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仪,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


背景技术:

2.静态条件下爆破压力测试是用于测试插入到血管内部输液管道的,我们在应用中发现,这个装置在测试完成后主要通过用来模拟血液流量的泵来实现血管模拟管道内部液体的排出,由于模拟血液流量的泵本身泵送液体的流量较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将血管模拟管道内部的液体排出,当需要进行多组实验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能够在测试完成后,被打开阀门,此时,使用者可以手动让临时储存罐顶部的高度低于管体底部的高度,此时,管体内部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进入临时储存罐内部,从而在实验完成后,能够快速排出管体内部液体,当重新安装新的测试管之后,使用者可以手动抬高临时储存罐,让临时储存罐底部的高度高于管体顶部的高度,此时临时储存罐内部临时储存的液体能够快速进入到管体内部,从而方便第二次对新的测试管的测试,整个过程相对于使用模拟血液流量的泵排出、泵入液体,速度更快,提高了实验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包括压力发生装置,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和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所述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为圆柱体形壳体结构,管体的一侧连通液体进管,管体的另一侧连通液体出管,压力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接头,接头的一端连通测试管,测试管的一端安装堵头,堵头能够将测试管的端口封闭,测试管位于管体的内部,液体快速装卸装置包括临时储存罐,临时储存罐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临时储存罐的封口端连接延长软管,延长软管的内部与临时储存罐的内部连通,延长软管的一端连通固定管的一端,固定管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底部连通,阀门上安装阀门,阀门能够控制固定管内部水流的通断。
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临时储存罐的内部安装活塞,活塞的侧周与临时储存罐的内壁侧周配合,活塞的上部连接推拉杆。
7.所述管体包括上导流管道与下导流管道,上导流管道与下导流管道均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导流管穿过上导流管道的封口端,上导流管道的开口端与下导流管道的开口端相互对接,下导流管道的开口端外部侧周开设外螺纹,上导流管道的开口端侧周连接固定环,上导流管道的开口端侧周套有旋转管,旋转管能够在上导流管道上转动,旋转管的上部内侧开设环形槽,固定环与环形槽配合,旋转管的下部内侧开设内螺纹,旋转管通过内螺纹与下导流管道螺纹连接,下导流管道的封口端连通固定管,上导流管道的封口端安装通气阀门,上导流管道的内部与通气阀门的一端连通。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液体快速装卸装
置能够在测试完成后,被打开阀门,此时,使用者可以手动让临时储存罐顶部的高度低于管体底部的高度,此时,管体内部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进入临时储存罐内部,从而在实验完成后,能够快速排出管体内部液体,当重新安装新的测试管之后,使用者可以手动抬高临时储存罐,让临时储存罐底部的高度高于管体顶部的高度,此时临时储存罐内部临时储存的液体能够快速进入到管体内部,从而方便第二次对新的测试管的测试,整个过程相对于使用模拟血液流量的泵排出、泵入液体,速度更快,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2.图3为图2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体排出液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体注入液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4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17.实施例1:
18.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如图1

图6所示,包括压力发生装置7,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和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所述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为圆柱体形壳体结构,管体的一侧连通液体进管10,管体的另一侧连通液体出管17,压力发生装置7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一端连接接头8,接头8的一端连通测试管9,测试管9的一端安装堵头11,堵头11能够将测试管9的端口封闭,测试管9位于管体的内部,液体快速装卸装置包括临时储存罐2,临时储存罐2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临时储存罐2的封口端连接延长软管18,延长软管18的内部与临时储存罐2的内部连通,延长软管18的一端连通固定管5的一端,固定管5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底部连通,阀门4上安装阀门4,阀门4能够控制固定管5内部水流的通断。
19.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液体快速装卸装置能够在测试完成后,被打开阀门4,此时,使用者可以手动让临时储存罐2顶部的高度低于管体底部的高度,此时,管体内部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进入临时储存罐2内部,从而在实验完成后,能够快速排出管体内部液体,当重新安装新的测试管9之后,使用者可以手动抬高临时储存罐2,让临时储存罐2底部的高度高于管体顶部的高度,此时临时储存罐2内部临时储存的液体能够快速进入到管体内部,从而方便第二次对新的测试管9的测试,整个过程相对于使用模拟血液流量的泵排出、泵入液体,速度更快,提高了实验效率。
20.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
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液体进管10和液体出管17通过水泵通入循环液体,具体的,液体进管10可以通过软管连通潜水泵,潜水泵放入液体池,液体出管17通过软管连通液体池,这样潜水泵将液体循环泵入到管体内部,管体内部的水流通过液体出管17排出到液体池内部,从而在对测试管9进行测试时,在管体内部模拟人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接头8可以采用气管接头,接头8的一端与导流管6连通,接头8的另一端与测试管9配合,为了提高接头8与测试管9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在接头8与测试管9连接后用强力胶加固,为了提高堵头11对测试管9封堵的强度,可以在堵头11对测试管9封堵后用强力胶加固。压力发生装置7可以采用空压机,压力发生装置7也可以采用加压水泵。在将管体内液体灌入或排出时,可以采用固定支架装置,固定支架装置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连接两个支撑杆23,其中一个支撑杆23的高度高于另一个,支撑杆23的上端连接托板20和u形型管卡22,托板20位于u形型管卡22的下方,当需要向管体内部灌入液体时,将管体固定在较短支撑杆23的托板20和u形型管卡22上,将临时储存罐2固定在较高支撑杆23的托板20和u形型管卡22上,当需要将管体内部液体排出时,将管体固定在较高支撑杆23的托板20和u形型管卡22上,将临时储存罐2固定在较低支撑杆23的托板20和u形型管卡22上。进行固定时u形型管卡22套在管体或临时储存罐2中部,托板托在管体或临时储存罐2底部。
21.实施例2:
22.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如图1

