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及装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及装饰板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饰面板通常被用于房屋的侧墙表面装修,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屋内装修方式,通过不同的装饰面板,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内饰空间的艺术形象,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3.目前,带有表面装饰层的装饰面板在侧墙的表面进行安装时,装饰面板一般通过工字型压条来实现安装,工字型压条包括用于与侧墙固定的底板、与底板平行的卡板以及连接底板与卡板的连接板。
4.但是,由于安装完成的装饰面板卡接于两个工字型压条之间,且工字型压条与侧墙固定连接,在安装或者拆卸时,均需要将工字型压条和装饰面板依次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无法独立操作;尤其是在需要更换某块装饰面板时,需要预先拆除至少一侧的装饰面板和工字型压条,才能替换预设的装饰面板,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及装饰板结构,旨在解决装饰板单独替换时繁琐的拆卸和安装工序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构件和插接构件,其中,固定构件包括安装段和若干组弹性段,每组弹性段均包括两个弹性段,两个弹性段分别间隔固定于安装段的同一侧,且远离安装段的边缘相互靠近形成插接口,插接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安装段,而安装段远离插接口的外侧面用于与侧墙贴合固定;而插接构件至少为一个,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插接段和固定段,插接段与插接口插接固定,固定段用于与装饰板贴合固定。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在用于装饰板的安装固定的过程中,将装饰板用于朝向侧墙的内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插接构件,使得固定段与装饰板的内侧面贴合固定,随后将装饰板通过至少两个插接构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构件的插接口插接固定,在固定安装装饰板的同时,使得装饰板的外侧装饰面远离侧墙,从而达到对侧墙的装饰效果;重复该过程,可以在侧墙上安装多个装饰板,其中,相邻两个装饰板相互靠近的两个插接段可以贴合接触,并插入同一个固定构件的插接口内,从而实现装饰板的连续安装。
9.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只需在装饰板的内侧面的分别固定插接构件,并在侧墙表面的预设位置贴合固定至少两个固定构件,即可将装饰板上的插接段沿垂直于安装段的方向插入插接口内,从而实现装饰板与固定构件的插接固
定;在拆卸时,只需将装饰板对应的插接段沿垂直于安装段的方向拔出,即可将装饰板自侧墙上拆除。
10.由于插接构件在插入以及抽出插接口的过程中,装饰板均沿垂直于安装段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没有在平行于侧墙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即使相邻装饰板上相互靠近的插接段插接固定于同一个固定构件的插接口内,在单独安装或者拆卸其中一个装饰板时,也不会影响其他相邻的装饰板,从而实现装饰板的独立安装以及独立拆除,安装以及拆卸过程非常方便,有利于简化装饰板单独更换时的拆卸和安装工序。
11.可选的,固定构件包括多组弹性段,且沿固定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多组弹性段间隔设置。
12.可选的,固定构件还包括多组支撑段,每组支撑段包括两个支撑段,分别间隔固定于安装段设有插接口的同一侧,且沿固定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多组支撑段与多组弹性段一一交替设置;
13.插接构件还包括限位段,限位段的与插接段间隔固定于固定段的同一侧,且限位段远离插接段的外侧面与支撑段贴合接触。
14.可选的,沿固定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安装段包括一一交替设置的多个定位区和遮挡区,多组弹性段在安装段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与多个遮挡区一一重合,定位区开设有安装通孔。
15.可选的,支撑段垂直于安装段,且限位段与插接段平行。
16.可选的,沿平行于插接段和固定段的方向,插接段远离固定段的边缘设有凸筋,凸筋与插接口卡接固定,且凸筋与固定段位于插接段的同一侧。
17.可选的,每组的两个弹性段远离安装段的边缘分别朝向远离另一个弹性段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翻边。
18.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结构,包括装饰板和至少两个第一方面中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装饰板与插接构件贴合固定。
19.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结构包括第一方面中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20.可选的,相邻两个装饰板相互靠近的两个插接构件的插接段相互贴合,且与同一个固定构件的插接口插接固定,且相邻两个装饰板的相对侧壁相互贴合。
21.可选的,最外侧装饰板远离相邻装饰板的侧壁与最外侧固定构件远离相邻固定构件的最外侧的侧面平齐。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结构的装饰板独立拆卸或者安装的过程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结构应用于起始和收尾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固定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两个贴合的插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插接构件的另一种凸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插接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结构安装于侧墙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图10中对应装饰板的内侧面的插接构件的固定安装示意图;
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固定构件的加工流程图;
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结构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35.附图标记:
[0036]1‑
固定构件;11

