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反向铲挖土机等作业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在机体的前部具有支承托架。支承托架在上部具有动臂枢轴支承部,并且在前下部具有缸枢轴支承部。在动臂枢轴支承部枢轴支承有动臂。在缸枢轴支承部经由缸轴而枢轴支承有驱动动臂的动臂缸的缸筒。动臂缸的活塞杆枢轴支承连结于动臂的中途部。当使动臂缸伸缩时,动臂上下摆动,并且动臂缸也上下摆动。与动臂缸连接的液压软管被配设成从支承托架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通过该支承托架。支承托架在缸枢轴支承部的侧方具有供液压软管插通的通孔。将液压软管保持于支承托架的夹紧件配置于缸轴的后方附近。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040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另外,在动臂缸侧也设置有保持液压软管的夹紧件。在缸轴与支承托架侧的夹紧件及液压缸侧的夹紧件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止点位置起使动臂上下摆动时,液压软管挠曲(松弛)。在以往的作业机中,由于支承托架侧的夹紧件配置于缸轴的附近,因此,为了取得液压软管的挠曲余量,必须将缸侧的夹紧件从缸轴远离地配置。这样,当使动臂从止点位置向上方摆动时,液压软管以从动臂缸向前侧伸出的方式挠曲。另外,当使动臂从止点位置向下方摆动时,液压软管以从动臂缸向上侧伸出的方式挠曲。
5.若从动臂缸向前侧伸出,则在挖掘时铲斗碰到液压软管而有可能损伤液压软管。另外,当从动臂缸向上侧伸出时,液压软管有可能碰到动臂而使液压软管损伤。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动臂上下摆动时的液压软管的挠曲的作业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作业机具备:机体;支承托架,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前部,并且在上部具有动臂枢轴支承部且在前下部具有缸枢轴支承部;动臂,其经由动臂轴而枢轴支承于所述动臂枢轴支承部;动臂缸,其一端侧枢轴支承于所述液压缸枢轴支承部且另一端侧枢轴支承于所述动臂,通过伸缩使所述动臂上下摆动;液压软管,其从所述支承托架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通过该支承托架地配设,并与所述动臂缸连接;第一夹紧件,其将所述液压软管保持于所述支承托架;以及第二夹紧件,其将所述液压软管保持于所述动臂缸,所述支
承托架具有使所述液压软管沿前后方向插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夹紧件配置在所述通孔的后方且比所述动臂轴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
7.另外,所述动臂缸具有:缸筒,其枢轴支承于所述缸枢轴支承部;以及活塞杆,其能够从所述缸筒突出及退缩,并且与所述动臂枢轴支承连结,所述第二夹紧件安装于所述缸筒,在动臂缸的摆动范围内,所述液压软管在所述液压缸筒的宽度内动作。
8.另外,所述第一夹紧件配置于所述通孔的机体内方侧的端部的后方,并且朝向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机体外方移行的倾斜方向且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移行的倾斜方向。另外,所述作业机具备将所述动臂缸枢轴支承于所述缸枢轴支承部的缸轴,所述第一夹紧件配置在比所述缸轴的上端靠下方且比所述通孔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靠所述通孔的下端部的位置。
9.另外,作业机具备将所述第一夹紧件安装于所述支承托架的夹紧件托架,所述支承托架具有包含所述动臂枢轴支承部的侧壁,所述夹紧件托架从所述侧壁的外侧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该侧壁的内侧。另外,所述侧壁具有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将所述第一侧壁的前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壁,所述缸枢轴支承部设置于所述前壁,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前壁的比所述缸枢轴支承部靠侧方的位置,所述第一夹紧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一方的内侧。
