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3: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三轮车是以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轮车电机采用直流串激牵引式有刷或无刷电机,电机内部设有调速增力装置,正常使用不易损坏。
3.电动车电机在生产加工时需要使用绕线装置对定子进行绕线作业,但当前所使用的绕线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绕线装置在使用时大多直接将定子套设在套筒上,然后再通过外设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从而导致定子在转动调位时需要反复启闭固定装置,进而不便于后续绕线作业的开展,且现有绕线装置在使用时无法便捷快速的带动定子做一百八十度与六十度的交替间歇性转动,从而无法为定子的交替绕线作业提供便利,实用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滑动设有第二框体,且第一框体的内侧设有与第二框体配合使用的往复机构,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设有与往复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间歇机构,所述第二框体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与第一间歇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上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弧型板,四组所述弧型板的上端设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间歇机构,所述第二间歇机构的一端贯穿第一框体并在其末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可拆卸设有定子本体。
5.优选地,所述往复机构包括侧杆与竖杆,所述侧杆设置有四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一框体上,相邻所述侧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套环,两组所述套环的内侧固定插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竖杆设置有两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一框体上,所述竖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半面齿轮与第二齿轮,两组所述第二齿轮均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框体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双侧齿条,所述半面齿轮能够与双侧齿条相啮合。
6.优选地,所述第一间歇机构包括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均转动插设在第二框体上,且第二转杆的一端贯穿第二框体并与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滑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转动套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端与其中一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7.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侧盘,所述侧盘上开设有三组齿槽,且侧盘的内侧设有弹性拨片,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套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的一侧设有两组拨杆,所述弹性拨片能够与拨杆相接触,且不完全齿轮能够与齿槽相啮合。
8.优选地,所述第二间歇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与转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
转盘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一侧设有弧型挡板,且驱动盘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一侧设有驱动柱,所述转轴转动插设在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一框体上贯穿开设有与转轴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转轴活动卡设在通槽内,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异型板,所述异型板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驱动槽与弧型槽,且驱动槽与弧型槽呈交错分布,所述驱动柱能够活动卡设在驱动槽内,且弧型挡板的外壁能够与弧型槽的内壁相接触。
9.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中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末端设有圆台型顶块,且圆台型顶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柱,所述推柱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异型斜槽,所述套筒上滑动插设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柱,且固定柱上开设有与第一异型斜槽配合使用的第二异型斜槽,所述第二异型斜槽与第一异型斜槽相互卡合,且固定柱的一端与圆台型顶块相接触。
10.优选地,所述套筒上固定套接有顶环,所述定子本体能够活动套接在套筒上,且定子本体的底端能够与顶环相接触,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能够与定子本体的内壁相接触。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杆一端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十字型滑杆,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十字型滑槽,所述十字型滑杆滑动卡设在十字型滑槽内。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底端设有两组滑轨,所述第二框体的底端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套接在滑轨上。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电动伸缩杆能够通过圆台型顶块带动推柱向远离电动伸缩杆的一侧移动,进而配合第一异型斜槽与第二异型斜槽的使用,能够带动两组固定柱做背向运动,直至固定柱的相对端与定子本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将定子本体固定在套筒上,进而便于后续绕线作业的开展,且便于后期将其快速取下。
15.2.当定子本体固定完成后,使用者可将绕线机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打开,此时第一电机将带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通过两组竖杆带动对应半面齿轮转动,并配合双侧齿条的使用,能够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框体做循环往复运动,从而能够通过固定机构带动定子本体做循环往复运动,进而便于绕线机构进行绕线作业。