安装段;12

弹性段;13

插接口;14

支撑段;15

第一翻边;16

第二翻边;2

插接构件;21

插接段;22

固定段;23

限位段;24

凸筋;25

第三翻边;3

装饰板;4

侧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0]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固定”也应做广义理解,例如,a和b固定,是指a和b在特定方向上是没有相对移动的,在本技术中,对于固定构件1与插接构件2的插接或者卡接固定,是指在沿垂直于安装段11的方向上,当作用力小于预设力(即插接固定或者卡接固定的紧固力)时,插接构件2不会向远离安装段11的方向脱离固定构件1,而当作用力大于预设力时,插接构件2会向远离安装段11的方向脱离固定构件1。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
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包括:
[0042]
固定构件1,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构件1包括安装段11和若干组弹性段12,每组弹性段12均包括两个弹性段12,两个弹性段12间隔固定于安装段11的同一侧,且远离安装段
11的边缘相互靠近形成插接口13,该插接口1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安装段11,而安装段11安远离插接口13的外侧面用于与侧墙4贴合固定。
[0043]
插接构件2,如图2和图3所示,插接构件2至少为一个,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插接段21和固定段22,其中,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插接固定,而固定段22用于与装饰板3贴合固定。
[0044]
上述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在用于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的过程中,将装饰板3用于朝向侧墙4的内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插接构件2,使得固定段22与装饰板3的内侧面贴合固定,随后将装饰板3通过至少两个插接构件2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插接固定,在固定安装装饰板3的同时,使得装饰板3的外侧装饰面远离侧墙4,从而达到对侧墙4的装饰效果;重复该过程,可以在侧墙4上安装多个装饰板3,其中,相邻两个装饰板3相互靠近的两个插接段21可以贴合接触,并插入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从而实现装饰板3的连续安装。
[0045]
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只需在装饰板3的内侧面的分别固定插接构件2,并在侧墙4表面的预设位置贴合固定至少两个固定构件1,即可将装饰板3上的插接段21沿垂直于安装段11的方向插入插接口13内,从而实现装饰板3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固定;在拆卸时,只需将装饰板3对应的插接段21沿垂直于安装段11的方向拔出,即可将装饰板3自侧墙4上拆除。
[0046]
由于插接构件2在插入以及抽出插接口13的过程中,装饰板3均沿垂直于安装段11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没有在平行于侧墙4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即使相邻装饰板3上相互靠近的插接段21插接固定于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在单独安装或者拆卸其中一个装饰板3时,也不会影响其他相邻的装饰板3,从而实现装饰板3的独立安装以及独立拆除,安装以及拆卸过程非常方便,有利于简化装饰板3单独更换时的拆卸和安装工序。
[0047]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插接构件2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插接段21和固定段22,且插接口1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安装段11,因此,在将插接段21插接固定与插接口13内时,固定段22与安装段11是平行的,即贴合固定于固定段22上的装饰板3与安装段11也是平行的;因为安装段11用于与侧墙4贴合固定,因此,装饰板3同样平行于侧墙4固定安装,有利于保证装饰板3与侧墙4之间间距的一致性。
[0048]
其中,固定构件1可以仅包括一组弹性段12,即两个弹性段12分别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插接口13同样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于插接构件2的插接固定;此外,固定构件1也可以包括多组弹性段12,如图6所示,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延伸方向,多组弹性段12间隔设置,这样,同样可以使得插接口13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方向间隔延伸,从而便于插接构件2的插接固定。对于上述两种弹性段12的具体设置方式,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9]
在固定构件1包括多组弹性段12的情况下,固定构件1同样还包括多组支撑段14,每组支撑段14同样包括两个支撑段14,分别间隔固定于安装段11设有插接口13的同一侧,如图6和图10所示,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延伸方向,多组支撑段14与多组弹性段12一一交替设置。
[0050]
此时,如图4所示,对应插接构件2还包括限位段23,限位段23与插接段21间隔固定于固定段22的同一侧,且限位段23远离插接段21的外侧面与支撑段14贴合接触。
[0051]
如此,在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配合中,插接段21插接固定于插接口13内,
同时限位段23的外侧面与支撑段14朝向另一个支撑段14的内侧面贴合接触,通过插接段21与限位段23的同时限位,使得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配合更加稳固;并且,当两个插接段21相互贴合的插接构件2与同一个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时,两个贴合的插接段21插入插接口13内,两侧的两个限位段23的外侧面分别与固定构件1两侧的支撑段14的内侧面贴合接触,由于两个插接构件2的填充,使得支撑段14能够有效阻止任意一个插接构件2的晃动,进一步增加了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的稳定性。
[0052]
