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2: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和生物处理设施;所述水力调节池与所述负荷调节池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水力调节池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负荷调节池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水力调节池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负荷调节池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生物处理设施;当常规浓度、常规流量进水时,进水分为二路分别分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负荷调节池,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负荷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生物处理设施;当高浓度、低流量进水时,进水进入所述负荷调节池,所述负荷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水力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末端水通过水泵管道回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当低浓度、高流量进水时,进水进入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水力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水力调节池水体通过水泵管道泵入所述负荷调节池,所述负荷调节池水体溢流回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通过水泵管道排入负荷调节池;当低浓度、低流量进水时,进水进入所述负荷调节池,所述负荷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水力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末端水通过水泵管道回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通过水泵管道排入负荷调节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浓度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浓度的70%

130%;所述常规流量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流量的70%

130%;常规浓度、常规流量进水时,进水分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的分流比例为40%

60%,进水分流至所述负荷调节池的分流比例为40%

60%;或者,所述高浓度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浓度的131%

200%;所述低流量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流量的10%

69%;当高浓度、低流量进水时,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末端水通过水泵管道回流至所述水力调节池的流量为进水流量的100%

200%;或者,所述低浓度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浓度的10%

69%;所述高流量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流量的131%

200%;当低浓度、高流量进水时,所述水力调节池水体通过水泵管道泵入所述负荷调节池的流量为进水流量的10%

50%;或者,所述低浓度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浓度的10%

69%;所述低流量指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流量的10%

69%;当低浓度、低流量进水时,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末端水通过水泵管道回流至所述水力调
节池的流量为进水流量的100%

20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水流走向的自动化;该系统的进水采用水泵提升,进水水泵主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分别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连接,并分别配有电动球阀、流量传感器;进水端布置有水质监测传感器;水力调节池与负荷调节池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相互连接,溢流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负荷调节池至水力调节池;水力调节池中布置有水泵,水泵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水力调节池至负荷调节池;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连接,溢流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至生物处理设施;生物处理设施的底部、中部各布置有水泵,水泵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生物处理设施底部至负荷调节池、从生物处理设施中部至水力调节池;溢流管道均配有电动球阀,水泵管道均配有电动球阀、流量传感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调节池中填充有农业废弃物。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废弃物为秸秆、树枝中的一种或多种。6.一种负荷分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和生物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调节池与所述负荷调节池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水力调节池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负荷调节池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所述水力调节池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负荷调节池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水力调节池、所述生物处理设施;所述水力调节池的容积为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容积的200%

300%;所述负荷调节池的容积为所述生物处理设施的容积的50%

150%;所述生物处理设施为采用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法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生物反应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进水采用水泵提升,进水水泵主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分别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连接,并分别配有电动球阀、流量传感器;进水端布置有水质监测传感器;水力调节池与负荷调节池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相互连接,溢流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负荷调节池至水力调节池;水力调节池中布置有水泵,水泵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水力调节池至负荷调节池;生物处理设施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连接,溢流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至生物处理设施;生物处理设施的底部、中部各布置有水泵,水泵管道的布置方向为从生物处理设施底
部至负荷调节池、从生物处理设施中部至水力调节池;上述溢流管道均配有电动球阀,水泵管道均配有电动球阀、流量传感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调节池中填充有农业废弃物;所述农业废弃物的填充体积为所述负荷调节池容积的40%

70%。9.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分配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在进水负荷不稳定的情况下相对稳定运行,保障出水水质稳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水量调节的自动化,提升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的免维护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包括一种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其设备及使用方法。该负荷分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力调节池、负荷调节池、生物处理设施,分别通过溢流管道、水泵管道连接,水力调节池能够储存较多体积的水体,在低流量进水时维持生物处理设施运行所需水力负荷的作用,负荷调节池在高浓度及常规浓度进水时将水体中的一部分污染物与低浓度进水时产生的污染物以有机质、微生物细胞的形式吸附于其填充的农业废弃物中,并在低浓度进水时以溶解释放至水体的作用,从而起到在低浓度进水时,负荷调节池水体溢流至水力调节池能够补偿浓度负荷。本发明能够使得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在进水负荷不稳定的情况下相对稳定运行,保障出水水质稳定,免维护性好。免维护性好。免维护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冯雷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