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13:1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粗校准确定智能电表时钟信息是否有误;步骤2:精校准确定出现时钟误差的时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1:输入时钟频率输入特定智能电表的时钟频率,该时钟频率可以直接从智能电表的说明书中得到,该时钟频率记为f0,步骤1.2:确定采样窗口采样窗口时间长度t的范围为在上述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正整数数值均是可以选择的,如果选取的是端点,且端点的数值不为正整数,则对端点的计算结果取整,将该整数部分作为窗口时间长度t,所述的采样窗口时间长度t是指:从该采样时间窗口的0时刻开始记录时钟脉冲的个数,直到最长时间t为止,用记录到的脉冲个数与时间长度就可以计算得到本窗口平均时钟采样频率f
a
,上述对时钟频率的采样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在智能电表时钟工作的阶段内,连续进行采样,每个采样周期的时间长度均为t,在上一个周期采样完成后立刻进行下一个采样周期的采样,步骤1.3:判断时钟是否异常计算误差变化率p其中,f
a
是计算得到的时钟采样频率;f0智能电表的标称时钟频率;||是绝对值符号,当p≤a%时,保持原有采样周期,并持续采样,记录每次采样结果;当a%<p≤b%时,暂时不做任何处理,并持续采样,记录每次采样结果;当b%<p时,执行步骤2精校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值a和数值b均是外部输入的数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值a取1,数值b取1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网络因素剔除剔除网络因素后,如果满足p≤a%,执行前述同等条件的执行动作;如果满足a%<p≤b%,执行前述同等条件的执行动作;否则执行步骤2.2,所述的剔除网络因素是指去除因为网络传输造成的潜在数据误差,具体做法如下:
通过专用设备检测网络传输误差,用该误差对前述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的修正结果用于后续计算,步骤2.2:确定目标区间设数值a和数值b之间共有n个采样周期,每个采样周期的采样时间为t,为方便记录将该n个采样周期分别记为t1,t2,

,t
i

,t
n
,每个采样周期内经过计算得到时钟采样计算频率为f1,f2,

,f
i

,f
n
,令δf
i
为误差标志,δf
i
=|f
i

f
i
‑1|,其中i=2,

,n,那么所有误差标志中数值最大的误差标志对应的i值所对应的区间为目标区间,如果上述数值a和数值b之间的采样周期数量不是整数,则向下取整,该取整的数值为n,步骤2.3:采样区间大小调整令s
j 1
为本轮次调整系数其中f
ij
为上轮次计算得到的目标区间的时钟采样计算频率,在第一次计算时f
ij
=f
i
,在后续计算中f
ij
随着计算不断更新迭代;f0为步骤1中得到的智能电表的时钟频率,令t
j 1
为本轮次调整后的采样区间长度,如果s
j 1
<0.5,t
j 1
=(1

s
j 1
)t
j
;如果s
j 1
≥0.5,t
j 1
=0.5t
j
;其中t
j
为上轮次计算得到的目标区间的采样区间长度,在第一次计算时t
j
的数值取t步骤2.4:新采样周期采样令目标区间的两个端点分别为u点和v点,其中u点为起始点,v点为终止点,则用新的采样区间长度t
j 1
从两个端点相向取样,即从u点开始向v点取样t
j 1
个长度,也从v点开始向u点取样t
j 1
个长度,计算得到的时钟采样计算频率分别记为f
u
和f
v
,步骤2.5:确定新目标区间判断|f
u

f0|=|f
v

f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执行步骤2.6,否则执行后续判断;判断|f
u

f0|<|f
v

f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f
ij
=f
u
,且令f
u
对应的采样区间为新的目标区间,并执行步骤2.3;如果上式不成立,则f
ij
=f
v
,且令f
v
对应的采样区间为新的目标区间,并执行步骤2.3,步骤2.6:确定智能电表时钟偏差出现的时间点取最新一轮更新后v点对应时刻的下一个采样时刻为智能电表时钟偏差出现的时间点,输出该时间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误差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远程运行误差检测方法,其中,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粗校准;确定智能电表时钟信息是否有误;步骤2:精校准;确定出现时钟误差的时刻。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本申请通过粗校准判定时钟是否产生了漂移,通过精校准相对准确的定位到时钟开始产生漂移的时刻。在精校准阶段通过调整采样窗口大小,迅速逼近产生时钟漂移的时刻,从而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进而确定哪些时钟信息是可信的,哪些时钟信息是需要误差校正后才能使用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 肖斌 赵旭 樊浩研 董子慧 张洁羽 牛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与运营管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