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2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


背景技术:

2.临床中针对成人足舟骨缺血性坏死,即muller

weiss病常采用的治疗方式有两种,一是采取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这种固定加压效果显著,融合效果好,但由于足舟骨解剖位置特殊,病情复杂,常累及邻近骨块,术中要进行多个骨块的融合固定,空心钉置钉技术要求高,置钉易碰撞,需反复透视,手术时间长,射线辐射对患者影响大,严重时甚至出现断针或断钉情况;二是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由于需要进行多骨块融合,微型钢板固定范围有限,贴服度较差,常需多个钢板联合固定,这种固定整体稳定性较差,手术切口较大,软组织剥离多,创伤大,对血管产生刺激等。
3.为减少传统锁定板产生的并发症,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折弯塑形的中足背侧融合板来解决对多个骨块进行固定的问题,以满足不同病患固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该种融合板能够对中足背侧的多个骨块进行联合固定,且固定的范围广,实现的融合固定效果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包括融合板本体,融合板本体包括舟骨定位部、内侧楔骨定位部、中间楔骨定位部和外侧楔骨定位部,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和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各通过一筋条结构连接在所述舟骨定位部的同一侧上,且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与中间楔骨定位部之间以及中间楔骨定位部与外侧楔骨定位部之间各通过一筋条结构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结合孔,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二结合孔,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三结合孔,所述舟骨定位部上开设有若干锁定孔。
7.优选的,所述融合板本体呈能够紧密贴合于中足背侧上的弧形曲面结构。
8.优选的,为了对中足背侧内侧楔骨和外侧楔骨的前端进行固定,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延伸端,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前侧设置有第二延伸端,且第一延伸端和所述第二延伸端上各开设有一锁定孔。
9.优选的,在所述舟骨定位部的中间和内外两侧位置处各开设有一个锁定孔,且开设在所述舟骨定位部上的三个锁定孔与连接在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和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上的三根筋条结构对应设置。
10.优选的,为方便向中足背侧的楔骨位置处填塞植骨,在所述舟骨定位部、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和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之间通过各筋条结构的连接形成有两个具有开放视野的植骨窗。
11.优选的,为了能够对中足背侧的距骨位置进行定位,融合板本体还包括距骨定位
部,所述距骨定位部通过若干筋条结构连接在所述舟骨定位部远离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和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的另一侧。
12.优选的,为了能够将所述距骨定位部固定在中足背侧的距骨上,所述距骨定位部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锁定孔。
13.优选的,为了方便向中足背侧的距骨位置处填塞植骨,所述距骨定位部的两侧各通过一筋条结构和所述舟骨定位部连接在一起,并在所述距骨定位部和所述舟骨定位部之间形成有一具有开放视野的植骨窗。
14.优选的,融合板本体的所述舟骨定位部、所述内侧楔骨定位部、所述中间楔骨定位部、所述外侧楔骨定位部以及所述距骨定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的中足背侧融合板能够对中足背侧的多个邻近骨块进行固定,由于融合板本体的结构形态与中足背侧骨块分布形态相似,因此具有很好的贴合固定效果,相比于采用多个微型钢板联合固定的方式,固定效果更加稳定。
17.2.本实用新型的中足背侧融合板具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型号,能够满足不同病患中足背侧的固定需求,且融合板整体呈筋条状结构,对具有不同骨骼形状的患者能够通过折弯来对融合板本体进行塑形。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22.图4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舟骨定位部、2

