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01: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储泥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储泥池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浓缩污泥,提高后续污泥的脱水效率。
3.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9721899u公开了“一种储泥池”,包括消能结构和浮泥拦截结构;其中,消能结构为全包围的框型结构,消能结构上具有出泥口,进泥管出口设置在消能结构内;消能结构固定在储泥池本体内。
4.参见其说明书中“具体实施例”中的三种消能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4至图6所示),上述“一种储泥池”通过消能结构减少进泥时对储泥池底部沉淀污泥的搅动,污泥沉淀效果更好。
5.但是,上述储泥池中的消能结构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6.第一种消能结构为整个下端开口形成出泥口,进泥管喷出的泥水撞击消能结构侧壁消去一定动能后,泥水会直接经下端开口流出,对下端开口正下方的储泥池底板沉积的污泥还是会造成一定的扰动干扰,使得浓缩污泥效果不够理想。
7.第二种消能结构上的出泥口设置在消能用框型结构的底部靠近池壁的内侧。这样进泥管喷出的泥水中的污泥容易在消能用框型结构的底部堆积(严重时引起堵塞),进而降低储泥池中的进泥量,影响污泥浓缩效率。
8.第三种消能结构上的出泥口设置在消能用框型结构上正对进泥管输出口的侧壁的顶部设置。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污泥容易在消能用框型结构内部堆积,降低储泥池中的污泥的输入速率;还因为出泥口设置的位置,使得经此流出的污泥与水混合物处在整个储泥池的中上段,这样,污泥掉落至池体底部的距离更远(沉积浓缩效率降低),并且也使得池体内中上部的水更为浑浊。
9.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消能效果好,污泥浓缩效果更优的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消能效果好,污泥浓缩效果更优的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2.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包括抗扰箱,所述抗扰箱固定的罩住储泥池上设置的进泥管的输出口,且进泥管的输出口位于储泥池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13.所述抗扰箱的外形整体呈立方体状结构,且所述抗扰箱的顶面为封闭面,底面整体为开口面;所述抗扰箱上具有正对进泥管的输出口的正对消能用箱面;所述抗扰箱上位
于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对的一对包围用箱面;
14.在所述抗扰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导流消能板,所述导流消能板整体呈横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两端与所述一对包围用箱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消能板的上侧与所述抗扰箱的内顶面隔离开并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上侧通道;所述导流消能板的断面整体呈倾斜状且由上往下逐渐靠近进泥管的输出口;所述导流消能板在顺进泥管的轴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所述进泥管的输出口。
15.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具有的优点是:
16.1、消能效果更好
17.污泥泵输送的泥水混合物从进泥管的输出口排出后,泥水混合物会射向导流消能板并实现第一次消能;随后,与导流消能板撞击的泥水混合物被导向与抗扰箱顶面撞击并实现第二次消能;再接着,二次消能后的泥水经“上传通道”流出后又会与正对消能用箱面撞击并实现第三次消能。
18.经以上三次消能后的泥水的经底部开口输出时的下降速度与采用现有的消能结构相比较,至少下降了二分之一的动能和扰动,从而能够更好的避免对储泥池的底部沉淀污泥的干扰,提升储泥池内污泥浓缩的效果。
19.2、提升整个抗扰箱体上部的结构强度
20.导流消能板固定连接在一对包围用箱面之间,这样也能够起到增强连接以及提升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帮助提升整个抗扰箱体上部的结构强度,更好确保抗扰箱长久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中抗扰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中抗扰箱的正视图。
24.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第一种实施例)。
25.图5为图3中a-a的剖视图(第二种实施例)。
26.图中标记为:
27.1 储泥池
28.2 抗扰箱:
29.21 顶面
30.22 正对消能用箱面
31.23 包围用箱面
32.24 导流消能板
33.25 上侧通道
34.26 消能凸条
35.27 横向条形角钢
36.28 竖向条形角钢(281固定安装边)
37.3 进泥管
38.4 浮渣清除管
39.5 滗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1.第一种实施例,图1至图4所示:
42.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包括抗扰箱2,所述抗扰箱2固定的罩住储泥池上设置的进泥管3的输出口,且进泥管3的输出口位于储泥池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43.所述抗扰箱2的外形整体呈立方体状结构,且所述抗扰箱2的顶面21为封闭面,底面整体为开口面;所述抗扰箱2上具有正对进泥管3的输出口的正对消能用箱面22;所述抗扰箱2上位于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22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对的一对包围用箱面23;
44.在所述抗扰箱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导流消能板24,所述导流消能板24整体呈横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且两端与所述一对包围用箱面23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消能板24的上侧与所述抗扰箱2的内顶面21隔离开并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上侧通道25;所述导流消能板24的断面整体呈倾斜状且由上往下逐渐靠近进泥管3的输出口;所述导流消能板24在顺进泥管3的轴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所述进泥管3的输出口。
