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2022-02-19 13:5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慢性病临床数据评估、监测、分析和执行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2.慢性病,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通常与人代谢有关。而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因此,运动疗法是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手段。科学运动配合健康饮食是运动疗法治疗慢性病关键。现有技术下,运动疗程中,患者饮食通常需要医生根据其个人经验进行配餐。医生的这种个性化营养配餐存在如下缺陷:1、因为配餐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需要耗费相当大的工作量;2、医生在配餐时容易遗漏掉一些患者的信息,从而使得配餐不甚合理;3、医生的配餐通常基于个人经验的估计,因此不甚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慢性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时,为其配餐。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患者的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和临床医学数据;s2:根据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风险级别和运动强度级别;s3:根据所述运动强度级别,结合患者的能量基础代谢率和bmi指数,确定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s4:根据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计算出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s5: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以及各种食物的卡路里数据,结合患者的过敏食物表,计算出若干营养配餐表;所述营养配餐表是一天三餐的各食物摄入量表;s6:将各营养配餐表分配至疗程周期内的每一天,形成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s7:根据所述运动风险级别、运动强度级别、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各种营养素所需的补充系数,进而计算出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s8:根据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以及各食物的各营养素成分数据,计算出患者平均每天根据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s9:根据所述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所述患者平均每天根据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计算出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
的缺额量;s10:根据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的缺额量和营养加强类食品的营养素成分计算出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s11:将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和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组成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
5.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所述运动风险级别评估采用如下方法:若患者存在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一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三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一个或者两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除了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情形,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低危;所述重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80或者舒张压高于110,则为重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60或者舒张压高于100,则为中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40或者舒张压高于90,则为轻度高血压;若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或者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或者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则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心血管风险因素定义为:心血管风险因素1、患者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心血管风险因素2、存在吸烟;心血管风险因素3、存在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4、存在血脂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5、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血管风险因素6、腹型肥胖或bmi≥28kg/m2;心血管风险因素7、高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
6.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所述运动强度级别采用如下方法评估:s221:计算靶向心率强度;若患者使用降心率药物,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修正心率,否则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其中,修正心率为20~30;
若运动风险级别为极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1~0.3,若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2~0.4,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风险系数为0.3~0.5,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风险系数为0.4~0.6;s222:计算运动强度级别;运动强度级别=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20。
7.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能量基础代谢率 (运动系数
×
500kcal))
×
体重系数;其中,运动系数=运动强度级别/160 0.5,0.6≤运动系数≤1.0;体重系数=1.4-0.02
×
bmi,0.8≤体重系数≤1.0。
8.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所述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钙;所需摄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
营养素补充系数;其中,营养素补充系数根据营养素代谢能力和运动风险级别所确定: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0;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1;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2;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4;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5。
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如下模块:m1,用于:获取患者的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和临床医学数据;m2,用于:根据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风险级别和运动强度级别;m3,用于:根据所述运动强度级别,结合患者的能量基础代谢率和bmi指数,确定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m4,用于:根据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计算出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m5,用于: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以及各种食物的卡路里数据,结合患者的过敏食物表,计算出若干营养配餐表;所述营养配餐表是一天三餐的各食物摄入量表;m6,用于:将各营养配餐表分配至疗程周期内的每一天,形成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m7,用于:根据所述运动风险级别、运动强度级别、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各种营养素所需的补充系数,进而计算出患者一天所需
