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感知资源请求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2021-11-09 21: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知资源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2.通信感知一体化是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主要特点在于:一方面设备可以将通信模块和感知模块共享信号收发的硬件以节省硬件开销,另一方面设备通过检测通信信号传输信道,可以实现感知通信环境的功能。在设计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设备时,需考虑有关感知的具体应用场景。其中,终端发送感知信号,并接收检测该感知信号的回波以对终端周围物体进行目标识别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3.对于移动通信系统,处于蜂窝网中的终端设备,其上行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资源一般由基站进行控制和分配,并需要控制上行功率以避免终端到达基站的信号过强、淹没其他终端到达基站的信号。当终端发送感知信号进行回波检测时,感知信号无到达基站的要求,如果感知信号与上行信号同频共存,感知信号所使用的资源也需要通过基站来进行控制和分配,避免发生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出一种感知资源请求方法和设备,以支持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终端向基站发送感知资源请求获取相应的发送感知信号的资源,旨在解决感知信号和上行信号之间如何共存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资源请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包含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7.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pusch或pucch承载;
8.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感知信号。
9.优选地,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感知信号的频带、天线配置、波束、发送周期、持续时长、感知距离。
10.优选地,所述prach承载第一请求信息;在第一请求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rar)中指示pucch资源用于终端向基站响应ack;终端成功接收到第一请求信息对应的rar之后发出ack、停止随机接入流程。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承载,其中前导信号和/或ro资源作为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2.或者,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usch承载,其中mac ce作为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3.或者,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ucch承载,其中利用sr和/或uci作为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4.优选地,触发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事件包括:第一重传定时器和/或周期性定时器超时。
15.优选地,在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之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16.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一请求信息所占用的上行传输资源;
17.所述第二请求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或感知请求业务类型的指示。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请求信息以sr或prach的方式发送。
19.进一步地,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终端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20.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感知信号;
21.进一步地,还可包含以下步骤: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22.进一步地,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23.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时,识别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24.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25.进一步地,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26.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时,为第一请求信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
27.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信息,其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包含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pusch或pucch承载;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感知信号。
2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时,识别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30.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31.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32.第六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至少1个如本技术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和/或至少1个如本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
33.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34.该方法支持在蜂窝通信中,终端向基站发送感知资源请求,以获取发送感知信号的资源用于感知检测,实现终端感知信号和通信信号的共存。
附图说明
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技术的感知资源请求和感知资源分配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的感知资源请求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38.图3为前导/ro资源用作感知信号特征值指示的示意图;
39.图4为sr

pucch资源用作感知信号特征值指示的示意图;
40.图5为本技术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41.图6为本技术的方法用于终端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42.图7为网络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43.图8是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44.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48.图1为本技术的感知资源请求和感知资源分配示意图。
49.终端(ue)需要向基站(gnb)发送感知资源请求,请求基站分配上行感知资源,该资源用于终端发送感知信号。在现有蜂窝通信系统中,终端如何向基站发送感知资源请求目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感知资源请求发送方法及设备,应用在蜂窝通信中,在该方法中可包括两种实施方式:方式1、终端直接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方式2、终端先发送第二请求信息以获取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然后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51.图2为本技术的感知资源请求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52.本技术提出一种物理信道传输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01~105:
53.步骤101、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一请求信息所占用的上行传输资源。
54.所述第二请求信息,表示终端向基站请求上行传输资源用于第一请求信息发送。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第二请求信息,向终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用于其第一请求信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即表示终端向基站请求感知资源用于终端发送感知信号。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向终端分配感知资源用于其感知信号发送。
