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9:2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采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检查站为了便于车辆和人员的安全,设置了特定的信息采集设备。传统的工作模式是在检验通道上独立施工安装车辆抓拍摄像头、人脸抓拍摄像头等,需要施工的地方比较多,不仅在检查通道上需要设立各种独立的信息采集设备,影响环境美观,而且还需要车乘人员下车,进行身份信息的采集等。由此,检查站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其承载了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且通过移动机构实现围绕车身(例如沿着检测区域)移动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位置的调整而实现对于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和检测。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
5.第一机身;
6.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用于采集车辆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7.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内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8.移动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机身移动。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机身的底部;
10.或者
11.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机身的底部的滑动副和装设于所述检测区域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副与所述滑动轨道滑动配合。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车辆的检测区域的边缘平行,
13.所述检测区域的边缘沿着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的拍摄范围覆盖所述车辆的车窗范围。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的顶部,所述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可调整。
16.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17.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位置信号,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18.所述移动机构响应于所述位置信号而带动所述第一机身移动。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的启动受控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身具有前壁,垂直于所述前壁的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壁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前壁形成锐角夹角的斜壁;
21.所述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的所述斜壁。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23.面部识别摄像机,用于采集位于所述车辆外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24.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25.第一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用于拍摄和识别位于所述车辆内人员的身份标识卡片的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26.所述第一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的拍摄方向朝向所述车辆。
27.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28.身份标识识别器,用于近场读取身份标识卡片的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29.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30.控制操作面板,所述控制操作面板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的侧壁,且与所述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位于所述前壁的相对的两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32.信息提示装置,用于展示提示信息,其装设于所述第一机身;
33.所述信息提示装置为显示灯、显示屏、扩音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包括灯光、文字、声音中的一个或多个;
3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屏的显示界面朝向所述车辆。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提示装置包括显示灯,
36.所述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包括壳体和装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摄像头,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拼合的密封壳体和透明壳体,所述第一摄像头透过所述透明壳体拍摄,
37.所述显示灯装设于所述密封壳体和透明壳体的拼接处。
3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第一检测设备和所述第二检测设备分别基于以上所述的检测设备实现。
3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将人脸信息采集和车辆信息采集功能集成于同一机身,能够减少检查站的各种独立施工的检测操作。进一步地,第一机身能够随时移动至任意的临时检查位置进行检测,便于移动、方便操作。且第一机身在检测区域内也可移动至与车辆长度的任意位置对应的位置,从而便于对于车内人员、特别是后排乘坐人员的信息采集。另外,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灯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从而引导车辆人员完成信息采集,以减少检查站需要配备的人力、物力。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综合多种采集方式,能够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进行远程采集和识别,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40.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图1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图3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图5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是图5中的第二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49.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50.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5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和检测系统,其承载了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且通过移动机构实现沿着检测区域移动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位置的调整而实现对于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和检测。
