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2-19 07:2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天线通常以较高功率传输电磁波,这样,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也通常较大,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可以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比吸收率)值衡量,sar值越高,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越大。
3.为了确保用户的身体健康,通常会对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以降低移动终端的sar值。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听筒和光感应器识别用户是否在接听电话,若识别到用户正在接听电话,则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降低移动终端的sar值的效果。
4.然而,上述对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方式,存在控制灵活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天线发射功率的控制灵活性。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7.根据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该电子设备的目标握持场景,各该天线在该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
8.根据该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该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9.基于各该天线分别对应的该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该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1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1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设置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该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
12.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该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13.调整模块,用于基于各该天线分别对应的该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该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14.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握持姿态,其中,
15.不同的该握持姿态对应的握持天线在该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且不同的该握持姿态对应的天线发射功率调整策略不同,其中,该握持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
16.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
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17.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9.通过根据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的目标握持场景,各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而后,根据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再基于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由于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等)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是不同的(如所握持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握持的天线的位置不同),而在用户握住某个天线的情况下,该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会降低,因此,根据电子设备各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识别出电子设备不同的握持场景,再针对具体的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来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提升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2.图2

1为一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

2为一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中各天线的位置示意图;
24.图3为一种示例性地横屏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
25.图4为一种示例性地左手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
26.图5为一种示例性地右手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
27.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8.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场景映射表进行更新的流程图;
29.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0.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31.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3.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天线通常以较高功率传输电磁波,这样,用户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也通常较大,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传统技术中,一般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听筒和光感应器识别用户是否在接听电话,当听筒打开或者光感应器的进光量减少,则判定用户此时处于接听电话的场景,接听电话的场景下移动终端的天线距
离用户较近,此时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降低移动终端的sar值的效果。但是,用户实际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并不只涉及一种场景,而是会涉及多种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等等,传统技术仅通过判定用户是否处于接听电话的场景对天线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方式,存在控制灵活性差的问题。
34.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根据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设置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而后,根据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再基于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由于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等)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是不同的(如所握持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握持的天线的位置不同),而在用户握住某个天线的情况下,该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会降低,因此,根据电子设备各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识别出电子设备不同的握持场景,再针对具体的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来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提升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的灵活性。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该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
36.下述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执行主体是电子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电子设备,在此对电子设备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3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
38.步骤101,电子设备根据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的目标握持场景。
39.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终端为例,进入5g时代后,电子设备中设置的天线的数量显著增多,且各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示例性地,参见图2

1,图2

1为一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如图2

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区域、第一长边区域、第一短边区域、第二长边区域以及第二短边区域,电子设备可以在设备主体区域、第一长边区域、第一短边区域、第二长边区域以及第二短边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一个或多个天线,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工作频段需求。该工作频段可以是相同频段,当然也可以是不同频段。
41.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握持场景(握持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各握持场景可以均指用户相对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而言)下,用户手部握持(或触碰,以下简称为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是不同的,例如用户所握持的天线的数量不同和/或所握持的天线的位置不同。请继续参见图2

1,可以理解的是,以握持场景为横屏握持场景为例,在横屏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可能会握持设备主体区域中设置的天线;在左手握持场景下,用户则通常不会握持设备主体区域的天线,而可能会握持第一长边区域下端(第一长边区域靠近第二短边区域的一端)和第二长边区域上端(第二长边区域靠近第一短边区域的一端)中设置的天线;在右手握持场景下,用户同样通常不会握持
设备主体区域的天线,而可能会握持第二长边区域下端(第二长边区域靠近第二短边区域的一端)和第一长边区域上端(第一长边区域靠近第一短边区域的一端)中设置的天线。
42.以下,以一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中各天线的位置分布为例,对不同的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不同天线进行示例说明。
43.参见图2

2,图2

2为一种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中各天线的位置示意图,图2

2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背视图。
44.如图2

2所示,电子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共设置12个天线(图2

2所示的天线0

天线11),电子设备可以通过12个天线实现电子设备的同频段或不同频段的工作频段需求。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12个天线实现3个低频段、4个中高频段、4个5g频段、2个wifi频段及2个gps定位频段的工作频段需求。
45.参见图3,图3为一种示例性地横屏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请结合图2

2和图3,假设图2

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听筒设置在图2

2所示的摄像头的上方,在横屏握持场景下,以听筒朝向用户左侧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天线9、天线2、天线4、天线6、天线1通常会被用户手部握持,以听筒朝向用户右侧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天线3、天线7、天线11、天线5、天线9通常会被用户手部握持。
46.参见图4,图4为一种示例性地左手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请结合图2

