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型紫外灯杀菌盒及其杀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2: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紫外线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紫外灯杀菌盒及其杀菌系统,主要应用在冰箱、抽屉等封闭的空间内杀菌。


背景技术:

2.紫外线杀菌可对表面和空气杀菌,所以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空气紫外线杀菌盒,用于空气消毒,大多为通过风扇将空气吸入杀菌盒内,在盒体内杀菌后排出。但是现有的紫外线杀菌盒存在以下问题:1、杀菌盒内部结构简单,会有漏光的情况发生;2、空气进入杀菌盒后会被直接快速的排出,对于一部分只需要几秒就能被灭杀的病毒细菌,现有杀菌盒可以适用,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十几秒才能被灭杀的细菌病毒,往往还未被处理就已经排出,甚至多次循环进入杀菌盒之后仍然未被灭杀,导致杀菌不彻底,杀菌效果不理想。即使在冰箱等密闭的环境中时,由于杀菌效果较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实现较好的消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紫外灯杀菌盒及其杀菌系统,所述新型紫外灯杀菌盒包括前盖体、后盖体和上盖,前盖体和后盖体盖合后,上盖盖于两者顶部,在前盖体表面还盖有盖合板,所述前盖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上下分隔挡板,所述后盖体下部设置有第二上下分隔挡板,经第一上下分隔挡板与第二上下分隔挡板分隔之后的前盖体与后盖体的下部连通形成进风腔,所述第一上下分隔挡板表面向上设有前后分隔挡板以将前盖体的上部和后盖体的上部隔开,前后分隔挡板与盖合板之间形成杀菌腔,杀菌腔内设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安装于第一上下分隔挡板,所述第二上下分隔挡板上方的后盖体内设置有电池腔和走线腔;所述盖合板上设置有导风结构板,所述第一上下分隔挡板上还开设有进风口,通过进风口使进风腔和杀菌腔连通,所述进风腔内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和风扇安装室,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风扇安装室内设有风扇。
4.优选的,所述导风结构板包括设置在盖合板上方左侧的横挡风板,所述横挡风板一侧连有第一挡风竖板,所述第一挡风竖板由上至下沿垂直方向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盖合板内部下方设有第二档风竖板,所述第二挡风竖板设置在位于进风口右侧上方,所述挡风横板与盖合板左侧面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当风横板与第一挡风竖板弧形过渡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挡风下方和第二挡风竖板上方均呈弧形设置,使盖合板盖和后在杀菌墙内形成漏风缺口。
6.优选的,所述前后分隔挡板位于紫外灯一侧的表面设置有一层铝膜反光板,在增加反射强度的同时防止杀菌腔内由于紫外光长期照射而泛黄。
7.优选的,所述风扇安装室与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同排设置,所述风扇安装室设置在远离进风口一侧。
8.优选的,在后盖体上设置杀菌盒的开关,所述电池腔内安装有电池,电池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还与紫外灯、负离子发生器和风扇连接以给其供电,并由开关控制通断。
9.优选的,所述上盖盖合在前盖体和后盖体顶部,且在杀菌腔上方的上盖表面还开有若干出风孔,出风孔与上盖表面呈45
°
夹角;在进风腔底部与侧面开设有若干进风孔。
10.优选的,所述前盖体与后盖体、盖合板、上盖,以及上盖与后盖体均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
11.上述新型紫外灯杀菌盒的杀菌系统,包括设置于杀菌盒内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开关识别单元、计时单元、紫外灯控制单元、负离子控制单元、风扇控制单元和电源控制单元,所述开关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开关的状态,并将开关状态的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
12.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开发识别单元、计时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开关打开的信号之后给计时单元、紫外灯控制单元、负离子控制单元和风扇控制单元发出启动的信号;
13.所述紫外灯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紫外灯打开;
14.所述负离子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负离子发生器打开;
15.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用于预设风扇模式,并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风扇按照预设模式打开;
