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2:5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多的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主要用于合成氨纶、弹性体和聚氨酯。国内外生产mdi的主要方法是液相光气法,是世界完全成熟的技术路线,但光气易挥发,是一种剧毒的气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光气法副产物hcl对生产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影响产品质量。
3.随着人们对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光气制备异氰酸酯工艺研究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mdc)是绿色生产二苯甲mdi的重要中间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制备:一是通过苯氨基甲酸酯(mpc)与甲醛、三聚甲醛、二甲氧基甲烷、多聚甲醛缩合而制备;二是以碳酸二甲酯、苯胺和甲醛溶液为原料,一步合成mdc;三是二氨基二苯甲烷与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mdc。这三种方法合成的mdc经过热解可制备mdi,过程中避免了使用光气,是制备mdi的绿色环保工艺。
4.在以dmc、苯胺和甲醛溶液为原料,一步催化合成mdc的研究中,刘丽敏等采用h4siw
21o40-zro2/sio2催化剂,在170℃反应7h后降温至100℃继续反应4.5h,mdc的收率为24.9%;王富强等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在优化反应条件,mdc的收率为62.8%,此外,三核或多核产物较多;何国锋等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乙醚作为溶剂,在a35催化作用下,mdc收率为57%左右,选择性为60%左右;王贺玲等以磷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乙醚为溶剂,在优化反应条件下,mdc的收率可达64.9%,选择性为80.9%。这些方法转化率和选择性还有待提高,反应时间也偏长。
5.cn102516128a采用双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方法一:将苯氨基甲酸甲酯、双酸性离子液体和甲醛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50-90℃下,反应时间0.5-5h,最后得到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产物收率99%以上。或者,方法二:将碳酸二甲酯、苯胺、甲醛和双酸性离子液体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150-200℃下,反应时间4-10h,最后得到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产物收率为40%以上。但离子液体价格昂贵,离子液体与产物的分离常采用萃取或减压蒸馏的方法,后处理复杂。
6.cn101786967a采用微波辅助合成4,4
’-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方法,解决了现有采用碳酸二甲酯制备4,4
’-
mdc的工艺反应时间长,只能采用间歇操作的方式生产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在微波反应器中将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与碳酸二甲酯混合后加入zs-6催化剂,然后在微波反应器功率为60-250w、温度为150-200℃的条件下反应,冷却至室温,过滤,分离,重结晶,得到4,4
’-
mdc。具备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的优点,但是原料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成本较高,且使用离子液体和均相催化剂带来成本增加和分离困难的问题。
7.cn106565545a采用连续催化制备4,4
’-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具体如下:在有机溶剂存在条件下以mpc、甲醛为原料,在负载型杂多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条件下连
续缩合得到4,4
’-
mdc。mdc的转化率大于99%,选择性大于81.6%。但是需要通过蒸发结晶得到mdc,能耗较高,操作较繁琐。
8.cn107434774a采用由苯氨基甲酸酯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具体为:将苯氨基甲酸酯、无机酸催化剂、溶剂碳酸二甲酯加入到反应器中,加热升温,待苯氨基甲酸酯溶解后加入亚甲基化试剂,控制温度在50-150℃之间反应0.1-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水洗、干燥,得到产物mdc,产率达95%以上,原料转化率为98%以上。虽然收率较高,但是仍需要经过降温结晶、过滤、水洗、干燥等步骤,操作较繁杂。
9.现有技术方法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技术问题或者缺陷,诸如操作烦琐、原料成本高、转化率低和选择性不高等。所得mdc产品是经多步处理后得到的固体,应用到下步热解制备mdi时,往往需要另选溶剂溶解,增加了溶剂投入和劳动强度。
10.微混合器是通过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可用于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通道尺寸一般在微米到亚毫米量级。相比于传统的混合器,微混合器由于尺寸的大幅度减小,在其内部流体薄层间距离极短,比表面积较大,反应物料能快速地混合均匀,具有高效的热/质传递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1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时间长、能耗大、操作繁琐等问题,具有较高转化率和收率,其中,mdc收率最高达99%以上,mpc转化率可达99%以上,且设备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过程绿色安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输送单元、反应单元及收集单元;
14.所述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混合器和反应器。
15.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通过对微混合器和反应器的特定选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应时间长、能耗大、操作繁琐等问题,具有较高转化率和收率,其中,mdc收率最高达99%以上,mpc转化率最高为99%,且设备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过程绿色安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6.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物料输送单元包括油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水相物料输送子单元。
17.优选地,所述油相物料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相物料储存装置、第一阀、第一液泵、第二阀及第一预热器。
18.优选地,所述第一液泵和第二阀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
19.优选地,所述水相物料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相物料储存装置、第三阀、第二液泵、第四阀及第二预热器。
20.优选地,所述第二液泵和第四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21.优选地,所述第一阀为控制阀。
22.优选地,所述第二阀为止回阀。
23.优选地,所述第三阀为控制阀。
24.优选地,所述第四阀为止回阀。
25.优选地,所述油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所述微混合器的油相物料进口相连接。