5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用于采集位于检测区域内的车辆1的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该检测设备包括:
53.第一机身10;
54.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用于采集车辆1的车辆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55.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用于采集车辆1内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56.移动机构50,装设于第一机身10,用于带动第一机身10移动。
57.在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中,第一机身10可承载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且通过移动机构50具备围绕车身(例如沿着检测区域)移动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位置的调整而实现对于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
58.具体地,检测区域是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人车信息采集区域,其中示例性地,检测区域的形状可实现为与车辆对应的矩形形状,其长度方向可选择为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机身10可具有能够移动至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采集车辆1的驾驶员位置、副驾驶员位置、和后排位置上的人员的信息。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一机身10的移动方向可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
59.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机构50包括安装于第一机身10的底部的滑动副51和装设于检测区域的滑动轨道30,滑动副51与滑动轨道30滑动配合,以带动第一机身10沿着滑动轨道30移动。
60.因此,滑动轨道30的延伸方向限制了第一机身10的移动范围和移动位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滑动轨道30与检测区域的边缘平行,检测区域的边缘沿着车辆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
61.图1仅以滑动轨道30沿着检测区域的邻近驾驶员的一条长边延伸为例进行了图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滑动轨道30可沿着检测区域的多条边缘设置。例如,滑动轨道30可沿着检测区域的一对长边以及邻近车头一侧的一条短边设置,可选地,第一机身10可沿着整条滑动轨道30滑动,以实现对于车辆1的驾驶员位置、副驾驶员位置、和后排位置上的人员的信息采集。
62.其中,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设备可例如包括: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其用于采集车辆信息,大多为车牌信息;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其用于采集人脸信息,特定地用于采集车辆1内部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即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实现人脸信息采集和识别。
63.其中,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可装设于第一机身10的顶部,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的高度对应于车辆1的车窗的高度,其拍摄范围覆盖车窗的范围,从而能够透过车窗拍摄车内人员。且,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的拍摄方向可调整,例如朝向检测区域以覆盖车窗的范围。
6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机身10邻近车辆1的驾驶员一侧,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机身10具有面向检测区域、且与检测区域长边平行设置的前壁101,垂直于前壁101的侧壁102,以及连接于前壁101和侧壁102之间、且与前壁101形成锐角夹角的斜壁103;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设置于第一机身10的斜壁103。
65.第一机身10通过与检测区域的长边形成夹角的斜壁103设置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能够较佳地设置拍摄角度。其中,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可在车辆1驶入检测区域以前、或者驶入检测区域过程中进行车辆信息采集。
6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67.第一位置传感器14,用于检测车辆1在检测区域内的位置信号,第一位置传感器14装设于第一机身10。
68.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4可装设于第一机身的前壁101。该第一位置传感器14可实现为雷达、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任意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1是否已经驶入检测区域,或者用于检测车辆1在检测区域内的具体位置。位置传感器的具体检测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实现。
69.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4的位置信号可作为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的启动控制信号,当第一位置传感器14检测到车辆1已经驶入检测区域时,可启动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进行人脸信息采集。进一步地,第一位置传感器14的位置信号可作为第一机身10的移动位置的控制信号。例如当第一位置传感器14检测到车辆1已经驶入检测区域时,第一机身10可以根据控制信息进行移动,或者第一机身10还可以根据由第一位置传感器14检测的位置信号确定的移动路径进行移动,当然,第一机身10的移动路径也可以是预先规划并发送至第一机身10。
7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71.第一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摄像机15,用于拍摄和识别车辆1内人员的身份标识(id)卡片的信息,第一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15装设于第一机身10,且第一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15的拍摄方向朝向检测区域,可选地,第一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15的拍摄范围覆盖车窗的范围。
72.第一ocr摄像机15用于光学采集例如身份证等id卡片的信息,其用于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识别其手持id卡片的信息,以实现在车内人员无需下车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对于车辆信息、车内人员人脸信息、车内人员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识别。其中,第一ocr摄像机15识别的id卡片信息可作为对于人脸信息识别失败的补充认证手段。
