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合作博弈的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生成方法与流程

2022-11-13 12:2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构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步骤2: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步骤3: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步骤4:根据步骤1、2、3分别构建的最优决策模型并结合合作博弈理论生成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其中,f为所述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优化目标,其中,m1为送端省区电网售电收入;m2为受端省区电网售电收入,n
g1
为送端省区电网,n
g2
受端省区电网常规机组台数,n
n1
为送端省区电网,n
n2
为受端省区电网新能源电站数,n
t
为优化时段数,δt为优化时段间隔,p
g
(p
g,t
)为常规机组g发电成本函数,p
g,t
为常规机组g时段t的发电出力计划,为新能源电站n时段t弃风弃光功率,α
p
为购电成本,α
n
为弃风弃光电量两方面优化目标的权重系数;其中,所述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p
emin
≤p
te
≤p
emax
(10)其中,n
b1
为送端省区电网负荷节点数,n
b2
为受端省区电网负荷节点数,p
b,t
为负荷节点b
时段t的负荷预测,p
te
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时段t的送电计划功率,为发电机组g最大发电出力,为发电机组g最小发电出力,送端省区电网运行备用容量需求,为受端省区电网运行负备用容量需求,为送端省区电网运行备用容量需求,为受端省区电网运行负备用容量需求,为发电机组g最大爬坡能力,为发电机组g最小爬坡能力,p
emax
为跨省跨区联络线最大送电功率限值,p
emin
为跨省跨区联络线最小送电功率限值,表示时段t新能源功率预测,p
g,t-1
常规机组g时段t-1的发电出力计划,表示新能源电站n时段t上网功率;其中,所述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收益的计算公式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收益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
1a
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送端省区电网运行收益,f
2a
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收益,p
e,ls
为中长期送受电计划规定电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还包括:其中,max表示该决策模型为最大化优化模型,s.t.表示约束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为:其中,f1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优化目标,p
te,ls
为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时段t的送电功率;其中,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还可以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其中,f2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优化目标;其中,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束条件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还包括:maxf2s.t.(24)-(29)(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步骤1、2、3分别构建的最优决策模型并结合合作博弈理论生成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生成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的计算方法,包括:f≥f1 f2(31)f
1a
≥f1(32)判断是否满足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整体运行效益得到改善;若整体得到改善,且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得到改善,即满足式(31)-(33),则将步骤1的所述构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作为决策结果;若整体得到改善,但是不能保障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均得到改善,即满足式(31),
(32)-(33)判定条件未能得到完全满足,则进行运行收益再分配;若整体未得到改善,则将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作为决策结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整体得到改善,但是不能保障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均得到改善,即满足式(31),(32)-(33)判定条件未能得到完全满足,则进行运行收益再分配,包括:基于贡献率的运行收益再分配,具体为:以高峰、低谷时段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的调整电量定义边际贡献率,则高峰、低谷时段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调整电量的计算方法为:低谷时段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调整电量的计算方法为:低谷时段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调整电量的计算方法为:其中,n
tp
为根据运行经验提前明确的高峰时段时间范围、n
tv
为根据运行经验提前明确的低谷时段时间范围,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在高峰时段的增加电量,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在高峰时段的减少电量,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低谷时段的增加电量,依次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在低谷时段的减少电量;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与中长期跨省跨区送受端计划日分解曲线在高峰、低谷时段的增加电量和减少电量比例评估所得的送受端省区电网在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为: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为:其中,λ1、为送端省区电网在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贡献率,λ2为受端省区电网在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贡献率;根据贡献率数值对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增加值再分配,具体为:具体为:其中,δf
1t
为基于贡献率指标的跨省跨区送电计划再分配运行效益;为基于贡献率指标的跨省跨区受电计划再分配运行效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整体得到改善,但是不能保障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均得到改善,即满足式(31),(32)-(33)判定条件未能得到完全满足,则进行运行收益再分配,还包括:若送端省区电网在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运行效益低于其在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最优决策模型下运行收益,则以基于贡献率的再分配运行收益对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进行调整,即:f
1a
<f1(41)则以再分配标准对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进行调整,调整后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可表示为:f
1aa
=f
1a
δf
1t
(42)其中,f
1aa
为再分配后的送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为再分配后的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若受端省区电网在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运行效益低于其在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最优决策模型下运行收益,则以其基于贡献率的再分配运行收益对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进行调整,即:则以作为再分配标准对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进行调整,调整后送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可表示为:行效益可表示为:其中,f
1aa
为再分配后的送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为再分配后的受端省区电网运行效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力市场与调度运行交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生成方法。首先,构建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完全放开下区域电网最优决策模型,其次,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送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和构建基于中长期送受电计划日分解曲线的受端省区电网最优决策模型,最后,根据分别构建的最优决策模型并结合合作博弈理论生成跨省跨区日前送受电计划,该生成方法充分考虑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对送受端省区购电成本、碳排放成本等运行成本影响,构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决策模型和分摊机制,本发明不依赖人工对基础数据的整理,自动化程度和准确率大大提高。和准确率大大提高。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勇 陈婉 何勇琪 和识之 林庆标 梁彦杰 屈炳钊 刘思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