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


背景技术:

2.隐形矫治技术设计了类似固定矫治器托槽的装置,即所谓的附件。附件是隐形矫治器固位和矫治力表达的重要辅助装置,附件形态的精准对矫治力的表达非常重要。
3.目前,大多数正畸医生使用粘固粉充填器完成附件的充填,介于该充填器常规用于口内充填,充填器主体及两侧的延伸部位都设计得较细较长,从而使口内操作方便、器械不阻挡视野。而附件的充填工序都在口外完成,为了充填不同种类、不同体积大小的附件,需要对现有的充填器进行改良。目前附件充填中存在的四大问题:(1)切割充填刃不能满足不同附件的切割充填功能。(2)树脂充填过程按压不严实,树脂块之间有空隙。(3)装置缺少模板加压功能。(4)充填器握持部位接触面积小、加压端材料摩擦系数低、操作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树脂切割刃体、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弯折部和模板加压组件;所述树脂切割刃体远离第一握持部的一端设有树脂充填头;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内设有震动组件。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切割刃体包括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所述第一切割刃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切割刃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3
°
~47
°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切割刃体包括第一树脂接触面和第二树脂接触面,所述第一树脂接触面和第二树脂接触面的夹角为2
°
~4
°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充填头为半球形。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的角度为90
°
~110
°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加压组件包括金属加压头,所述金属加压头上套设有硅胶加压头,所述硅胶加压头包括牙面贴合面、第一附件加压侧和第二附件加压侧。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面贴合面的圆心角为35
°
~40
°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附件加压侧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圆心角为55
°
~65
°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附件加压侧的形状为直线形。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机械固位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包括握持杆和包覆于握持杆的防滑层,所述握持杆和防滑层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直径为1~1.2c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可一装置多用,一端有切割和充填的功能,无需反复翻转工作端,节省椅旁操作时间,树脂切割刃体可以在确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切割效率;树脂充填头可使树脂材料被压实在模板内;第一握持部内设有震动组件,使得流动树脂在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从而保证附件形态的完整性及性能的牢固性,另一端有模板加压组件,通过操作者的手动加压,减少树脂飞边的产生。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加压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加压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加压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模板加压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本实用新型图中的元件标号:
[0027]1ꢀꢀꢀꢀꢀꢀꢀꢀꢀꢀꢀꢀꢀꢀꢀꢀꢀꢀꢀꢀꢀꢀꢀ
树脂充填头
[0028]2ꢀꢀꢀꢀꢀꢀꢀꢀꢀꢀꢀꢀꢀꢀꢀꢀꢀꢀꢀꢀꢀꢀꢀ
树脂切割刃体
[0029]
21
ꢀꢀꢀꢀꢀꢀꢀꢀꢀꢀꢀꢀꢀꢀꢀꢀꢀꢀꢀꢀꢀꢀ
第一切割刃
[0030]
22
ꢀꢀꢀꢀꢀꢀꢀꢀꢀꢀꢀꢀꢀꢀꢀꢀꢀꢀꢀꢀꢀꢀ
第二切割刃
[0031]
23
ꢀꢀꢀꢀꢀꢀꢀꢀꢀꢀꢀꢀꢀꢀꢀꢀꢀꢀꢀꢀꢀꢀ
第一树脂接触面
[0032]
24
ꢀꢀꢀꢀꢀꢀꢀꢀꢀꢀꢀꢀꢀꢀꢀꢀꢀꢀꢀꢀꢀꢀ
第二树脂接触面
[0033]3ꢀꢀꢀꢀꢀꢀꢀꢀꢀꢀꢀꢀꢀꢀꢀꢀꢀꢀꢀꢀꢀꢀꢀꢀ
第一握持部
[0034]
31
ꢀꢀꢀꢀꢀꢀꢀꢀꢀꢀꢀꢀꢀꢀꢀꢀꢀꢀꢀꢀꢀꢀꢀ
握持杆
[0035]
32
ꢀꢀꢀꢀꢀꢀꢀꢀꢀꢀꢀꢀꢀꢀꢀꢀꢀꢀꢀꢀꢀꢀꢀ
防滑层
[0036]4ꢀꢀꢀꢀꢀꢀꢀꢀꢀꢀꢀꢀꢀꢀꢀꢀꢀꢀꢀꢀꢀꢀꢀꢀ
第二握持部
[0037]5ꢀꢀꢀꢀꢀꢀꢀꢀꢀꢀꢀꢀꢀꢀꢀꢀꢀꢀꢀꢀꢀꢀꢀꢀ
弯折部
[0038]6ꢀꢀꢀꢀꢀꢀꢀꢀꢀꢀꢀꢀꢀꢀꢀꢀꢀꢀꢀꢀꢀꢀꢀꢀ
模板加压组件
[0039]
61
ꢀꢀꢀꢀꢀꢀꢀꢀꢀꢀꢀꢀꢀꢀꢀꢀꢀꢀꢀꢀꢀꢀꢀ
金属加压头
[0040]
62
ꢀꢀꢀꢀꢀꢀꢀꢀꢀꢀꢀꢀꢀꢀꢀꢀꢀꢀꢀꢀꢀꢀꢀ
硅胶加压头
[0041]
621
ꢀꢀꢀꢀꢀꢀꢀꢀꢀꢀꢀꢀꢀꢀꢀꢀꢀꢀꢀꢀꢀꢀ
牙面贴合面
[0042]
622
ꢀꢀꢀꢀꢀꢀꢀꢀꢀꢀꢀꢀꢀꢀꢀꢀꢀꢀꢀꢀꢀꢀ
第一附件加压侧
[0043]
623
ꢀꢀꢀꢀꢀꢀꢀꢀꢀꢀꢀꢀꢀꢀꢀꢀꢀꢀꢀꢀꢀꢀ
第二附件加压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
