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9:58: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计算机外壳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固定计算机的各硬件,以及屏蔽计算机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
3.计算机外壳内通常会设置散热装置对其内部的零器件进行散热工作,这就会导致外部的灰尘进入到机箱内部,灰尘堆积会影响机箱内元件散热且易产生静电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害,现有除尘方法多需将计算机外壳拆卸进行除尘,操作不便且容易损坏机箱内的线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散热、防尘除尘的易清洁计算机外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两侧对称设有u型槽,两个所述u型槽内滑动设有过滤板,所述壳体一侧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转动设有螺杆,所述驱动箱顶端设有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一,所述螺杆上设有滑筒,所述滑筒一侧设有电机保护罩,所述电机保护罩内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一,所述壳体靠近驱动箱的一侧设有长条孔,所述转轴一滑动设置在长条孔内,所述转轴一远离电机二的一端设有若干扇叶,所述扇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清扫装置。
6.作为改进,所述清扫装置包括设置在u型槽靠近扇叶一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上套设有吸附绒毛卷,所述吸附绒毛卷远离扇叶一侧与过滤板靠近扇叶一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块顶端设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之间连接有横板。
7.作为改进,所述壳体顶端卡设有壳盖,所述过滤板顶端贯穿壳盖,所述拉杆向上穿过壳盖并与壳盖滑动连接,所述横板设置在壳盖外侧。
8.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箱和过滤板之间滑动设有灰尘收集槽,所述灰尘收集槽一侧设有把手。
9.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远离驱动箱的一侧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外侧设有位于散热孔外侧的防尘罩。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设有过滤板,便于防止灰尘随着扇叶转动进入壳体,过滤板设置在u型槽内,且过滤板顶端设置在壳盖外,便于对损坏的过滤板进行更换;过滤板上设有清扫装置,可手动通过横板和拉杆拉动吸附毛绒卷,使吸附毛绒卷在过滤板上滚动,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打扫;设有灰尘收集槽,便于对过滤网上的落灰进行收
集,灰尘收集槽上设有把手,便于对灰尘收集槽进行倾倒;设有螺杆和滑筒,便于使电机二上下移动,扇叶的覆盖范围变大,便于计算机外壳内的元件散热;设有长条孔,便于对扇叶的移动进行限位;设有散热孔,便于元件散热;散热孔外设有防尘罩,便于防止灰尘从散热孔进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清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如图所示:1、壳体,2、u型槽,3、过滤板,4、驱动箱,5、螺杆,6、电机一,7、滑筒,8、电机保护罩,9、电机二,10、转轴一,11、长条孔,12、扇叶,13、清扫装置,14、滑槽,15、滑块,16、转轴二,17、吸附绒毛卷,18、拉杆,19、横板,20、壳盖,21、灰尘收集槽,22、把手,23、散热孔,24、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8.结合附图,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两侧对称设有u型槽2,两个所述u型槽2内滑动设有过滤板3,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驱动箱4,所述驱动箱4内转动设有螺杆5,所述驱动箱4顶端设有驱动螺杆5转动的电机一6,所述螺杆5上设有滑筒7,所述滑筒7一侧设有电机保护罩8,所述电机保护罩8内设有电机二9,所述电机二9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一10,所述壳体1靠近驱动箱4的一侧设有长条孔11,所述转轴一10滑动设置在长条孔11内,所述转轴一10远离电机二9的一端设有若干扇叶12,所述扇叶12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过滤板3上设有清扫装置13。