45.其中,所述上侧通道25的高度为15至40厘米。
46.上述尺寸的上侧通道25,不仅可帮助提升抗扰箱2结构的紧凑性;还能够避免上侧通道25高度过小容易引起的射流,也能够避免高度过大致使导流的泥水与抗扰箱2顶面21的撞击消能效果降低。故以上尺寸的上侧通道25为更优选择。
47.其中,所述抗扰箱2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安装在储泥池的内侧侧壁上,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一对横向条形角钢27和一对竖向条形角钢28;
48.在一对包围用箱面23的下边缘顺长度固定连接有所述一对横向条形角钢27,在一对包围用箱面23远离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22的竖向边缘顺长度固定连接有一对所述竖向条形角钢28;
49.所述横向条形角钢27的一侧边向所述抗扰箱2内延伸且与包围用箱面23的下边缘抵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包围用箱面23外侧面贴合固定连接;
50.所述竖向条形角钢28的一侧边与所述包围用箱面23外侧面贴合固定连接,另一侧边外凸形成固定安装边281,所述固定安装边281上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边281通过各个安装孔内的连接螺栓固定在储泥池的内侧壁上;
51.且与同一所述包围用箱面23连接的横向条形角钢27和竖向条形角钢28之间具有固定连接的交汇处。
52.上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的一对横向条形角钢27和一对竖向条形角钢28能够从一对包围用箱面23的下边缘和上边缘来支撑固定抗扰箱2,且通过一对竖向条形角钢28上外凸的固定安装边281与连接螺栓配合来固定在储泥池的内侧侧壁。
53.上述固定支撑机构结构简单牢固,装配和固定均较为方便。
54.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
55.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56.在所述抗扰箱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消能凸条26,所述消能凸条26固定在所述正对
消能用箱面22上且低于所述进泥管3的输出口的位置;
57.所述消能凸条26顺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与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22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消能凸条26在长度方向两端与所述一对包围用箱面23固定连接;
58.所述消能凸条26的上表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90度;所述消能凸条26的凸出于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22的高度小于正对消能用箱面22与所述进泥管3的输出口之间间距的二分之一。
59.设置上述消能凸条26后,具有的优点是:
60.1、消能凸条26与抗扰箱2的正对消能用箱面22和一对包围用箱面23固定连接,起到加强连接筋条的作用,能够提升抗扰箱2上低于泥管的输出口部分的结构强度,长久保证抗扰箱2体结构的可靠性。
61.2、因为泥水会顺着正对消能用箱面22向下流动,故消能凸条26的设置位置能够进一步对泥水形成阻挡消能(第四次消能),使得与消能凸条26撞击后的泥水会被横向导流,这样一来,可进一步降低经抗扰箱2底部的开口面流出的泥水的速度和抗干扰性,更好确保污泥沉积浓缩的效果。
62.3、消能凸条26采用上述倾斜度和向外凸出的尺寸后,也会使得消能凸条26的上表面在保证较好的消能效果的同时,也不容易堆积污泥和引起堵塞,有效保证泥水的长久顺畅输入。
63.其中,所述消能凸条26安装在邻近所述正对消能用箱面22的下边缘的位置。
64.这样一来,不仅便于在抗扰箱2内部安装消能凸条26;还能够获得最佳的消能效果——因为该处紧邻抗扰箱2底部的开口面;所以,设置在此处的消能凸条26能够使得与之撞击的泥水向下流速降至最低时再经抗扰箱2底部的开口面流出。
65.第三种实施例,如图1中所述:
66.本实施例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还包括浮渣清除管4,所述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与储泥池内的水面齐平,所述浮渣清除管4的固定且贯穿储泥池的侧壁后具有输出端。
67.设置上述滗水结构后能够通过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来对储泥池池面的浮渣进行收集并排出,帮助提升储泥池出水品质,使得滗水更为清澈,滗水效果好。
68.其中,所述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在储泥池的圆周方向靠近所述抗扰箱2。
69.抗扰箱2处是输入源头,故经抗扰箱2流出的泥水中的浮渣会上浮至水面,故在靠近抗扰箱2设置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后,即可高效集中的将浮渣排除,浮渣清除效果更优。
70.其中,所述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位于储泥池的半径的中部位置。
71.这样一来,即可使得该半径上位于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两侧,以及浮渣清除管4的输入端四周的水流更易于携带浮渣流入,使得滗水以及浮渣的清除效果更优。
72.实施时,在储泥池的外围还设置有一圈环形的滗水槽5,所述滗水槽5的径向外侧边缘高于储泥池;所述滗水槽5用于向外输出溢出清水。
73.上述滗水槽5具有滗水效果好,滗水量大,出水平稳的优点,能够助力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
74.上述用于储泥池的污泥浓缩效果提升结构具有的优点是:
75.1、消能效果更好
76.污泥泵输送的泥水混合物从进泥管3的输出口排出后,泥水混合物会射向导流消能板24并实现第一次消能;随后,与导流消能板24撞击的泥水混合物被导向与抗扰箱2顶面21撞击并实现第二次消能;再接着,二次消能后的泥水经“上传通道”流出后又会与正对消能用箱面22撞击并实现第三次消能。
77.经以上三次消能后的泥水的经底部开口输出时的下降速度与采用现有的消能结构相比较,至少下降了二分之一的动能和扰动,从而能够更好的避免对储泥池的底部沉淀污泥的干扰,提升储泥池内污泥浓缩的效果。
78.2、提升整个抗扰箱2体上部的结构强度
79.导流消能板24固定连接在一对包围用箱面23之间,这样也能够起到增强连接以及提升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帮助提升整个抗扰箱2体上部的结构强度,更好确保抗扰箱2长久使用的可靠性。
8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