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给排水阀门常用于生活供水、消防系统及工业给水系统中,用于控制流量、水位等,常见的产品有:100x遥控浮球阀、200x减压阀、300x缓闭逆式回阀、400x流量控制阀、500x泄压持压阀等,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减压阀、止回阀等。现有的给排水阀门,给排水量控制稳定性和精准性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给排水阀门排水量控制稳定性和精准性不足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控制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控制管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左右两侧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控制管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底圈,所述防水底圈上表面与控制阀门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管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与控制阀门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防尘箱,所述防尘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控制箱,所述防尘箱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下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依次穿过油缸内壁底部和控制管内壁顶部,并延伸至控制管内部,所述活塞杆位于控制管内部的末端部分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油缸下表面与活塞杆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7.优选的,所述液压控制箱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一侧连通有第一输油管,所述油泵远离第一输油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油泵的一侧与油缸一侧内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油泵的一侧与油缸一侧内壁下部连通。
8.优选的,所述控制管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水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远离控制管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
10.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1.(1)、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带动控制阀门上下移动的设置,达到了调节控制管两侧进水管口大小的目的。液压缸升降控制幅度小,准确性强,利用液压升降装置调动控制阀门,能有效控制给排水量稳定性和精准性,同时对于控制阀门的磨损较小。
12.(2)、通过密封条和防水底圈的设置,达到了增强防水效果的目的,通过控制阀门
两侧封闭双进水管道的设置,使得一侧控制阀门损坏了仍然可以利用另一侧封口来阻止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通,使得相关人员有足够时间来维护阀体,不会造成直接泄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管与控制阀门俯视图。
16.图中:1控制管、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控制阀门、5密封条、6防水底圈、7液压升降装置、71防尘箱、72液压控制箱、73油缸、74活塞、75活塞杆、76密封圈、77油泵、78第一输油管、79第二输油管、8连接板、9防水板、10螺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管1,控制管1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2,控制管1远离第一进水管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3,控制管1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控制阀门4,控制阀门4左右两侧与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5,控制管1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底圈6,防水底圈6上表面与控制阀门4下表面滑动连接,控制管1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7,液压升降装置7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下表面与控制阀门4固定连接。
19.液压升降装置7包括防尘箱71,防尘箱71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控制箱72,防尘箱71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缸73,油缸73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74,活塞74下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5,活塞杆75下部依次穿过油缸73内壁底部和控制管1内壁顶部,并延伸至控制管1内部,活塞杆75位于控制管1内部的末端部分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
20.油缸73下表面与活塞杆75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圈76。
21.液压控制箱72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泵77,油泵77一侧连通有第一输油管78,油泵77远离第一输油管78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油管79,第一输油管78远离油泵77的一侧与油缸73一侧内壁上部连通,第二输油管79远离油泵77的一侧与油缸73一侧内壁下部连通。
22.控制管1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水板9。
23.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远离控制管1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10。
24.使用时,通过液压升降装置7带动控制阀门4上下移动的设置,达到了调节控制管两侧进水管口大小的目的。液压缸升降控制幅度小,准确性强,利用液压升降装置7调动控制阀门4,能有效提高给排水量稳定性和精准性,同时对于控制阀门4的磨损较小。通过密封条5和防水底圈6的设置,达到了增强防水效果的目的,通过控制阀门4两侧封闭双进水管道的设置,使得一侧控制阀门损坏了仍然可以利用另一侧封口来阻止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连通,使得相关人员有足够时间来维护阀体。


技术特征:
1.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1)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控制管(1)远离第一进水管(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3),所述控制管(1)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控制阀门(4),所述控制阀门(4)左右两侧与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5),所述控制管(1)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底圈(6),所述防水底圈(6)上表面与控制阀门(4)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管(1)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7),所述液压升降装置(7)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下表面与控制阀门(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7)包括防尘箱(71),所述防尘箱(71)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控制箱(72),所述防尘箱(71)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缸(73),所述油缸(73)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74),所述活塞(74)下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5),所述活塞杆(75)下部依次穿过油缸(73)内壁底部和控制管(1)内壁顶部,并延伸至控制管(1)内部,所述活塞杆(75)位于控制管(1)内部的末端部分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73)下表面与活塞杆(75)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圈(7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箱(72)内壁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油泵(77),所述油泵(77)一侧连通有第一输油管(78),所述油泵(77)远离第一输油管(78)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油管(79),所述第一输油管(78)远离油泵(77)的一侧与油缸(73)一侧内壁上部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79)远离油泵(77)的一侧与油缸(73)一侧内壁下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1)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水板(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3)远离控制管(1)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排水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控制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控制管侧面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左右两侧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控制管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水底圈,所述防水底圈上表面与控制阀门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管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与控制阀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一种排水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密闭性强,稳定性强,排水量控制较为精准,同时对于控制阀体的损耗小。对于控制阀体的损耗小。对于控制阀体的损耗小。


技术研发人员:单琦 刘忠凯 史书铭 朱佳裔 何春友 罗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5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