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与流程

2021-12-08 0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空间配置进行评定,并分析建筑设计的渗透性;通过渗透性对初步设计中的可用性和可教性进行评定和修改,并最终使得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性包括如下方面:集成性、连通性以及可理解性;所述集成性指的是初步设计当中从任何原点到所有其他原点的距离的标准化度量,它是一个全局度量,表示一个单元与整个配置的关系;所述连通性度量直接连接一个原空间的空间数量,它是一个局部度量,描述了一个单元相对于其相邻单元的渗透率;所述可理解性测量连接性和集成性之间的相关性,并可用于识别初步设计中集成和连接程度最高的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性使用depthmapx软件进行测量;首先,计算建筑每层的所有空间单元的集成;然后,对于一个选定的初步设计,它的集成度是基于产品所在的特定空间单元的集成度来计算的,该集成度是以所有其他单元的集成值为基准,所述集成值包括75%以上、25%和75%之间以及25%以下三个分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使用与集成性相同的步骤进行计算,首先通过depthmapx计算连通性,然后根据基准流程计算特定初步设计的连通性水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理解性使用depthmapx来测量,创建可见性图表,并将连通性和集成性绘制成散点图;首先确定整体布局是否智能化,从而发现有无任何潜在的战略点;一个系统若r2高于0.8则作为一个可理解的系统;寻找战略点的方法包括通过depthmapx地图结果进行视觉搜索,或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果系统是可理解的并且所研究的设计位于战略点内,将获得的最高分数作为渗透性的最终水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性和可教性通过delphi小组调查获得,在第一轮德尔菲法中,使用简单的“结论陈述”法筛选预先验证的指标清单;随后,采用五点李克特量表,采用两次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的重要性水平,依次为在进行一致性分析后,生成指标确认列表;最后,为了获得可用性和可教性的最终单一得分,使用层次分析法对delphi过程中开发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并采用成对层次分析法在子标准和指标级别上开发权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性通过使用基于调查的定量方法以及定性方法的性能指标和/或感知指标来衡量;对于定量性能指标选项,包括三个子标准:有效性、效率和可学习性,建筑用户可通过这些标准在绿色建筑中实现特定的功能目标;对于定性感知指标选项,采用系统可用性量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用性包括如下参数的测定:
任务成功率:通过二进制所衡量的成功率表示用户完成给定任务集的效率;0表示失败,1表示成功,并以此指标来衡量效率;所述任务成功率按照如下方式测量:假设n个用户测试k个任务,k表示用户需要完成多少子任务才能成功操作一个功能对象,对于一个简单的系统k=1;最终成功率为所有用户和所有任务的平均得分,而score
i,j
是用户i关于任务j的二进制成功得分,即公式1:任务时间表示用户完成一个和/或所有任务所需的时间,以能够在预定义阈值内完成任务的用户百分比来衡量,通过二进制任务完成时间,0表示高于阈值时间,1表示低于阈值时间;定义任务阈值时间,task
threshold,j
,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由专家将任务完成时间加倍;或者,它可以基于竞争数据或最佳猜测值;任务时间的测量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每个用户完成每个任务所用的时间转换为time
i,j
分值,这是用户i在任务j上的二进制任务完成分数,由公式2计算得出;最终的时间内率是所有用户和所有任务的平均time
i,j
分值,由公式3计算得到;task
i,j
是用户i在任务j上的完成时间,task
threshold,j
是任务j上的阈值时间;效率指完成任务所需的工作量,结合了前两个指标,效率通过有效性与任务时间的比率来衡量,这需要进一步的基准来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效率的测量:首先,计算每个用户在每个任务中的个人效率即eff_ind
i,j
得分,由公式4计算得到;第二,使用先前开发的阈值时间来开发基准分数eff
benchmark,j
,由公式5计算得到;第三,将eff_ind
i,j
分数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二元相对效率eff_relative
i,j
得分,由公式6计算得到;最终的效率是所有用户和所有任务的平均效率相对值,由公式7计算得到;eff_ind
i,j
=score
i,j
/time
i,j
ꢀꢀꢀꢀꢀꢀꢀꢀꢀꢀꢀꢀꢀꢀꢀꢀꢀꢀꢀꢀꢀ
公式4eff
benchmark,j
=expected success score/threshold time=1/task
threshold,j
ꢀꢀꢀ
公式5公式5可学习性表明可学习的程度;通过比较有经验用户和无经验用户的产品可用性来衡量;可学习性的测量:原始学习能力公式是使用上述可测量指标编写的公式8;如果专家任务时间可以用task
threshold,j
来表示,则使用公式9;在少数情况下,所有用户的成功率都达到1,并且都是“超级专家”,time
i,j
<time
expert,j
,最终的可学习性,公式10,可以超过100%;再检查time
expert
, j
和所有其他数据的准确性和适当性后,可以将其更改为100%作为最大可实现值。learnability
i,j
=(user effectiveness)/(expert task time)
×
100%
=score
i,j
×
(time
expert,j
/time
i,j
)
×
100%
ꢀꢀꢀꢀꢀ
公式8learnability
i,j
=(score
i,j
/1)
×
task
threshold,j
/(2
×
time
i,j
)
×
100%
ꢀꢀꢀꢀꢀꢀꢀꢀꢀ
公式9。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教性包括如下指标:外观特征和清晰信息;外观特征表示设计对象在一个环境中的呈现和和谐存在的程度,使用户能够在真正关注设计对象之前感知到环境的美感;清晰信息表示一个设计通过使用符号来表示信息,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作出所需的反应,从而清楚而充分地传达信息的程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特征指出设计对象在环境中的呈现、定位和和谐存在的程度,使用户在真正注意设计对象本身之前,能够感知和欣赏其在环境中的存在;所述外观特征选择两个二元指标来衡量;首先测量每个目标,然后加权,以获得特定设计对象外观特征的最终得分:外观v
app
是指对象的美学,它表示对象的外观是否对特定用户有吸引力,这是主观的,并可以通过询问用户是否喜欢设计来粗略地衡量,如果用户i喜欢设计,v
i,app
=1;如果不是,则为0;提示v
hnt
表明设计本身提供了可持续性含义的线索,功能组件给出了其操作步骤的线索;可通过询问用户是否将设计与任何可持续性意义联系起来或认为设计为其操作步骤提供线索来粗略衡量,如果用户i回答是,v
i,hnt
=1;如果不是,则为0,即公式11;v
i,app
,v
i