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m8,用于:根据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以及各食物的各营养素成分数据,计算出患者平均每天根据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m9,用于:根据所述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所述患者平均每天根据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计算出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的缺额量;m10,用于:根据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的缺额量和营养加强类食品的营养素成分计算出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m11,用于:将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和所述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组成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
10.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所述运动风险级别评估采用如下方法:若患者存在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一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三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一个或者两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除了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情形,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低危;所述重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80或者舒张压高于110,则为重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60或者舒张压高于100,则为中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40或者舒张压高于90,则为轻度高血压;若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或者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或者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则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心血管风险因素定义为:心血管风险因素1、患者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心血管风险因素2、存在吸烟;心血管风险因素3、存在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4、存在血脂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5、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血管风险因素6、腹型肥胖或bmi≥28kg/m2;心血管风险因素7、高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
11.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所述运动强度级别的计算
包括包括如下模块:m221,用于:计算靶向心率强度;若患者使用降心率药物,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修正心率,否则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其中,修正心率为20~30;若运动风险级别为极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1~0.3,若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2~0.4,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风险系数为0.3~0.5,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风险系数为0.4~0.6;m222,用于:计算运动强度级别;运动强度级别=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20。
12.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能量基础代谢率 (运动系数
×
500kcal))
×
体重系数;其中,运动系数=运动强度级别/160 0.5,0.6≤运动系数≤1.0;体重系数=1.4-0.02
×
bmi,0.8≤体重系数≤1.0。
13.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所述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钙;所需摄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
营养素补充系数;其中,营养素补充系数根据营养素代谢能力和运动风险级别所确定: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0;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1;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2;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4;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5。
1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遵循了当前医生和营养学专家对进行运动康复的患者的人工营养配餐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科学合理。
15.2、本发明的可以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可以大大减轻了医生和营养学专家对进行运动康复的患者进行营养配餐的工作量。
16.3、本发明的方法实现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医疗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医疗辅助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用于医疗辅助,包括服务器100和若干终端200。终端200通过网络300连接服务器100。其中终端200包括但不限于办公电脑、移动终端以及医疗器械,用于收集和展示医疗数据。服务器100用于接收终端200所发送的医疗数据,并对这些医疗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生成治疗方案返回至终端200。本实施例的医疗辅助系统主要用于慢性病的治疗辅助。本实施例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是本实施例的医疗辅助系统中服务器100通过执行计算机软件程序所实现的为患者实现的自动化配餐过程,是医疗辅助系统功能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装置是配置于服务器100,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所实现的计算装置。
20.本发明的输入是患者的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和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前述步骤s1“获取患者的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和临床医学数据”中的“获取”表示患者的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和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是本发明的输入。具体如何获取并不是本发明所讨论的范畴,也不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21.患者的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用于表示患者对特定的营养素的代谢能力,通常以正常、差、极差表示。患者的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最初来自于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通过对患者自身特定的遗传基因的分析得到的数据。参照图1,本发明的服务器100通过网络300连接有用于对患者营养素代谢能力进行遗传基因分析的计算系统400。计算系统400分析得到的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通过网络300发送至服务器100。本实施例中,计算系统400是一个外购的系统,具体实现并不是本发明所讨论的范畴。
22.服务器100所得到的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有各种营养素代谢能力数据。其中,基因检测报告中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通常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钙、胆固醇、乳糖、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基因检测报告中的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包括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数据。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数据通常与个人的基础代谢相关,而本发明的基于热量摄入的配置步骤中是基于个体实际的基础代谢率数据,并未参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数据。此外,为表示方便,本发明中的营养素特指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的营养素。此外,本发明中,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中的营养素至少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钙、胆固醇、乳糖、饱和脂肪。而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来自于外购系统的计算系统400,因此,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中的营养素代谢能力数据可能无法覆盖上述的各种营养素。此时,对于未覆盖的营养素,假设其代谢能力为正常。