10.另外,作业机具备安装于所述支承托架并引导所述液压软管的软管引导件,软管引导件具有:第一限制部,其在比所述通孔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液压软管的机体外方;以及第二限制部,其从所述第一限制部的下端向机体内方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液压软管的下方。(发明效果)
11.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良好地吸收使动臂上下摆动时的液压软管的动作,能够抑制液压软管的挠曲。
附图说明
12.图1是前作业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摆动托架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3是摆动托架的立体图。图4是摆动托架的主视图。图5是摆动托架的俯视图。图6是摆动托架的俯视剖视图。图7是夹紧件及夹紧件托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动臂缸移动的情况的侧视图。图9是作业机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机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
中,作为作业机1例示了作为回转作业机的反向铲挖土机。如图9所示,作业机1具备机体(回转台)2、行驶装置3以及前作业装置4。在机体2上搭载有供驾驶员(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座(座位)6。
1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朝向就座于作业机1的驾驶座6的操作员的前侧的方向(图9的箭头a1方向)设为前方,将朝向操作员的后侧的方向(图9的箭头a2方向)设为后方,将朝向操作员的左侧的方向(图9的近前侧的方向)设为左方,将朝向操作员的右侧的方向(图9的里侧的方向)设为右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与图9所示的前后方向(机体前后方向)k1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作为机体宽度方向(机体2的宽度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将从机体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右方或左方的方向作为机体宽度方向外方进行说明。将与机体宽度方向外方相反的方向作为机体宽度方向内方进行说明。
15.如图9所示,行驶装置3是具有在机体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左侧)设置的第一履带行驶体3l和在机体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右侧)设置的第二履带行驶体3r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机体2被行驶装置3支承为能够行驶。另外,机体2以能够绕纵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行驶装置3上。在行驶装置3的前部安装有推土铲装置7。
16.如图9所示,前作业装置4配置在机体2的前方侧。前作业装置4被设置于机体2前部的摆动托架(支承托架)10支承。摆动托架10以能够绕纵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枢轴支承托架11,该枢轴支承托架在机体2上设置为前方突出状。前作业装置4具有:动臂12,其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摆动托架10;臂13,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动臂12的前端侧;以及作业工具(铲斗)14,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臂13的前端侧。
17.另外,前作业装置4具有驱动动臂12的动臂缸19、驱动臂13的臂缸20、驱动作业工具14的作业工具缸21。动臂缸19、臂缸20、作业工具缸21由双作用液压缸构成。如图1至图5所示,摆动托架10在上部具有动臂枢轴支承部22,并且在前下部具有缸枢轴支承部23。
18.如图3所示,动臂枢轴支承部22包括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一枢轴支承部22l及第二枢轴支承部22r。第一枢轴支承部22l在第二枢轴支承部22r的左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枢轴支承部22l形成有枢轴支承孔24l。在第二枢轴支承部22r形成有枢轴支承孔24r。如图1所示,在第一枢轴支承部22l与第二枢轴支承部22r之间插入有动臂12的基部12a。在枢轴支承孔24l、枢轴支承孔24r及动臂12的基部12a上,经由衬套26插通有动臂轴25。动臂轴25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心(水平轴心),动臂12能够绕动臂轴25(绕水平轴心)上下摆动。
