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种子点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4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林业种植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种子点播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其中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对于用种子繁殖的树,一般是先下种子育苗,待新树苗长成之后,再移栽,在种植种子时常用的种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等。以松树点播种植为例,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操作人员拿取两粒或三粒松树种子,然后蹲下将松树种子埋入一个种植坑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进行点播时,操作人员需要蹲下将松树种子埋入种植坑中,耗费了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点播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种子点播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点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种子点播装置,所述点播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管体,管体的直径小于底座的直径,管体与底座滑动插接,管体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种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点播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播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底座与地面接触,然后向下按压管体,使管体与底座发生相对移动,管体移动带动出种斗移动,当出种斗插入土壤中时,操作人员将种子投入管体中,种子沿管体以及出种斗落入土壤中,从而完成种子的点播,点播过程中减小了种植时需要操作人员下蹲的可能性,从而节约了人力,改善了点播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出种斗呈锥形,出种斗沿管体的轴线逐渐向远离管体的方向收缩,出种斗的侧壁呈开口状,出种斗的侧壁上铰接有封堵出种斗开口的张口片,底座的内壁上铰接有一个套接筒,所述套接筒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张口片上铰接有一个套接杆,所述套接杆远离张口片的一端插接在套接筒中并与弹簧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播种时,向下按压管体,管体移动带动出种斗和张口片向土壤中移动,张口片向土壤中移动的同时带动套接杆向远离套接筒的方向移动,套接杆移动的同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当出种斗达到操作人员预想的深度时,操作人员将种子投入管体,种子沿管体落入出种斗内,此时操作人员松开把手,弹簧恢复形变并带动套接杆向套接筒内移动,从而使张口片与出种斗之间部分分离并形成开口,使种子可沿出种斗与张口片之间的开口落入土壤中,从而实现了播种。
11.可选的,所述管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杆,底座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杆一一对应的滑道,每个滑杆均与相对应的滑道插接,每个滑道均沿管体的轴向设置,每个滑
道的端部均为封堵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点播时,首先操作人员将点播装置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向下按压管体,管体移动的同时每个滑杆均在对应的滑道中滑动,因每个滑道的端部均为封堵状,从而在点播结束提起管体时,管体不易与底座发生分离。
13.可选的,每个所述滑道内均设有一个复位弹簧,每个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底座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滑杆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点播时,向下按压管体,管体移动的同时对复位弹簧进行拉伸,当出种斗插入土壤中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操作人员保持按压管体并将种子投入管体,当种子沿管体以及出种斗落入土壤中时,松开管体,此时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并带动管体向上移动,管体移动带动出种斗移动,从而使出种斗与土壤脱离,尽量避免点播结束后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管体拔出,进一步节约了人力。
15.可选的,所述管体远离底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储种箱,储种箱中设有出种组件,所述出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储种箱底部的转盘。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点播时,可以将种子放入储种箱内,然后由出种组件将储种箱内的种子转移至管体中,管体中的种子沿出种斗落入土壤中,尽量避免操作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频繁的将种子投入管体。
17.可选的,所述储种箱的底部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转盘插接在环形槽中,转盘上开设有三个取种孔,取种孔的孔径大于种子外接圆的直径,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漏种板,漏种板上开设有扇形孔,漏种板与转盘相互贴合,所述出种组件还包括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进行点播时,将种子倒入储种箱内部,且每个取种孔中均有一个种子,当操作人员按压管体并使出种斗插入土壤中时,保持按压管体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盘转动,当取种孔转动至扇形孔上方时,取种孔中的种子落入管体中,当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一周时,关闭驱动电机,此时三个取种孔中的种子均落入管体中,并沿出种斗落入土壤中,从而可以较为精准的控制种子的数量。
19.可选的,所述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法兰盘,储种箱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法兰盘的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法兰盘与储种箱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储种箱时,可将螺栓拧下,然后将储种箱与管体分离,最后对储种箱进行清理,减小再次播种时储种箱中残留有其他种子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支撑台的底面面积大于底座的底面面积,支撑台位于底座的底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点播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支撑台与地面接触,由于支撑台的底面积大于底座的底面积,从而操作人员按压管体时点播装置不易陷入土壤中。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底座、管体以及出种斗,当进行点播时,操作人员按压管体使出种斗陷入土壤中,并将种子投入管体,使种子沿管体以及出种斗落入土壤中,减小了播种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人力的可能性;
25.2.通过设置滑道、滑杆、复位弹簧,当操作人员将出种斗插入土壤中并完成播种后,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并带动管体向上移动,从而使出种斗与土壤分离,节约了人力;
