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环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


背景技术:

2.智能终端作为诸如智能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个人多媒体播放器)、电子词典、游戏机等的能携带的信息处理装置,统称一般使用有线/无线通信网或利用内部存储的程序来提供上网、电话通话、看电影、确认信息等多样功能的装置。其中,尤其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诸如电话通话、收发短消息、操作文档、上网、收发邮件等,其使用区域非常多样。因此,始终携带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而不受时间和场所约束地使用的使用者正在急速增加。最近,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尺寸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随着显示装置尺寸增大,智能终端的重量正在增加。因此,随着使用者长时间将智能终端握在手里使用,由于终端的大小和重量,存在给使用者的手臂和肩膀、颈部带来负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多样地开发了使得能够挂于手指而安全地把持智能终端的扣带制品。另一方面,以往的扣带制品用双面胶等附着于智能终端后面或与终端结合的外壳后面使用,在没有外壳而只使用扣带制品的情况下,智能终端会暴露于因坠落等原因而受到冲击导致破损的危险,而在将扣带另行附着于外壳后面使用的情况下,存在与外壳厚度和扣带厚度之和相应地变厚的问题。而且,与直接将扣带附着于光滑的智能终端后面相比,当将扣带附着于智能终端外壳背面时,由于在取下、插入外壳的过程中发生的横向压力等,扣带的粘合力下降,存在使用过程中分离而发生智能终端坠落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外壳穿孔部,与智能终端结合;
5.带组件,所述带组件由主体和扣带构成,插入于所述外壳穿孔部,所述外壳穿孔部为亚克力材质,所述主体为形成有滑动槽的板形态,所述扣带一侧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另一侧沿所述滑动槽滑动移动;
6.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以尺寸大于外壳穿孔部的薄膜形态成型,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外壳的内面贴紧;
7.粘性胶带,所述粘性胶带连结所述带组件的主体与固定片。
8.优选的,在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位置,还包括插入于主体与粘性胶带之间的引导片。
9.优选的,在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位置,在粘性胶带上还包括孔形态的穿孔部。
10.优选的,在所述外壳上,构成有水平的第一外壳穿孔部、竖直的第二外壳穿孔部。
11.优选的,所述扣带表面设置有花纹或图案的花纹带,所述固定片是与智能终端大
小相同地形成,在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花纹带相同的花纹或图案的花纹固定片。
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卡插入口。
13.优选的,所述带组件,所述带组件由主体和扣带构成,所述主体为形成有滑动槽的板形态,所述扣带一侧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另一侧沿所述滑动槽滑动移动;
14.外壳,所述外壳自外表面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带组件的安装位,所述外壳用于与智能终端结合。
15.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凹形成有所述安装位,所述带组件嵌设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带组件与所述外壳通过粘性胶带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安装位为贯穿孔状。
17.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还包括尺寸大于所述安装位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贴紧,所述带组件插入于所述安装位,所述带组件与所述固定片通过粘性胶带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即使在使手指扣带贴合于外壳的状态下,也可以保持很薄的厚度,不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在使用过程中手指扣带从外壳脱落的危险。
20.(2)本实用新型的手指扣带不仅可以向多个方向组装使用,也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外壳上交替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的连结于智能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22.图2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3.图3是分解图示图2的带组件的立体图。
24.图4是图示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结于智能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25.图5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指扣带连结于智能终端的状态下的带折叠状态的剖面。