26.优选地,所述水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所述微混合器的水相物料进口相连接。
27.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流体超声波混合器、t型微混合器、y型微混合器、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注射式微混合器或混沌微混合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28.所述组合可以是微流体超声波混合器和t型微混合器的组合,y型微混合器和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的组合或注射式微混合器和混沌微混合器的组合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组合,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29.优选地,所述反应器为管式反应器。
30.优选地,所述反应单元至少设置1个,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1.优选地,所述反应单元≥2个时,所述反应单元采用串联连接。
32.优选地,所述收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和产品储罐。
33.优选地,所述冷凝器的进液口和所述反应器的出液口相连接。
34.优选地,所述产品储罐的出液口设有控制阀。
35.优选地,所述产品储罐还设置有背压阀。
36.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通过微混合器和管式反应器之间特定的组合关系实现了具有mdc的转化率和mpc的收率的显著提升。
3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混合器的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1)将苯氨基甲酸酯溶于溶剂中,得到油相物料;
39.(2)将亚甲基化试剂溶于无机酸溶液中,得到水相物料;
40.(3)步骤(1)所述油相物料和步骤(2)所述水相物料经预热后通过微混合器乳化后进行缩合反应,反应完成依次经冷凝及静置分层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得到所述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
4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苯氨基甲酸酯包括苯氨基甲酸甲酯、苯氨基甲酸乙酯或苯氨基甲酸正丙酯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42.所述组合可以是苯氨基甲酸甲酯和苯氨基甲酸乙酯的组合,苯氨基甲酸乙酯和苯氨基甲酸正丙酯的组合或苯氨基甲酸正丙酯和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组合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组合,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43.优选地,步骤(1)所述苯氨基甲酸酯为苯氨基甲酸甲酯和/或苯氨基甲酸乙酯。
44.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包括氯苯、邻二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或间二甲苯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45.所述组合可以是氯苯和邻二氯苯的组合,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组合或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组合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组合,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46.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为氯苯和/或邻二氯苯。
47.优选地,步骤(1)所述苯氨基甲酸酯在油相物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0%,例如可以是1%、5%、10%、15%、20%、25%或3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20%。
4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苯氨基甲酸酯在油相物料中的含量会显著影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效率,这是因为过低降低了生产效率,过高mpc转化不完全。
49.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包括甲醛、三聚甲醛、二甲氧基甲烷或多聚甲醛中的1种。
50.优选地,步骤(2)所述无机酸溶液包括盐酸、硫酸、硝酸或磷酸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51.所述组合可以是硫酸和盐酸的组合,盐酸和硝酸的组合或硝酸和磷酸的组合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组合,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52.优选地,步骤(2)所述无机酸溶液中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0%,例如可以是1%、5%、10%、20%、30%、40%或5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53.优选地,步骤(2)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在水相物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例如可以是0.1%、0.5%、1%、5%、10%、15%或2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5-10%。
5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和步骤(1)所述苯氨基甲酸酯的摩尔比为(0.1-10):1,例如可以是0.1:1、0.5:1、1:1、2:1、3:1、4:1、5:1、6:1、7:1、8:1、9:1或10:1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2-4):1。
55.优选地,步骤(3)所述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0.2-5):1,例如可以是0.1:1、0.5:1、1:1、2:1、3:1、4:1或5:1,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5-2):1。
5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比值会显著影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效率,这是因为在油相较少合适的油水比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乳化现象,促使接触面增多,使mpc转化率提高。
57.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预热通过预热器进行。
58.优选地,步骤(3)所述预热温度为65-240℃,例如可以是65℃、70℃、80℃、90℃、100℃、150℃、200℃或24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59.优选地,步骤(3)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流体超声波混合器、t型微混合器、y型微混合器、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注射式微混合器或混沌微混合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0.优选地,步骤(3)所述微混合器为t型微混合器、y型微混合器或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缩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200℃,例如可以是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或20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2.优选地,步骤(3)所述缩合反应的反应压力为0.1-5mpa,例如可以是0.1mpa、0.5mpa、1mpa、1.5mpa、2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或5mpa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3.本发明中,通过对缩合反应中的温度及压力的合理设计,使得在第一方面装置的