2和图4,在左手握持场景下,电子设备中的天线6、天线10通常会被用户手部握持。
47.参见图5,图5为一种示例性地右手握持场景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请结合图2

2和图5,在右手握持场景下,电子设备中的天线3、天线7、天线0通常会被用户手部握持。
4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握持场景均指用户面朝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而言。
49.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某个天线的情况下,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具体地,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某个天线的情况下,该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会比该天线未被握持时的信号接收强度有所降低。
50.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设置的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的哪些位置的天线被用户手部握持,从而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该目标握持场景为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
51.以下,对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的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52.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存电子设备的各天线在自由空间状态(即未被用户握持)下对应的标准信号接收强度,电子设备获取到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之后,对于每个天线,将该天线对应的标准信号接收强度和目标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大小对比,若该标准信号接收强度和目标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认为该天线被用户握持。
53.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预先配置握持场景和天线标识集合的多组对应关系,每个天线标识集合包括对应的握持场景下至少一个被用户握持的天线标识,该天线标识可以是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这样,电子设备确定电子设备中被用户握持的天线后,例如,被用户
握持的天线为天线6和天线10,电子设备可以在电子设备中预存的握持场景和天线标识集合的多组对应关系中,确定天线6和天线10对应的握持场景为左手握持场景,从而确定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为左手握持场景。
54.步骤102,电子设备根据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55.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是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大小的衡量指标,sar值越低,表明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越小,反之,则影响越大。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下,各个天线具有对应的标准比吸收率,在标准比吸收率下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较小,标准比吸收率与天线的发射功率呈负相关,该标准比吸收率可以是根据经验设置或者由相关规定给出。
56.对于不同的握持场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预先配置各握持场景下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该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可以是根据天线在对应握持场景下的标准比吸收率得到的,例如,该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可以是根据天线的标准比吸收率计算得到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
57.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的横屏握持场景下,用户可能是在打游戏或者观看视频,在电子设备的右手握持场景下,用户可能是在接听电话,因此,电子设备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下,所使用的天线可能是不同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握持场景下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可以是目标握持场景下投入使用的部分或全部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握持场景下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全部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但是未投入使用的部分天线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为0值。
58.步骤103,电子设备基于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59.对于每个天线,电子设备依据该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如标准信号发射功率,调整天线当前的发射功率,直至天线当前的发射功率等于标准信号发射功率,也即,对该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衰减,从而可以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提升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60.另外,相关技术中,在识别到用户正在接听电话之后,为了有效降低sar值,一般是采用单一标准同时降低各天线的发射功率,例如将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降低到某个功率值,这会导致部分天线不必要的性能损失,这是由于在接听电话的场景中,各天线与用户的距离是不同的,距离用户较远的天线相较于距离用户较近的天线而言,其可以具有更高的发射功率,因此,将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降低到某个功率值,会造成距离用户较远的天线的不必要的性能损失。
61.本技术实施例中,各天线分别对应有发射功率调整参数,这样,电子设备基于各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分别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将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降低到某个功率值,造成的距离用户较远的天线的不必要性能损失的问题,提升了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
62.上述实施例通过根据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的目标握持场景,各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而后,根据目标握持场景,确定
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再基于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这样,由于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等)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是不同的(如所握持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握持的天线的位置不同),在用户握住某个天线的情况下,该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会降低,因此,根据电子设备各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识别出电子设备不同的握持场景,再针对具体的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来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提升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的灵活性。
63.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电子设备如何根据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设置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的过程。如图6所示,步骤101可以包括图6所示的步骤601:
64.步骤601,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查询场景映射表,得到目标握持场景。
65.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预置场景映射表,场景映射表包括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和握持场景的多组对应关系,每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包括各天线在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握持场景下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各天线在每个握持场景下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是实际测量得到的。
66.例如,在横屏握持场景下电子设备接收信号,电子设备测量得到各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并将各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存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将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与横屏握持场景对应存储。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可以存储各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以及每个信号接收强度对应的天线标识,天线标识可以是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天线位置或天线编号。
67.这样,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查询场景映射表,则可以得到目标握持场景。以下,对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查询场景映射表,得到目标握持场景的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6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在场景映射表包括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确定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电子设备将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握持场景作为目标握持场景。其中,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相似天线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其中,相似天线在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与相似天线当前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阈值。
69.示例性地,对于场景映射表包括的每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电子设备可以计算每个位置的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与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的差异值,并检测该差异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异值阈值,若小于,则确定该天线为相似天线。若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相似天线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预设数量阈值例如5,电子设备则停止查找,并确定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和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匹配,从而确定该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为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
7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遍历场景映射表包括的所有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于每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电子设备可以计算每个位置的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与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的差异值,并检测该差异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异值阈值,若小于,则确定该
天线为相似天线,电子设备将所有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对应的相似天线数量最多的信号接收强度集合确定为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
71.电子设备确定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之后,电子设备将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握持场景作为目标握持场景,这样,通过预置的场景映射表,电子设备可以快速、准确、方便地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提升了目标握持场景的确定速度和准确性,在基于确定的目标握持场景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实现更精细化的区分场景降sar值,且基于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
72.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7,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对场景映射表进行更新的过程。如图7所示,该过程包括步骤701、步骤702和步骤703:
73.步骤701,电子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74.该使用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屏幕状态信息和用户操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屏幕状态信息例如横屏状态、竖屏状态,用户操作信息例如用户针对某个应用程序的操作指令,等等。
75.步骤702,电子设备根据使用状态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握持场景,并获取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
76.示例性地,若屏幕状态信息为横屏状态,用户操作信息为用户打开游戏应用程序,电子设备则确定当前握持场景为横屏握持场景。
77.电子设备检测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
78.步骤703,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握持场景和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对场景映射表中与当前握持场景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的各信号接收强度进行更新。
79.继续以当前握持场景为横屏握持场景为例,电子设备检测到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电子设备利用各天线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替换场景映射表中横屏握持场景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的各信号接收强度,得到横屏握持场景对应的更新后的信号接收强度集合。
80.这样,通过周期性地获取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对场景映射表进行周期性地更新,可以确保场景映射表的数据准确性,有利于提升天线发射功率的控制精度。
81.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8,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电子设备如何根据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的过程。如图8所示,步骤102包括图8所示的步骤1021和步骤1022:
82.步骤1021,电子设备对于每个天线,获取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
83.标准信号发射功率是根据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比吸收率得到的。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握持场景下,各个天线具有对应的标准比吸收率,在标准比吸收率下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较小,标准比吸收率与天线的发射功率呈负相关,该标准比吸收率可以是根据经验设置或者由相关规定给出。
84.天线的标准比吸收率与天线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电子设备根
据该映射关系和标准比吸收率则可以得到天线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
85.步骤1022,电子设备获取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并将信号发射功率和标准信号发射功率相减,得到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86.电子设备将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和标准信号发射功率相减,得到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即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为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和标准信号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
87.请继续参见图8,步骤103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步骤1031:
88.步骤1031,电子设备对于每个天线,按照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衰减处理。
89.电子设备获取每个天线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之后,对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衰减处理,例如,对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降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指示的差值。
90.相关技术中,一方面,会采用改变电子设备的天线设计降低sar值的方式,但是,改变天线硬件设计的方式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各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识别出电子设备不同的握持场景,再针对具体的握持场景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来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降低了实施难度,提升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的实用性。
91.另一方面,会在sar值比较高的频段,直接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使天线辐射功率维持在一定的低水平,以此保证sar指标满足要求,但是,这种方式会直接导致降功率频段的辐射性能下降,使用户的通信性能大大收到影响。本技术实施例区分细粒度的场景,分别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全部天线的发射功率维持在低水平,提升了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
92.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该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3.步骤a1,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在场景映射表包括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确定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
94.其中,场景映射表包括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和握持场景的多组对应关系,每个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包括各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相似天线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相似天线在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与相似天线当前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阈值。
95.步骤a2,电子设备将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握持场景作为目标握持场景。
96.其中,目标握持场景为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
97.步骤a3,对于每个天线,电子设备获取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
98.其中,标准信号发射功率是根据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比吸收率得到的。
99.步骤a4,电子设备获取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并将信号发射功率和标准信号发射功率相减,得到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100.步骤a5,对于每个天线,电子设备按照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衰减处理。
101.步骤a6,电子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102.步骤a7,电子设备根据使用状态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当前握持场景,并获取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
103.步骤a8,电子设备根据当前握持场景和各天线在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对场景映射表中与当前握持场景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的各信号接收强度进行更新。
104.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105.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106.第一确定模块100,用于根据电子设备中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握持场景,各所述天线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
107.第二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握持场景,确定各所述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
108.调整模块300,用于基于各所述天线分别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各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1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0,包括:
110.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查询场景映射表,得到所述目标握持场景;
111.其中,所述场景映射表包括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和握持场景的多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包括各所述天线分别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
1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各所述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在所述场景映射表包括的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确定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将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握持场景作为所述目标握持场景。
113.其中,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对应的相似天线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其中,所述相似天线在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对应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与所述相似天线当前对应的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小于预设差异值阈值。
1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115.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周期性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116.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握持场景,并获取各所述天线在所述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
117.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握持场景和各所述天线在所述当前握持场景下的当前信号接收强度,对所述场景映射表中与所述当前握持场景对应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集合中的各所述信号接收强度进行更新。
1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对于每个所述天线,获取所述天线在所述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获取所述天线当前的信号发射功率,并将
所述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标准信号发射功率相减,得到所述天线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所述标准信号发射功率是根据所述天线在所述目标握持场景下的标准比吸收率得到的。
1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300具体用于对于每个所述天线,按照所述天线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对所述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进行衰减处理。
1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握持场景为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
121.上述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122.关于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123.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握持姿态,其中,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的握持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
124.电子设备的握持姿态可以是电子设备在对应的握持场景下所呈现的姿态。如上文所述,握持场景例如左手握持场景、右手握持场景或横屏握持场景,在每个握持场景下,电子设备呈现对应的握持姿态。
125.在不用的握持姿态下,用户手部握持(或触碰,以下简称为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是不同的,例如,用户所握持的天线的位置不同。上述握持天线即电子设备中被用户握持的天线,即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的握持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不同。
126.本技术实施例中,握持姿态可以为横屏握持场景对应的横屏握持姿态、左手握持场景对应的左手握持姿态,或右手握持场景对应的右手握持姿态。如图2

