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智能平板等智能终端设备,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了,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驾驶或骑行过程中的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导航的时候,需要对手机进行支架支撑,放置在适合用户观察的位置,目前的移动终端支架一般仅只有放置智能终端(手机)和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的常规功能。
3.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不具备定位功能,无法获取行动轨迹,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支架,并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控制主板和电源,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终端限位支架,所述终端限位支架与所述壳体可调节限位连接,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固定组件;所述控制主板上分别设有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报警器。
6.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限位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支架通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壳体可调节限位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二支架后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手柄的外侧壁阵列设有多个防滑槽。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侧边均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下侧边内壁均设有第一防滑硅胶垫。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硅胶垫,所述壳体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启动开关和求救开关,所述启动开关和所述求救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蓄电池相应位置处设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固定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
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万向球和万向球限位块,所述万向球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万向球限位块内设有内腔,所述万向球与所述内腔可旋转限位连接,所述万向球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万向球限位块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中段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壁固定设有软胶垫圈,所述软胶垫圈靠近所述安装通孔圆心的一侧设有波浪形凸齿。
15.与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中终端限位支架与壳体可调节限位连接,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提升了该移动终端支架的使用范围。
17.2、通过在控制主板上设置定位模块和报警模块,使得该移动终端支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且触发报警,提升了该移动终端支架的防盗级别;同时,具有定位功能,对于用户找寻车辆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万向球与万向球限位块装配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万向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如图1

4所示,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1,壳体1内固定设有控制主板2和蓄电池3,蓄电池3与控制主板2电性连接;蓄电池3用于给控制主板2
供电。壳体1上与蓄电池3相应位置处设有电池盖4,电池盖4与壳体1可拆卸卡接,便于更换电池;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控制主板2电性连接,充电接口用于外接电源线给蓄电池3充电。
27.壳体1上设有终端限位支架,终端限位支架用于限位固定移动终端。终端限位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左右两个侧边上的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相对于壳体1呈镜向分布。第一支架5与壳体1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二支架6与壳体1可调节限位连接;第二支架6上设有调节手柄7,调节手柄7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杆,壳体1的侧边上设有与调节螺杆适配的螺纹孔,调节手柄7的外侧壁上阵列设有多个防滑槽71。
28.当放置移动终端时,将移动终端的一侧放入第一支架5上,移动终端的另一侧放入第二支架6上,通过转动调节手柄7,使调节螺杆与螺纹孔连接固定,从而使移动终端限位在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上;调节手柄7与壳体1采用螺纹可调节连接,使得该移动终端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提升了该移动终端支架的使用范围。设置防滑槽71能够增加调节手柄7与用户手掌的摩擦力,防止转动调节手柄7时打滑。
29.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的上侧边均设有挡板51,挡板51能够更好的使移动终端限位在终端限位支架内,防止脱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设备,防止该移动终端支架对移动终端的外壳造成磨损,也为了防止移动终端从该移动终端支架上脱落。在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的下侧边内壁均设有第一防滑硅胶垫8;在壳体1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硅胶垫9。
30.控制主板2上分别设有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定位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报警模块包括蜂鸣报警器。通过设置定位模块和报警模块,使得该移动终端终端支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且触发报警,提升了该移动终端支架的防盗级别;同时,具有定位功能,对于用户找寻车辆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壳体1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启动开关10和求救开关11,启动开关10和求救开关11分别与控制主板2电性连接。启动开关10用于控制该移动终端支架的开启或关闭,求救开关11与通信模块配合使得该移动终端支架能够实现一键求救功能,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
31.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充电板12,太阳能充电板12位于两个第二防滑硅胶垫9之间,太阳能充电板12与控制主板2电性连接,太阳能充电板12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用于给蓄电池3补充电量。提升该移动终端支架中蓄电池3的使用时限,提升了该移动终端支架的节能性。
32.壳体1的背面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将该移动终端支架固定在车辆上或者其他地方,便于用户使用。固定组件包括万向球13和万向球限位块14,万向球限位块14与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万向球限位块14内设有内腔141,万向球13与内腔141可旋转限位连接,万向球13上设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穿过万向球限位块14的上表面,连接柱15上套设有安装架16,安装架16与连接柱15固定连接。安装架16的中段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壁固定设有软胶垫圈17,软胶垫圈17靠近安装通孔圆心的一侧设有波浪形凸齿171。
33.需要固定该移动终端支架时,将安装架16上的安装通孔套入车辆的把手上面,使安装架16与车辆把手固定住;软胶垫圈17能够使车辆把手与安装架16密封固定,波浪形凸齿171能够进一步卡住车辆把手,增加摩擦力,防止安装座打滑或者移位。手动旋转壳体1,使万向球13在万向球限位块14内转动,从而调节该移动终端支架的支撑角度,方便用户使
用。
3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安装架16使得该移动终端支架固定到不同的地方使用,例如:螺纹连接类型的安装架、卡合连接类型的安装架等。因此,只要是含有安装架16,且该安装架16用于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