26.3.通过设置出种组件,减小了点播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管体内频繁投入种子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种子点播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管体与底座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储种箱与管体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出种组件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11、滑杆;12、漏种板;121、扇形孔;13、法兰盘;2、出种斗;21、张口片;22、张开件;221、套接筒、222、套接杆;223、弹簧;3、底座;31、滑道;32、复位弹簧;4、储种箱;41、圆孔;42、环形槽;43、螺纹孔;44、盖板;5、出种组件;51、转盘;511、取种孔;52、驱动电机;6、把手;7、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种子点播装置。参照图1与图2,点播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出种斗2。管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3,底座3的直径大于管体1的直径,管体1与底座3滑动插接,底座3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共线设置,管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储种箱4,储种箱4内部设有控制出种数量的出种组件5。管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把手6,把手6位于远离出种斗2的一端。
35.参照图2与图3,出种斗2的侧壁沿管体1的轴线逐渐向下倾斜,出种斗2的侧壁呈开口状,出种斗2的侧壁上铰接有一个张口片21,张口片21可向靠近底座3的方向转动,张口片21与出种斗2配合且整体呈锥体,使出种斗2可以更容易的插入土壤中。
36.底座3与张口片21之间设有能够控制张口片21转动的张开件22,张开件22包括套接筒221以及插接在套接筒221中的插接杆222,套接筒221远离张口片21的一端铰接在底座3内壁的底部,插接杆222靠近张口片21的一端与张口片21的底部铰接,套接筒22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223,弹簧223靠近插接杆222的一端与插接杆222固定连接。
37.管体1的底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11,两个滑杆11均沿管体1的轴向设置,底座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杆11一一对应的滑道31,滑杆11与滑道31滑动插接,滑道31的两端为封堵状。每个滑道31中均设有一个复位弹簧32,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与滑杆1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底座3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底座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台7,支撑台7的底面面积大于底座3的底面面积,支撑台7位于底座3的底部,当播种装置静止放置时,出种斗2位于底座3内部。
38.当需要进行点播时,将点播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支撑台7与地面接触,因支撑台7的底面面积大于底座3的底面面积,从而减小了向下按压把手6时点播装置发生下陷的可能性。操作人员向下按压把手6,把手6移动带动管体1移动,管体1移动的同时对复位弹簧32进行拉伸,当管体1移动带动出种斗2移动时,插接杆222向套接筒221内部移动,当出种斗2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时,弹簧223处于压缩状态。
39.随出种斗2继续向下移动,插接杆222逐渐向套接筒221外部移动,插接杆222移动的同时对弹簧223进行拉伸,因土壤对出种斗2以及张口片21施加的压力,以及操作人员向下按压把手6对出种斗2以及张口片21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导致此时出种斗2与张口片21仍为闭合状态。
40.当出种斗2在土壤中达到预计深度时,保持按压把手6并启动出种组件5;出种组件5将储种箱4内的种子转移至管体1中,然后种子沿管体1落至出种斗2中,此时操作人员松开把手6,复位弹簧32开始恢复形变,复位弹簧32恢复形变带动管体1向上移动,管体1移动带动出种斗2向上移动,出种斗2向上移动的同时弹簧223恢复形变,带动插接杆222向套接筒221内部移动,插接杆222移动拉动张口片21,使张口片21转动并与出种斗2部分分离形成开口,从而使出种斗2中的种子可以落入土壤中,最后出种斗2完全与土壤分离,此时完成一次播种。
41.参照图1与图3,管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法兰盘13,法兰盘13位于把手6远离出种斗2的一侧,储种箱4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法兰盘13的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43,法兰盘13与储种箱4通过若干螺栓进行固定。
42.参照图3与图4,储种箱4的底部开设有圆孔41,圆孔41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槽42,出种组件5包括插接在环形槽42中的转盘51,转盘51上开设有取种孔511,取种孔511的孔径略大于种子的外接圆直径。管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封堵管体1的漏种板12,漏种板12呈圆形,漏种板12与转盘51共轴线设置,且漏种板12与转盘51相互贴合,漏种板12上开设有扇形孔121。
43.出种组件5还包括驱动转盘51转动的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固定连接在储种箱4的顶面上,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转盘51的轴线共线设置。储种箱4的顶面上开设有开口,储种箱4的顶部还铰接有一个封堵储种箱4开口的盖板44。
44.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点播时,首先转动盖板44,向储种箱4内放入种子,此时每个取种孔511中都会进入一颗种子,接着将播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支撑台7与地面接触,然后按压把手6,使出种斗2插入土壤中,此时启动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盘51转动,当转盘51转动至扇形孔121处时,取种孔511内的种子落入管体1中。
45.当转盘51随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转动一周后,保持按压把手6并关闭驱动电机52,转盘51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将三个种子由储种箱4转移至管体1中,最后松开把手6,复位弹簧32恢复形变使管体1向上移动,循环往复,实现种子的播种,使操作人员可以较为精准的控制点播种子的数量,节省了人力。
46.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储种箱4内部进行清理时,可以依次拧动螺栓,使储种箱4与法兰盘13相互分离,接着将储种箱4取下,此时可以对储种箱4进行清理,减小再次播种时储种箱4中残留有其他种子的可能性。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种子点播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进行点播时,操作人员打开盖板44,将种子倒入储种箱4内,接着操作人员将播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向下按压把手6,使管体1以及出种斗2向下移动,当出种斗2插入土壤中时,启动驱动电机52,当驱动电机52带动转盘51转动一周时,关闭驱动电机52,此时三粒种子经过管体1以及出种斗2落入土壤中,最后松开把手6,使出种斗2与土壤分离。
48.当需要清理储种箱4时,操作人员拧动螺栓并搬动储种箱4,使储种箱4与管体1相
互分离,最后对储种箱4进行清理。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