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2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淡水壳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2.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又名湖沼股蛤,隶属于贻贝科,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地区。淡水壳菜幼体营浮游生活,使其能够快速扩散;成体营固着生活。淡水壳菜是一种常见的污损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
3.近年来,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和输水工程中爆发了一系列淡水壳菜入侵带来的生物污损问题,比如淡水壳菜侵蚀建筑物本身、堵塞管道、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淡水壳菜成贝靠发达的足丝固着在水工建筑物和混凝土表面,野外采集后足丝被剥落和损伤,难以开展相关研究。为了研究淡水壳菜的繁殖、运动、摄食等生活和生态习性,研究淡水壳菜室内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淡水壳菜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目前,关于室内淡水壳菜养殖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较少,室内养殖淡水壳菜需综合考虑淡水壳菜的食物及营养物质来源、溶氧、温度和流速等各方面生存条件。目前室内淡水壳菜养殖成本较高,且壳菜存活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室内淡水壳菜养殖装置,通过模拟淡水壳菜生存的野外条件,从淡水壳菜的食性、最适宜的生存条件等方面,在降低淡水壳菜室内养殖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淡水壳菜养殖成活率,从而对淡水壳菜的生理、生态习性等有更详尽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开展相关科学和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满足淡水壳菜实验室内养殖时的食物来源、溶氧、温度、流速等各方面条件,降低实验室内淡水壳菜养殖成本,提高淡水壳菜养殖成活率,通过室内培养更好了解淡水壳菜生理、生态习性等情况。进而降低了淡水壳菜相关研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具有易于观察淡水壳菜生长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培养池,所述培养池内设置有若干铁丝网板,若干所述铁丝网板相对设置,且所述铁丝网板与所述培养池滑动接触,所述培养池通过循环部连通有集水池;
7.所述培养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所述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均与所述培养池固接,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循环部上方,所述铁丝网板位于所述阻挡件上方;
8.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与所述连接管固接。
9.优选的,所述阻挡件包括与所述培养池固接的支板,所述支板顶端固接有若干溢
流堰,所述铁丝网板位于所述支板上方,任一所述铁丝网板位于两相邻所述溢流堰之间。
10.优选的,所述循环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板下方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出水端与所述集水池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集水池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端,所述进水管出水端与所述培养池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蠕动泵。
11.优选的,所述供氧件包括与所述培养池固接的支杆,所述支杆与所述铁丝网板对应设置,所述支杆上固接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上设置有气石,所述气石与所述供氧管连通。
12.优选的,所述培养池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铁丝网板顶端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接有连板,所述连板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培养池外壁上固接有遮光纸。
14.优选的,所述培养瓶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15.优选的,所述培养瓶下方设置有放置台,所述培养瓶底端与所述放置台顶端抵接。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7.1.通过设置培养瓶、供氧件、加热棒、循环部,考虑淡水壳菜的食性、生境情况如溶氧、光照、温度、营养盐等以及成幼虫的不同生活方式等方面,提高淡水壳菜的成活率,进而降低培养成本。
18.2.通过设置阻挡件,使得培养池内的水流缓慢流动,以模拟自然条件下淡水壳菜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提高淡水壳菜的成活率。
19.3.与现有设计相比,具有更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其设计结构简单、便于观察、易于实验室内进行养殖淡水壳菜操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24.图4为铁丝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培养瓶,2-连接管,3-培养池,4-铁丝网板,5-集水池,6-加热棒,7-第一控制阀,8-隔离网,9-出水管,10-第二控制阀,11-进水管,12-蠕动泵,13-支板,14-溢流堰,15-支杆,16-供氧管,17-气石,18-凹槽,19-连杆,20-连板,21-遮光纸,22-刻度线,23-放置台,2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包括培养瓶1,培养瓶1通过连接管2连通有培养池3,培养池3内设置有若干铁丝网板4,若干铁丝网板4相对设置,且铁丝网板4与培养池3滑动接触,培养池3通过循环部连通有集水池5;培养池3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6,供氧件、阻挡件、加热棒6均与培养池3固接,阻挡件位于循环部上方,铁丝网板4位于阻挡件上方;连接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7,连接管2内设置有隔离网8,隔离网8与连接管2固接。
