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11-30 08:36: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中压配电网功率调度指令以及低压配电网各节点参数信息;s2:建立低压配电网源荷匹配优化模型;s3:对s2中的低压配电网源荷匹配优化模型求解;s4:根据储能的出力能力计算低压台区可调控功率范围;s5:进行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s6:判定是否响应了中压配电网下发的功率调度指令,若是,则实现响应,并结束调控;若否,则进行步骤s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建立目标函数,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目标为源荷匹配度指标最大,所以目标函数为:其中,θ为源荷匹配度,δ
m
为源荷之间的相关系数,δ
n
为源荷之间的方差。s22:确定约束条件,低压分布式控制的约束条件为分布式储能约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具体的源荷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方差函数:于,步骤s21中,具体的源荷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方差函数:其中,表示每个低压配电网调控时间窗口的起始功率,表示调控时间窗口的末端功率;取l表示负荷,取pv表示光伏,取ess表示储能;p
η.αv
表示起始功率和末端功率的平均值,η取l表示负荷,取pv表示光伏,取ess表示储能;α1和α2为上述两参数的权重,且α1 α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具体的分布式储能约束:1)储能充放电状态约束:其中,和分别表示储能单元k的放电或充电状态,由于储能在任意时刻不能同时处于充电且放电状态,因此二者之和小于等于1。2)储能单元功率约束:-p
ess.dischmax
≤p
ess.k
≤p
ess.chmax
其中,p
ess.k
表示储能单元k的瞬时功率,p
ess.dischmax
为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p
ess.chmax
为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3)储能单元能量约束:
其中,e
ess.t
为任意时刻储能单元储存的能量,e
ess.max
为储能最大能量,e
ess.min
为储能最小能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1:首先,计算源荷匹配时,低压台区分布式光伏与户用负荷的总净出力,计算公式如下:p
lap
=p
m-p
ess
其中,p
lap
为低压台区分布式光伏与户用负荷的总净出力,p
m
为低压台区源荷储能的总出力,p
ess
为源荷匹配时低压台区分布式储能的总出力。s42:计算储能可出力范围,储能可出力范围由分布式储能的容量和soci决定,当储能充电时,其中,p
ll.ess
为储能出力的下限,e
ess.i
为储能单元i的容量,soc
i.max
为该储能单元的soc上限,η
ch.i
为储能单元的充电效率,δt为调控时间间隔,p
ess.i
为该储能单元的额定功率。当当储能放电时,其中,p
ul.ess
为储能出力的上限,e
ess.i
为储能单元i的容量,soc
i.min
为该储能单元的soc下限,η
disch.i
为储能单元的放电效率,δt为调控时间间隔,p
ess.i
为该储能单元的额定功率。s43:计算低压台区可调控功率范围,计算公式如下:s44: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低压台区的可调控功率范围为[p
ll
,p
u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具体以储能作为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对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判定是否响应了中压配电网下发的功率调度指令具体是比较功率调度指令p
ref
与响应功率p
res
之间的差值δp
k
是否小于设定值,若是,则实现响应,并结束调控;若否,则进行s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步骤s2中所构建的低压配电网源荷匹配优化模型,采用二阶锥规划方法进行求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源荷匹配的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中压配电网功率调度指令以及低压配电网各节点参数信息;S2:建立低压配电网源荷匹配优化模型;S3:对S2中的低压配电网源荷匹配优化模型求解;S4:根据储能的出力能力计算低压台区可调控功率范围;S5:进行低压配电网分布式控制;S6:判定是否响应了中压配电网下发的功率调度指令,若是,则实现响应,并结束调控;若否,则进行步骤S1。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低压配电网因分布式光伏点多、量大、面广接入导致的节点电压严重越限和网络损耗显著增大问题,提升了现有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的消纳能力,保障了含高比例户用光伏的低压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运行。行。行。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汪泽州 车江嵘 刘科研 姚宝明 张明明 陈伦 贾东梨 王帅 康田园 于浩淼 钱锋强 张泰山 陆燕峰 蒋海忠 干玉成 舒能文 张汉斌 鲍建飞 倪绍辉 屠孝杰 朱凯熙 高原 邓亮 江欣 孙帅 周弘毅 王晨波 孙豪豪 张依辰 朱能飞 段先栋 张建荣 张知宇 陆超宇 胡燕伟 钱厚池 李豹 李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盐南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