nm≤λ1≤14000nm。
7.优选地,所述集成光源的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
8.优选地,所述集成光源的照度e的范围值为800lx~1500lx。
9.优选地,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780nm≤λ1≤1200nm。
10.优选地,所述集成光源还包括第一紫外线光源。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λ2为295nm≤λ2≤365。
12.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可见光光源、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以间隔相邻的顺序,依次均匀排布在所述基板上。
13.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可见光光源呈圆形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中央,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呈环形分布设置,且围绕在所述可见光光
源的外围。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以间隔相邻的顺序,沿所述可见光光源的圆心均匀排布。
1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杆、底座和如上所述的任一项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安装在所述灯杆上,所述灯杆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16.所述灯杆内设置有第二红外线光源,所述灯杆的侧壁在与所述第二红外线光源的的相对位置上开设有透光孔
17.本发明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集成光源最终发出的光,通过设置其参数为:显色指数ra≥85、特殊显色指数r9≥80、照度e为600lx~10000lx,使其更加接近自然光,在该光源下工作、写字、阅读等等都能保护视力、延缓近视。
19.2、在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照度e为800lx~1500lx、第一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780nm~1200nm时,集成光源发出的光照能更好地模拟自然光,且能较大程度地还原物体的色彩,提高使用灯照时的舒适度;在书写和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不会伤害视力,因此能延缓甚至避免近视,更好地保护眼睛。
20.3、在集成光源中设置了用于发出紫外线的第一紫外线光源,使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照更加接近自然光。
21.4、将第一红外线光源和第一紫外线光源排布在可见光光源的外围,使红外线和紫外线可以更好地与可见光结合向外射出,使射出的光照更加接近自然光。
22.5、第一红外线光源和第一紫外线光源按照间隔相邻的原则排列,能使紫外线和红外线均匀照射,且有充分的空间散热,有效提高器件的寿命。
23.6、照明装置不仅具有上述的光源模组的有益效果,而且通过在灯杆内设置第二红外线光源,还可以使照明装置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灯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光源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光源模组拆除灯管堵头和灯针的结构侧视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集成光源和基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光源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光源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集成光源和基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变焦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透镜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光源模组171透镜11灯壳172透镜环111上腔体1721凸起112下腔体17211长凸起113对流孔17212第二凸起114散热体17213第三凸起115灯罩173调焦环116灯针1731螺旋槽117灯管堵头17311第一螺旋槽12集成光源17312第二螺旋槽121可见光光源17313第三螺旋槽122第一红外线光源174导向环123第一紫外线光源1741导向槽13基板18装饰环14散热器19光学元件15第二紫外线光源2灯杆16风扇21透光孔161驱动器3底座17变焦组件4第二红外线光源
3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光源模组,光源模组1包括灯壳11和设置在所述灯壳11内的集成光源12,所述集成光源12包括可见光光源121和第一红外线光源122;
44.所述集成光源12的显色系数ra≥85,特殊显色指数r9≥80,照度e为600lx~10000lx;
45.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760nm≤λ1≤14000nm。