7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74.面部识别摄像机16,用于采集检测区域内位于车辆1外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例如装设于第一机身10的前壁101。
75.面部识别摄像机16是在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第一ocr摄像机15的信息采集失败的情况下,需要车内人员下车配合信息采集的补充措施。
76.可选地,如图2所示,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77.身份标识识别器17,用于近场读取身份标识卡片的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例如装设于第一机身10的前壁101。身份标识识别器17也是在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第一ocr摄像机15的信息采集失败的情况下,需要车内人员下车配合信息采集的补充措施。
78.如图2所示,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79.控制操作面板18,控制操作面板18装设于第一机身的侧壁102,且与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位于前壁101的相对的两侧。其中,控制操作面部18可采用触摸屏的形式,便于例如车辆驾驶员等非专业人员的操作。
80.进一步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人机交互的多种信息提示装置,用于展示提示信息,以为车内人员的信息采集提供引导。例如包括:显示灯31,其设置于第一机身10,例如,环绕第一机身10的顶部,以便于观看。其中,显示灯31可例如通过不同的颜色以提示车内人员操作状态,例如操作失误、识别失败、系统故障等;扩音器32,其设置于第一机身10,以可通过语音提示车内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等。显示屏33,其可以通过视觉图像提示车内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其中,显示屏33可设置于第一机身10的前壁101,其显示界面朝向车辆1,以方便车内人员观看和提示。
81.应当理解,面部识别摄像机16、第一ocr摄像机15、身份标识识别器17和信息提示装置在第一机身10的具体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可以根据人车信息采集需求进行合理布设。
82.其中,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处理器,其用于处理和验证通过各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包括人员身份信息、车辆信息、人脸信息等。对于信息的处理和验证可采用本地处理或者远端处理的方式。例如,处理器对于采集信息的存储、比对等,或者处理器将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远端(例如云端服务器等)进行比对、存储等。
83.且,处理器可根据信息的比对结果输出控制信号,以例如控制显示灯31的显示方式(包括显示灯的颜色、显示状态等)、语音输出信号、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等。另外,该比对结果可进一步加以应用。例如,信息比对结果为真实或者有效时,可例如通过显示屏显示通过等,或者该信息比对结果也可作为车辆通行的验证信息。或者,当信息比对结果为该信息并未保存于本地或者远端的数据库中时,可通过处理器控制现场采集并写入该信息,或者验证未通过时,作为禁止车辆通行的禁止信息等。
8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包括壳体和装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摄像头,壳体包括相互拼合的密封壳体121和透明壳体122,第一摄像头透过透明壳体122拍摄,显示灯31装设于密封壳体121和透明壳体122的拼接处。示例性地,显示灯31
可以装设在密封壳体121和透明壳体122的拼接处的凹槽内,使得显示灯31的亮光不会透过透明壳体122,而影响第一摄像头的拍摄。
85.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将人脸信息采集和车辆信息采集功能集成于同一机身,能够减少检查站的各种独立施工的检测操作。进一步地,第一机身能够随时移动至任意的临时检查位置进行检测,便于移动、方便操作。且第一机身在检测区域内也可移动至与车辆长度的任意位置对应的位置,从而便于对于车内人员、特别是后排乘坐人员的信息采集。另外,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灯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从而引导车辆人员完成信息采集,以减少检查站需要配备的人力、物力。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综合多种采集方式,能够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进行远程采集和识别,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速度和效率。
8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用于采集位于检测区域内的车辆1的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该检测设备包括:
87.第一机身10;
88.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用于采集车辆1的车辆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89.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用于采集车辆1内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90.移动机构50,装设于第一机身10,用于带动第一机身10移动。
91.在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中,第一机身10可承载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且通过移动机构50具备围绕车身(例如沿着检测区域)移动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位置的调整而实现对于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
92.具体地,检测区域是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人车信息采集区域,其中示例性地,检测区域的形状可实现为与车辆对应的矩形形状,其长度方向可选择为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机身10可具有能够移动至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采集车辆1的驾驶员位置、副驾驶员位置、和后排位置上的人员的信息。因此,通常情况下,第一机身10的移动方向可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
93.其中,移动机构50可包括第一滑轮13,第一滑轮13安装于第一机身10的底部,第一机身10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滑轮13而移动至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移动机构50实现为第一滑轮13的优势在于,第一机身10的移动位置不会受到例如滑轨的延伸方向的限制,而是可移动至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例如第一机身10可以按照预设的移动路径围绕车身移动。
9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机身10上承载的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9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第一机身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第二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9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其可以包括多个检测设备,其中每个检测设备可分别基于以上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其中,检测系统中的各个检测设备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97.图5所示的检测系统中包括两个检测设备,其中,装设于机身上的信息采集装置会