23.临床医学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生理信息。其中,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日、职业等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终端200由人工录入后,并由终端200传输至服务器100,再由服务器100所存储。生理信息按照是否需要体检检测分成两类信息:第一类是不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第二类是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
24.不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通常通过医生问诊得到患者答复后人工输入终端200,再终端200传输至服务器100并保存。不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既往疾病史信息、家族疾病史信息、患者正在所服用的服药信息、患者是否吸烟喝酒、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数据
以及饮食禁忌喜好。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数据是根据代谢当量表对患者评估其所能执行的最大代谢当量的运动,并以该最大代谢当量表示患者的运动能力。代谢当量也就是met,或者称为mets代谢当量。
25.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是需要通过体检检测得到的信息,包括体成分信息、血糖数据、生化数据、血常规数据、血压心率数据、能量基础代谢率、以及其他与运动风险相关联的数据。体成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得到的bmi、腰围、臀围、根据腰围和臀围计算得到的腰臀比、肌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骨骼肌、骨重、脂肪重、脂肪比、基础代谢、内脏脂肪等级、以及是否存在脂肪肝。血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生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血常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压心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随机血压、随机心率、静息心率。其他与运动风险相关联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高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肥厚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视网膜检测。
26.本发明的运动康复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基于热量摄入的配置步骤;第二个步骤是基于营养素摄入的补充配置步骤。其中,基于热量摄入的配置步骤也就是前述的步骤s2、s3、s4、s5、s6;基于营养素摄入的补充配置步骤也就是前述的步骤s7、s8、s9、s10、s11。基于营养素摄入的补充配置步骤建立在基于热量摄入的配置步骤的基础上。
27.步骤s2,也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风险级别和运动强度级别。步骤s2可以分成两个子步骤:运动风险评估步骤和运动强度评估步骤。运动风险评估步骤也就是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风险级别评估,输出运动风险级别;运动强度评估步骤也就是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所需要的运动强度级别评估,输出运动强度级别。运动风险级别的评估采用如下方法:若患者存在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一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极高危;若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至少三个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高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并且存在一个或者两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若患者为中度高血压,并且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则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中危;除了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情形,运动风险级别评估为低危。
28.其中,患者是否存在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的信息来自于前述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具体而言,通过对既往疾病史信息以及血糖数据分析得到。
29.其中,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的情形判断的依据是左心室肥厚检测、颈动脉粥
样斑块检测、视网膜检测等数据。若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或者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或者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则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的情形。
30.其中,心血管风险因素定义如下:心血管风险因素1、患者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心血管风险因素2、存在吸烟;心血管风险因素3、存在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4、存在血脂异常;心血管风险因素5、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血管风险因素6、腹型肥胖或bmi≥28kg/m2;心血管风险因素7、高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
31.上述心血管风险因素中,患者可能满足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也或者都不满足。都不满足的情形表示患者不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服务器100判断是否满足上述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数据取自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比如,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取自于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是否存在吸烟取自于患者生理信息中的不需要体检检测的信息;糖耐量受损的判断则通过判断饭后2小时血糖是否超标得到;空腹血糖异常的判断则通过判断空腹血糖是否超标得到;是否存在血脂异常的判断通过判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超标得到;患者是否存在腹型肥胖则通过判断腰臀比是否超标得到。
32.其中,重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80或者舒张压高于110,则为重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60或者舒张压高于100,则为中度高血压;否则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40或者舒张压高于90,则为轻度高血压;否则视为血压正常。
33.运动强度级别,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法评估:s221:计算靶向心率强度;若患者使用降心率药物,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修正心率,否则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 (207-0.7
×
年龄)
×
风险系数;其中,修正心率为20~30;若运动风险级别为极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1~0.3,若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则风险系数为0.2~0.4,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风险系数为0.3~0.5,若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风险系数为0.4~0.6。
34.s222:计算运动强度级别;运动强度级别=靶向心率强度-静止心率-20。
35.运动强度级别定义为1~80。若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运动强度级别小于1则将运动强度级别定义为1,若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运动强度级别大于80则将运动强度级别定义为80。
36.步骤s3,也就是,根据运动强度级别,结合患者的能量基础代谢率和bmi指数,确定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能量基础代谢率 (运动系数
×
500kcal))
×
体重系数;
其中,运动系数=运动强度级别/160 0.5;体重系数=1.4-0.02
×
bmi,0.8≤体重系数≤1.0。
37.这里的卡路里量即为热量。
38.上述公式中,运动系数定义为0.6~1.0,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运动系数小于0.6,则将运动系数定义为0.6,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运动系数大于1.0,则运动系数为1.0。体重系数定义为0.8~1.0, 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体重系数小于0.8,则将体重系数为0.8,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体重系数大于1.0,则体重系数为1.0。比如,患者的运动强度级别为60,bmi指数为25,则运动系数为0.875,体重系数为0.9。
