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16 14:3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第一催化剂,获得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向所述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第一改性乙醇和六甲基二硅氧烷,反应获得凝胶;将所述凝胶烘干处理后,加入第二催化剂,搅拌,再次烘干,获得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将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和相变材料混合,在真空、60~80kpa下进行加热,获得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改性乙醇为添加有氨水的乙醇溶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第一催化剂,获得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的步骤包括:将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第一催化剂,在50~80℃下加热20~40min,获得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第一催化剂,获得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的步骤中,所述正硅酸乙酯、所述无水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2~0.4):(0.1~0.2);和/或,所述第一催化剂的浓度为1~5mol/l;和/或,所述第一催化剂包括盐酸、硫酸和磷酸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第一改性乙醇和六甲基二硅氧烷,反应获得凝胶的步骤中,所述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所述无水乙醇、所述去离子水、所述第一改性乙醇和所述六甲基二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0.2~0.4):(0.1~0.2):0.05:(0.5~1);和/或,所述第一改性乙醇中氨水的浓度为1~5mol/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凝胶烘干处理后,加入第二催化剂,搅拌,再次烘干,获得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凝胶在70~90℃的条件下烘干1~4h,获得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在75~95℃的条件下烘干50~80min,再在常压下、130~160℃的条件下干燥50~80min,获得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凝胶烘干处理后,加入第二催化剂,搅拌,再次烘干,获得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成分包括第二改性乙醇和六甲基二硅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催化剂中第二改性乙醇、六甲基二硅氧烷以及所述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的体积比为(0.6~0.9):(0.6~0.9):1;和/或,所述第二改性乙醇为添加有盐酸的乙醇溶液,其中,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5mol/l。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
二氧化硅气凝胶和相变材料混合,在真空、60~80kpa下进行加热,获得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步骤包括:将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和相变材料混合,放置在真空干燥箱内,将所述真空干燥箱抽真空1~4h,在60~80kpa的条件下,用高于相变芯材的相变温度加热1~4h,冷却至室温,获得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包括多元醇类、脂肪酸类或石蜡类的至少一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包括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乙烷或季戊四醇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脂肪酸类包括正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或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第一催化剂,获得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向所述多聚乙氧基二硅氧烷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第一改性乙醇和六甲基二硅氧烷,反应获得凝胶;将所述凝胶烘干处理后,加入第二催化剂,搅拌,再次烘干,获得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将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和相变材料混合,在真空、60~80kPa下进行加热,获得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改性乙醇为添加有氨水的乙醇溶液。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时间短、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方便工业化生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赵汇智 戴舜 周天培 吴长征 谢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3/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