19.如图3所示,缸枢轴支承部23包括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一枢轴支承部23l及第二枢轴支承部23r。第一枢轴支承部23l在第二枢轴支承部23r的左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枢轴支承部23l形成有枢轴支承孔27l。在第二枢轴支承部23r上形成有枢轴支承孔27r。如图1所示,在第一枢轴支承部23l与第二枢轴支承部之间插入有动臂缸19的一端侧。详细而言,动臂缸19具有缸筒28和能够从缸筒28突出及退缩的活塞杆29,在缸筒28的底侧设置的连结部30插入于第一枢轴支承部23l与第二枢轴支承部23r之间。在枢轴支承孔27l、枢轴支承孔27r及连结部30,经由衬套32插通有具有水平轴心的缸轴31。因此,缸筒28以能够绕缸轴31(绕水平轴心)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缸枢轴支承部23。
20.如图9所示,活塞杆29的前端侧29a经由缸销34以能够绕水平轴心转动的方式枢轴
支承连结于撑条33,该撑条固定于动臂12的中途部的下表面侧。动臂缸19通过使活塞杆29从缸筒28突出而伸长,通过使活塞杆29相对于缸筒28退缩而收缩。当使动臂缸19伸长时,动臂12向上方摆动,当使动臂缸19收缩时,动臂12向下方摆动。动臂缸19与动臂12一起绕缸轴31上下摆动。
21.如图3所示,摆动托架10具有包括动臂枢轴支承部22的侧壁35。详细而言,侧壁35具有包含第一枢轴支承部22l的第一侧壁35l和包含第二枢轴支承部22r的第二侧壁35r。第一侧壁35l在第二侧壁35r的左方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如图1、图2所示,摆动托架10在后部具有上枢轴支承部36及下枢轴支承部37。上枢轴支承部36及下枢轴支承部37遍及第一侧壁35l和第二侧壁35r设置。上枢轴支承部36具有上壁36a和在上壁36a的下方隔开间隔配置的下壁36b。如图9所示,在上壁36a与下壁36b之间插入有枢轴支承托架11的上壁部11a。上枢轴支承部36通过销以能够绕纵轴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连结于枢轴支承托架11的上壁部11a。
22.如图1、图2所示,下枢轴支承部37具有上壁37a和在上壁37a的下方隔开间隔配置的下壁37b。如图9所示,在上壁37a与下壁37b之间插入有枢轴支承托架11的下壁部11b。下枢轴支承部37通过销以能够绕纵轴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连结于枢轴支承托架11的下壁部11b。
23.如图2、图6所示,摆动托架10在后部且上枢轴支承部36的下壁36b与下枢轴支承部37的上壁37a之间具有开口38。控制动臂缸19的控制阀设置在机体2侧,与动臂缸19连接的液压软管39从机体2侧经由开口38插入摆动托架10内(第一侧壁35l与第二侧壁35r之间)。液压软管39包括与缸筒28的缸盖侧(活塞杆29突出的一侧)连接的第一软管39l和与缸筒28的底侧连接的第二软管39r。
24.如图3、图4所示,摆动托架10具有将第一侧壁35l与第二侧壁35r的下部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壁40。第一侧壁35l及第二侧壁35r的前部以从动臂枢轴支承部22向前壁40逐渐变厚的方式形成并与前壁40连接。如图2~图4、图6所示,在前壁40以前方突出状一体形成有缸枢轴支承部23。前壁40(摆动托架10)在缸枢轴支承部23的侧方具有沿前后方向k1插通液压软管39的通孔41。详细而言,通孔41包括在缸枢轴支承部23的第一枢轴支承部23l的左方形成的第一通孔41l和在缸枢轴支承部23的第二枢轴支承部23r的右方形成的第二通孔41r。第一软管39l插通第一通孔41l而配设于缸筒28的左侧。第二软管39r插通第二通孔41r而配设于缸筒28的右侧。
25.如图6所示,在摆动托架10内设置有将液压软管39保持于摆动托架10的夹紧件结构体42。详细而言,夹紧件结构体42包括保持第一软管39l的第一夹紧件结构体42l和保持第二软管39r的第二夹紧件结构体42r。夹紧件结构体42配置于通孔41的后方。详细而言,第一夹紧件结构体42l配置于第一通孔41l的后方,第二夹紧件结构体42r配置于第二通孔41r的后方。