内侧楔骨定位部、201

第一结合孔、3

中间楔骨定位部、301

第二结合孔、4

外侧楔骨定位部、401

第三结合孔、5

筋条结构、6

第一延伸端、7

第二延伸端、8

锁定孔、9

植骨窗、10

距骨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包括融合板本体,融合板本体包括舟骨定位部
1、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各通过一筋条结构5连接在舟骨定位部1的同一侧上,且内侧楔骨定位部2与中间楔骨定位部3之间以及中间楔骨定位部3与外侧楔骨定位部4之间各通过一筋条结构5相互连接,通过设置有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使得融合板本体能够对中足背侧的内、中、外侧多个楔骨块进行联合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固定钢板,由于本融合板的形态结构与中足背侧的楔骨骨块分布形态相一致,因此能够对中足背侧的内、中、外侧楔骨块起到很好的融合固定效果。内侧楔骨定位部2上开设有第一结合孔201,中间楔骨定位部3上开设有第二结合孔301,外侧楔骨定位部4上开设有第三结合孔401,通过融合板本体上开设有的三个结合孔,能够为融合板本体提供加压固定功能,可提高融合板本体与中足背侧楔骨骨块之间的融合效果。舟骨定位部1上开设有若干锁定孔8,使得融合板本体能够牢固安装在中足背侧的舟骨上。
28.请参阅图4,融合板本体呈能够紧密贴合于中足背侧上的弧形曲面结构,且开设在融合板本体上的各锁定孔8和结合孔,随融合板本体的弧形曲面结构呈内聚式分布,使得融合板本体能够具有较高的融合稳定性。
29.请参阅图1,为了对中足背侧的内侧楔骨和外侧楔骨的前端位置进行固定,内侧楔骨定位部2前侧设置有第一延伸端6,外侧楔骨定位部4前侧设置有第二延伸端7,且第一延伸端6和第二延伸端7上各开设有一锁定孔8,从而令融合板本体对中足背侧的内侧楔骨和外侧楔骨能够具有更好融合固定效果。
30.请参阅图1,在舟骨定位部1的中间和内外两侧位置处各开设有一个锁定孔8,且开设在舟骨定位部1上的三个锁定孔8与连接在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上的三根筋条结构5对应设置,通过折弯与内侧楔骨定位部2相对应设置的筋条结构5以及与外侧楔骨定位部4相对应设置的筋条结构5即可对融合板本体的整体造型进行折弯塑形。
31.请参阅图1,为方便向中足背侧的楔骨位置处填塞植骨,在舟骨定位部1、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之间通过各筋条结构5的连接形成有两个具有开放视野的植骨窗9。
32.请参阅图1,融合板本体的舟骨定位部1、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以及外侧楔骨定位部4为一体成型结构,且融合板本体呈筋条状结构,方便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折弯来对融合板本体进行塑形。
33.实施例二
34.请参阅图2至图5,实施例二的中足背侧融合板与实施例一的中足背侧融合板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的融合板本体还包括距骨定位部10,距骨定位部10通过若干筋条结构5连接在舟骨定位部1远离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的另一侧,使得融合板也能够对中足背侧的距骨位置进行固定。
35.请参阅图2,为了能够将距骨定位部10固定安装在中足背侧的距骨上,距骨定位部10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锁定孔8。
36.请参阅图2,距骨定位部10的两侧各通过一筋条结构5和舟骨定位部1连接在一起,并在距骨定位部10和舟骨定位部1之间形成有一具有开放视野的植骨窗9,通过在距骨定位部10处开设有植骨窗9可方便对中足背侧的距骨位置填塞植骨。
37.请参阅图2,融合板本体的舟骨定位部1、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外侧楔骨定位部4以及距骨定位部10为一体成型结构。
38.本实用新型的融合板分大、小两个型号,小型号的融合板在融合板本体上设置有舟骨定位部1、内侧楔骨定位部2、中间楔骨定位部3和外侧楔骨定位部4,能够对中足背侧的舟骨以及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进行联合固定,其中大型号的融合板上还设置有距骨定位部10,能够对中足背侧的距骨也进行定位,由于融合板本体的结构形态与中足背侧骨块分布形态相似,因此具有很好的贴合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融合板能够对中足背侧的多个邻近骨块进行联合固定,由于融合板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因此相比于传统采用多个微型钢板对多个骨块进行联合固定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固定稳定性。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融合板,相比于采用多个钢板进行联合固定的方式,在手术中使得中足背侧能够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从而减小对软组织的剥离和对血管产生的刺激,能够减少传统锁定板产生的并发症。融合板本体呈筋条状结构,方便在手术中对融合板本体通过折弯来塑形,使得融合板本体能够对不同病患的中足背侧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提高融合的稳定性,满足不同病患的固定需求;通过在融合板本体上开设有若干植骨窗9,方便向中足背侧受损的关节面填塞植骨。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