39.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上述公式建立在本实施例的运动强度级别评估上。比如,在某粗略的运动强度级别评估中,运动强度级别定义为1~10。显而易见地,上述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计算公式中的运动系数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40.步骤s4,也就是,根据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卡路里量,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计算出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本发明中,将食品分成六类,分别为: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以及营养加强类食品。其中,肉蛋类食品为动物类食品,包括猪肉、羊肉、牛肉、鱼虾蟹蛤肉、鸡鸭鹅肉、各种蛋类以及动物内脏等;蔬菜类食品包括叶子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以及菌菇等;主食类食品主要为淀粉类食品,包括米面制品、番薯等;水果类食品为各类水果;奶豆类食品主要为奶制品和豆制品;营养加强类食品包括进行额外营养素添加的食品和各类片剂或胶囊,为营养素的补充品,包括但不限于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维生素a强化油、各类维生素补品、钙片、叶酸片等。营养加强类食品不计算热量,因此,步骤s4的热量分配仅限于前五种食品,也就是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
41.步骤s4中,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为可以预先设置,也可以输入。通常,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一般为:20~30:15~30:20~45:10~20:5~10。本实施例中,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正常的默认配比;第二种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默认配比。在上述默认配比的条件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形作出一定的调整。医生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形作出的调整表示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是由人工输入的。本实施例中,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的卡路里量配比的正常的默认配比为25:15:35:15:10,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默认配比为:30:20:25:15:10。显而易见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默认配比考虑了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从而降低主食类食品的摄入量。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岛素分泌问题,血糖指标更加难以控制,医生可以根据上述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默认配比进一步降低主食类食品摄入量的配比。
42.步骤s5,也就是,患者一天内肉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水果类食品、奶豆类食品对应的卡路里摄入量以及各种食物的卡路里数据,结合患者的过敏食物表,计算出若干营养配餐表。该营养配餐表是一天三餐的各食物摄入量表。本实施例中,各种食物
的卡路里数据来自于数据库。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患者的过敏食物表”除了考虑了患者的生理上的过敏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文化上的过敏性问题以及个人喜好,来自于临床医学数据中饮食禁忌和喜好。生理上的过敏问题是指患者对特定类食品过敏,或者存在消化问题而不吃特定食品,或者特定的病症所导致不能吃特定食品。对于食品过敏问题,比如,某些个体对海鲜类食品或花生过敏,因此,鱼虾蟹蛤肉和花生列入患者的过敏食物表。对于存在消化问题而不吃特定食品,比如某些个体缺少牛奶消化所需要的酶,因此配餐时应当避免牛奶作为其食物,而将牛奶列入患者的过敏食物表。对于特定的病症所导致不能吃特定食品的情形,比如,某些患者胆存在问题,故不吃鸡蛋,因此鸡蛋列入患者的过敏食物表;再比如,某些患者存在风湿,应当避免吃高嘌呤含量的食品,因此鱼虾蟹蛤肉列入患者的过敏食物表。对于文化上的过敏性问题,比如对于伊斯兰教徒或者回族,猪肉列入患者的过敏食物表。个人喜好是某些个人不吃特定类食品,比如很多个体不吃香菜,再比如某些个体不吃鱼虾蟹蛤肉或者动物内脏等。
43.步骤s6,也就是,将各营养配餐表分配至疗程周期内的每一天,形成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步骤s5输出的营养配餐表有多个。疗程周期是运动康复治疗的一个阶段性周期,通常为7~30天。步骤s6中分配时通常按照步骤s5输出的营养配餐表的顺序逐个配入疗程周期的每一天,由此避免每天食品的重复。
44.基于营养素摄入的补充配置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7:根据运动风险级别、运动强度级别、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医学数据,评估患者各种营养素所需的补充系数,进而计算出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步骤s8:根据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以及各食物的各营养素成分数据,计算出患者平均每天根据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
45.步骤s9:根据患者一天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患者平均每天根据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所摄入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计算出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的缺额量。
46.步骤s10:根据患者一天摄入各营养素的缺额量和营养加强类食品的营养素成分计算出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步骤s11:将患者所需补充的营养加强类食物及其摄入量和疗程周期的食物配餐方案组成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
47.步骤s11得到的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即为本发明的输出。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是指一个疗程周期的营养配餐方案,包括了疗程周期内每天三餐的营养配餐表。该营养配餐表是各食物摄入量表,包括食物种类及其对应的摄入量。
48.本实施例步骤s7中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钙。所需摄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需摄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
营养素补充系数。
49.上述公式中,营养素补充系数根据营养素代谢能力和运动风险级别所确定,确定方法如下: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0;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1;
若营养素代谢能力为正常,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2;若营养素代谢能力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4;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低危或中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3;若营养素代谢能力极差,且运动风险级别为高危或极高危,则营养素补充系数=1.5。
50.本实施例,上述步骤s7和s8中,各食物的各营养素成分数据取自《中国食物成分表》并预先存于数据库。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取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定义的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或者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并预先存于数据库。
5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对于特定类患者,比如,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过高的情形,需要需要额外加成补充对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此时,对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素补充系数可以为2甚至3。再比如,对于存在心血管问题的患者,还需要额外补充辅酶q10。因此,本实施例中,步骤s7中的营养素还包括辅酶q10。
52.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上述营养配餐的计算机自动生成方法建立在本实施例所对应的运动康复治疗实施方案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运动康复治疗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营养配餐的生成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