19.所述清扫装置13包括设置在u型槽2靠近扇叶12一侧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有滑块15,两个所述滑块15之间连接有转轴二16,所述转轴二16上套设有吸附绒毛卷17,所述吸附绒毛卷17远离扇叶12一侧与过滤板3靠近扇叶12一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块15 顶端设有拉杆18,两个所述拉杆18之间连接有横板19。
20.所述壳体1顶端卡设有壳盖20,所述过滤板3顶端贯穿壳盖20,所述拉杆18向上穿过壳盖20并与壳盖20滑动连接,所述横板19设置在壳盖20外侧。
21.所述驱动箱4和过滤板3之间滑动设有灰尘收集槽21,所述灰尘收集槽21一侧设有把手22。
22.所述壳体1远离驱动箱4的一侧设有散热孔23,所述壳体1外侧设有位于散热孔23外侧的防尘罩24。
23.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设有电机保护罩8,便于对电机二9进行保护,启动电机二9,电机二9驱动转轴一10转动,扇叶12转动,向壳体1内送气散热,启动电机一6,螺杆5 在
驱动箱4内转动,滑筒7在螺杆上移动,扇叶12上下移动,便于对壳体1内的元件充分散热,设有长条孔11,便于对扇叶12的移动进行限位,设有散热孔23,且散热孔23外设有防尘罩24,便于防止灰尘从散热孔进入壳体1内;设有过滤板3,便于防止灰尘随着扇叶12转动进入壳体1内,且过滤板3顶端设置在壳盖20外,便于对损坏的过滤板3进行更换;拉动横板19,使拉杆18上下移动,带动滑块15在滑槽14内移动,转轴二16在移动的过程中转动,转轴二16转动带动吸附毛绒卷17转动,以便吸附毛绒卷17对过滤板3进行清扫,清扫的灰尘落入灰尘收集槽21内,设有把手22,便于对灰尘收集槽21进行倾倒。
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两侧对称设有u型槽(2),两个所述u型槽(2)内滑动设有过滤板(3),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驱动箱(4),所述驱动箱(4)内转动设有螺杆(5),所述驱动箱(4)顶端设有驱动螺杆(5)转动的电机一(6),所述螺杆(5)上设有滑筒(7),所述滑筒(7)一侧设有电机保护罩(8),所述电机保护罩(8)内设有电机二(9),所述电机二(9)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一(10),所述壳体(1)靠近驱动箱(4)的一侧设有长条孔(11),所述转轴一(10)滑动设置在长条孔(11)内,所述转轴一(10)远离电机二(9)的一端设有若干扇叶(12),所述扇叶(12)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过滤板(3)上设有清扫装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装置(13)包括设置在u型槽(2)靠近扇叶(12)一侧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有滑块(15),两个所述滑块(15)之间连接有转轴二(16),所述转轴二(16)上套设有吸附绒毛卷(17),所述吸附绒毛卷(17)远离扇叶(12)一侧与过滤板(3)靠近扇叶(12)一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块(15)顶端设有拉杆(18),两个所述拉杆(18)之间连接有横板(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卡设有壳盖(20),所述过滤板(3)顶端贯穿壳盖(20),所述拉杆(18)向上穿过壳盖(20)并与壳盖(20)滑动连接,所述横板(19)设置在壳盖(20)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4)和过滤板(3)之间滑动设有灰尘收集槽(21),所述灰尘收集槽(21)一侧设有把手(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远离驱动箱(4)的一侧设有散热孔(23),所述壳体(1)外侧设有位于散热孔(23)外侧的防尘罩(24)。

技术总结
一种易清洁计算机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两侧对称设有U型槽,两个所述U型槽内滑动设有过滤板,所述壳体一侧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转动设有螺杆,所述驱动箱顶端设有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一,所述螺杆上设有滑筒,所述滑筒一侧设有电机保护罩,所述电机保护罩内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一,所述壳体靠近驱动箱的一侧设有长条孔,所述转轴一滑动设置在长条孔内,所述转轴一远离电机二的一端设有若干扇片,所述扇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清扫装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设有过滤板,便于防止灰尘随着扇叶转动进入计算机主机;设有清扫装置,便于除去过滤网靠近扇叶一侧的灰尘。便于除去过滤网靠近扇叶一侧的灰尘。便于除去过滤网靠近扇叶一侧的灰尘。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