26.图6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指扣带连结于智能终端的状态下的带展开状态的剖面图。
27.图7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28.图8是图示在图7的带组件、粘性胶带、固定片连结状态下与外壳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
29.图9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30.图10是图示形成有多个穿孔部的外壳的立体图。
31.图11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32.图12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33.图13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34.图14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体型手指扣带与智能终端结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35.图中:10:智能手机、110:手指扣带组件、1110:扣带、1110a:花纹带、 1111:固定凸起块、1112:滑动销、1120:手指扣带主体、1121:固定槽、1122:滑动槽、1123:凸出部、1124:
固定铆钉、1125:头部、1126:轴部、120:引导片、130:粘性胶带、131:穿孔部、140:固定片、140a:固定片花纹(140a)、 141:穿孔部、150:外壳、151:外壳穿孔部、151a:第一外壳穿孔部、151b:第二外壳穿孔、152:卡插入口、160:双面粘性胶带、161:穿孔a、170:内部外壳、171:卡安放部、172:卡棱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指环支架,包括带组件110和外壳150,带组件110由主体1120和扣带1110 构成,主体1120为形成有滑动槽1122的板形态,扣带1110一侧固定于主体1120 的一侧,另一侧沿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外壳150自外表面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安装带组件110的安装位,外壳150用于与智能终端结合。如此,带组件 110安装于外壳150的安装位上,带组件110可与外壳150的外表面基本平齐,贴合于外壳150上,在使带组件110结合于外壳150的状态下,可以保持很薄的厚度,并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在使用过程中带组件110从外壳150脱落的危险。
40.第1实施例
4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指扣带如图2所示,由外壳150、带组件110、引导片120、粘性胶带130及固定片140构成。
42.在外壳150穿孔可供带组件110插入程度大小的孔而形成有外壳穿孔部 151。
43.带组件110如图3所示,由扣带1110与主体1120连结构成。
44.扣带1110是将织物或合成树脂成型为薄膜形态,以便具有柔软性,在一侧形成有固定突起块1111,在另一侧形成有滑动销1112。
45.主体1120以与所述扣带1110对应的大小成型为薄板形态,将主体1120的中央部分穿孔成长孔形态而形成滑动槽1122,在所述滑动槽1122的边缘部分,设置既定间隔并连续凸出地构成有凸出部1123。
46.而且,优选在所述滑动槽1122的边缘形成卡棱。
47.如上所述构成的扣带1110与主体1120连结而构成带组件110,如图3所示,在扣带
1110一侧形成的固定突起块1111插入于在主体1120一侧形成的固定槽 1121,通过超声波熔接或粘合等方式连结、固定。
48.如上所述,扣带1110连结于主体1120后,扣带1110的滑动销1112位于主体1121的滑动销1112一侧,固定铆钉1124贯通滑动槽1122而与扣带1110 的滑动销1112连结。
49.固定铆钉1124由轴部1126和头部1125构成,如上所述,如果固定铆钉1124 贯通滑动槽1122而与扣带1110的滑动销1112连结,则固定铆钉1124的轴部 1126可以沿着主体1120的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滑动槽1122的凸出部1123 卡于固定铆钉1124的轴部1126而产生区分感。
50.而且,固定铆钉1124的头部1125发挥使得在沿着在滑动槽1122边缘形成的卡棱172滑动移动的同时不随意从主体1120脱离的作用,即扣带1110的一侧固定于主体1120的一侧,扣带1110的另一侧构成得能够沿着主体1120的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
51.粘性胶带130以与带组件110对应的形状及大小形成,带组件110的主体 1120面供粘性胶带130的一面附着,粘性胶带130的另一面附着于薄膜形态的固定片140。
52.此时,在带组件110与粘性胶带130之间插入了薄膜形态的引导片120,所述引导片120为了在固定铆钉1124沿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时,防止固定铆钉 1124粘着于粘性胶带130的粘着面而无法滑动移动或无法顺畅地滑动移动,在与滑动槽1122相应的位置,插入于带组件110与粘性胶带130之间。
53.在上述的带组件110、引导片120、粘性胶带130及固定片140连结后,如图4所示,从外壳150的内部将带组件110插入于外壳150的外壳穿孔部151。
54.外壳150的外壳穿孔部151以与带组件110形状及大小对应的方式成型,因而如果从外壳150的内部将带组件110插入于外壳150的外壳穿孔部151,则在固定片140贴紧外壳150的内面的同时,带组件110通过外壳穿孔部151露出于外壳150后面。
