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1-11-20 04: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括离线训练步骤,训练用于识别热隐蔽信道攻击的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步骤,调用神经网络模型,检测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其中,所述的离线训练步骤过程如下:s11、构建一个r层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r

1个中间层和1个输出层,其中相邻两层之间,前一层的每个神经节点与后一层的所有神经节点相互连接;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为n个元素的向量,每个元素代表一个热隐蔽信道程序产生的ipc信号幅值或者普通应用程序产生的ipc信号幅值,其中,ipc表示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该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为
‘1’

‘0’
,其中,
‘1’
表明输入信号是来源于潜在的热隐蔽信道攻击,
‘0’
表明输入信号不是来源于潜在的热隐蔽信道攻击;s12、采样热隐蔽信道程序产生的ipc信号与普通应用程序产生的ipc信号;s13、将采样的ipc信号数据样本从时域转换为频域,即将每个数据样本进行一次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使得每个数据样本最终包含从10hz到500hz对应的n个ipc信号幅值;s14、为每个ipc信号数据样本配备一个监督标签,利用该监督标签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参数,如果ipc信号数据样本来源于热隐蔽信道程序则标签为
‘1’
,否则为
‘0’
;s15、随机初始化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参数,基于梯度下降与监督反馈的训练过程最终得到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参数;所述的检测步骤过程如下:s21、设置一个全局管理器,在运行时首先采样所有处理器逻辑核的ipc信号,然后向所有处理器逻辑核发送并行检测指令;每个处理器逻辑核接收到检测指令后检测自身的ipc信号,调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判断自身处理器核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并将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的结果回复给全局管理器;s22、全局管理器接收到所有处理器逻辑核的回复后,在检测到的处理器逻辑核中,将处理器逻辑核的线程地址空间不可访问的逻辑核标记为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的处理器逻辑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中检测热隐蔽信道的指标是处理器逻辑核的ipc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的ipc信号的频带范围是10hz到500hz。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区分热隐蔽信道攻击产生的ipc信号与普通应用程序产生的ipc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运行时,每个处理器逻辑核并行调用神经网络模型判断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中,通过访问处理器逻辑核的线程地址空间来判断检测到的处理器逻辑核是否运行在众核系统的安全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针对众核系统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网络模型中第l个中间层包含n
l
个神经节点,r

1≥l≥1,用向量表示该中间层所有神经节点的权重;与该中间层关联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用(w
[l]
,b
[l]
)表示,其中矩阵w
[l]
的元素代表神经网络模型的第l

1层与第l层相连的边权重,共有n
l
‑1×
n
l
个元素;向量b
[l]
代表包含n
l
个元素的偏置项;该中间层的激活函数为δ
[l]
(
·
);所述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层只有一个神经节点,该神经节点的值用表示,只有
‘1’

‘0’
两种情况,表示输入的信号是否是tcc信号,该输出层在输出结果之前将使用

sigmoid’激活函数,如果

sigmoid’激活函数输出结果大于设定的阈值,则神经网络模型输出
‘1’
,否则,神经网络模型输出
‘0’
,其中,

sigmoid’激活函数输出结果代表输入信号是tcc信号的概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片上众核系统中的热隐蔽信道攻击问题,检测方法包括:针对处理器核的工作负载数据,构建能够区分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运行时调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推理众核系统中各个处理器核是否运行热隐蔽信道攻击程序。本发明可以检测出使用不同编码方案、不同升温时间的热隐蔽信道攻击,检测准确率高达99%,能够显著减少众核系统中热隐蔽信道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航 陈若邻 黄亨利 韩银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1/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