图6所示,包括压力发生装置7,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和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所述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为圆柱体形壳体结构,管体的一侧连通液体进管10,管体的另一侧连通液体出管17,压力发生装置7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一端连接接头8,接头8的一端连通测试管9,测试管9的一端安装堵头11,堵头11能够将测试管9的端口封闭,测试管9位于管体的内部,液体快速装卸装置包括临时储存罐2,临时储存罐2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临时储存罐2的封口端连接延长软管18,延长软管18的内部与临时储存罐2的内部连通,延长软管18的一端连通固定管5的一端,固定管5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底部连通,阀门4上安装阀门4,阀门4能够控制固定管5内部水流的通断。所述临时储存罐2的内部安装活塞3,活塞3的侧周与临时储存罐2的内壁侧周配合,活塞3的上部连接推拉杆1。
23.本实用新型的活塞3与推拉杆1结合,在需要排出管体内部液体时,可以放低临时储存罐2高度的同时上拉活塞3,活塞3降低临时储存罐2内部压力,从而加速管体内部液体进入到临时储存罐2的内部。当需要注入管体内部液体时,可以抬高临时储存罐2的同时下推活塞3,活塞3让临时储存罐2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加速临时储存罐2内部液体进入到管体内部。
24.实施例3:
25.血管内导管动力注射测试仪,如图1

图6所示,包括压力发生装置7,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和液体快速装卸装置,所述血管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为圆柱体形壳体结构,管体的一侧连通液体进管10,管体的另一侧连通液体出管17,压力发生装置7的输出端连通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一端连接接头8,接头8的一端连通测试管9,测试管9的一端安装堵头11,堵头11能够将测试管9的端口封闭,测试管9位于管体的内部,液体快速装卸装置包括临时储存罐2,临时储存罐2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临时储存罐2的封口端连接延长软管18,延长软管18的内部与临时储存罐2的内部连通,延长软管18的一端连通固定管5的一端,
固定管5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底部连通,阀门4上安装阀门4,阀门4能够控制固定管5内部水流的通断。所述管体包括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均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导流管6穿过上导流管道12的封口端,上导流管道12的开口端与下导流管道16的开口端相互对接,下导流管道16的开口端外部侧周开设外螺纹,上导流管道12的开口端侧周连接固定环14,上导流管道12的开口端侧周套有旋转管13,旋转管13能够在上导流管道12上转动,旋转管13的上部内侧开设环形槽15,固定环14与环形槽15配合,旋转管13的下部内侧开设内螺纹,旋转管13通过内螺纹与下导流管道16螺纹连接,下导流管道16的封口端连通固定管5,上导流管道12的封口端安装通气阀门19,上导流管道12的内部与通气阀门19的一端连通。
26.本实用新型的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的开口端相互对接,可以在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打开后,方便操作人员将新的测试管9安装到接头8上。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当旋转管13与下导流管道16的螺纹配合拧紧后,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能够配合挤压之间的环形密封圈,从而避免上导流管道12与下导流管道16之间漏水,当需要排出或者注入管体内部液体时,需要开启通气阀门19,以平衡管体内部压力,排出或者注入管体内部液体完成后,需要关闭通气阀门19。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