26.如图7所示,夹紧件结构体42具有将液压软管39保持于摆动托架10的第一夹紧件43和将第一夹紧件43安装于摆动托架10的夹紧件托架44。第一夹紧件43由橡胶制的块体形成。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通孔41的后方。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通孔41的机体内方侧的端部41a的后方。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件43配置在
比动臂轴25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夹紧件43配置在比动臂轴25的中心靠前方的位置。第一夹紧件43的后端部位于比动臂轴25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27.如图2、图6所示,第一夹紧件43朝向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机体外方移行的倾斜方向以及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移行的倾斜方向。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件43配置在比缸轴31的上端靠下方且比通孔4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靠通孔41的下端部的位置。如图7所示,第一夹紧件43具有贯通孔46、突部47、插通孔48和狭缝45。贯通孔46形成于第一夹紧件43的上部,且从第一夹紧件43的机体外方侧的第一侧面43a贯通至机体内方侧的第二侧面43b。突部47形成为圆柱形状,设置于第一侧面43a和第二侧面43b的下部。插通孔48从第一夹紧件43的前表面43c遍及到后表面43d形成为贯通状。在插通孔48中插通有液压软管39。详细而言,第一软管39l插通于第一夹紧件结构体42l的插通孔48,第二软管39r插通于第二夹紧件结构体42r的插通孔48。狭缝45形成为,将第一夹紧件43中的比插通孔48靠机体内方侧的部分从前表面43c遍及到后表面43d,且将突部47上下分成两部分。因此,通过打开狭缝45,而能够将液压软管39插入到插通孔48内。
28.如图7所示,夹紧件托架44具有安装部件49和保持部件50。如图6所示,安装部件49具有:安装部49a,其通过螺栓(紧固件)51安装于侧壁35的前部;延伸部49b,其从安装部49a向随着朝向机体内方而向后方移行的倾斜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49c,其从延伸部49b的后端向随着朝向后方而向机体内方移行的倾斜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安装部49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在该安装部49a的机体内方侧的面的上部及下部固定有螺母52。螺栓51从摆动托架10的机体外方贯通侧壁35而拧入螺母52。因此,夹紧件托架44从该侧壁35的外侧通过螺栓51安装于侧壁35的内侧。详细而言,第一夹紧件结构体42l的夹紧件托架44安装于第一侧壁35l的内表面,第二夹紧件结构体42r的夹紧件托架44安装于第二侧壁35r的内表面。另外,螺母52也可以不固定于安装部49a。
29.在支承部49c的上部固定有从该支承部49c向机体内方突出状地设置的螺母部件53。螺母部件53形成为圆柱状。螺母部件53插入第一夹紧件43的贯通孔46。在支承部49c的下部形成有供形成于第一侧面43a的突部47嵌入的嵌合孔54。如图7所示,保持部件50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夹紧件43的第二侧面43b抵接的第一壁50a以及与第一夹紧件43的下表面43e抵接的第二壁50b的l字形。第一壁50a在上部具有螺栓插通孔50c,在下部具有供形成于第二侧面43b的突部47嵌入的嵌合孔50d。通过将螺栓55插通于螺栓插通孔50c并拧入螺母部件53,从而将第一夹紧件43保持于夹紧件托架44。
30.在以上的夹紧件结构体42中,能够在将液压软管39组装于该夹紧件结构体42而成为子组件后的状态下从外侧安装于摆动托架10,因此组装性良好。另外,即使夹紧件结构体42位于摆动托架10的内侧,也能够通过从外侧卸下螺栓51来拆卸,因此维护性良好。
31.如图2所示,在摆动托架10设置有对液压软管39进行引导的软管引导件56。详细而言,如图4、图5所示,软管引导件56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35l的第一软管引导件56l和安装于第二侧壁35r的第二软管引导件56r。软管引导件56具有安装板57和引导杆58。安装板57由前后较长的板材形成,在比夹紧件结构体42靠上方的位置通过螺栓59安装于侧壁35的外表面。第一软管引导件56l的安装板57安装于第一侧壁35l的外表面,第二软管引导件56r的安装板57安装于第二侧壁35r的外表面。
32.如图3所示,引导杆58具有支承杆部58a、第一限制部58b和第二限制部58c。支承杆