出现重复的情况,可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减少重复设置的信息采集装置的数量,例如,仅在其中一个检测设备上设置较为全面的多个信息采集装置,通常情况下,该检测设备为邻近驾驶员一侧的检测设备。
9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其中,第一检测设备包括:
99.第一机身10;
100.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用于采集车辆1的车辆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101.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用于采集车辆1内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10;
102.移动机构50,装设于第一机身10,用于带动第一机身10移动;
103.第二检测设备包括:
104.第二机身20;
105.第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22,用于采集车辆1内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二机身20;
106.移动机构50,装设于第二机身20,用于带动第二机身20移动。
107.其中,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承载了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多个设备,且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具有围绕车身(例如沿着检测区域)移动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位置的调整而实现对于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
108.具体地,检测区域是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人车信息采集区域,其示例性地,中检测区域的形状与车辆对应的为矩形形状,其长度方向与车辆车辆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可具有能够移动至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采集车辆1的驾驶员位置、副驾驶员位置、和后排位置上的人员的信息。
109.其中,用于采集人车信息的设备可例如包括: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其用于采集车辆信息,大多为车牌信息;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其用于采集人脸信息,特定地用于采集车辆1内部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即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实现人脸信息采集和识别。
110.其中,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可仅设置一个,其设置于第一机身10或者第二机身20上。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设置于第一机身10上,而第一机身10对应于车辆1的驾驶位一侧(左舵车辆),由此拍摄的车牌信息图片可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可以理解的,根据使用习惯的不同,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也可设置于第二机身20上。
111.其中,设置一对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和第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22,其分别设置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上,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的拍摄方向可调,优选地,其朝向检测区域,以拍摄车辆1内部人员的人脸信息。并且由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具有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因此,可分别带动其上的一对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采集车辆1的驾驶员位置、副驾驶员位置、和后排位置上的人员的人脸信息。
1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移动机构50包括安装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底部的滑动副51,以及装设于检测区域的滑动轨道30,滑动副51与滑动轨道30滑动配合,以带动第
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沿着滑动轨道30移动。
113.因此,滑动轨道30的延伸方向限制了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移动范围和移动位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滑动轨道30与检测区域的边缘平行,检测区域的边缘沿着车辆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
114.其中,一对滑动轨道30可沿着检测区域的一对长边设置,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分别通过其底部的滑动副51与滑动轨道30的配合而沿着一个滑动轨道30移动,从而具有沿着检测区域的一对长边移动的自由度。
115.其中,一对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可分别装设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顶部,一对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的高度对应于车辆1的车窗的高度,其拍摄范围覆盖车窗的范围,从而能够透过车窗拍摄车内人员。
11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机身10邻近车辆1的驾驶员一侧,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机身10具有面向检测区域、且与检测区域的长边平行设置的前壁101,垂直于前壁101的侧壁102,以及连接于前壁101和侧壁102之间、且与前壁101形成锐角夹角的斜壁103;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设置于第一机身10的斜壁103。可选地,第二机身20也可具有对应的结构。
117.第一机身10通过与检测区域的长边形成夹角的斜壁103设置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能够较佳地设置拍摄角度。其中,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可在车辆1驶入检测区域以前、或者驶入检测区域过程中进行车辆信息采集。
11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119.第一位置传感器14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用于检测车辆1在检测区域内的位置信号,其分别装设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
120.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4可装设于第一机身的前壁101,而第二位置传感器24也装设于第二机身20的对应位置,一对位置传感器14,24相对设置。该位置传感器14,24可实现为雷达、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车辆1是否已经驶入检测区域,或者用于检测车辆1在检测区域内的具体位置。