16.3.第二锥齿轮将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杆带动侧盘转动,此时齿槽与弹性拨片将随侧盘同步转动,从而配合拨杆与不完全齿轮的使用,能够通过第二转杆带动第一转盘做一百八十度的间歇性转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将带动驱动盘转动,从而带动弧型挡板转动,并通过驱动块带动驱动柱转动,此时在驱动槽与弧型槽的协调作用下,能够带动异型板做六十度的间歇性转动,从而通过转轴与固定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定子本体做一百八十度与六十度的交替间歇性转动,进而为定子本体的交替绕线作业提供了便利,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图5中c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定子本体与固定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图8中d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中第一转杆与连接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框体;11、通槽;12、滑轨;2、第二框体;21、滑块;3、往复机构;31、侧杆;32、竖杆;33、套环;34、第一电机;35、第一齿轮;36、半面齿轮;37、第二齿轮;38、连接板;39、双侧齿条;310、第二锥齿轮;4、第一间歇机构;41、第一转杆;42、第二转杆;43、连接杆;44、l型板;45、第一锥齿轮;46、侧盘;47、齿槽;48、弹性拨片;49、不完全齿轮;410、拨杆;411、十字型滑杆;412、十字型滑槽;5、第一转盘;51、弧型板;52、第二转盘;6、第二间歇机构;61、第二电机;62、转轴;63、驱动盘;64、弧型挡板;65、驱动块;66、驱动柱;67、异型板;68、驱动槽;69、弧型槽;7、固定机构;71、套筒;72、电动伸缩杆;73、圆台型顶块;74、推柱;75、第一异型斜槽;76、固定柱;77、第二异型斜槽;78、顶环;8、定子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机生产用定子绕线装置,包括第一框体1,所述第一框体1的内侧滑动设有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1的内侧底端设有两组滑轨12,所述第二框体2的底端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块21,所述滑块21滑动套接在滑轨12上,通过滑块21与滑轨12的配合使用,为第二框体2的移动调节提供了便利,且第一框体1的内侧设有与第二框体2配合使用的往复机构3,所述第二框体2的内侧设有与往复机构3配合使用的第一间歇机构4,所述第二框体2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与第一间歇机构4配合使用的第一转盘5,所述第一转盘5的上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弧型板51,四组所述弧型板51的上端设有第二转盘52,所述第一转盘5与第二转盘52上设有第二间歇机构6,所述第二间歇机构6的一端贯穿第一框体1并在其末端设有固定机构7,所述固定机构7上可拆卸设有定子本体8,第一框体1的上端一侧设有与定子本体8配合使用的绕线机构,从而能够对定子本体8进行绕线作业,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31.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3包括侧杆31与竖杆32,所述侧杆31设置有四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一框体1上,相邻所述侧杆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套环33,两组所述套环33的内侧固
定插接有第一电机34,所述第一电机34输出端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35,所述竖杆32设置有两组,且转动插设在第一框体1上,所述竖杆3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半面齿轮36与第二齿轮37,两组所述第二齿轮37均与第一齿轮35相啮合,所述第二框体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38,所述连接板38的一端设有双侧齿条39,所述半面齿轮36能够与双侧齿条39相啮合,从而通过两组半面齿轮36与双侧齿条39的配合使用,能够通过连接板38带动第二框体2做循环往复运动。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歇机构4包括第一转杆41与第二转杆42,所述第一转杆41与第二转杆42均转动插设在第二框体2上,且第二转杆42的一端贯穿第二框体2并与第一转盘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41的一端滑动插接有连接杆43,所述第一转杆41一端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十字型滑杆411,所述连接杆43上开设有十字型滑槽412,所述十字型滑杆411滑动卡设在十字型滑槽412内,通过十字型滑杆411与十字型滑槽412的配合使用,能够确保第二框体2在移动时第一转杆41能够随第一电机34同步转动,所述连接杆43的外侧转动套设有l型板44,所述l型板44的一端与其中一组套环3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3的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45,所述第一电机34输出端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310,所述第二锥齿轮310与第一锥齿轮45相啮合;
33.所述第一转杆4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侧盘46,所述侧盘46上开设有三组齿槽47,且侧盘46的内侧设有弹性拨片48,所述第二转杆42上固定套接有不完全齿轮49,所述不完全齿轮49的一侧设有两组拨杆410,所述弹性拨片48能够与拨杆410相接触,且不完全齿轮49能够与齿槽47相啮合。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间歇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1与转轴62,所述第二电机61固定安装在第一转盘5上,第一转盘5上设有与第二电机61配合使用的第一蓄电池,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且第二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驱动盘63,所述驱动盘63的一侧设有弧型挡板64,且驱动盘63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65,所述驱动块65的一侧设有驱动柱66,所述转轴62转动插设在第二转盘52上,所述第一框体1上贯穿开设有与转轴62配合使用的通槽11,所述转轴62活动卡设在通槽11内,所述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异型板67,所述异型板67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驱动槽68与弧型槽69,且驱动槽68与弧型槽69呈交错分布,所述驱动柱66能够活动卡设在驱动槽68内,且弧型挡板64的外壁能够与弧型槽69的内壁相接触,从而能够带动异型板67做间歇性转动,进而通过转轴62带动固定机构7做间歇性转动,进一步带动定子本体8做间歇性转动。
3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套筒71,所述套筒71的内腔中设有电动伸缩杆72,套筒71的内腔中设有与电动伸缩杆72配合使用的第二蓄电池,且可在套筒71外侧对其进行充电,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所述电动伸缩杆72输出端的末端设有圆台型顶块73,且圆台型顶块7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柱74,所述推柱74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异型斜槽75,所述套筒71上滑动插设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柱76,且固定柱76上开设有与第一异型斜槽75配合使用的第二异型斜槽77,所述第二异型斜槽77与第一异型斜槽75相互卡合,且固定柱76的一端与圆台型顶块73相接触,所述套筒71上固定套接有顶环78,所述定子本体8能够活动套接在套筒71上,且定子本体8的底端能够与顶环78相接触,所述固定柱76的一端能够与定子本体8的内壁相接触,从而将定子本体8固定在套筒71上。
36.使用时,使用者需先手持定子本体8并将其套设在套筒71上,然后使用者可将电动
伸缩杆72打开,从而使其通过圆台型顶块73带动推柱74向远离电动伸缩杆72的一侧移动,进而配合第一异型斜槽75与第二异型斜槽77的使用,能够带动两组固定柱76做背向运动,直至固定柱76的相对端与定子本体8的内壁紧密贴合时关闭电动伸缩杆72,从而能够将定子本体8固定在套筒71上,进而便于后续绕线作业的开展,且便于后期将其快速取下;
37.当定子本体8固定完成后,使用者可将绕线机构、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61打开,此时第一电机34将带动第二锥齿轮310与第一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两组第二齿轮37转动,进而通过两组竖杆32带动对应半面齿轮36转动,并配合双侧齿条39的使用,能够通过连接板38带动第二框体2做循环往复运动,从而通过第一间歇机构4、第一转盘5、第二间歇机构6与第二转盘52的配合使用,能够通过固定机构7带动定子本体8做循环往复运动,进而便于绕线机构进行绕线作业;
38.此外,第二锥齿轮310将通过第一锥齿轮45带动连接杆43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杆41带动侧盘46转动,此时齿槽47与弹性拨片48将随侧盘46同步转动,从而配合拨杆410与不完全齿轮49的使用,能够通过第二转杆42带动第一转盘5做一百八十度的间歇性转动;
39.与此同时,第二电机61将带动驱动盘63转动,从而带动弧型挡板64转动,并通过驱动块65带动驱动柱66转动,此时在驱动槽68与弧型槽69的协调作用下,能够带动异型板67做六十度的间歇性转动,从而通过转轴62与固定机构7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定子本体8做一百八十度与六十度的交替间歇性转动,进而为定子本体8的交替绕线作业提供了便利,实用性较高。
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