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对于多组支撑段14与安装段11的固定位置关系不做具体限定,只需在不影响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固定以及拆除作业的情况下,能够限制插接构件2相对于固定构件1的晃动即可。
[0053]
示例性的,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延伸方向,在固定构件1的两端以及多组弹性段12之间,均间隔固定有多组支撑段14,每组的两个固定段22平行设置且与安装段11垂直连接,对应的,插接构件2的限位段23也与插接段21平行设置,即限位段23同样垂直于固定段22,如图4和图7所示。这样,在将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后,沿垂直于安装段11的方向,限位段23的外侧面贴合于对应支撑段14的内侧面,且两个接触面之间通过垂直与安装段11方向上的摩擦力进一步固定插接构件2。
[0054]
此外,每组的两个支撑段14分别与安装段11的夹角也可以均为同样的钝角,此时,限位段23与固定段22的夹角与上述钝角互补,从而使得插接段21插接固定于插接口13处时,便于限位段23的外侧面与支撑段14的内侧面贴合接触。
[005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的牢固程度,沿平行于插接段21和固定段22的方向,即插接构件2的长度延伸方向,如图4所示,插接段21远离固定段22的边缘设有凸筋24,该凸筋24与插接口13卡接固定,这样,通过凸筋24与插接口13的卡接固定,可以进一步增加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固定的牢固程度;并且凸筋24与固定段22均位于插接段21的同一侧,如此,相邻的两个插接构件2的插接段21与设有凸筋24的另一相对侧面可以继续贴合接触,并一同插入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槽内,在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插接固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两个插接构件2卡接固定于同一个插接口13。
[0056]
需要说明的是,在插接段21不包括凸筋24的情况下,由于插接段21同样插接固定于插接口13处,一般的,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形成的插接口13的宽度小于每个插接段21的厚度。这样,即使一个插接段21插入插接口13,在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的弹性挤压下,插接段21通过摩擦力与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插接固定;而当两个贴合的插接段21插入同一个插接口13内时,两个插接段21通过摩擦力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弹性段12插接固定,且两个插接段21之间同样通过摩擦力固定。
[0057]
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与安装段11近似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即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的长度以及与安装段11的夹角均是相同的,对于每组两个弹性段12的夹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甚至直角。
[0058]
为了便于插接段21的插入,继续参照图5,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远离安装段11的边缘分别朝向另一个弹性段1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翻边15,这样,在每组弹性段12形成的插接口13处,插接口13朝向靠近安装段11的方向,由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形成喇叭口结构,而插接口13朝向远离安装段11的方向,每组弹性段12分别形成的两个第一翻边15同样形成喇叭口结构,如此,便于插接段21的插入以及抽出。
[0059]
示例性的,对于每组的两个弹性段12的夹角以及对应两个第一翻边15的夹角,均设置为60
°
~120
°
之间。若夹角小于60
°
,虽然便于插接段21插入插接口13,但同时不利于设有凸筋24时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的卡接固定;而若夹角大于120
°
,虽然能够增加设有凸筋24时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的卡接固定程度,但是却不利于插接段21插入插接口13内。其中,对于每组的两个第一翻边15之间的夹角以及两个弹性段12之间的夹角的设置是相互独立的。
[0060]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插接段21与插接口13插接过程的顺畅程度,设置第一翻边15与对应连接的弹性段12之间通过圆弧角连接,且凸筋24的垂直于插接段21的横截面同样为圆弧状结构,如此,使得插接段21段与插接口13的插入以及抽出过程更加平顺。
[0061]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构件1的安装段11、多组弹性段12、对应的第一翻边15以及多组支撑段14均为平板结构,如图7插接构件2的固定段22、插接段21和限位段23同样为平板结构。其中,弹性段12与第一翻边15之间均通过圆弧角连接。对于凸筋24而言,可以是对应平板上的长条状凸起,此外,如图8所示,凸筋24也可以是对应的平板结构的插接段21经模具冲压弯折后形成的一体结构,如图9所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62]
对于固定构件1和插入构件压板的制作材料,只需能够保证其结构强度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其制作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或者木塑材料等任意一种。示例性的,固定构件1和插入构件可以分别通过一体成型注塑制作的塑料构件,也可以是浇铸成型的一体化金属构件;此外,当时其制作材料为金属时,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一体冲压的方式进行制作。
[0063]
其中,对于对组弹性段12以及多组支撑段14的一一交替设置,可以通过将同一块板材相对的两侧边缘朝同一个方向弯折,形成槽型结构,并对槽型结构的两侧侧壁的预设位置进行相应的冲压切割,以形成对应的多组弹性段12,而槽型结构剩余的两侧侧壁则形成对应的多组支撑段14。也就是说,固定构件1可以通过一整块的板材经冲压弯折以及冲压切割直接制成一体成型的结构,无需任何焊接工艺,还能够避免加工废料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固定构件1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0064]
