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13: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换热器中,尤其是换热管水平放置的,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易落灰且内部灰尘不易清理,造成换热管阻塞,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长时间使用后,换热管内部易落灰且内部灰尘不易清理,造成换热管阻塞,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包括带有烟气通路的换热器壳体、贯穿所述换热器壳体两侧壁设置的空气换热组件和煤气换热组件;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和所述煤气换热组件结构一致;所述空气换热组件由进气管组、出气管组、管板、第一集尘箱和第二集尘箱构成;所述管板设在所述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所述第一集尘箱和所述第二集尘箱分别安装在位于同侧的两块所述管板构成的主体上;所述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通过第一集尘箱实现气路连接;所述第二集尘箱设有气路隔断板;所述气路隔断板设在所述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之间;所述第二集尘箱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设在所述气路隔断板两侧,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相通;垂直所述侧壁设置的分别为换热器壳体的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贯穿设有多个声波吹灰器;所述煤气换热组件的第二集尘箱底部安装有第一集尘斗;所述第一集尘斗上宽下窄、内部中空、底部设有出料口。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组和所述出气管组由多根气管构成,所述气管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两端管板之间。
7.优选的,所述前壁设有检修口;所述后壁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有两个;所述检修口和所述观察窗均设在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和所述煤气换热组件之间。
8.优选的,所述检修口和所述观察窗均为圆柱状;所述检修口横截面直径为50-70cm;所述观察窗横截面直径为40-50cm。
9.优选的,所述第二集尘斗上宽下窄、内部中空、底部设有排气口。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声波吹灰器打落的灰尘一部分随气流排出管外,另一部分分别集中在第一集尘箱和第二集尘箱中,并在重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
最终收集在第一集尘斗中,以人工方式,将第一集尘斗内收集的灰尘外排并集中管理,可以有效清除管内灰尘,避免管内长期落灰造成换热管组的阻塞,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7.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8.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实施例1
23.为了解决长时间使用后,换热管内部易落灰且内部灰尘不易清理,造成换热管阻塞,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包括带有烟气通路的带有烟气通路的换热器壳体1、贯穿换热器壳体1两侧壁设置的空气换热组件2和煤气换热组件3;空气换热组件2和煤气换热组件3结构一致;空气换热组件2由进气管组201、出气管组202、管板205、第一集尘箱203和第二集尘箱204构成;管板205设
在进气管组201和出气管组202两端,用于固定进气管组201和出气管组202;第一集尘箱203和第二集尘箱204分别安装在位于同侧的两块管板205构成的整体上;进气管组和出气管组通过第一集尘箱203实现气路连接;第二集尘箱204设有气路隔断板5;气路隔断板5设在进气管组201和出气管组202之间;第二集尘箱204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分别设在气路隔断板5两侧,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分别与进气管组201和出气管组202相通;垂直侧壁设置的分别为换热器壳体1的前壁和后壁;前壁贯穿设有多个声波吹灰器7;煤气换热组件3的第二集尘箱204底部安装有第一集尘斗4;第一集尘斗4上宽下窄、内部中空、底部设有出料口6;第一集尘斗4和第二集尘箱204气路相通。
24.当本实施例涉及的方便除灰的立式换热器工作时,如图1-3所示,低温空气和煤气分别在空气换热组件2和煤气换热组件3内部输送,在此过程中,声波吹灰器7保持开启状态,保证灰尘不会粘附在管道内壁上,声波吹灰器7打落的灰尘一部分随气流排出管外,另一部分分别集中在第一集尘箱203和第二集尘箱204中,并在重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最终收集在第一集尘斗4中(进气管201内灰尘绝大部分集中收集在第一集尘箱203内,而出气管202内灰尘多集中收集在第二集尘箱204内;厂家需根据工厂所排烟气的含尘量和流量制定清灰周期,在一个清灰周期结束后,需以人工方式,将第一集尘斗4内收集的灰尘外排并集中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集尘斗4内灰尘外排后,需将第一集尘斗4底部出料口6进行密封处理,密封结束后即可进入下一个清灰周期。
25.为了保证进气管组和出气管组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气管组和出气管组由多根气管构成,其中,气管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两端管板205之间。
26.为了方便观察检修,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前壁设有检修口8;后壁设有观察窗9,观察窗9和检修口8的前后设置在提升装置美观性的同时,充分利用换热器壳体1外表面;观察窗9设有两个;检修口8和观察窗9均设在空气换热组件2和煤气换热组件3之间。
27.检修口8和观察窗9均为圆柱状;优选的,按照正常员工标准肩宽(约40厘米),为保证员工能够进入换热器内部进行检修,检修口8宽度需大于肩宽,故设置检修口8横截面直径为50-70cm;为了可以完整的观察换热器运行、积灰情况,本实施中优选的,设置观察窗9横截面直径为40-50cm。
28.高温烟气中也含有大量灰尘,为了降低其含尘量,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换热器壳体1底部安装有第二集尘斗10,增大烟气与换热器壳体1内壁的接触面积,在其作用下,尽可能多的拦截烟气中的灰尘。
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