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01:3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2.绿色发展与高效发展将成为能源体系建设的未来方向。在当前绿电技术中,光伏发电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可以预见,光伏电站建设将大大提速。在现有建筑屋面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不仅实现了对闲置屋面的利用,而且能够实现发电侧和用户侧的近距离结合,最大限度减少了传输损失。当前屋顶光伏系统,主要采用在屋面上铺设光伏组件的型式。这不仅影响屋面美观,而且增加了建筑支撑结构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节省了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装置,铺设方便。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光伏瓦,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第二压紧边框和底边框;
6.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固定。
7.优选的,光伏发电部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eva胶膜和背板,eva胶膜中间设置有光伏硅片,光伏硅片连接有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
8.进一步,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设置在底边框下方。
9.优选的,eva胶膜中间设置有两块光伏硅片,两块光伏硅片通过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10.优选的,第一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为与底边连接的l型结构,第二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为与顶边连接的倒l型结构。
11.优选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采用固螺栓固定。
12.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光伏瓦的屋顶铺设结构,光伏瓦阵列排布,相邻光伏瓦的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相互配合固定。
13.优选的,相邻光伏瓦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14.进一步,左右/上下侧相邻的光伏瓦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15.优选的,当屋顶为双坡屋顶时,屋脊部分设置有屋脊结构,屋脊结构两侧向屋顶两侧延伸并连接有光伏瓦,屋脊结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压紧边框或第二压紧边框固定结构配合的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通过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作为固定部件将光伏发电部分包裹固定,并且相邻光伏瓦之间的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在铺设时,不需要额外的设置制成和固定装置,便可将光伏瓦平铺开,方便快捷,节省了成本。
18.进一步,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设置在底边框下方,避免雨水暴晒等天气因素对接头寿命的影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光伏瓦正视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光伏瓦侧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光伏瓦屋顶铺设正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光伏瓦屋顶铺设侧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图3a处屋脊结构与光伏瓦连接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图3b处光伏瓦连接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图4c处光伏瓦平铺示意图。
26.其中:1

光伏玻璃;2

eva胶膜;3

光伏硅片;4

背板;5

底边框;6

第一压紧边框;7

紧固螺栓;8

第二压紧边框;9

屋脊结构;10

正极接头;11

负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28.本发明所述的光伏瓦,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6、第二压紧边框8和底边框5。
29.如图1所示,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5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如图2所示,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5与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底面采用固螺栓7固定。
30.如图6所示,光伏发电部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1、eva胶膜2和背板4,eva胶膜2中间设置有两块光伏硅片3,每块光伏硅片3连接有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两块光伏硅片3通过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设置在底边框5下方。
31.如图6所示,第一压紧边框6的固定结构为与底边连接的l型结构,第二压紧边框8的固定结构为与顶边连接的倒l型结构,l型结构和倒l型结构互相咬合,实现光伏瓦之间的连接固定。
32.采用光伏瓦在屋顶铺设后的结构如图4和图7所示,光伏瓦阵列排布,相邻光伏瓦的第一压紧边框6的l型结构和第二压紧边框8的倒l型结构相互咬合,相互固定。
33.左右/上下侧相邻的光伏瓦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本实施例为上下侧相邻的光伏瓦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
34.如图3和图5所示,当屋顶为双坡屋顶时,为了避免屋脊部分存在夹角,使光伏瓦无
法铺设,因此屋脊部分设置有屋脊结构9,屋脊结构9底部夹角与屋脊部分贴合,屋脊结构9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压紧边框6或第二压紧边框8固定结构配合的结构,为l型结构或倒l型结构,具体结构根据和哪个压紧边框连接决定。
35.在安装时,首先使第一级光伏瓦上的压紧边框与屋脊结构9配合连接,光伏瓦侧边第一压紧边框6和相邻光伏瓦的第二压紧边框8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首级光伏瓦安装。接下来,通过光伏瓦上成对设计的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实现前后、左右的咬合,从而实现光伏瓦在屋面的铺设。
36.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6)、第二压紧边框(8)和底边框(5);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5)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5)与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底面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部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1)、eva胶膜(2)和背板(4),eva胶膜(2)中间设置有光伏硅片(3),光伏硅片(3)连接有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设置在底边框(5)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eva胶膜(2)中间设置有两块光伏硅片(3),两块光伏硅片(3)通过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边框(6)的固定结构为与底边连接的l型结构,第二压紧边框(8)的固定结构为与顶边连接的倒l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底边框(5)与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底面采用固螺栓(7)固定。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光伏瓦的屋顶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光伏瓦阵列排布,相邻光伏瓦的第一压紧边框(6)和第二压紧边框(8)的固定结构相互配合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瓦屋顶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光伏瓦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瓦屋顶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上下侧相邻的光伏瓦正极接头(10)和负极接头(11)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瓦屋顶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屋顶为双坡屋顶时,屋脊部分设置有屋脊结构(9),屋脊结构(9)两侧向屋顶两侧延伸并连接有光伏瓦,屋脊结构(9)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压紧边框(6)或第二压紧边框(8)固定结构配合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第二压紧边框和底边框;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固定。节省了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装置,铺设方便。铺设方便。铺设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曾利华 张国 郭辰 蔡安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