继续参照图1和图4,当插接段21的凸筋24插入插接口13内并刚好与插接口13对应卡接,以阻止插接构件2远离固定构件1时,设置固定段22用于远离安装段11的外侧面与支撑段14远离安装段11的端面平齐,并且使得限位段23的外侧面与对应支撑段14的内侧面贴合接触;如此,在固定段22的外侧面贴合固定装饰板3后,将插接段21插入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的过程中,当装饰板3的内侧面与支撑段14远离安装段11的端面抵接接触时,凸筋24刚好与插接口13卡接,且限位段23与对应的支撑段14贴合接触。如此,可以避免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固定配合时的晃动,保证装饰板3固定安装的稳定。
[0065]
其中,为了避免多组支撑段14远离安装段11的端面未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如图1所示,设置每组支撑段14远离安装段11的边缘分别朝向远离另一个支撑段14的方向翻折,以形成第二翻边16,且使得第二翻边16与对应的支撑段14的夹角为直角,并控制所有第二翻边16与安装段11的垂直间距保持一致;如此,在固定段22的外侧面贴合固定装饰板3后,将插接段21插入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的过程中,当装饰板3的内侧面与第二翻边16远离安装段11的外侧面贴合接触时,凸筋24刚好与插接口13卡接,且限位段23与对应的支撑段14贴合接触。在保证装饰板3固定安装的稳定性的同时,还便于多组简化多组支撑段14的一致性
制作方案。
[0066]
此外,若多组支撑段14均与安装段11垂直,此时,对应的限位段23同样垂直于固定段22,在插接构件2插入固定构件1的过程中,插接段21需要插入插接口13内,而限位段23需要贴合于对应支撑段14的内侧壁插入。
[0067]
为了便于限位段23的贴合对位,如图4所示,限位段23远离固定段22的边缘朝向插接段21的方向弯折,并形成第三翻边25;其中,第三翻边25的弯折角度为锐角,从而使得插接构件2上限位段23远离固定段22的边缘形成缩口结构,便于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对位。
[0068]
此时,由于固定段22的两端端面分别与限位段23和插接段21对应的端面垂直连接,因此,每个插接构件2上,限位段23的外侧面与插接段21的外侧面的距离(即固定段22的宽度)等于每组的两个支撑段14的内侧面之间间距的1/2。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时,只需将安装段11的外侧面贴合固定于侧墙4上的预设位置,并将若干个插接构件2的固定段22与对应装饰板3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且使插接段21和装饰板3分别位于固定段22的相对两侧,随后将插接段21插入对应的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即可完成装饰板3的固定安装。
[0070]
对于贴合固定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固定,也可以通过钉装方式直接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显而易见的,上述固定方式均无需在施工现场对装饰板3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如开槽或者开缝处理等),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效率,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装修垃圾;并且,相较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开槽的加工方案,上述技术方案还有利于提高装饰板3的生产效率。
[0071]
其中,相较于粘接固定的方式,通过螺钉将固定构件1和插入构件分别进行贴合固定安装,在保证固定连接强度的同时,还避免了粘接用胶(含甲醛)的污染,使得施工和入住环境更加环保、健康;因此,如图6和图9所示,在固定构件1和插入构件上分别设置对应的安装通孔,并通过该安装通孔使用螺钉将固定构件1与侧墙4贴合固定,且使用螺钉将插接构件2与装饰板3贴合固定。
[0072]
具体的,在固定段22以及安装段1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其中,固定段22上的多个安装通孔用于通过钉装固定连接插接构件2和装饰板3,而安装段11上的多个安装通孔用于通过钉装固定连接固定构件1和侧墙4。此时,在安装固定构件1和插入构件时,既可以选择粘接方式进行安装,也可以选择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的钉装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0073]
但是,对于安装段11上的安装通孔而言,在通过螺钉经安装通孔将安装段11与侧墙4贴合固定时,弹性段12的存在会对部分螺钉的安装造成阻碍。
[0074]
基于此,如图6和图10所示,沿固定构件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安装段11包括一一交替设置的多个定位区和多个遮挡区,而多组弹性段12在安装段11上的垂直投影与遮挡区一一重合,因此,在定位区开设安装通孔;这样,经定位区上的安装通孔对固定构件1进行固定时,由于定位区远离安装段11的方向上没有任何遮挡,在用螺丝刀紧固螺丝时,弹性段12不在对其造成阻碍,便于螺钉的旋转安装。
[0075]
示例性的,可以在每个定位区均匀设置1~4个安装通孔,通过对多个定位区的安装通孔内安装螺钉,以将固定构件1的安装段11与侧墙4贴合固定。
[0076]
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装饰板3和至少两个第一方面中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其中,装饰板3与插接构件2贴合固定。
[0077]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结构包括第一方面中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在用于装饰板3的安装过程中,两者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0078]
为了保证装饰板3安装的稳定性,每个装饰板3通过至少两个不共线设置的插接构件2与对应的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
[0079]
示例性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装饰板3用于朝向侧墙4的内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至少一个插接构件2,并通过将对应的插接构件2插入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从而实现装饰板3的固定安装。
[0080]
其中,由于侧墙4上通常需要设置安装多块装饰板3才可覆盖整个侧墙4,这样,依次重复装饰板结构的安装,可以将多块装饰板3固定安装于侧墙4上。
[0081]
示例性的,在沿侧墙4方向,由左向右依次安装装饰板3时,相邻两个装饰板3具有相对的侧壁,一般将相邻两个装饰板3的相对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实现装饰板3的无缝安装。
[0082]