55.此时,以比外壳穿孔部151大小更大的大小成型并与带组件110连结的固定片140,在外壳150内部为与外壳150内面贴紧的状态,因而即使在外壳150 外部拉动露出的带组件110,带组件110也不脱离而是被固定。
5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作为手指扣带的扣带1110在连结于智能手机10状态下折叠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扣带1110展开状态的剖面图。
57.平时,如图5所示,扣带1110展开而处于贴紧主体1120的状态。
58.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如果将扣带1110的一侧推向另一侧,则如图6所示,扣带1110的固定铆钉1124沿着主体1120的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扣带1110 弯曲而以环形态凸出。
59.此时,固定铆钉1124的轴部1126卡于滑动槽1122的凸出部1123而产生区分感,每隔既定间隔实现简易固定,因而可以调整扣带1110凸出而形成的环的大小。
60.而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调整带组件110、引导片120及粘性胶带130 的厚度,使得与扣带1110的厚度程度相应地通过外壳穿孔部151凸出到外壳150 外部,或扣带1110的表面处于与外壳150后面相同的平面而平坦地构成。
61.即,本实用新型可以构成得使作为手指扣带的扣带1110在外壳150后面稍稍凸出,或使得扣带1110不凸出而是与外壳150的后面构成同一平面,与外壳 150平坦地构成。
62.第2实施例
63.图7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手指扣带的分解立体
图。
64.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外壳150、带组件110及固定片140构成相同,但在粘性胶带130上形成有穿孔部131,去除了引导片120。
65.引导片120是用于在固定铆钉1124沿着滑动槽1122滑动移动时,防止固定铆钉1124接触粘性胶带130而无法滑动移动或滑动移动不畅,而通过以在与在带组件110的主体1120上形成的滑动槽1122相应的粘性胶带130部分进行穿孔的孔形态形成穿孔部131,固定铆钉1124可以不粘着于粘性胶带130而是顺畅地滑动移动。
66.连结带组件110、粘性胶带130及固定片140,如图8所示,在外壳150的外壳穿孔部151插入带组件110,这种状态的剖面如图9所示。
67.如图9所示,通过在粘性胶带130形成穿孔部131,从而可以充分确保固定铆钉1124能够滑动移动的空间,粘性胶带130的粘着面不在滑动槽1122空间,因而带的固定铆钉1124可以沿滑动槽1122顺畅地滑动移动。
68.不过,为了降低制作单价,可以不形成穿孔部131而是直接堵住,或以与穿孔部131相应的尺寸,附着遮挡膜或片,使得带的固定铆钉1124能够滑动移动。
69.第3实施例
70.图11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手指扣带的分解立体图。
7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形成有花纹扣带1110a,所述花纹扣带1110a是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带组件110的带表面印刷或涂覆有特定图案或形状。
72.而且,形成有固定片花纹140a,所述固定片花纹140a在表面形成有与在所述花纹扣带1110a表面形成的图案或形状相同的图案或形状。
73.此时,所述固定片花纹140a的大小与智能手机10大小相同地形成,从而具有的效果是,在将透明的外壳150连结于智能手机时,具有看起来如同没有作为手指扣带的带组件110,作为手指扣带的带组件110如同与智能手机10一体型。
74.上述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说明了有引导片120的情形,但也可以象第二实施例一样去除引导片120,在粘性胶带130上穿孔了穿孔部而构成。
75.第4实施例
76.图12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手指扣带的立体图。
77.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类似的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带组件110,所述带组件110形成有特定花纹或图案;粘性胶带130,所述粘性胶带130形成有穿孔部131;固定片花纹140a,所述固定片花纹140a以与智能手机10背面相同的形状和大小成型,在表面形成有特定花纹或图案,形成有与粘性胶带130的穿孔部131相同的穿孔141;双面粘胶带 160,所述双面粘胶带160形成有与粘性胶带130的穿孔部131相同的穿孔a161,使所述固定片花纹140a与外壳150的内面粘着。
78.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由于在带组件110的扣带1110上形成的花纹或图案与在固定片花纹140a形成的花纹或图案相同地形成,因而具有的效果是,当将透明的外壳150结合于智能手机10时,看起来如同没有作为手指扣带的带组件110,或看起来如同带组件110为与智能手机10一体型。
79.另外,在与在带组件110的主体1120上形成的滑动槽1122相同的位置,形成有粘性胶带130的穿孔部131,在双面粘性胶带160上形成有穿孔a161,在固定片花纹140a上形成穿孔141,从而可以最大限度更薄地形成带组件110,使带组件110不从外壳150的外壳穿孔部151凸出。
80.另外,固定片花纹140a通过双面粘性胶带160而与外壳150的内面坚固地粘着固定,因而带组件110在外壳穿孔部151不晃动地坚固固定。
81.第5实施例