55.进一步可选的,第二请求信息显性或者隐性携带了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是由感知请求业务类型所决定的。所述感知请求业务类型,是与感知信号特征的种类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每一种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于包含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感知信号特征种类。也可以说,第二请求信息显性或者隐性携
带了第一请求信息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的指示。
56.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感知信号的频带、天线配置、波束、发送周期、持续时长、感知距离。
57.感知信号的频带,表示终端在哪个频段(如哪一个载波和哪一个bwp)上发送感知信号;天线配置,表示终端发送感知信号和/或接收感知信号回波的天线配置;感知信号波束,表示终端感知信号的波束指向,可以用于基站评估终端发送感知信号的覆盖范围;感知信号发送周期,是终端发送感知信号的周期;感知信号持续时长,表示终端发送一次感知信号的连续时间长度;感知距离表示终端感知信号可以覆盖的传输范围,可以用于基站端为终端感知信号的功率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因为不同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的感知信号特征种类不同,所以,所需要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是不同的。
58.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显性携带了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表示第二请求信息中直接指示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或者第一请求信息对应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
59.第二请求信息也可以不“显性”携带该比特量指示信息,例如约定一个默认的比特量,基站接收到第二请求信息,可以根据默认的比特量分配上行传输资源用于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请求信息“隐性”携带了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表示系统给第二请求信息发送资源的配置中,将配置参数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基站根据配置参数成功检测第二请求信息时,即可以识别该配置参数对应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进一步获知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
60.步骤102、下行信息中包含对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
61.所述下行信息中,包含对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用于终端利用该上行传输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62.步骤103、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包含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63.在步骤103中,通过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传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64.步骤103中,为实现终端设备发送感知资源请求,即第一请求信息,包括由何种信道承载、信息内容、发送时机三方面的技术手段。
65.在第一请求信息的信道设计方面,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pusch或pucch承载。
66.当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承载时,其中前导信号和/或ro资源作为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详见图3。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承载时,无需通过步骤101~102获取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进一步可选的,所述prach承载第一请求信息,基站在第一请求信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rar)中指示pucch资源用于终端向基站响应ack,终端成功接收到第一请求信息对应的rar之后,向基站响应ack,停止随机接入流程。具体的,终端利用传统4

step rach流程,根据感知资源请求对应的prach配置发送prach信号之后,基站接收检测到prach,识别为感知资源请求,在该prach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rar)中指示终端感知资源,基站识别终端发送感知信号不需要基站检测时,基站进一步在该rar中指示一个pucch资源,终端成功接收到对应rar之后,在对应感知资源上发送感知信号,且在对应的pucch资源中向基站反馈ack,停止随机接入流程。如果终端成功接收到对应rar,该rar中未指示pucch资源,终端侧也可以停止随机接入流程。其中所述rar中指示的感
知资源可以是周期性的,或者是非周期性的。其中周期性的资源可以是在rar中指示资源的发送周期,或者激活高层配置的某一个半静态调度的周期性资源。
67.当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ucch承载时,其中利用sr和/或uci作为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详见图4。
68.当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usch承载时,其中mac ce作为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69.在第一请求信息的内容方面,优选地,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感知信号特征的值:感知信号的频带、天线配置、波束、发送周期、持续时长、感知距离。
70.例如,将感知信号特征值预先划分为多个数值段,每一数值段定义为一种感知类型。
71.如果高层配置了多种感知类型,第一请求信息用显性或隐性方式指示一种或多种感知类型即可。其中显性指示,例如利用mac ce和uci中的信令字节显性指示感知类型。对于隐性指示,例如建立前导和/或ro与感知类型的映射关系,通过前导和/或ro隐性指示感知类型;或者建立sr资源配置与感知类型的映射关系,通过sr隐性指示感知类型。
72.如果高层未配置多种感知类型,第一请求信息可指示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感知请求的具体感知信号特征值,包括频带、天线配置、感知信号波束、感知信号发送周期、感知信号持续时长、感知距离等需求信息。
7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高层配置了多种类型的感知请求,也可以用第一请求信息指示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感知信号特征的具体值,包括频带、天线配置、感知信号波束、感知信号发送周期、感知信号持续时长、感知距离等需求信息。
74.在第一请求信息的发生时机方面,触发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事件可以包括:第一重传定时器和/或周期性定时器超时。
75.关于第一重传定时器。当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之后启动或重启第一重传定时器,如果第一请求信息重传定时器超时终端未收到基站发送的针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则终端重新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否则终端停止第一重传定时器。
76.关于周期性定时器,可进一步分为3种:
77.第1种:终端获取了周期性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当终端利用周期性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之后,启动或重启周期性定时器,设置该定时器时长与周期性资源的周期长度相同,定时器超时之后再次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78.第2种:当终端利用周期性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之后,启动或重启周期性定时器,设置该定时器时长为多个周期性资源的周期长度,定时器超时之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79.第3种: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之后,启动或重启周期性定时器,该定时器超时之后,终端利用下一个可用的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80.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请求信息和第二请求信息均可设定重传定时器,例如在以下过程中:终端先发送第二请求信息以获取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然后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由sr和/或prach承载第二请求信息,将sr配置、前导、ro资源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与感知信号特征值的种类或取值相关联。在此过程中,对第一请求信息设定“第一重传定时器”和/或“周期重传定时器”;对第二请求信息设定“第二重传定时器”。