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6]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7]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树脂切割刃体2、第一握持部3、第二握持部4、弯折部5和模板加压组件6;所述树脂切割刃体2远离第一握持部3的一端设有树脂充填头1;所述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可拆卸连接,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所述第一握持部3内设有震动组件(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的隐形附件加压填充装置可一装置多用,一端有切割和充填的功能,无需反复翻转工作端,节省椅旁操作时间,树脂切割刃体2可以在确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切割效率;树脂充填头1可使树脂材料被压实在模板内;第一握持部3内设有震动组件,使得流动树脂在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从而保证附件形态的完整性及性能的牢固性,另一端有模板加压组件6,通过操作者的手动加压,减少树脂飞边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附件的材质为树脂。
[004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树脂切割刃体2包括第一切割刃21和第二切割刃22,所述第一切割刃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切割刃2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3
°
~47
°
。通常树脂切割刃体2具有一定的厚度,但是厚度又不会影响切割,因此,在切割树脂时,会形成两个与树脂接触的面,即如图2所示的第一树脂接触面23和第二树脂接触面24。所述树脂切割刃体2包括第一树脂接触面23和第二树脂接触面24,所述第一树脂接触面23和第二树脂接触面24的夹角为2
°
~4
°
。树脂切割刃体2刀刃角度设计巧妙,在前述两个角度范围内,在确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切割效率。
[004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所述树脂充填头1为半球形。树脂切割刃体2是由第一切割刃21和第二切割刃22交汇形成半球体球面,球面为充填端。球面的直径约为1mm。其作用是在树脂切割刃体2将树脂材料挖取出后,配合树脂切割刃体2的刀刃端,将树脂材料填充到模板内压实,使得树脂的材料尽可能与附件形状相同以及量一致。
[00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弯折部5的角度为90
°
~110
°
。弯折部5的作用是可以在操作工程中,更方便的将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的模板加压组件6伸入后牙区段,给模板加压,即本实用新型的隐形矫治附
件加压充填装置可同时满足前牙区段和后牙区段的加压要求。
[005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如图4~7所示,所述模板加压组件6包括金属加压头61,所述金属加压头61上套设有硅胶加压头62,选用硅胶材质是由于加压于塑料模板表面时,利用其摩擦力相对金属材质更大,确保加压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金属加压头61与硅胶加压头62的结合采用机械固位,金属加压头61的形状例如可以是t形卡扣,卡扣形状与硅胶加压头62内部空心结构相一致,使两者更好的结合,不易滑脱。硅胶加压头62耐高温高压,便于临床消毒。
[0052]
如图4~7所示,所述硅胶加压头62包括牙面贴合面621、第一附件加压侧622和第二附件加压侧623。硅胶加压头62的牙面贴合面621为圆弧凹面型,圆形角为35~40
°
,作用是更好与模板贴合。
[0053]
如图7所示,第一附件加压侧622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圆心角为55
°
~65
°
。第二附件加压侧623为直线形。两种形状以匹配不同形状附件的加压。加压的方式是直接通过操作者的手部压力于隐形矫治器的模板上。
[005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所述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是通过机械固位结合,更例如可以是卡扣连接。其中第一握持部3可以看作是充填手柄,第二握持部4可以看作是加压手柄。第一握持部3内设有电池,通过表面的usb接口充电后,可开启/关闭震动功能,即第一握持部3为震动手柄。第一握持部3中的震动组件选自震动器,例如可以是日本电产(nidec)贴片振动马达,bal

3714 11.1mm3.8mm 2.7mm 1.5v~2.0v dc 80ma。
[005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所述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分别包括握持杆31和包覆于握持杆31的防滑层32,所述握持杆31和防滑层3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两者结合的更牢固。握持杆31的材质为金属材质,防滑层32选用耐高温硅胶材质,整体重量减轻;充填器长度适宜,使用时重心靠近操作端,操作的稳定性有所提高。防滑层32为附着在金属表面的硅胶握持部分,选用拇指

食指

中指三点握持,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同时,介于材料自身的摩擦系数高,使得握持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其中金属和硅胶两种材料的结合处线条流畅,便于清洁。
[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中,所述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的直径为1~1.2cm。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握持部3和第二握持部4的总长为12cm。
[0057]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隐形矫治附件加压充填装置,可一装置多用。一方面对装置的切割/充填刃加以改良;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震动组件避免了附件树脂材料空泡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模板加压组件6,为了减少光固化后行成的树脂飞边,减少医护人员的打磨工序,减少患者椅旁操作时间,强化塑形功能。此外,通过对握持部以及模板加压组件6的材质改进,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0058]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