部58a的后部固定于安装板57的前部,且从安装板57向前方突出。如图2所示,第一限制部58b从支承杆部58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第一限制部58b位于缸轴31的侧方。详细而言,第一限制部58b在摆动托架10朝向机体2的正面的状态下侧视时与缸轴31重叠。如图6所示,第一限制部58b在比通孔41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液压软管39的机体外方。
33.如图3、图4所示,第二限制部58c从第一限制部58b的下端向机体内方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限制部58c配置于液压软管39的下方。如图1所示,在动臂缸19设置有将第一软管39l(液压软管39)保持于动臂缸19的第二夹紧件60。第二夹紧件60通过螺钉61安装于缸筒28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第二夹紧件60是对液压软管39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类型的部件。第二夹紧件60也可以是对液压软管39的角度进行限制的类型的引导件。第二液压软管39在与第一软管39l大致相同的位置与夹紧件或配管部件连接。
34.图8表示使动臂缸19伸缩时的液压软管39的动作。在使动臂12从缸轴31与第一夹紧件43及第二夹紧件60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止点位置上下摆动时,液压软管39挠曲。详细而言,当使动臂12从止点位置向上方摆动时,液压软管39以向前侧膨胀的方式挠曲。另外,当使动臂12从止点位置向上方摆动时,液压软管39以向上侧膨胀的方式挠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通孔41的后方且比动臂轴25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并以从缸轴31隔开适当的距离的方式配置。通过从缸轴31取得适度的距离来配置第一夹紧件43,从而能够吸收液压软管39的动作。另外,无需为了取得液压软管39的挠曲余量而使第二夹紧件60的位置远离缸轴31,能够使第二夹紧件60的位置靠近缸轴31。由此,能够抑制使动臂12上下摆动时的液压软管39的挠曲。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动臂缸19最大伸长(上升)的位置x1,在最大收缩(下降)的位置x2,在侧视观察时,液压软管39也不会从缸筒28伸出。即,液压软管39在动臂缸19绕缸轴31的摆动范围内,在缸筒28的宽度内移动。由此,能够防止液压软管39与作业工具、动臂12等障碍物抵接。
35.第一限制部58b限制液压软管39挠曲而向机体外方鼓出。详细而言,第一限制部58b的机体内方侧的端部位于侧壁35的机体外方侧的端部的前方,能够限制液压软管39向摆动托架10的外侧方大幅度突出。由此,能够防止液压软管39碰到障碍物而损伤。
36.另外,在将动臂12向下方摆动时,液压软管39呈s字状地起伏,液压软管39有可能以较小的曲率弯曲而损伤。第二限制部58c对该液压软管39起伏的情况进行限制。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第一液压软管39和第二液压软管39也可以插通相同的通孔41。即,通孔41至少形成有1个即可。在该情况下,夹紧件结构体42仅设置于摆动托架10的左或右中的一方。即,夹紧件结构体42(第一夹紧件43)只要配置在第一侧壁35l及第二侧壁35r的至少一方的内侧即可。
37.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动臂12的基部12a形成为双叉状,并利用该双叉状的基部12a夹持动臂枢轴支承部22。另外,也可以分别由1个壁部构成上枢轴支承部36和下枢轴支承部37,在上枢轴支承部36和下枢轴支承部37之间插入枢轴支承托架,并且通过1根销将上枢轴支承部36和下枢轴支承部37枢轴支承于枢轴支承托架11。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将缸筒28的连结部30形成为双叉状,并利用该双叉状的连结部30夹持缸枢轴支承部23的构造。
38.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具备:机体2;支承托架(摆动托架10),其设置于机体2的前
部且在上部具有动臂枢轴支承部22,并且在前下部具有缸枢轴支承部23;动臂12,其经由动臂轴25枢轴支承于缸枢轴支承部22;动臂缸19,其一端侧枢轴支承于动臂枢轴支承部22,并且另一端侧枢轴支承于动臂12,通过伸缩来使动臂12上下摆动;液压软管39,其从支承托架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通过该支承托架地配设,并与动臂缸19连接;第一夹紧件43,其将液压软管39保持于支承托架;以及第二夹紧件60,其将液压软管39保持于动臂缸19,支承托架具有沿前后方向k1插通液压软管39的通孔41,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通孔41的后方且比动臂轴25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
