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2022-11-13 13:5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纺织品基底、通过原位共聚反应在所述纺织品基底上形成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粘结层、通过离子螯合和还原反应在所述聚合物粘结层上形成的催化位点以及化学镀在所述催化位点上的金属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品基底为弹性体结构,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棉、麻、丝绸、羊毛、尼龙、聚酯、氨纶或芳纶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酚为左旋多巴、单宁酸或姜黄素;左旋多巴的溶剂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单宁酸的溶剂为去离子水;姜黄素的溶剂为无水乙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位点采用钯离子、铜离子或镍离子为催化剂离子进行离子螯合和还原反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涂层为铜包覆层、镍包覆层、银包覆层或金包覆层。6.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纺织品基底表面通过原位共聚反应制备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粘结层;步骤2、在经步骤1获得的纺织品基底上的聚合物粘结层表面通过离子螯合和还原制备催化位点;步骤3、在经步骤2获得的纺织品基底的催化位点上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涂层,即可得到得到电导性纺织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导性纺织品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将纺织品基底浸泡在含多酚和聚乙烯亚胺的混合缓冲液中进行化学接枝;步骤1.2、冲洗具有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的纺织物基底;步骤1.3、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导性纺织品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将具有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粘结层的纺织品基底浸入四氯钯酸铵、五水合硫酸铜或六水合硫酸镍水溶液中进行离子螯合和还原反应;步骤2.2、用清水洗净具有催化活性位点的纺织品基底。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导性纺织品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将具有催化活性位点的纺织品基底进入浸入镍化学镀液、铜化学镀液、银化学镀液或金化学镀液进行化学镀;步骤3.2、用去离子水冲洗;步骤3.3、干燥得到电导性纺织品。10.根据权利要求7、8、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导性纺织品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1中,将纺织品基底浸泡在含有0.2~5mg/ml的多酚和0.1~2mg/ml的聚乙烯亚胺的混合缓冲液中60~240分钟,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600rpm以进行聚合;步骤2.1中,将具有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粘结层的纺织品基底浸入5~10mm的四氯钯酸胺、五水合硫酸铜或六水合硫酸镍水溶液中1~3小时以进行离子螯合和还原;步骤3.1中,将具有催化活性位点的纺织品基底浸入由40g/l六水合硫酸镍、20g/l柠檬酸钠、10g/l乳酸和1g/l二甲胺基甲硼烷组成的镍化学镀液中30~180分钟以进行化学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包括纺织品基底、通过原位共聚反应在所述纺织品基底上形成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粘结层、通过离子螯合和还原反应在所述聚合物粘结层上形成的催化位点以及化学镀在所述催化位点上的金属涂层。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通过原位共聚反应(由于其为一锅法,工艺简洁,可对任意纺织品进行化学嫁接,故易于大规模生产不同种类的导电纺织品元件)在纺织品基底制备多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粘结层,进而提高了金属土层与纺织品基底之间的附着力,从而使得制备的电导性纺织品元件在经受搓揉、拉伸和洗涤时更加可靠、强韧和耐用。强韧和耐用。强韧和耐用。


技术研发人员:祝创 闫建华 吴佳伟 郭雨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