基础上实现了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高效制备。
6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冷凝的温度为0-50℃,例如可以是0℃、5℃、10℃、15℃、20℃、25℃、30℃、35℃、40℃、45℃或50℃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5.优选地,步骤(3)所述静置分层的时间为2-120min,例如可以是2min、5min、10min、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或120min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6.优选地,步骤(3)所述水洗的时间为5-60min,例如可以是5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或60min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7.优选地,步骤(3)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0.2-5):1,例如可以是0.2:1、0.4:1、0.6:1、0.6:1、1:1、2:1、3:1、4:1或5:1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8.优选地,步骤(3)所述水洗的次数为1-5次,例如可以是1次、2次、3次、5次或5次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9.本发明中反应的终点为反应停留时间5min钟以上,若时间太短,反应不完全;本发明中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比值也可以用流量等指标来实现控制。
70.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1)将苯氨基甲酸酯溶于溶剂中,得到油相物料;其中,所述苯氨基甲酸酯包括苯氨基甲酸甲酯、苯氨基甲酸乙酯或苯氨基甲酸正丙酯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溶剂包括氯苯、邻二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或间二甲苯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苯氨基甲酸酯在油相物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0%;
72.(2)将亚甲基化试剂溶于无机酸溶液中,得到水相物料;其中,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包括甲醛、三聚甲醛、二甲氧基甲烷或多聚甲醛中的1种;所述无机酸溶液包括盐酸、硫酸、硝酸或磷酸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无机酸溶液中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0%;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在水相物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0%;
73.(3)步骤(1)所述油相物料和步骤(2)所述水相物料经预热后通过微混合器乳化后进行缩合反应,反应完成依次经冷凝及静置分层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得到所述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其中,步骤(3)所述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0.2-5):1;所述预热通过预热器进行;所述预热温度为65-240℃;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流体超声波混合器、t型微混合器、y型微混合器、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注射式微混合器或混沌微混合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缩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200℃;所述缩合反应的反应压力为0.1-5mpa;所述冷凝的温度为0-50℃;所述静置分层的时间为2-120min;所述水洗的时间为5-60min;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0.2-5):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1-5次;
74.其中,步骤(2)所述亚甲基化试剂和步骤(1)所述苯氨基甲酸酯的摩尔比为(0.1-10):1。
75.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6.(1)本发明采用采用微混合器强化反应,具有较高转化率和收率,其中,mdc收率最
高达99%以上,mpc转化率最高为99%以上,且设备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过程绿色安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77.(2)本发明在反应完成后可通过简单操作分离提纯,提纯后产物可直接作为制备mdi原料,且分离产物后,剩余反应液中残留的酸催化剂和亚甲基化试剂可循环使用,没有三废产生。
附图说明
7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79.图中:
80.1.1-油相物料储存装置,1.2-第一阀,1.3-第一液泵,1.4-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第二阀,1.6-第一预热器;
81.2.1-水相物料储存装置,2.2-第三阀,2.3-第二液泵,2.4-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5-第四阀,2.6-第二预热器;
82.3.1-微混合器,3.2管式反应器;
83.4.1-冷凝器,4.2-背压阀,4.3产品储罐,4.4-控制阀。
84.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85.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86.实施例1
8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输送单元、反应单元及收集单元;
88.所述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混合器3.1和反应器;
89.所述物料输送单元包括油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水相物料输送子单元;
90.所述油相物料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相物料储存装置1.1、第一阀1.2、第一液泵1.3、第二阀1.5及第一预热器1.6;所述第一液泵1.3和第二阀1.5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4;
91.所述水相物料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相物料储存装置2.1、第三阀2.2、第二液泵2.3、第四阀2.5及第二预热器2.6;所述第二液泵2.3和第四阀2.4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4;
92.所述第一阀1.2为控制阀;所述第二阀1.5为止回阀;所述第三阀2.2为控制阀;所述第四阀2.5为止回阀;
93.所述油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所述微混合器3.1的油相物料进口相连接;
94.所述水相物料输送子单元和所述微混合器3.1的水相物料进口相连接;
95.所述微混合器3.1可以是微流体超声波混合器、t型微混合器、y型微混合器、分流合并式微混合器、注射式微混合器或混沌微混合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96.所述反应器为管式反应器3.2;
