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1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泥混凝土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收缩(如温度收缩,化学收缩,塑性和自收缩等)易产生许多微裂纹,是一种韧性差,不均匀,易开裂的脆性材料,在我国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织物可控制基体混凝土裂纹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抗裂性,由于纤维的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使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从而被建筑装饰行业广为应用。
3.但是,常规的碳纤维板都是有机材料和碳纤维结合生产的,虽然强度高但是它的耐高温抗火性能差,而且常规加固施工时用的粘结剂也是有机材料不耐高温抗火的,无机碳纤维材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可进一步对梁进行加固,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凹型模板、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机粘接剂层和支撑组件,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位于凹型模板内,无机粘接剂层涂覆在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表面,凹型模板两端设有阻隔板组件,所述的阻隔板组件包括阻隔板、弹簧、固定圆柱、安装板,阻隔板穿设在凹型模板端部,安装板固定在凹型模板两端,固定圆柱上端与阻隔板固定连接,固定圆柱下端滑动穿设在安装板上,弹簧套设在固定圆柱上且两端抵靠在阻隔板与安装板上,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上下两层混凝土砂浆和位于两层混凝土砂浆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块和支撑气缸,凹型模板底部具有铰接块,支撑气缸的活塞杆与铰接块相铰接,支撑气缸固定在安装块上。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用于加固梁结构,安装快捷、方便,支撑气缸通过活塞杆对凹型模板施加向上的力,使无机粘接层更贴近梁表面且固定位置,混凝土砂浆加入碳纤维织物形成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梁的抗弯和抗裂性,改善裂缝指标,抑制受力裂缝的发展,同时阻隔板受到梁端表面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和弹簧施加的向上的弹力,使其与梁端表面紧贴,有效的避免了无机粘接层的粘接液漏出。
7.进一步的,所述的混凝土砂浆的厚度为1

2cm,所述的碳纤维织物的厚度为1

2mm。
8.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块上具有用于固定支撑气缸的突出的斜面。突出的斜面使支撑气缸受力范围增加。
9.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板呈凹字型,安装板两侧与凹型模板外侧焊接固定,安装板上开有供固定圆柱穿过的圆孔。
10.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粘接层的材料为高强度混凝土砂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2.1.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安装方便快捷,工序简单,加固成本低,对梁进行加固的同时,保证梁的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化,同时增强梁的韧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梁的加固效果。
13.2.因为主要材料和粘结材料都是无机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碳纤维织物的结合,形成的无机碳纤维层的强度有一定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在特殊环境下比如高温和火灾情况下,材料不会受高温火灾影响,能起到保护加固建筑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凹型模板;2、无机粘接剂层;3、阻隔板;4、弹簧;5、固定圆柱;6、安装板;7、混凝土砂浆;8、碳纤维织物;9、安装块;10、支撑气缸;11、铰接块;12、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凹型模板(1)、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机粘接剂层(2)和支撑组件,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位于凹型模板(1)内,无机粘接剂层(2)涂覆在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表面,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凹型模板(1)两端设有可伸缩的阻隔板组件,所述的阻隔板组件包括阻隔板(3)、弹簧(4)、固定圆柱(5)、安装板(6),阻隔板(3)穿设在凹型模板(1)端部,安装板(6)固定在凹型模板(1)两端,固定圆柱(5)上端与阻隔板(3)固定连接,固定圆柱(5)下端滑动穿设在安装板(6)上,弹簧(4)套设在固定圆柱(5)上且两端抵靠在阻隔板(3)与安装板(6)上,弹簧(4)对阻隔板(3)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所述的安装板(6)呈凹字型,安装板(6)两侧与凹型模板(1)外侧焊接固定,安装板(6)上开有供固定圆柱(5)穿过的圆孔。
19.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上下两层混凝土砂浆(7)和位于两层混凝土砂浆(7)之间的碳纤维织物(8),所述的混凝土砂浆(7)的厚度为1

2cm,所述的碳纤维织物(8)的厚度为1

2mm,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块(9)和支撑气缸(10),凹型模板(1)底部具有铰接块(11),支撑气缸(10)的活塞杆(12)与铰接块(11)相铰接,支撑气缸(10)固定在安装块(9)上的突出的斜面,可通过支撑气缸(10)驱动活塞杆(12)对凹型模板(1)施加向上的压力,同时可调节凹型模板(1)的高度。
20.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如下:
21.将支撑组件的安装块(9)固定在梁下方的墙壁上,先将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放置于凹型模板(1)内,在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表面涂覆无机粘接剂层(2),启动支撑气缸(10),通过活塞杆(12)将凹型模板(1)向上顶,使得无机粘接剂层(2)与梁下表面充分粘合,
支撑气缸(10)通过活塞杆(12)对凹型模板(1)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同时凹型模板(1)上的阻隔板(3)与梁下表面抵触,受到一个向下的力,阻隔板(3)抵靠弹簧(4)向下移动,弹簧(4)受到阻隔板(3)施加的压力并同时对阻隔板(3)施加向上的弹力,使阻隔板(3)上表面与梁下表面紧贴,在无机粘接剂层(2)完全凝固前避免无机粘接剂向外渗出,待无机粘接剂层(2)完全凝固,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加固梁后,可驱动支撑气缸(10)向下伸缩活塞杆(12),若需更换加固梁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固工序简单,施工便捷,便于人工操作,加固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对梁的加固效果的建筑工程梁加固装置的使用。
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凹型模板、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机粘接剂层和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位于凹型模板内,无机粘接剂层涂覆在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表面,凹型模板两端设有阻隔板组件,所述的阻隔板组件包括阻隔板、弹簧、固定圆柱、安装板,阻隔板穿设在凹型模板端部,安装板固定在凹型模板两端,固定圆柱上端与阻隔板固定连接,固定圆柱下端滑动穿设在安装板上,弹簧套设在固定圆柱上且两端抵靠在阻隔板与安装板上,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上下两层混凝土砂浆和位于两层混凝土砂浆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块和支撑气缸,凹型模板底部具有铰接块,支撑气缸的活塞杆与铰接块相铰接,支撑气缸固定在安装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砂浆的厚度为1

2cm,所述的碳纤维织物的厚度为1

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块上具有用于固定支撑气缸的突出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呈凹字型,安装板两侧与凹型模板外侧焊接固定,安装板上开有供固定圆柱穿过的圆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包括凹型模板、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机粘接剂层和支撑组件,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位于凹型模板内,所述的组隔板组件包括组隔板、弹簧、固定圆柱、安装板,所述的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上下两层混凝土砂浆和位于两层混凝土砂浆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块和支撑气缸,凹型模板底部具有铰接块,支撑气缸的活塞杆与铰接块相铰接,支撑气缸固定在安装块上,该无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梁的加固结构加固工序简单,施工便捷,便于人工操作,加固效果好。固效果好。固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波 徐智浩 张斌 沈康华 许玉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弄潮儿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4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