46.集成光源12包括可见光光源121和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具体地,可见光光源121和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可以是led、灯珠或者灯泡。可见光光源121用于发出可见光,第一红外线光源122用于发出红外线。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频率在380~750thz,波长在780~400nm之间。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nm~1mm之间,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光源的显色指数ra是指光源对物体还原阳光下给人的视觉感受能力的高低,显色指数越高,人眼区分物体各种颜色越是轻松;以标准光源为准,将其显色指数定为100,其余光源的显色指数均低于100。特殊显色指数r9是灯具显色指数中对红色的显示能力,数值越大对红色的还原性就越高。特殊显色指数r9对应的是波长范围为610nm-780nm的红光,而红光能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神经系统,且还能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照度,即光照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单位勒克斯(lux或lx);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
47.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发明人以佛山市第一中学的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组别,并且记录实验对象三个月后的视力变化,来将本技术方案的光源模组1与普通的日光灯进行对比。实验对象为佛山市第一中学的部分学生,实验地点为课室,实验条件为在课室内设置合适数量的具有光源模组1的照明装置,实验时长为3个月。其中,普通日光灯的显色系数ra=60、照度e=200lx,且无红外线光;集成光源12的显色系数ra=85、特殊显色指数r9=80、照度e=1000lx、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λ1=1000nm。其中,度数小于300为轻度近视,度数大于或等于300且小于600为中度近视,度数大于或等于600为高度近视。
48.表一第一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49][0050]
表二第一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51][0052][0053]
通过表一和表二进行对比,可知:实验对象1和实验对象2在使用普通日光灯三个月后,总的近视人数分别增加了5人和6人,且其中实验对象1轻度重视人数增加2人、中度近似人数增加3人,实验对象2轻度近视人数增加5人、中度近似人数增加1人。实验对象3轻度近似人数增加2人;实验对象4轻度近视增加了1人。通过第一组实验前后结果对比可知,使用本光源模组1相比于使用普通日光灯,可以有效延缓近视。
[0054]
现有技术中,模拟自然光的灯具通常其光源都是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混合而成,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将三种光源混合设置,通过三者同时发出各自的光线,然后集合成最终光源,以模拟自然光。但是这种方案,对光源的参数没有进行更细致的设置,因此最终的光源可能无法达到降低人眼疲劳、延缓近视的目的。本技术方案中,集成光源12最终发出的光,通过设置其参数为:显色指数ra≥85、特殊显色指数r9≥80、照度e为600lx~10000lx、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760nm≤λ1≤14000nm,使其更加接近自然光,在该光源下工作、写字、阅读等等都能保护视力、延缓近视。
[0055]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光源12的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
[0056]
在优化技术方案、设置集成光源12的参数时,需要不断地通过调整各项参数,以尽可能地使集成光源12发出的光更接近自然光,同时能减少眼睛疲劳,延缓甚至避免近视;因此,发明人进行了第二组实验,其中第二组实验采用了第一组实验的两组实验对象。
[0057]
表三第二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58][0059][0060]
表四第二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61][0062][0063]
通过表二和表三的对比可知,在照度e=1000lx、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λ1=1000nm且数值不变时,显色系数ra和特殊显色指数r9的数值越高,延缓近视的效果越高。
[0064]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光源12的照度e的范围值为800lx~1500lx。
[0065]
由前面可知,集成光源12的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时,光源模组1对使用者的延缓近视效果更好。除了显色系数ra和特殊显色指数r9之外,照度e的参数值对光源模组1的延缓近视的效果也有影响。发明人进行了第三组实验,以反映出照度e对光源模组1效果的影响;第四组实验采用了第三组实验的一组数据。
[0066]
表五第三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67][0068][0069]
表六第三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70][0071]
通过对比表五和表六的数据可知,在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λ1=1000nm且数值不变时,照度e在800lx~1500lx的范围内可有效延缓近视。
[007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780nm≤λ1≤1200nm。
[0073]
红外线的波长780nm≤λ1≤1200nm,在该范围内对应的是近红外线。对于红外线波长λ1,发明人进行了第四组实验,其中第四组实验采用了第三组实验的一组实验数据;且第四组实验的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e=1300lx,红外线的波长λ1才有不同数值。
[0074]
表七第四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75][0076]