82.图13是分解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外壳一体型手指扣带的立体图。
83.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外壳150的侧面形成有可以插入信用卡或交通卡的卡插入口152。
84.在图13中,连结带组件110、引导片120、粘性胶带130及固定片140后,如果将带组件110插入于外壳穿孔部151,则固定片140贴紧外壳150的内面,带组件110以插入于外壳穿孔部151的状态固定。
85.如果在该状态下将外壳结合于智能手机,则在智能手机的后面与外壳150 的内面之间形成既定间隔。
86.由于使用的是如果结合智能手机则在外壳与智能手机之间形成既定间隔的多项公知技术,因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87.在智能手机与外壳150结合的状态下,可以将信用卡或交通卡插入在外壳 150的侧面形成的卡插入口152并简便地使用。
88.此时,如图14所示,优选将固定片140的宽度成型为与智能手机10的宽度相同的宽度。
89.如果与智能手机10的宽度相同地形成固定片140的宽度,则如图13所示,固定片140的端部形成至卡插入口152,因而在将信用卡或交通卡插入于卡插入口152时,卡通过卡插入口152无阻挡地顺畅插入。
90.如果固定片140的端部以比卡插入口152短的长度形成,则当将信用卡或交通卡插入于卡插入口152时,卡的端部卡于固定片140的端部,会发生无法顺畅插入的问题,因此,优选如图14所示,与智能手机10的宽度相同地成型固定片140的宽度,使得固定片140的端部形成至卡插入口152。
91.而且,更优选地,优选如图13所示,将内壳170插入到所述外壳150的内侧。
92.在所述内壳170以槽形态形成有卡安放部171,所述卡安放部171向外壳 150的卡插入口152方向开放,在开放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有卡棱172。
93.如果将如上所述构成的内壳170连结于外壳150,则通过卡插入口152插入的卡无阻挡地顺畅插入到卡安放部171,插入的卡卡于卡棱172并插入到卡安放部171的准确位置。
94.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在智能终端的大小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外壳150形成1个外壳穿孔部151,构成1个手指扣带,但在诸如平板电脑那样较大的智能终端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也可以形成多个外壳穿孔部151,在各个外壳穿孔部151构成手指扣带。
95.而且,既可以如上所述在多个外壳穿孔部151分别形成手指扣带,也可以选择性地安装由带组件110与固定片140连结的1个手指扣带使用。
96.此时,如图10所示在外壳150形成外壳穿孔部151时,优选一个由水平的第一外壳穿孔部151a构成,另一个由竖直的第二外壳穿孔151b构成,从而构成得可以根据显示的画面方向而选择性地使用。
97.第6实施例
98.本实施例中,外壳150自外表面沿厚度方向内凹形成有安装位,安装位的厚度与带组件110的厚度大致相同,安装位的形状大小与带组件110的形状大小匹配,带组件110嵌设于安装位上,带组件110与外壳150通过粘性胶带130 连接。带组件110由主体1120和扣带1110组成,扣带111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凸起块1111,扣带1110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销1112,主体112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1121,主体1120的另一端中间设置有滑动槽1122,滑动槽1122的内侧设置有凸出部1123,主体1120和扣带1110通过固定铆钉1124固定,固定铆钉 1124由头部1125和轴部1126组成,扣带1110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带1110a,固定凸起块1111卡入固定槽1121内,外壳150上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位,主体 1120和扣带1110设置在安装位处。如此,带组件110可与外壳150的外表面平齐或带组件110仅微微凸出外壳150的外表面,既可以整体保持很薄的厚度,又能避免在反复使用时带组件110易从外壳150脱落的危险。
99.第7实施例
100.本实施例中,外壳150自外表面沿厚度方向形成贯穿孔状安装位,带组件 110插设于安装位上,带组件110由主体1120和扣带1110组成,扣带111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凸起块1111,扣带1110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销1112,主体1120 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1121,主体1120的另一端中间设置有滑动槽1122,滑动槽1122的内侧设置有凸出部1123,主体1120和扣带1110通过固定铆钉1124 固定,固定铆钉1124由头部1125和轴部1126组成,扣带1110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带1110a,固定凸起块1111卡入固定槽1121内,外壳150上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位,主体1120和扣带1110设置在安装位处,引导片120设置在主体1120 的下方,带组件110和固定片140通过粘性胶带130连接固定,固定片140尺寸大于安装位,固定片140为透明薄膜,固定片140的大小形状与智能终端相同,固定片140上设置有固定片花纹140a,外壳150的一侧设置有卡插入口152。
10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