此时,相邻的两个装饰板3靠近贴合位置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插接构件2,可以将两个装饰板3上的插接构件2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不同的固定构件1内,也可以将两个装饰板3上的插接构件2的插接段21对应贴合,一通插入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可以节省固定构件1的使用数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83]
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装饰板3相互靠近的两个插接构件2的插接段21相互贴合,且与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插接固定,并使得相邻两个装饰板3的相对侧壁相互贴合,在节省固定构件1使用数量的同时,实现了装饰板3的无缝贴合安装。
[0084]
其中,由于插接构件2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插接段21和固定段22,因此,当装饰板3内侧面两边分别固定插接构件2时,设置装饰板3用于朝向另一个装饰板3的侧壁与插接段21的外侧面(插接段21的外侧面与凸筋24分别位于插接段21的相对两侧)平齐,如此,当两个装饰板3的侧壁贴合时,对应的两个插接构件2的插接段21的外侧面相互贴合,并可以插接固定于同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以便于多块装饰板3的依次无缝贴合的安装。
[0085]
此外,对于装饰板结构的起始和收尾处,如图3所示,设置最外侧的装饰板3远离相邻装饰板3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固定构件1远离相邻的固定构件1的最外侧的侧面平齐。例如,若多组支撑段14均垂直于安装段11,且安装段11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支撑段14或者弹性段12连接,则设置最外侧的装饰板3远离相邻装饰板3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固定构件1远离相邻的固定构件1的最外侧的支撑段14的外侧面平齐;若安装段11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支撑段14或者弹性段12连接,且多组支撑段14均垂直于安装段11,还包括第二翻边16的情况下,则设置最外侧的装饰板3远离相邻装饰板3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固定构件1远离相邻的固定构件1的最外侧的第二翻遍的端面平齐。
[0086]
如此,在安装起始和收尾处的装饰板3时,直接设置起始的固定构件1的最外侧的侧面(即第二翻边16远离插接口13的端面)与右侧垂直的侧墙贴合固定,并使得收尾处的固定构件1的最外侧的侧面(即第二翻边16远离插接口13的端面)与左侧垂直的贴合侧墙固定,随后将装饰板3分别与固定构件1对应插接安装固定后,起始处的装饰板3远离相邻装饰
板3的侧壁与右侧垂直的侧墙贴合,收尾处的装饰板3远离相邻装饰板3的侧壁与左侧垂直的侧墙贴合,从而实现侧墙4上的多个装饰板3整体的无缝贴合安装。
[0087]
需要说明的时,在安装装饰板3的过程中,对于起始和收尾处装饰板3对应固定的插接构件2,如图3中最右侧所示的装饰板结构,可以设置限位段23靠近右侧垂直的侧墙,此外,如图3中最左侧所示的装饰板结构,也可以设置插接段21靠近左侧垂直的侧墙,均可以实现插接构件2与固定构件1的插接固定,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
[0088]
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第一方面中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的加工方法,如图12所示,该加工方法包括:
[0089]
s100:提供矩形片材。
[0090]
s200:将矩形片材放入第一预设模具,并对矩形片材的两侧边缘的预设位置进行切割冲压,以形成多组间隔设置的弹性段12。
[0091]
示例性的,在对通过第一预设模具对矩形片材进行切割冲压,以形成上述弹性段12时,可以同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模具,使得冲压完成后的弹性段12两侧的边缘同时形成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翻边15结构。
[0092]
s300:将矩形片材放入第二预设模具,通过冷压直角弯折工艺对矩形片材进行多次弯折,以形成包括安装段11、支撑段14和弹性段12的固定构件1。
[0093]
通过冷压直角弯折工艺对包括弹性段12的矩形片材进行多次弯折,形成的固定构件1中,多组支撑段14均与安装段11垂直设置;使得弯折的折痕平行,如此,弯折形成的每组的两个支撑段14均相互平行;同时,在冲压弯折形成支撑段14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第二预设模具,直接形成第一方面中的第二翻边16,由于第二预设模具的一致性,形成的第二翻边16与安装段11之间的垂直间距均保持一致。
[0094]
需要说明的时,在上述冲压切割工序中,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第一模具,来实现不同数量弹性段12的加工成型,非常方便。在上述加工方法中,对于步骤s200和步骤s300之间的先后顺序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先执行步骤s200在执行步骤s300,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300再执行步骤s200,均不影响固定构件1的冲压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9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板的弹性插接组件,通过冷压直角弯折工艺以及冲压切割工艺,即可方便快捷地冲压加工出一体式结构的固定构件1,相对于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形成的固定构件1,本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固定构件1具有更好的弹性,在将固定构件1与插接构件2进行插接以及拆卸时,更加容易方便;同时,该加工方法工序简单,在保证固定构件1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非常适合固定构件1的批量化生产。
[0096]
并且,本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固定构件1用于上述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独立插接安装组件和装饰板结构中,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0097]
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饰板结构的安装方法,如图13所示,该安装方法包括:
[0098]
s100