表八第四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77]
[0078][0079]
通过对比第四组的前后实验数据可知,在显色系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照度e=1300lx且数值不变时,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λ1在780nm~1200nm范围内时,光源模组1可以更好地延缓近视。
[0080]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光源12还包括第一紫外线光源123。
[0081]
如前面所述,模拟自然光的灯具通常其光源都是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混合而成;因此本技术方案,为了使光源模组1发出的光照更加接近自然光,在集成光源12中设置了用于发出紫外线的第一紫外线光源123;第一紫外线光源123与可见光光源121和第一红外线光源122一样,可以是led、灯珠或者灯泡。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发出的紫外线波长λ2的范围值为10nm~400nm。集成光源12不包括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和包括第一紫外线光源123时,其发出的光照接近自然光的效果不同。针对集成光源12是否包含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发明人进行了第五组实验。
[0082]
表9第五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83]
[0084][0085]
表10第五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86][0087]
通过对比第五组的前后实验数据可知,当集成光源12包括有第一紫外线光源123,使其发出的光具有紫外线时,关照对于使用者来讲延缓近视的效果更好。
[008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λ2为295nm≤λ2≤365。
[0089]
针对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λ2的数值,发明人进行了第六组实验。在第六组实验中,集成光源12的显色指数ra=95、特殊显色指数r9=90、照度e=1300lx和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发出的红外线波长λ1=1200nm值不变,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λ2改变。
[0090]
表11第六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91][0092]
表12第六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093]
[0094][0095]
通过对比表11和表12的实验数据可知,当第一紫外线光源123的波长λ2为295nm≤λ2≤365时,光源模组1的延缓近视的效果更好。
[0096]
实施例一
[0097]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还包括基板13,所述可见光光源121、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123以间隔相邻的顺序,依次均匀排布在所述基板13上。
[0098]
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1的主体形状呈灯管状,即灯壳11为长条圆柱形,且内部为中空,基板13设置在灯壳11内,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均采用灯珠形式,且均安装在基板13上。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都是由多个灯珠组成;基板13上通过刻蚀技术实现灯珠的内部走线,使灯珠能够串联或并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由于本实施例的灯壳11为长条状,因此基板13的形状也相应设置为长条状,以适应灯壳11的形状。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沿基板13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分布排列,且三者之间间隔的距离相等。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沿基板13均匀排列、间隔相同,可以使光源模组1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且能使紫外线和红外线均匀照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充分的空间散热,有效提高器件的寿命。
[0099]
更优地,灯壳11包括散热器和灯罩,散热体114和灯罩115封装形成灯管腔;基板13安装在散热体114上,且基板13位于灯管腔内部。散热体114和灯罩115装配在一起以形成长
条圆柱形,具体为散热体114与灯罩115装配的部分为半圆柱形、灯罩115为半圆柱形,两者封装后形成中空的圆柱形,中空部分即为灯管腔。基板13安装在散热体114上,且位于灯罩115的上方,集成光源12安装在散热体114上;当灯管工作时,集成光源12发出光线用于照明,基板13在灯管工作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将基板13安装在散热体114上,可以及时散热,避免温度过高、造成元器件损坏。将灯罩115设置在集成光源12的下方,可以使其遮挡集成光源12发出的强光,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入人眼,引起晕眩。灯罩115和散热体114形成封闭的灯管腔,从而对设置在灯管腔内的集成光源12起保护作用。
[0100]