81.步骤104、下行信息中包含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
82.所述下行信息中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确认所述感知
ce中利用n个比特对应指示n种感知类型,取值为1表示终端针对相应类型,请求对应的感知资源分配;取值为0表示终端针对相应类型的感知请求不请求分配相应的感知资源。或者在mac ce中直接指示一种或多种感知类型的具体特征值。对于rrc信令承载第一请求信息,可以设计一种rrc ie信息,直接指示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感知请求的具体特征值。
97.再例如,对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pusch资源,终端可以通过rach流程或者基站分配获取。终端可以利用已获取的pusch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例如在组装mac pdu时将其中一个mac ce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为了支持终端周期性地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网络可以为终端配置周期性的pusch资源。
98.图5为本技术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99.本技术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包含以下步骤201~204:
100.步骤201、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时,为第一请求信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
101.步骤202、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
102.步骤203、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时,识别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03.步骤204、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04.图6为本技术的方法用于终端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105.本技术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用于终端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106.步骤301、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请求信息。
107.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一请求信息所占用的上行传输资源。
108.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请求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或第一请求信息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的指示。
109.在步骤301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信息,可以设计终端利用调度请求(sr)和prach的方式发送。其中对于利用调度请求sr承载第二请求信息,网络为终端配置发送第二请求信息的pucch资源,即至少一种sr对应的pucch配置用于感知请求发送。一种sr对应的pucch配置对应一系列sr传输相关的参数,如sr周期、偏移、pucch资源(包括pucch资源在一个时隙中占用的符号位置,起始频域位置,初始循环移位等配置)。进一步地,第二请求信息的sr配置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以支持基站检测接收到针对第二请求信息的sr之后,识别哪一种感知请求业务类型触发的第二请求信息,为该业务类型进一步需要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不同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内容、及第一请求信息需要的上行传输资源可能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sr配置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与上文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利用sr承载且sr与“感知类型”对应是不同,这里sr用于承载第二请求信息,sr配置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是用于基站获取sr信息之后,确定终端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需的上行传输资源。
11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虽然命名为调度请求sr承载第二请求信息,在实际系统中也可以称之为“感知调度请求”承载第二请求信息,感知调度请求参考sr进行设计,不同点在于针对感知请求进行对应的pucch资源配置,且其配置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网络可以
进一步为针对发送第二请求信息的sr配置一个第二重传定时器,当发送该sr之后启动该定时器,在该定时器超时之前不允许再次发送承载第二请求信息的sr。
111.对于利用prach承载第二请求信息,网络配置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的前导和/或ro资源,以支持基站通过检测前导和/或前导所在的ro资源位置识别为第二请求信息,并在随机接入响应中为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进一步地,前导和/或ro资源与感知请求业务类型对应,以支持基站检测前导和/或前导所在的ro资源位置之后,识别哪一种感知请求业务类型触发的第二请求信息,针对该业务类型进一步需要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
112.步骤302、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息,获得对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
113.所述下行信息中对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包含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
114.在步骤302中,基站接收到第二请求信息之后,为终端分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如果在步骤301中,终端通过sr发送第二请求信息,基站检测针对感知请求的sr之后通过动态调度的方式为终端指示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承载第一请求信息的时频资源位置、mcs、传输功率控制参数等。如果在步骤301中,终端通过prach发送第二请求信息,基站检测到针对感知请求的前导和前导所在的ro资源位置之后,通过随机接入响应的方式为终端指示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承载第一请求信息的时频资源位置、mcs、传输功率控制参数等。这里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的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pusch或者pucch。所述终端具体感知需求参数中,包括感知距离信息。
115.步骤303、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116.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或者,终端设备直接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包含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17.在步骤303中,终端利用基站分配的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与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资源由终端通过步骤302获取,仅限于pusch或者pucch承载。
118.网络可以进一步约束使用方式2的条件,即当终端有感知业务达到时,且当终端没有可用的直接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资源时,触发使用方式2以获取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
119.步骤304、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息,获得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
120.所述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21.步骤305、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感知信号。