29.培养瓶1主要为淡水壳菜提供食物来源,培养瓶1体积为5l,高度为50cm。当第一控制阀7打开时,培养瓶1内的藻类可进入培养池3中,而由于连接管2内的隔离网8的存在,使得淡水壳菜幼虫不能反向通过,其中隔离网8可以采用孔径为0.006mm的尼龙网,连接管2直径为3cm,连接管2和循环部均可拆分清洗,而培养瓶1可以单独放置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藻类培养,前期由于淡水壳菜幼虫较多,培养藻类主要是体积较小的金藻,后期随着淡水壳菜稚贝与成贝的增加,培养藻类改为绿藻门藻种如小球藻、栅藻等,更好为淡水壳菜自主提供营养物质。
30.其中培养池3为长方体水槽,其规格尺寸优选为长100cm,宽80cm,高100cm,培养池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玻璃和不锈钢材质,其中,铁丝网板4优选设置4个,且铁丝网板4的侧边与培养池3内壁滑动接触,铁丝网板4的规格尺寸优选为长70cm,宽5cm,高70cm,两个相邻铁丝网板4之间的空隙间隔7cm。当淡水壳菜大面积生长附着时,可提出铁丝网板4进行观察,降低由于野外采集导致淡水壳菜损坏的情况。
31.供氧件为淡水壳菜的生长提供氧气,而加热棒6为淡水壳菜的生长提高温度,加热棒6优选为热敏电阻探测温度式加热棒,整体为圆筒形,管径为5cm,外部为不锈钢材质,加热棒6安装在培养池3底部,且加热棒6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加热棒6将培养池3内的水温调节范围为18-26℃,当水温低于20℃时,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低于临界值,控制加热棒6启动,对培养池3内的池水进行加热,以使得培养池3内的水温保持水温在22-25℃。
32.循环部的作用是模拟水流流动,以模拟外部环境,目的是提高淡水壳菜的成活率,而阻挡件可以阻挡水的流动,使得培养池3内的水流可以较为均匀的流动。
33.进一步优化方案,阻挡件包括与培养池3固接的支板13,支板13顶端固接有若干溢流堰14,铁丝网板4位于支板13上方,任一铁丝网板4位于两相邻溢流堰14之间。支板13起到支撑作用,支板13的其中三边可以与培养池3固接,而靠近循环部出水口的侧边不需要与培养池3固接,以使得池水正常流动,在支板13的顶端设置有溢流堰14,溢流堰14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保持培养池3内的水流较为均匀的流动,另一方面,在溢流堰14的作用下,水流流动的路径增大,由供氧件供给的氧气可以和池水较为充分的混合,进而改善淡水壳菜的生存环境,同时氧气的充分混合,可以减少氧气的输入量,降低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培养成本。
34.进一步优化方案,循环部包括设置在支板13下方的出水管9,出水管9出水端与集水池5连通,出水管9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0,集水池5连通有进水管11进水端,进水管11出水端与培养池3连通,进水管11上设置有蠕动泵12。溢流堰14距离出水管9的距离优选为
5cm,出水管9的管径优选为1cm,通过开启第二控制阀10,使得培养池3内的池水流入集水池5中,集水池5规格尺寸优选为长50cm,宽80cm,高40cm,蠕动泵12通过不断蠕动将集水池5中的水通过进水管11重新导入培养池3内中,保持培养池3内的池水以0.4-0.6m/s的流速不断流动,从而保证淡水壳菜处于低流速水体中,进水管11的出水端应当远离集水池5,使得由进水管11内流出的水可以在培养池3内流动较长距离。
35.在集水池5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有过滤网24,当池水中废物产生较多时,可以对池水进行过滤。
36.进一步优化方案,供氧件包括与培养池3固接的支杆15,支杆15与铁丝网板4对应设置,支杆15上固接有供氧管16,供氧管16上设置有气石17,气石17与供氧管16连通。供氧管16的规格尺寸优选为管径3cm,供氧管16优选设置有两个,若干铁丝网板4位于两个供氧管16之间,由两个供氧管16通过气石17喷出的氧气在溢流堰14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融入池水内,进而降低培养成本,供氧管16应当连通有供氧泵(图中未示出),以进行正常供氧,通过调节供氧泵使得培养池3内溶氧保持在3-4mg/l。
37.上述温度传感器、过滤装置、供氧泵的使用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8.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池3顶端开设有凹槽18,铁丝网板4顶端固接有连杆19,连杆19顶端固接有连板20,连板20与凹槽18相适配。为了便于随时将铁丝网板4取出进行观察实验,因此在铁丝网板4顶端设置连杆19和连板20,在培养过程中,连板20位于凹槽18内,凹槽18还可以对连板20进行限位,使得铁丝网板4垂直设置在池水内,当需要对淡水壳菜进行观察时,仅需要通过连板20将铁丝网板4取出即可,其操作方便,实用性高。凹槽18的尺寸可以相比于连板20稍大,以使得连板20便于放置在凹槽18内。
39.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池3外壁上固接有遮光纸21。因为淡水壳菜具有避光性,因此在培养池3外壁上贴有遮光纸21,遮光纸21采用现有的遮光纸即可,以起到避光的作用。
40.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瓶1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22。刻度线22的设置使得实验人员便于控制加入培养池3内的藻类浓度,通过观察培养瓶1上刻度线22控制加入培养池中藻类浓度为2-3mg/l。
41.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瓶1下方设置有放置台23,培养瓶1底端与放置台23顶端抵接。放置台23的作用是升高培养瓶1,使得培养瓶1内的藻类可以进入培养池3内,放置台23的高度优选为70cm。
42.工作原理:
43.向培养池3内投入淡水壳菜幼虫,将培养瓶1与连接管2连通,打开第一控制阀7,使得培养瓶1内的藻类进入培养池3内,打开第二控制阀10,启动电加热棒6、蠕动泵12、供氧泵,向培养池3内的池水提供温度、氧气并使得池水流动,以模拟淡水壳菜的生长环境,当需要对淡水壳菜进行观察时,手持连板20,将隔离网8由培养池3内提起,便于观察,实用性高。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