更优地,灯壳11还包括灯针116和灯管堵头117,灯管堵头117安装在所述灯管腔7的两端,灯针116安装在灯管堵头117上。两个灯管堵头117分别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1和所述灯罩12的两端,以形成封闭的灯管腔;灯针116安装在灯管堵头117上,灯针116主要用于将基板13与外部电源连接。众所周知,一般的灯管使用时都是需要安装在相应的灯座上,安装时具体是通过灯管两端的灯管堵头117和灯针116与灯座连接。而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灯管,同样设置有灯管堵头117和灯针116,方便将本灯管安装在现有的灯座上。
[0101]
实施例二
[0102]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10所示,光源模组1还包括基板13,所述可见光光源121呈圆形设置于所述基板13的中央,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呈环形分布设置,且围绕在所述可见光光源121的外围。
[0103]
具体地,基板13设置在灯壳11内,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均采用灯珠形式,且均安装在基板13上;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都是由多个灯珠组成;基板13上通过刻蚀技术实现灯珠的内部走线,使灯珠能够串联或并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其中可见光光源121呈圆形设置在基板13的中央,可以使发出的可见光均匀照射;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呈环形分布设置,且围绕在可见光光源121的外围,即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与可见光光源121的圆心的距离相同,排布设置之后形成一个环形,且环形的直径大于可见光光源121围设成的圆心的直径。现有技术中,对于灯具的灯珠排布,较为常见的是呈长条状或矩形状均匀排布,这两种排出使灯具发出的光在照射范围内分布较为不均匀,如果本技术方案采用这两种排布方式,光源模组1最终发出的光中的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分布也较为不均匀,从而使光源模组1的延缓近视的效果较差。以下通过第七组实验进行说明。
[0104]
表13第七组实验前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105]
[0106]
表14第七组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近视情况表
[0107][01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123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所述第一紫外线光源123以间隔相邻的顺序,沿所述可见光光源121的圆心均匀排布。
[0109]
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按照间隔相邻的原则排列,即第一紫外线光源123的两旁排列有第一红外线光源122,第一红外线光源122的两旁排列有第一紫外线光源123。这样能使紫外线和红外线均匀照射,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充分的空间散热,有效提高器件的寿命。
[0110]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光源12的正下方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集成光源12焦距的变焦组件17;
[0111]
所述变焦组件17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嵌套安装的透镜171、透镜环172、调焦环173和导向环174;
[0112]
所述透镜环172的外壁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起1721;
[0113]
所述调焦环173的环壁开设有与所述凸起1721对应的螺旋槽1731,所述透镜环172通过所述凸起1721与所述的螺旋槽1731卡合;
[0114]
所述导向环174的内侧设有竖直的导向槽1741;
[0115]
所述凸起1721至少包括一个长凸起17211,所述长凸起17211穿过与之对应的所述螺旋槽1731并伸入所述导向槽1741内,使所述透镜环172仅能沿着所述导向槽1741做上下滑动。
[0116]
透镜171套设在透镜环172内,透镜环172设置在导向环174内,凸起1721位于螺旋槽1731内,且凸起1721可在螺旋槽1731内滑动,通过旋转调焦环173,使凸起1721在螺旋槽1731内滑动,进而实现透镜171和透镜环172在调焦环173内上下移动。由于透镜171的作用是远离或靠近集成光源12,实现灯具的调焦功能,所以应当限制透镜171和透镜环172跟随调焦环173转动。虽然在调焦环173旋转时,螺旋槽1731的内壁会抵住凸起1721,以使透镜171和透镜环172上下移动,但也可能产生透镜171和透镜环172跟随调焦环173旋转、不能准确上下移动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保证变焦组件17能准确地对灯具进行调焦,在导向环174内壁设置有一条竖向的导向槽1741,导向槽1741为导向环174内壁往外延伸设置,长凸起17211穿过与之对应的螺旋槽1731并伸入导向槽1741内,导向槽1741用于限制长凸起17211的横向移动,使长凸起17211只能沿着导向槽1741上下滑动。容易理解,透镜环172设
置在调焦环173内,且凸起1721位于螺旋槽1731内,导向环174套设在调焦环173上,调焦环173可相对导向环174转动,则说明凸起1721不会抵在导向环174内壁上并对其造成干涉,当导向环174内壁设置有导向槽1741时,为了使长凸起17211能穿过之对应的螺旋槽1731并伸入导向槽1741内,故需要将长凸起17211的长度设置得长一点。设置导向槽1741限制了长凸起17211的横向移动,从而避免了透镜171和透镜环172随调焦环173旋转而旋转的情况,保证了透镜171和透镜环172只能相对于调焦环173上下移动,确保变焦组件17正常实现调焦功能。
[0117]
导向环174套设在调焦环173上,使用时,将导向环174固定在灯具的灯筒上,由于调焦环173相对于导向环174可旋转,因此在调焦的时候,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焦环173使透镜171和透镜环172在调焦环173和导向环174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变焦透镜171与集成光源12的距离变大或变小,进而实现调焦。