122.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301~305中,按照方式1,对于终端直接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涉及步骤303~305,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pusch或pucch承载,其中prach承载第一请求信息时,前导和/或ro资源与感知类型对应;pusch承载第一请求信息时,mac ce指示感知类型或者具体感知需求参数;其中pucch承载第一请求信息时,sr配置与感知请求类型对应,或者用新的uci指示感知类型或者具体感知需求参数。
123.按照方式2,涉及步骤301~305,对于终端先发送第二请求信息以获取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然后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设计由sr和/或prach承载第二请求信息,设计sr配置、前导和/或ro资源与感知业务请求类型关联,此时,第一请求信息由pusch
和pucch承载,具体技术方案如上文所述。
124.图7为网络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12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网络设备,使用本技术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时,识别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上行信息,当上行信息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时,识别所述比特量的指示,确定所述上行传输资源;发送下行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
126.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网络设备400,包含网络发送模块401、网络确定模块402、网络接收模块403。
127.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信息,包含对第一请求信息和/或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这里的下行信息,指的是rar、下行dci、mac ce或rrc信令信息。
128.所述网络确定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确定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还用于识别所述比特量的指示,确定所述上行传输资源。
129.所述网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信息,获取第一请求信息和/或第二请求信息。这里的上行信息,指的是pucch、pdsch或prach信息。
130.实现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网络确定模块、网络接收模块功能的具体方法,如本技术各方法实施例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131.本技术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
132.图8是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13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使用本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信息,其中包含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包含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由prach、pusch或pucch承载;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接收下行信息,根据下行信息中对第一请求信息的响应,发送感知信号。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发送所述上行信息,其中包含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包含第二请求信息的比特量的指示或第一请求信息的感知请求业务类型的指示;接收下行信息,根据其中的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134.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500,包含终端发送模块501、终端确定模块502、终端接收模块503。
135.所述终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下行信息,包含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和/或第二请求信息的响应,获得所述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和/或所述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
136.所述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下行信息中上行传输资源的指示,确定用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上行传输资源;还用于确定下行信息中的确认或拒绝所述感知信号特征值的指示。
137.所述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上行信息,包含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和/或第二请求信息。
138.实现所述终端发送模块、终端确定模块、终端接收模块功能的具体方法如本技术各方法实施例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139.本技术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指移动终端设备。
140.图9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网络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无线接口602、存储器603。其中,所述无线接口可以是多个组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所述无线接口实现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能,通过接收和发射装置处理无线信号,其信号所承载的数据经由内部总线结构与所述存储器或处理器相通。所述存储器603包含执行本技术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或改变。当所述存储器、处理器、无线接口电路通过总线系统连接。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这里不再赘述。
141.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框图。终端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用户接口7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142.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143.存储器702存储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所述存储器中可存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14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702包含执行本技术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701上运行或改变。
145.存储器702中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
146.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本技术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所述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成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147.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本技术的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用户接口、网络接口和存储器。
148.此外,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49.因此,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
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例如,本发明的存储器603,702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
150.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

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151.基于图7~10的实施例,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至少1个本技术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的实施例和/或至少1个本技术中任意一个网络设备的实施例。
152.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5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分同一名称的多个客体,并无顺序、大小的含义。如非具体说明,没有其他特别的含义。
1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