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轻型贴片电感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型贴片电感。


背景技术:

2.贴片电感,又称为功率电感、大电流电感和表面贴装高功率电感。具有小型化,高品质,高能量储存和低电阻等特性;贴片电感还分为绕线型、叠层型、薄膜片式和编织型。
3.现有的贴片电感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电感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但是,对于电感量要求较大时,贴片电感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能满足贴片电感轻型的要求。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型贴片电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6.一种轻型贴片电感,包括电路板和贴片电感本体,所述电路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底座的上侧壁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上连接有电感模块,所述电感模块包括防护壳,所述贴片电感本体设置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防护壳的上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防护壳的上侧壁嵌设有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且防护壳的下侧壁嵌设有第三导电条和第四导电条,所述第一引脚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条连接,且第二引脚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电条连接,所述防护壳的上侧壁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上端贯穿防护壳的上侧壁设置;
7.所述防护壳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贴片电感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线,且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条连接,所述贴片电感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线,且第二导线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线,且第三导线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三导电条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导线,且第四导线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块,所述滑动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五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导线,且第五导线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四导电块,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第一导电块和第四导电块进行连接的第一控制机构以及控制第二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进行连接的第二控制机构。
8.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上侧壁的多个第二卡槽,所述防护壳的下侧壁设置有多个卡条,且卡条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相匹配。
9.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口”字形设置安装板,所述滑动板插设在安装板内。
10.所述滑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壁插设有t形导杆,且t形导杆
的上端与第一固定块固定,所述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的侧壁相抵。
11.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固定插设在滑动板侧壁上的第五导电块。
12.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板靠近第一固定板侧壁上的第六导电条,所述第六导电条的侧壁设置有第六导电块和第七导电块。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机构等,首先,将卡条卡入第二卡槽中,当需要增加电感量时,只需将另一个电感模块的卡条插入第一卡槽中即可,使得贴片电感本体更加轻型、体积更小,且串联使用时连接更加方便。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和第一控制机构等,当只需要增加电感模块时,电流从第一引脚进入第四导电条和第一导线后进入贴片电感本体中,并且通过第二导线到第一导电块,然后通过第五导电条和第三导电块,经第四导线后通过第三导电条和第二引脚流出,当需要增加电感模块时,将另一个电感模块的卡条插入第一卡槽中,此时,另一个防护壳的下侧壁与固定杆的上端相抵,从而使得滑动板沿着安装板的侧壁向下运动,同时,弹簧收缩,当滑动板向下移动后,第一导电块和第三导电块与第五导电条断开,即第二导线和第四导线断开,第六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连接,第七导电块与第三导电块连接,即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接通,第一导电块和第四导电块通过第五导电块连接,即第二导线和第五导线接通,此时,电流通过第一引脚通过第一导线进入贴片电感本体并通过第二导线经第五导线进入另一个电感模块后经第三导线流出,并且,通过第四导线后经第二引脚流出,从而保证增加电感模块后,电路的自动切换连接,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7.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壳内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电路板;2、底座;301、第二卡槽;302、卡条;401、第一固定块;402、第二固定块;403、t形导杆;404、弹簧;5、防护壳;601、支架;602、安装板;701、第一导电条;702、第二导电条;703、第三导电条;704、第四导电条;8、滑动板;9、贴片电感本体;10、第一引脚;11、第二引脚;12、固定杆;13、第一固定板;14、第一导线;15、第二导线;16、第四导线;17、第三导线;18、第五导线;19、第五导电条;20、第一卡槽; 21、第六导电条;22、第七导电块;23、第五导电块;24、第三导电块;25、第一导电块; 26、第二导电块;27、第二固定板;28、第四导电块;29、第六导电块。
24.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轻型贴片电感,包括电路板1和贴片电感本体9,电路板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底座2的上侧壁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连接有电感模块,电感模块包括防护壳5,贴片电感本体9设置在防护壳5的内部,防护壳5的上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20,防护壳5的上侧壁嵌设有第一导电条701和第二导电条702,且防护壳5的下侧壁嵌设有第三导电条703和第四导电条704,第一引脚10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条704连接,且第二引脚11的另一端与第三导电条703连接,防护壳5的上侧壁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动板8,滑动板8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上端贯穿防护壳5的上侧壁设置,固定杆12的上端设置有圆角;
27.防护壳5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27,贴片电感本体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线14,且第一导线14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条704连接,贴片电感本体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线15,且第二导线1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25,第一导电条7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线17,且第三导线17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块26,第三导电条703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导线16,且第四导线16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块24,滑动板8的侧壁设置有第五导电条19,第二导电条7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导线18,且第五导线18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27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四导电块28,滑动板8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第一导电块25和第四导电块28进行连接的第一控制机构以及控制第二导电块26和第三导电块24进行连接的第二控制机构,利用电感模块组合式设置,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多个电感模块进行串联,使得贴片电感的体积更小、更加轻型,并且,能够在电感模块串联后,电路进行自动切换连接,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28.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2上侧壁的多个第二卡槽301,防护壳5的下侧壁设置有多个卡条302,且卡条302与第一卡槽20以及第二卡槽301相匹配,将卡条302卡入第二卡槽301 中,当需要增加电感量时,只需将另一个电感模块的卡条302插入第一卡槽20中即可,串联使用时连接更加方便。
29.滑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壳5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架601,两个支架601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口”字形设置安装板602,滑动板8插设在安装板602内,对滑动板8 的滑动起到导向与限位作用。
30.滑动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401,安装板6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402,第二固定块402的侧壁插设有t形导杆403,且t形导杆403的上端与第一固定块401固定,t形导杆403的侧壁套设有弹簧404,且弹簧4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401以及第二固定块402的侧壁相抵,对滑动板8的滑动起到复位作用。
31.第一控制机构固定插设在滑动板8侧壁上的第五导电块23,当需要增加电感模块
时,滑动板8向下移动,第一导电块25和第四导电块28通过第五导电块23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导线15和第五导线18接通。
32.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板8靠近第一固定板13侧壁上的第六导电条21,第六导电条21的侧壁设置有第六导电块29和第七导电块22,当需要增加电感模块时,滑动板 8向下移动,第六导电块29与第二导电块26连接,第七导电块22与第三导电块24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导线17和第四导线16接通。
33.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引脚10和第二引脚11固定在电路板1上,并且,将卡条302 卡入第二卡槽301中,此时,电流从第一引脚10进入第四导电条704和第一导线14后进入贴片电感本体9中,并且通过第二导线15到第一导电块25,然后通过第五导电条19和第三导电块24,经第四导线16后通过第三导电条703和第二引脚11流出;
34.当需要增加电感模块时,只需将另一个电感模块的卡条302插入第一卡槽20中即可,使得贴片电感本体9更加轻型、体积更小,且串联使用时连接更加方便;
35.同时,另一个防护壳5的下侧壁与固定杆12的上端相抵,从而使得滑动板8沿着安装板 602的侧壁向下运动,同时,弹簧404收缩,当滑动板8向下移动后,第一导电块25和第三导电块24与第五导电条19断开,即第二导线15和第四导线16断开,第六导电块29与第二导电块26连接,第七导电块22与第三导电块24连接,即第三导线17和第四导线16接通,第一导电块25和第四导电块28通过第五导电块23连接,即第二导线15和第五导线18接通,此时,电流通过第一引脚10通过第一导线14进入贴片电感本体9并通过第二导线15经第五导线18进入另一个电感模块后经第三导线17流出,并且,通过第四导线16后经第二引脚 11流出,从而保证增加电感模块后,电路的自动切换连接,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