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与流程

2021-12-18 0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单桩施工机位海域水位深浅不一,如福建南日岛海域,据统计,大潮汛期间机位附近最浅的水深仅1m~7.5m(最低潮至最高潮),施工船舶在该区域每日浮态时间仅3

4小时,其余时间需坐滩。同时,经水下勘测,船舶施工区域海底地质复杂,暗礁密布,礁石大小及高度不一,船舶坐滩施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先通过水下勘测,随后进行礁石机位处理,并将礁石切割后并移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水下地形测量:最高潮时使用多波束对该机位附近海域进行三维扫描,根据多波束扫测可发现机位附近海域存在的诸多暗礁,对于凸起的形状较大的礁石,于最低潮时使用gps进行礁石标高及范围测量;随后安排潜水员对已扫测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暗礁,并对礁石位置放置浮漂做标记,避免遗漏;步骤二:水下破礁施工:根据机位附近礁石分布情况及破礁船舶设备等,水下破礁方案采取零星礁石破礁和大礁石破礁平行施工方式;优先处理零星小礁石,潜水员探摸到零星礁石的位置后,利用水下风炮设备将礁石击碎至海底平面以下5

10cm,破碎礁石集中装进网袋,利用吃水较浅的锚艇吊离;进行大块礁石处理,对于海底中、大型礁盘,采用金刚绳锯切断、二次分体切割、集中吊离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破礁成果复查大最后进行水下复查工作,确保施工停船位置干净可靠,船舶及人员安全;步骤三:坐滩施工试验:所有礁石清理完毕后,选择坐滩船进行坐滩试验,若坐滩船无任何问题,施工船舶方可进场进行坐滩施工。
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水下地形测量采用gps 1台套,潜水探摸设备 1 台套,测量船 1 艘,多波束扫测系统。
6.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水下地形测量通过仪器扫测及潜水员水下探摸,可确定水下暗礁分布区域及大小形状,并初步确定施工船舶可坐滩施工及移船安全区域,确定坐滩区域后再制定合理的破礁方案。
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采用金刚绳锯切断、二次分体切割、集中吊离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其具体操作如下:在礁石附近合适的位置打入金刚锯设备安装定位桩,定位桩打入深度要满足要求,在后续破礁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桩身倾斜等影响使用的现象,对大块礁石四周进行抽沙处理,确保礁石底部四周比附近泥面低~50cm,预先利用风炮机器在礁石上
打造出套绳位,安装转向架、金钢绳锯等设备进行正常破礁切割,切断出的中、大型礁盘重量重,考虑到水深限制,大型锚艇或吊船无法靠近,因此需将大块礁石进行二次分体切割处理,派遣吃水较浅的锚艇或吊船吊离分体礁石块,最后进行水下复查工作,确保施工停船位置干净可靠,船舶及人员安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先通过水下勘测,随后进行礁石机位处理,并将礁石切割后并移出,解决了船舶施工区域因海底地质复杂,暗礁密布,礁石大小及高度不一,船舶坐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使起重船舶满足坐滩施工条件,并且该方式可实现零星小礁石和大块礁石一并处理,进一步保证施工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水下地形测量:最高潮时使用多波束对该机位附近海域进行三维扫描,根据多波束扫测可发现机位附近海域存在的诸多暗礁,对于凸起的形状较大的礁石,于最低潮时使用gps进行礁石标高及范围测量;随后安排潜水员对已扫测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暗礁,并对礁石位置放置浮漂做标记,避免遗漏;通过仪器扫测及潜水员水下探摸,可确定水下暗礁分布区域及大小形状,并初步确定施工船舶可坐滩施工及移船安全区域,确定坐滩区域后再制定合理的破礁方案;步骤二:水下破礁施工:根据机位附近礁石分布情况及破礁船舶设备等,水下破礁方案采取零星礁石破礁和大礁石破礁平行施工方式,优先处理零星小礁石,潜水员探摸到零星礁石的位置后,利用水下风炮设备将礁石击碎至海底平面以下5