16.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设定一个工作单位的时长,一般为1h或者30min,并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启动信号后开始计时,并在累计时长达到一个工作单位后将工作完成的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该信号后给电源控制模块发出关闭开关的信号;电源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关闭开关的信号后控制开关关闭,以切断电源给系统供电。
17.优选的,所述预设风扇模式为以15s为一个循环,开10s、关5s,或者,以36s为一个循环,开30s、关6s。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在杀菌腔内设置导风结构板,使空气在进入杀菌腔后,通过导风结构板在杀菌腔内流通,减缓空气流通速度,防止空气直接从杀菌腔内吹出,增加了杀菌时间,既可有效增加杀菌效果,又可防止紫外光泄露。
20.2、而负离子发生器则增加了氧含量,在紫外灯的作用下使臭氧产量大大地增加,导致经本杀菌盒杀菌之后的空气在排出后还带出了大量的臭氧,通过臭氧还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进一步提高了杀菌效果,尤其适合在冰箱等封闭的空间内使用。
21.3、在前后分隔挡板位于紫外灯一侧设置铝膜反光板,有效防止杀菌腔内壁因紫外线长期照射泛黄,通过铝膜反光板反射紫外光,还可增加紫外光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22.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在上
23.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前盖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后盖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盖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前盖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发明中盖合板的主视图;
29.图7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30.图8是图7中c

c面的剖视图;
31.图9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32.图10是本发明中上盖的示意图;
33.图11是杀菌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35.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胶接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如图1

8所示,一种新型紫外灯杀菌盒,所述新型紫外灯杀菌盒包括前盖体1、后盖体2和上盖16,前盖体1和后盖体2盖合后,上盖16盖于两者顶部,在前盖体1表面还盖有盖合板8,所述前盖体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上下分隔挡板3,所述后盖体2下部设置有第二上下分隔挡板4,第一上下分隔挡板3与第二上下分隔挡板4在同一平面上,经第一上下分隔挡板3与第二上下分隔挡板4分隔之后的前盖体1与后盖体2的下部连通形成进风腔21,所述第一上下分隔挡板3表面向上设有前后分隔挡板7以将前盖体1的上部和后盖体2的上部隔开,前后分隔挡板7与盖合板8之间形成杀菌腔5,杀菌腔内设有紫外灯17,所述紫外灯17安装于第一上下分隔挡板,所述前后分隔挡板7位于紫外灯17一侧的表面还设置有一层铝膜反光板,在增加反射强度的同时防止杀菌腔内由于紫外光长期照射而泛黄。所述第二上下分隔挡板4上方的后盖体2内设置有电池腔和走线腔6;所述盖合板8上设置有导风结构板,所述第一上下分隔挡板3上还开设有进风口9,通过进风口9使进风腔21和杀菌腔5连通,所述进风腔内还通过隔板在分隔出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10和风扇安装室11,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10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风扇安装室11内设有风扇。
38.所述导风结构板包括设置在盖合板上方左侧的横挡风板12,所述横挡风板12一侧连有第一挡风竖板13,所述第一挡风竖板13由上至下沿垂直方向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盖合板内部下方设有第二档风竖板14,所述第二挡风竖板14设置在位于进风口9右侧上方,所述挡风横板12与盖合板8左侧面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当风横板12与第一挡风竖板13弧形过渡连接,第一竖挡风13下方和第二挡风竖板14上方均呈弧形设置,使盖合板盖合后在杀菌腔
内形成漏风缺口20(如图9所示),弧形过度连接挡风横板与挡风竖板和第一挡风竖板的向左倾斜设置可降低空气对流,防止空气回流,在杀菌腔内形成的漏风缺口,也可降低空气对流,增加紫外光照射时间,同时排出较高浓度臭氧。
39.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上盖16盖合在前盖体1和后盖体2顶部,且在杀菌腔5上方的上盖16表面还开有若干出风孔18,出风孔18与上盖表面呈45
°
夹角;在进风腔底部与侧面开设有若干进风孔19。所述风扇安装室11与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室10同排设置,所述风扇安装室10设置在远离进风口9一侧,风扇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孔抽入,在进风腔内携带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氧从进风口进入杀菌腔,由紫外灯杀菌并产生臭氧后从出风孔排出,由于出风孔为45
°
,因此经杀菌后的气体在排出时会呈扩散状态排出,从而使臭氧更好的分散,杀菌效果更好。