:在装饰板3的内侧面的相对两边分别固定至少一个插接构件2,且使插接段21的外侧面分别与装饰板3对应的侧壁平齐。
[0099]
示例性的,可以在装饰板3内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一个插接构件2,也可以在装饰板3内侧面的两边分别固定两个插接构件2。如图10和图11所示,固定构件1的长度与装饰板3的长度相适应,因此,只需在侧墙4上对应每个位置均固定一个固定构件1即可;而由于插
接构件2的长度远小于装饰板3的长度,因此,需要在装饰板3内侧面的两个分别固定多个插接构件2,从而保证装饰板3与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的牢固程度。
[0100]
需要说明的时,此时插接构件22的固定段2222靠近插接段2121的端面与插接段2121远离限位段2323的外侧面是平齐的。
[0101]
s200

:将第一个固定构件1贴合固定于侧墙4的预设位置处,然后将装饰板3一边的插接段21插入第一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使得插接构件2与第一个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并将装饰板3另一边的插接段21插入第二个固定构件1的插接口13内,使得插接构件2与第二个固定构件1插接固定,最后将第二个固定构件1贴合固定于侧墙4上。
[0102]
通过重复执行步骤s100

和步骤s200

,将多个装饰板3依次安装至侧墙4上,在上述安装过程中,无需对固定构件1的贴合固定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即可实现装饰板3之间的无缝贴合安装,能够节省测量定位时间,有利于提高装饰板3的安装效率,并且,固定安装完成的装饰板3的在拆卸时还可以独立进行拆卸安装,非常方便。
[0103]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技术中有关垂直、平行、同向或者共面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平行、同向或者共面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01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