10cm,破碎礁石集中装进网袋,利用吃水较浅的锚艇吊离;进行大块礁石处理,对于海底中、大型礁盘,采用金刚绳锯切断、二次分体切割、集中吊离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具体操作如下:在礁石附近合适的位置打入金刚锯设备安装定位桩,定位桩打入深度要满足要求,在后续破礁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桩身倾斜等影响使用的现象;对大块礁石四周进行抽沙处理,确保礁石底部四周比附近泥面低~50cm;因礁盘大多呈馒头状无法直接套入金刚锯绳,因此需预先利用风炮机器在礁石上打造出套绳位;安装转向架、金钢绳锯等设备进行正常破礁切割;切断出的中、大型礁盘重量重,最大可达约50吨,考虑到水深限制,大型锚艇或吊船无法靠近,因此需将大块礁石进行二次分体切割处理;派遣吃水较浅的锚艇或吊船吊离分体礁石块。最后进行水下复查工作,确保施工停船位置干净可靠,船舶及人员安全。
11.步骤三:坐滩施工试验:所有礁石清理完毕后,选择坐滩船进行坐滩试验,若坐滩船无任何问题,施工船舶方可进场进行坐滩施工。
12.本发明先通过水下勘测,随后进行礁石机位处理,并将礁石切割后并移出,解决了船舶施工区域因海底地质复杂,暗礁密布,礁石大小及高度不一,船舶坐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使起重船舶满足坐滩施工条件,并且该方式可实现零星小礁石和
大块礁石一并处理,进一步保证施工条件。
1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水下地形测量:最高潮时使用多波束对该机位附近海域进行三维扫描,根据多波束扫测可发现机位附近海域存在的诸多暗礁,对于凸起的形状较大的礁石,于最低潮时使用gps进行礁石标高及范围测量;随后安排潜水员对已扫测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暗礁,并对礁石位置放置浮漂做标记,避免遗漏;步骤二:水下破礁施工:根据机位附近礁石分布情况及破礁船舶设备等,水下破礁方案采取零星礁石破礁和大礁石破礁平行施工方式;优先处理零星小礁石,潜水员探摸到零星礁石的位置后,利用水下风炮设备将礁石击碎至海底平面以下5

10cm,破碎礁石集中装进网袋,利用吃水较浅的锚艇吊离;进行大块礁石处理,对于海底中、大型礁盘,采用金刚绳锯切断、二次分体切割、集中吊离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破礁成果复查大最后进行水下复查工作,确保施工停船位置干净可靠,船舶及人员安全;步骤三:坐滩施工试验:所有礁石清理完毕后,选择坐滩船进行坐滩试验,若坐滩船无任何问题,施工船舶方可进场进行坐滩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水下地形测量采用gps 1台套,潜水探摸设备 1 台套,测量船 1 艘,多波束扫测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水下地形测量通过仪器扫测及潜水员水下探摸,可确定水下暗礁分布区域及大小形状,并初步确定施工船舶可坐滩施工及移船安全区域,确定坐滩区域后再制定合理的破礁方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礁石机位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金刚绳锯切断、二次分体切割、集中吊离的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其具体操作如下:在礁石附近合适的位置打入金刚锯设备安装定位桩,定位桩打入深度要满足要求,在后续破礁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桩身倾斜等影响使用的现象,对大块礁石四周进行抽沙处理,确保礁石底部四周比附近泥面低~50cm,预先利用风炮机器在礁石上打造出套绳位,安装转向架、金钢绳锯等设备进行正常破礁切割,切断出的中、大型礁盘重量重,考虑到水深限制,大型锚艇或吊船无法靠近,因此需将大块礁石进行二次分体切割处理,派遣吃水较浅的锚艇或吊船吊离分体礁石块,最后进行水下复查工作,确保施工停船位置干净可靠,船舶及人员安全。

技术总结
地形测量:通过仪器扫测及潜水员水下探摸,可确定水下暗礁分布区域及大小形状,并初步确定施工船舶可坐滩施工及移船安全区域,确定坐滩区域后再制定合理的破礁方案;步骤二:水下破礁施工:根据机位附近礁石分布情况及破礁船舶设备等,水下破礁方案采取零星礁石破礁和大礁石破礁平行施工方式;步骤三:坐滩施工试验:所有礁石清理完毕后,选择坐滩船进行坐滩试验,若坐滩船无任何问题,施工船舶方可进场进行坐滩施工,本发明先通过水下勘测,随后进行礁石机位处理,并将礁石切割后并移出,解决了船舶坐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使起重船舶满足坐滩施工条件。使起重船舶满足坐滩施工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星 梅卫东 施惠庆 凌卫军 洪思武 马小飞 鲍志强 朱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