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1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


背景技术:

2.颈托是围在颈部周围的,主要用于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缓解颈椎的压力,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颈托是医院经常使用的矫正器械,一般用于颈部手术,颈椎问题严重,或者颈部肌肉出现肌无力症状等的时候,当然,在颈部整形的时候也会用到颈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颈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气囊颈托就是其中一种。
3.传统的充气颈托通常为三层气囊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1820584615.7、名称为《一种新型颈椎牵引器》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充气颈托,包含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第三气室、连接头、手压充气球、充气导管和充放气控制阀,第一气室、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之间通过数个子母按扣固定连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上均设置有连接头,手压充气球上连接有充气导管,充气导管与手压充气球的连接处设置有充放气控制阀,充气导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室、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上的连接头连接。
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使人体在颈枕和下颌部位平衡受力,使人体下颌抬高,从而达到最佳的牵引角度和疗效,然而现有的气囊颈枕仅能对人体颈部进行牵伸,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且能在牵伸过程中抬高人体下巴。
6.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所述充气颈托包括主体和拉手,所述主体一侧设有开口,中部设有形成颈部容纳区域的通孔,所述拉手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开口处的两侧。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使用者可通过拉动拉手,使颈托更贴合颈部,进一步对颈部和下巴处进行牵伸抬高,提高治疗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拉手呈套环状,使用者双手能穿套在其中。使用者可将双手套在拉手中,从而对颈托进行拉动,使操作更加方便。
9.进一步地,所述充气颈托还包括下颌托,所述下颌托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其两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下颌托对人体下巴进行抬高,有利于达到最佳的牵引角度。
10.进一步地,所述下颌托横向呈两端翘起的平滑弯曲结构,纵向呈前后侧低、中间高的弧形结构,所述下颌托两端还设有卡扣,所述主体开口处上端设有第一粘接带,所述下颌托通过卡扣与第一粘接带固定。可拆卸结构便于在不需要抬高下巴或收纳时拆下下颌托,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对下颌托进行更换。
11.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由三层颈枕纵向连接构成,所述颈枕之间互相缝合固定。所述
三层颈枕可根据实际牵伸距离的需要进行调整。
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颈枕、第二颈枕和第三颈枕,所述第一颈枕和第二颈枕为充气气囊结构,所述第一颈枕的开口处两侧与所述拉手连接,所述第三颈枕位于最上端,其内部填充有柔软的发泡材料,并且其上表面与所述下颌托连接。所述第三颈枕中填充发泡材料,可提升牵伸过程中头部的舒适性,第二颈枕和第一颈枕为充气气囊,使用者可根据牵伸需要进行充气量的调节,使颈枕牵伸功能更具灵活性。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颈枕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由耐磨透气面料制成,并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发泡材料外。从而实现对充气颈枕进行清洁,减少污渍带来的危害。
14.进一步地,所述充气颈托还包括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充气总管和手压充气球,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颈枕中的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颈枕中的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充气总管连通,所述充气总管与所述手压充气球连通。所述充气组件可实现使用过程中充气量的及时调节,进一步提升充气颈枕的使用灵活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总管穿过一侧拉手与所述手压充气球连通。该结构可对充气管路进行收纳定位,方便充气放气的操作,避免管路过渡弯折。
1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二粘接带,所述第二粘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三颈枕开口处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带可对颈枕开口处进行固定,避免牵伸过程中充气颈枕发生变形移位。
1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颈托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颈托的俯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1、第一颈枕;12、第二颈枕;13、第三颈枕;14、粘接带;141、第一粘接带;142、第二粘接带;2、拉手;3、下颌托;31、卡扣;4、充气组件;41、第一支管;42、第二支管;43、充气总管;44、手压充气球。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

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颈托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颈托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下颌托的充气颈托,包括主体1、拉手2、下颌托3和充气组件4。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粘接带14,所述主体1中部设有形成颈部容纳区域的通孔。所述拉手2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开口处的两侧。所述下颌托3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
22.所述主体1可根据需要设计颈枕的堆叠层数,作为优选地,所述主体1由三层颈枕纵向连接构成,包括第一颈枕11、第二颈枕12和第三颈枕13,所述颈枕之间互相缝合固定。所述第一颈枕11和第二颈枕12为充气气囊结构,所述第一颈枕11的开口处两侧与所述拉手2连接,所述第三颈枕13位于最上端,其内部填充有柔软的发泡材料(如pu棉等),外部通过可拆卸方式(如拉链等)套设有由耐磨透气面料制成的外套。所述粘接带14包括在所述第三颈枕13开口处上端设置的第一粘接带1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三颈枕13开口处下表面的第二
粘接带142。所述第三颈枕13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带141与所述下颌托3连接。
23.所述拉手2呈套环状,使用者双手能穿套在其中。
24.所述下颌托3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下颌托3横向呈两端翘起的平滑弯曲结构,纵向呈前后侧低、中间高的弧形结构,所述下颌托3两端还设有卡扣31,所述下颌托3通过卡扣31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粘接带141固定。所述下颌托3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粘接带141配合的凹槽。
25.所述充气颈托还包括充气组件4,所述充气组件4包括第一支管41、第二支管42、充气总管43和手压充气球44,所述第一支管41与所述第一颈枕11中的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支管42与所述第二颈枕12中的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充气总管43连通,所述充气总管43另一端穿过一侧拉手2与所述手压充气球44连通。
26.使用时,通过卡扣将下颌托固定在所述第一粘接带上,并将充气颈托进行放气。将充气颈托套在颈部并使开口处朝向前方,调整位置使颈枕与颈部充分贴合,之后粘好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将充气颈托的位置进行固定,使下巴位于下颌托上。按压手压充气球对颈枕进行充气,当充气量达到牵引力要求且使用者感觉舒适时,即可停止充气。此时使用者可将双手穿过拉手并搭在拉手中,利用双手的重量拉动充气颈托,使颈枕更贴合颈部,提升牵伸效果并抬高下巴。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拉手的充气颈托,使用者可通过拉动拉手,使颈托更贴合颈部,进一步对颈部和下巴处进行牵伸抬高,提升治疗效果。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