hnt
=0 ot 1(for user i)
ꢀꢀꢀꢀꢀꢀꢀꢀꢀ
公式11所述清晰信息通过使用必要的符号来表示信息,表明设计在没有进一步教育或记忆的情况下直观地充分传达可持续信息的程度;四个二进制指标用于测量清晰信息,需要首先计算单个指标,然后对它们进行加权以计算ci的最终得分,即公式12:ci(%)=v
clr
×
w
clr
v
smb
×
w
smb
v
itv
×
w
itv
v
res
×
w
res
ꢀꢀꢀꢀꢀꢀꢀꢀꢀꢀꢀꢀ
公式12清晰度v
clr
是指提供简洁而充分的信息,以便于理解特别设计的绿色对象;它是主观的和微妙的,可以通过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设计本身是明确的,而不是令人困惑的来粗略地衡量,如果用户i认可所有的设计是清洗的,cir
i
=1,否则为0,即公式13:符号v
smb
是指为对象使用足够的符号,它的衡量标准是:1)符号的存在,s
p
=1如果存在任何符号,则为0;以及2)用户是否能正确解释符号的含义smb
i
=1如果用户i识别出符号,则为0,即公式14:直观性v
itv
指设计运用常识以及传递广为人知的信息,无需进一步教育、记忆或解释;它是主观的和微妙的,可以通过询问用户来粗略衡量,如果用户i认为设计是直观的,则itv
i
=1;如果不是,则为0,即公式15;
响应性v
res
是指用户对物体的反应能力;与直觉相似,它是主观的和微妙的,可以通过询问用户进行粗略衡量,如果用户认为设计是响应的,res
i
=1;如果不是,则为0,即公式16。。

技术总结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空间配置进行评定,并分析建筑设计的渗透性;通过渗透性对初步设计中的可用性和可教性进行评定和修改,并最终使得渗透性满足设计要求。本申请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评估中第一次进行量化非技术方面的讨论。方面的讨论。方面的讨论。


技术研发人员:周佩玲 吴汝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