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区域、第一长边区域、第一短边区域、第二长边区域以及第二短边区域,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的握持天线在第一长边区域、第二长边区域、第一短边区域、第二短边区域以及设备主体区域中的位置不同。
127.例如,在横屏握持场景对应的横屏握持姿态下,用户手部可能会握持设备主体区域中设置的天线;在左手握持场景对应的左手握持姿态下,用户则通常不会握持设备主体区域的天线,而可能会握持第一长边区域下端(第一长边区域靠近第二短边区域的一端)和第二长边区域上端(第二长边区域靠近第一短边区域的一端)中设置的天线;在右手握持场景对应的右手握持姿态下,用户同样通常不会握持设备主体区域的天线,而可能会握持第二长边区域下端(第二长边区域靠近第二短边区域的一端)和第一长边区域上端(第一长边区域靠近第一短边区域的一端)中设置的天线。
128.具体地,关于在不用的握持姿态下,用户手部握持的电子设备的天线不同的解释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29.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某个天线的情况下,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具体地,用户手部握持电子设备的某个天线的情况下,该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会比该天
线未被握持时的信号接收强度有所降低。本技术实施例中,握持天线的信号接收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该预设强度阈值可以是握持天线未被用户握持状态下的信号接收强度。
130.这样,电子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设置的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的哪些位置的天线被用户手部握持,从而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这样则确定了电子设备当前的握持姿态。
131.其中,电子设备根据各天线当前分别对应的目标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目标握持场景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32.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同的握持姿态对应的天线发射功率调整策略不同。示例性地,该天线发射功率调整策略可以包括:按照不同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分别调整电子设备中不同位置处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133.其中,在不同的天线发射功率调整策略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预先配置各天线发射功率调整策略对应的握持姿态下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各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根据对应握持姿态下的标准信号发射功率得到,标准信号发射功率是根据各天线在对应握持姿态下的标准比吸收率得到的。
134.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是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大小的衡量指标,sar值越低,表明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越小,反之,则影响越大。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握持姿态下,各个天线具有对应的标准比吸收率,在标准比吸收率下电子设备对人体辐射影响较小,标准比吸收率与天线的发射功率呈负相关,该标准比吸收率可以是根据经验设置或者由相关规定给出。
135.对于每个天线,电子设备依据该天线在目标握持场景下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如标准信号发射功率,调整天线当前的发射功率,直至天线当前的发射功率等于标准信号发射功率,也即,对该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衰减,从而可以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提升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136.本技术实施例电子设备针对具体的握持姿态确定各天线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对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提升了天线发射功率控制的灵活性。
137.另外,相关技术中,在识别到用户正在接听电话之后,为了有效降低sar值,一般是采用单一标准同时降低各天线的发射功率,例如将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降低到某个功率值,这会导致部分天线不必要的性能损失,这是由于在接听电话的场景中,各天线与用户的距离是不同的,距离用户较远的天线相较于距离用户较近的天线而言,其可以具有更高的发射功率,因此,将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降低到某个功率值,会造成距离用户较远的天线的不必要的性能损失。
138.关于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和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限定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39.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可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14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天线发射功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14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14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天线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143.本技术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1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