39.根据该结构,能够良好地吸收使动臂12上下摆动时的液压软管39的动作,能够抑制液压软管39的挠曲。另外,动臂缸19具有:缸筒28,其枢轴支承于缸枢轴支承部23;活塞杆29,其能够从缸筒28突出及退缩,并且枢轴支承连结于动臂12,第二夹紧件60安装于缸筒28,液压软管39在动臂缸19绕缸轴31的摆动范围内,在缸筒28的宽度内移动。
40.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液压软管39与障碍物接触而损伤。另外,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通孔41的机体内方侧的端部的后方,并且朝向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机体外方移行的倾斜方向且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移行的倾斜方向。
41.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压软管39从第一夹紧件43通过通孔41向动臂缸19顺畅地配设。另外,具备将动臂缸19枢轴支承于液压缸枢轴支承部23的缸轴31,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比缸轴31的上端靠下方且比通孔4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靠通孔41的下端部的位置。
42.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将液压软管39从第一夹紧件43朝向动臂缸19顺畅地配设。另外,具备将第一夹紧件43安装于支承托架(摆动托架10)的夹紧件托架44,支承托架具有包括动臂枢轴支承部22的侧壁35,夹紧件托架44从该侧壁35的外侧通过紧固件(螺栓51)安装于侧壁35的内侧。
43.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液压软管39及第一夹紧件43组装于夹紧件托架44而成为组件后的状态下从支承托架的外侧进行安装,能够容易地进行液压软管39及第一夹紧件43的安装。另外,由于能够将夹紧件托架44从支承托架的外侧卸下,因此维护性良好。另外,侧壁35具有隔开间隔而对置配置的第一侧壁35l以及第二侧壁35r、以及将第一侧壁35l与第二侧壁35r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壁40,缸枢轴支承部23设置于前壁40,通孔41形成于前壁40的比缸枢轴支承部23靠侧方的位置,第一夹紧件43配置于第一侧壁35l以及第二侧壁35r的至少一方的内侧。
44.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侧壁35的内侧对从支承托架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通过该支承托架而配设的液压软管39进行支承。另外,具备安装于支承托架(摆动托架10)且引导液压软管39的软管引导件56,软管引导件56具有:第一限制部58b,其在比通孔41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液压软管39的机体外方;以及第二限制部58c,其从第一限制部58b的下端向机体内方延伸并配置于液压软管39的下方。
45.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限制部58b限制液压软管39向机体外方的膨胀,因此能够防止液压软管39碰到障碍物而损伤。另外,通过第二限制部58c,能够防止在使动臂12下降时液压软管39以较小的曲率弯曲而损伤。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请求的范围示出,意在包括与请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标号说明)
[0046]2ꢀꢀꢀꢀ
机体10
ꢀꢀꢀ
支承托架(摆动托架)12
ꢀꢀꢀ
动臂19
ꢀꢀꢀ
动臂缸22
ꢀꢀꢀ
动臂枢轴支承部23
ꢀꢀꢀ
缸枢轴支承部25
ꢀꢀꢀ
动臂轴28
ꢀꢀꢀ
缸筒29
ꢀꢀꢀ
活塞杆31
ꢀꢀꢀ
缸轴35
ꢀꢀꢀ
侧壁35l
ꢀꢀ
第一侧壁35r
ꢀꢀ
第二侧壁39
ꢀꢀꢀ
液压软管40
ꢀꢀꢀ
前壁41
ꢀꢀꢀ
通孔43
ꢀꢀꢀ
第一夹紧件44
ꢀꢀꢀ
夹紧件托架51
ꢀꢀꢀ
紧固件(螺栓)56
ꢀꢀꢀ
软管引导件58b
ꢀꢀ
第一限制部58c
ꢀꢀ
第二限制部60
ꢀꢀꢀ
第二夹紧件k1
ꢀꢀꢀ
前后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