121.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4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的位置信号可分别作为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和第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22的启动控制信号,当位置传感器14,24检测到车辆1已经驶入检测区域时,可启动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22进行人脸信息采集。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14,24的位置信号可作为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移动位置的控制信号。
12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123.第一光学字符识别(ocr)摄像机15和第二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25,用于拍摄和识别车辆1内的身份标识(id)卡片的信息,其分别装设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且第一光学字符识别(ocr)摄像机15和第二光学字符识别摄像机25的拍摄方向均朝向检测区域,且拍摄范围覆盖车窗的范围。
124.ocr摄像机15,25用于光学采集例如身份证等id卡片的信息,其用于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识别其手持id卡片的信息,以实现在车内人员无需下车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对于车辆信息、车内人员人脸信息、车内人员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识别。其中,ocr摄像机识别的id卡片信息可作为对于人脸信息识别失败的补充认证手段。
12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126.面部识别摄像机16,用于采集检测区域内位于车辆1外的人员的人脸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的前壁101。
127.面部识别摄像机16是在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ocr摄像机15,25的信息采集失败的情况下,需要车内人员下车配合信息采集的补充措施。
128.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129.身份标识识别器17,用于近场读取身份标识卡片的信息,其装设于第一机身的前壁101。身份标识识别器17也是在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ocr摄像机15,25的信息采集失败的情况下,需要车内人员下车配合信息采集的补充措施。
130.如图6所示,第一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131.控制操作面板18,控制操作面板18装设于第一机身的侧壁102,且与车辆信息采集摄像机11位于前壁101的相对的两侧。其中,控制操作面部18可采用触摸屏的形式,便于例如车辆驾驶员等非专业人员的操作。
132.进一步地,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人机交互的多种信息提示装置,用于展示提示信息,以为车内人员的信息采集提供引导。例如包括:第一显示灯31和第二显示灯41,其分别设置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例如,分别环绕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顶部,以便于观看。其中,第一显示灯31和第二显示灯41可例如通过不同的颜色以提示车内人员操作状态,例如操作失误、识别失败、系统故障等。第一扩音器32和第二扩音器42,其设置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以可通过语音提示车内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等。第一显示屏33和第二显示屏43,其可以通过视觉图像提示车内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其中,第一显示屏33和第二显示屏43可分别设置于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前壁,其显示界面朝向车辆1,以方便车内人员观看和提示。
133.其中,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处理器,其用于处理和验证通过各自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包括人员身份信息、车辆信息、人脸信息等。对于信息的处理和验证可采用本地处理或者远端处理的方式。例如,处理器对于采集信息的存储、比对等,或者处理器将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远端(例如云端服务器等)进行比对、存储等。
134.且,处理器可根据信息的比对结果输出控制信号,以例如控制第一显示灯31和第二显示灯41的显示方式(包括显示灯的颜色、显示状态等)、语音输出信号、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等。另外,该比对结果可进一步加以应用。例如,信息比对结果为真实或者有效时,可例如通过显示屏显示通过等,或者该信息比对结果也可作为车辆通行的验证信息。或者,当信息比对结果为该信息并未保存于本地或者远端的数据库中时,可通过处理器控制现场采集并写入该信息,或者验证未通过时,作为禁止车辆通行的禁止信息等。
1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12包括壳体和装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摄像头,壳体包括相互拼合的密封壳体121和透明壳体122,第一摄像头透过透明壳体122拍摄,显示灯31装设于密封壳体121和透明壳体122的拼接处。第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机22也可以具有相似设置。
136.进一步地,应当理解,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上部署的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不完全相同,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可以区分为主机和副机,从而配合完成人车信息采集。
137.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将人员身份识别、车辆信息采集与识别、人脸信息采集与识别集成于同一机身,能够减少检查站的各种独立施工的检测操作。进一步地,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能够随时移动至任意的临时检查位置进行检测,便于移动、方便操作。且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在检测区域内也可移动至与车辆对应的任意位置,从而便于对于车内人员、特别是后排乘坐人员的信息采集。另外,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灯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从而引导车辆人员完成信息采集,以减少检查站需要配备的人力、物力。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综合多种采集方式,能够在车内人员不下车的情况下进行远程采集和识别,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速度和效率。
138.本实施例的检测系统可包括多个能够同时进行信息采集的检测设备,从而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采集和比对,以调高检测和采集效率。
139.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140.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141.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