40.所述后盖体上设置杀菌盒的开关,所述电池腔内安装有电池,电池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还与紫外灯、负离子发生器和风扇连接以给其供电,并由开关控制通断。
41.所述前盖体与后盖体、盖合板、上盖,以及上盖与后盖体均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也可通过螺栓连接。
42.为了进一步保证杀菌效果并节约能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紫外灯杀菌盒的杀菌系统,包括设置于杀菌盒内的控制器,如图11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开关识别单元、计时单元、紫外灯控制单元、负离子控制单元、风扇控制单元和电源控制单元,所述开关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开关的状态,并将开关状态的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
43.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开发识别单元、计时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开关打开的信号之后给计时单元、紫外灯控制单元、负离子控制单元和风扇控制单元发出启动的信号;
44.所述紫外灯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紫外灯打开;
45.所述负离子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负离子发生器打开;
46.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用于预设风扇模式为以15s为一个循环,开10s、关5s,并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在接收到启动的信号后控制风扇按照预设模式打开,循环开10s关5s;
47.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设定一个工作单位的时长,一般为1h或者30min,并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启动信号后开始计时,并在累计时长达到一个工作单位后将工作完成的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该信号后给电源控制模块发出关闭开关的信号;电源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给出的信号,并在接收到关闭开关的信号后控制开关关闭,以切断电源给系统供电,此时系统停止杀菌,直至开关重新打开后再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杀菌。
48.实施例1
49.如图6所示,对于一长约75mm,宽约75mm盖合板,其第二挡风竖板的长度a约为29mm,横挡风板到盖合板底部的距离d约为65mm,第一挡风竖板底部到挡风横板顶部的距离b约为23mm,第一挡风竖板到盖合板左端面的距离c约为52mm,第一挡风竖板到盖合板右端面的距离e约为24mm。通过该比例制作盖合板安装于杀菌盒ⅰ、ⅱ、ⅲ,三个杀菌盒大小相同,
为125.5mm
×
76.5mm
×
45.5mm,杀菌盒ⅰ仅设有紫外灯,杀菌盒ⅱ设有紫外灯和风扇,杀菌盒ⅲ设有紫外灯、风扇和负离子发生器。风扇采用5v、4000r/min,三个杀菌盒中均采用双波段石英紫外线灯管,该紫外灯可发出253.7nm紫外线和185nm紫外线。253.7nm紫外线它能有效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灭细菌抑制细菌和病菌的滋生;而185nm紫外线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电离而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下极不稳定,随时可以分解成氧分子和氧原子。这时的氧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和分解能力。因此臭氧具有杀菌消毒、除臭防霉、清新空气等功能。
50.将上述三个杀菌盒分别置于50cm
×
35cm
×
30cm的全密封的塑料容器中,并采用臭氧浓度检测仪对杀菌盒ⅰ(紫外灯常开)和杀菌盒ⅱ(紫外灯风扇常开)在不同时间所产生的臭氧量进行检测,见表1;
51.对杀菌盒ⅱ(紫外灯常开)风扇常开、循环开30s关6s、循环开20s关5s、循环开10s关5s四种状态下,以及杀菌盒ⅲ(紫外灯和负离子发生器常开)循环开10s关5s不同时间所产生的臭氧量进行检测,见表2。
52.表1:
[0053][0054]
从上表1可知,杀菌盒ⅱ相对于杀菌盒ⅰ在增加风扇后,能够使臭氧尽快散发出来。
[0055]
表2:
[0056][0057][0058]
从上表2可知,风扇采用循环的开、关模式之后,比风扇常开的效果更好。因为当风扇停止时,紫外线与空气在无风的状态下产生的臭氧更多,然后再通过打开风扇可将臭氧吹出,使臭氧浓度更高。同时,通过增加负离子发生器可增加氧含量,从而使相同时时间内产生的臭氧含量也会更多,进一步提高了杀菌效果。从表2也可知风扇采用开10s关5s的模式时效果最佳。
[0059]
另外,在风扇开10s关5s的模式时,实时对杀菌盒ⅱ和杀菌盒ⅲ排出的臭氧浓度进行检测,经检测发现,对于增加了负离子发生器的杀菌盒ⅲ,其在10s时产生的臭氧浓度与杀菌盒ⅱ产生的臭氧浓度均在0.012ppm左右,但是在15s时,杀菌盒ⅲ产生的臭氧浓度为0.025ppm,而杀菌盒ⅱ仅为0.018ppm。由于负离子发生器增加了氧含量且其位于进气腔内,而气流是由进气腔从进气口进入杀菌腔进行杀菌,因此可知,从进气腔到出风孔,气流在杀菌腔内的时长在10s以上,对于风扇开10s关5s的模式,杀菌腔的杀菌时长更是达到了15s,杀菌时间较长,杀菌效果好。
[0060]
上述依据本发明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