97.所述反应单元设置2个;所述反应单元采用串联连接;
98.所述收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4.1和产品储罐4.3;所述冷凝器4.1的进液口和所述反应器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产品储罐4.3的出液口设有控制阀4.4;所述产品储罐4.3还设置有背压阀4.2。
99.实施例2
100.(1)苯氨基甲酸甲酯用邻二氯苯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油相物料,置于油相罐;
101.(2)多聚甲醛用质量浓度为20%的盐酸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1.6%的水相物料,置于水相罐;
102.(3)预热器预热温度为150℃,将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1:1)分别由泵经预热器和t型微混合器进入到管式反应器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的温度为120℃,缩合反应的压力为0.3mpa;
103.反应30min后依次经在10℃下冷凝及静置分层60min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10min后取样分析,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0.3: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2次;
104.分析结果:mpc转化率为99.2%,mdc收率为99.5%。
105.实施例3
106.(1)苯氨基甲酸甲酯用邻二氯苯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油相物料,置于油相罐;
107.(2)多聚甲醛用质量浓度为20%的盐酸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0%的水相物料,置于水相罐;
108.(3)预热器预热温度为150℃,将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2:1)分别由泵经预热器和t型微混合器进入到管式反应器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的温度为130℃,缩合反应的压力为0.4mpa;
109.反应30min后依次经在25℃下冷凝及静置分层5min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10min后取样分析,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5: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2次;
110.分析结果:mpc转化率为99.8%,mdc收率为99.2%。
111.实施例4
112.(1)苯氨基甲酸甲酯用邻二氯苯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8%的油相物料,置于油相罐;
113.(2)多聚甲醛用质量浓度为20%的盐酸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4%的水相物料,置于水相罐;
114.(3)预热器预热温度150℃,将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4:1)分别由泵经预热器和t型微混合器进入到反应釜进行反应,缩合反应的温度为130℃,缩合反应的压力为0.4mpa;
115.反应30min后依次经在50℃下冷凝及静置分层100min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45min后取样分析,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3: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2次;
116.分析结果:mpc转化率为99.7%,mdc收率为99.0%。
117.实施例5
118.(1)苯氨基甲酸甲酯用邻二氯苯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油相物料,置于油相罐;
119.(2)多聚甲醛用质量浓度为20%的磷酸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1.6%的水相物料,置于水相罐;
120.(3)预热器预热温度150℃,将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5:1)分别由泵经预热器和t型微混合器进入到管式反应器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的温度120℃,缩合反应的压力0.3mpa;
121.反应30min后依次经在15℃下冷凝及静置分层70min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45min后取样分析,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7: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4次;
122.分析结果:mpc转化率为99.5%,mdc收率为99.0%。
123.实施例6
124.(1)苯氨基甲酸甲酯用邻二氯苯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油相物料,置于油相罐;
125.(2)甲醛用质量浓度为20%的盐酸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1.6%的水相物料,置于水相罐;
126.(3)预热器预热温度为150℃,将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0.2:1)分别由泵经预热器和y型微混合器进入到管式反应器进行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的温度120℃,缩合反应的压力0.3mpa;
127.反应30min后依次经在17℃下冷凝及静置分层35min得到油相产物,所得油相产物经水洗25min后取样分析,所述水洗的水量与油相物料质量比为3.2:1;所述水洗的次数为5次;
128.分析结果:mpc转化率为99.0%,mdc收率为98.5%。
129.实施例7
130.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是水相罐物料来自循环的甲醛的酸溶液,补足至所需甲醛浓度。结果为mpc转化率为99.4%,mdc收率为98.6%。
131.对比例1
132.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是将t型微混合器去掉,换成普通管路。分析结果为mpc转化率为68.1%,mdc收率为58.2%。
133.对比例2
134.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将管式反应器替换为反应釜;分析结果为mpc转化率为88.1%,mdc收率为85.2%。
135.对比例3
136.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苯氨基甲酸酯在油相物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分析结果为mpc转化率为22.1%,mdc收率为20.2%。
137.对比例4
138.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0.1:1;分析结果为
mpc转化率为88.1%,mdc收率为85.2%。
139.对比例5
140.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油相物料和水相物料的质量比为10:1;分析结果为mpc转化率为76.1%,mdc收率为74.5%。
141.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应时间长、能耗大、操作繁琐等问题,具有较高转化率和收率,其中,mdc收率最高达99%以上,mpc转化率最高为99%,且设备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过程绿色安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42.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14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145.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