[0118]
进一步地,凸起1721包括长凸起17211、第二凸起17212和第三凸起17213,螺旋槽1731包括分别与长凸起17211、第二凸起17212和第三凸起17213对应的第一螺旋槽17311、第二螺旋槽17312和第三螺旋槽17313。调焦环173开设有三条螺旋槽1731,相应地,变焦透镜171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凸起1721,设置三条螺旋槽1731和三个凸起1721可以使述调焦环173和透镜环172之间的传动更稳定。
[0119]
进一步地,光源模组1还包括装饰环18和光学元件19,装饰环18安装在变焦组件17的正下方,光学元件19安装在变焦组件17和装饰环18之间。光学元件19可以是扩散板、聚光板或者磨砂玻璃片等可以改变光学性能的元件。比如,光学元件19为扩散板时,光照在透过扩散板后能增加光束角,从而增大照射面积。装饰环18的作用首先是方便光学元件19的安装,其次是安装在变焦组件17的下方,以保持结构的美观性。
[0120]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11内还设置有散热器14,所述基板13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4上。可见光光源121、第一红外线光源122和第一紫外线光源123均安装在基板13上,在基板13通电后,三者会发出对应的光线,在发光过程中,基板13的温度会上升,因此为了能及时对基板13进行散热、提高器件的寿命,本实施例在灯壳11内设置有散热器14,且将基板13安装在散热器14上。
[0121]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14将所述灯壳11内部分割为上腔体111和下腔体112,所述基板13位于在所述下腔体112内;所述上腔体111设置有第二紫外线光源15;所述灯壳11的顶部开设有供空气流通的对流孔113。灯壳11为圆筒形,散热器14的主体形状为圆形,且散热器14的外径等于灯壳11的内径,因此散热器14安装在灯壳11内时,将灯壳11内部分割为上腔体111和下腔体112,散热器14上方的区域为上腔体111,散热器14下方的区域为下腔体112。基板13位于下腔体112内,具体为安装在散热器14的下端面。上腔体111内设置有可向外发出紫外线的第一紫外线光源123,灯壳11的顶部开设有供空气流通的对流孔113,灯壳11外部的空气和内部的空气通过对流孔113流通。空气从灯壳11的外部通过对流孔113进入到上腔体111内;上腔体111内的第二紫外线光源15发出紫外线对上腔体111内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杀菌消毒后的空气再通过对流孔113排出至灯壳11外部。设置有第二紫外线光源15和开设对流孔113可以使光源模组1具有杀菌消毒效果;将第二紫外线光源15设置在上腔体111内,可以避免第二紫外线光源15发出的较强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下腔体112内的器件,进而损坏器件。
[0122]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111内还设置有用于促进空气流通的风扇16。
[0123]
风扇16具体可安装在灯壳11的内顶面的下方,且位于对流孔113的正下方。开启风扇16,使风扇16的吹风方向朝向第二紫外线光源15,如此便能提高外部空气通过对流孔113进入到上腔体111内的速度;当风扇16的吹风方向朝向灯壳11的顶面时,能提高上腔体111内的空气通过对流孔113向外排出的速度。当开始杀菌消毒时,可控制风扇16的吹风方向朝向第二紫外线光源15,经杀菌消毒后,再控制风扇16的吹风方向朝向灯壳11的顶面。通过风扇16的设置可以提高杀菌消毒效率。
[0124]
进一步地,上腔体111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风扇16运作的驱动器161,驱动器161与风扇16电性连接。通过设置驱动器161,可以更好地控制风扇16的吹风方向;通过定时改变风扇16的吹风方向,使光源模组1可以持续地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从而提高杀菌消毒效率。
[0125]
本发明另一方面,如图11至图12所示,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光延缓近视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杆2、底座3和如上述的任一项光源模组1,所述光源模组1安装在所述灯杆2上,所述灯杆2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
[0126]
所述灯杆2内设置有第二红外线光源4,所述灯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红外线光源4发出的红外线射出的透光孔21。
[0127]
具体地,底座3为圆盘形状,灯杆2安装在底座3上;光源模组1安装在灯杆2上,三者形成的照明装置类似于生活中将为常见的台灯。灯杆2为中空的圆柱形,其内部主要用于布置线路。在灯杆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红外线光源4,具体为在灯杆2内部设置有灯座,第二红外线光源4安装在灯座上。灯座通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将电量输送至第二红外线光源4上,使其发出红外线。灯杆2的侧壁开设有透光孔21,透光孔21的位置具体开设有与第二红外线光源4对应的位置上,红外线可以通过透光孔21照射到外部。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循环系统和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照明装置不仅具有上述的光源模组1的有益效果,而且通过在灯杆2内设置第二红外线光源4,还可以使照明装置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光源模组1发出的关照包含有红外线,以模拟自然光,因此第二红外线光源4同样可以跟第一红外线光源122一样,为光源模组1发出的光照提供红外线。
[01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